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微观交通流模型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辆跟驰模型和换车道模型是微观交通流模型研究的基础。对GM模型、线性模型、安全距离模型、AP模型、模糊推理模型和神经网络的车辆跟驰模型进行了详细的评述,并提出了现有的车辆跟驰模型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判断性换车道模型和强制性换车道模型进行了详细地论述,同时对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针对业务模型中对协同关系描述的不足,详细定义了协同模型,给出了从业务模型中的过程模型抽取协同模型的规则,并阐明了协同模型对业务模型中其他各模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层次主键模型的多维数据概念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严金贵  罗军  周娜娜 《计算机工程》2006,32(23):76-77,8
以关系数据库为基础,介绍了基于E-R模型的层次主键模型及其优点,提出了E-R模型到层次主键模型的转换步骤,对层次主键模型的维层次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层次主键模型到多维模型的转换方法。  相似文献   

4.
工作流模型的扩展及其形式化描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作流是一类能够部分或全部由计算机支持或自动处理的业务过程,工作流模型是对工作流的抽象表示,也就是对业务过程的抽象表示。论文以过程工程理论建立的企业模型作为工作流模型的扩展思想,归纳出了工作流模型设计原则,并对现有的扩展方法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一种工作流模型,该模型由过程模型、活动模型、组织模型、资源模型和信息模型五个子模型组成,并给出了各子模型的形式化描述。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个事件机制设计的框架,定义了事件的各个方面特性。这个框架将事件用7个模型来描述:对象模型、事件模型、命名模型、观察模型、时间模型、通知模型、资源模型。对每个模型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讨论了与Internet环境中事件机制相关的工作,提出了可能出现的研究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软件测试的几种模型,包括V模型、W模型、H模型、X模型,这些模型定义了测试活动的流程和方法,为测试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并且指出了上述测试模型的长处和局限性。针对传统的模块任务分配方式的不足,对模块分配进行细化并结合X测试模型,根据实际开发情况对X测试模型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相似文献   

7.
模型驱动开发及其关键技术模型转换是近年来软件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在嵌入式软件开发早期,不仅需要对设计模型进行静态分析,更需要对其进行动态仿真,验证系统设计的正确性。如何把设计模型和仿真模型无缝连接起来是工业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深入调研了UML和Simulink模型转换研究现状,详细分析了模型驱动开发中模型转换的相关技术,提出了一种UML到Simulink的模型转换方法,设计了UML元模型、Simulink元模型,撰写了UML元模型到Simulink元模型的映射规则。最后选取自动驾驶仪系统的飞行控制软件作为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该方法能实现UML和Simulink两种异构模型同构化,提高嵌入式软件开发效率,丰富并且完善模型驱动开发,也为飞行控制系统、高速铁路控制、机载航电系统等嵌入式软件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软件测试的几种模型,包括V模型、W模型、H模型、X模型,这些模型定义了测试活动的流程和方法,为测试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并且指出了上述测试模型的长处和局限性。针对传统的模块任务分配方式的不足,对模块分配进行细化并结合X测试模型,根据实际开发情况对X测试模型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传统的V模型、W模型、X模型和H模型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了它们各自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并"模型这种新的软件测试模型。该模型克服了传统软件测试模型的缺陷,较全面地描述了软件开发活动和软件测试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活动。最后将该模型运用到实际的项目开发中,实践证明该模型有效提高了软件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10.
孙涛  叶新铭 《计算机科学》2014,41(7):135-139,161
状态爆炸问题导致CP-nets并发模型的正确性验证工作十分困难。提出了基于并发属性的模型化简方法和基于功能组合的模型抽象方法,用于对模型进行处理,移去与并发属性不相关的模型元素,提升模型的抽象层次,使模型状态空间规模得到显著降低,并在并发属性相关行为上与原模型保持一致;在处理后模型中运用状态空间分析、模型检测等验证方法完成模型验证,针对验证得出的模型错误,通过处理前后模型的对照关系在原模型中进行改正。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状态爆炸问题并实现了模型验证。通过将上述方法应用于HMIPv6协议模型,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需求模型到软件体系结构(SA)模型的转换是软件工程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针对DERM所建立的ACP风格的需求模型,以扩展Petri网风格的SA模型为模型转换的目标,以行为映射为模型转换的依据,提出了一种将需求模型转换为SA模型的方法。首先,讨论了模型转换的整体思路;其次,将行为特征模型中的各个结点转换为SA模型中的构件和连接件,并提出了相应的转换规则;再次,讨论了属性特征模型中主动属性特征的转换,并提出了子系统划分的策略;最后,通过案例研究展示了该方法在从需求模型到SA模型的转换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污水处理过程工况频繁波动,单一模型难以保证软测量精度,提出了基于同步聚类的出水COD混合在线软测量方法。模型由简化机理模型和建模误差补偿模型组成,其中简化机理模型作为主模型,集成模型作为误差补偿模型。机理模型用于表征污水处理过程的基本动态机理特性;误差补偿集成模型中子模型均采用线性模型,用以补偿不同工况下的机理模型建模误差。子模型个数采用在线同步聚类算法进行划分,考虑了输入和输出数据的时间区间,同时考虑了相邻数据间的关联性,提高了计算效率,改善了模型的实时性。采用实际污水处理厂数据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建模方法在多个运行工况下仍具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和新近出现的函数系数自回归模型(FAR)不能满足非线性时间序列预测分析的准确度与运算速度要求,为了改进预测性能,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统计预测模型——多项式系数自回归模型(PCAR)。给出了PCAR模型的表示形式,详细探讨了PCAR模型的参数估计和阶次选择方法,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基于BIC准则的建模算法。同ARMA模型相比,PCAR模型扩大了适用对象范围,有效降低了模型选择误差;同FAR模型相比,它具有参数模型的特点,避免了系数函数局部线性回归估计所存在的不足;分析了PCAR模型与ARMA、FAR模型的等价条件。通过实验分析得出了PCAR模型较ARMA、FAR模型的单步预测准确度分别提高了99.65%和18.7%的结论,而且PCAR建模运算所需时间仅为FAR模型的0.2%。  相似文献   

14.
模型驱动构架中模型信息交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型是OMG提出的模型驱动构架中的核心。探讨怎样利用XMI标准为不同模型之间搭起信息交换的桥梁是该文的重点。介绍了模型驱动构架,讨论了模型信息交换的必要性。接着探讨了怎样利用XMI标准描述遵从MOF规范的模型,提出了模型差异的概念,并给出了基于XMI标准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MDA构建了PIM和PSM,定义了模型间的自动映射,这种映射即模型变换。模型变换分为模型到模型的变换和模型到代码的变换两大类。本文通过分析基于ASP.NET的三层架构,构建MDA框架,定义模型变换规则,组成模型变换定义,实现模型间的变换。  相似文献   

16.
MDA中的模型转换技术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模型转换是模型驱动软件开发的关键技术。本文首先对MDA中的模型转换技术进行了分类,然后介绍了模型转换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当前支持模型转换的MDA工具作了总结和比较,最后展望了模型转换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本体和特征模型的发展及应用,综合特征模型针对用户的特点以及本体的无歧义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特征模型的元模型,改进了传统特征模型的个体理解差异性。最后,以网上购物系统为例,验证了用特征元模型构建特征模型的整个过程,并对此特征模型进行了形式化描述。  相似文献   

18.
赵宇  袁霖  王亚弟  韩继红 《计算机应用》2006,26(9):2116-2120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Woo-Lam密码协议模型,即eWoo-Lam模型。与Woo-Lam模型相比,新模型具有以下特点:增强了模型中关于密码学原语操作的描述语法,使得对密码协议主体行为的描述更加精确,提高了模型在检测协议攻击方面的能力; 引入了匹配运算机制,保障了模型安全性证明的有效性; 提出了七条形式化准则,规范了模型的抽象过程; 扩充了模型基于状态迁移的形式语义,使其更加精确合理; 重新给出了模型安全性的形式定义,使其更具一般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经典粗糙集模型中引入函数,得到了一个广义的变精度粗糙集模型和一个广义的概率粗糙集模型。将这两个广义的模型进行比较研究,又得到了一个更广义的粗糙集模型,这个模型既是变精度粗糙集模型的推广也是概率粗糙集模型的推广,对推广模型的性质做了相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张平  张新家  田野 《微机发展》2013,(7):22-25,30
论文设计了一种交互式三维对象建模方法,为非专业三维应用开发人员提供了一个友好的三维图形开发应用平台。研究了三维对象模型的概念模型和逻辑模型,分析了三维对象模型拓扑关系的存储方式和查询方式;提出了关系模型,设计出三维对象模型与关系模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采用模型库保存常用的基本模型和关系模型,用户也可按需求自定义对象模型和关系模型,并扩充模型库,使得模型具有较好的可重用性;结合OSG三维图形引擎,验证了提出的交互式三维对象建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