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保护地的声景具有重要价值。声景感知是衡量保护地声景质量的有效工具之一。声景感知受到声景环境、声源构成、主导音等要素影响,也会对人们环境感知的可接受度、情绪等方面产生影响。已有对城市和乡村环境中主导音、听觉对视觉及情绪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但对保护地中声景感知及影响感知的要素研究较为缺乏。以武陵源世界遗产地的声景为对象,通过听音实验,相关性分析、对比分析得出武陵源声景的总体特点。可知武陵源声环境中导游喇叭和谈话的声音是感知频率高且接受度最低的声源,因而在保护管理中应予以重视和控制。武陵源世界遗产地内乡村环境中的鸟鸣、流水等自然声源的可接受度要高于武陵源中纯自然环境中的同等声源的可接受度。在低噪声环境下,高感知频率的声源与主导音不一致,即被感知频率高的声源不一定是主导音。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声景与情绪感知与性格之间存在相关性,且不同声景环境中的自然声源均能使性格"内向安静"和"易焦虑的人"感到"放松""舒适"和"多样丰富"。最后,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对武陵源声景价值认知的策略和保护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声景情绪感知的研究是自然保护地声景研究的重要方面。已有研究表明了不同声源与情绪感知之间的关系,主导音与主成分情绪之间的关系。目前在中国的自然保护地研究中,尚无将声景中主导音和情绪感知进行关联。以武陵源世界遗产地的声景为对象,通过4段声景的听音实验,共收集有效样本80份。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等总结出武陵源声景的总体特点、主导音的可接受度等,继而进一步分析主导音的可接受度与情绪感知之间的关系,主导音与主要情绪感知的一致性关系。结论包括:主导音的可接受度与整段声音的情绪感知基本一致;鸟鸣声、流水声与放松的、舒服的等情绪显著正相关;小贩叫卖声、汽车行驶声较容易引起人工的、嘈杂的情绪感受。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武陵源世界遗产地声景控制及保护管理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林彤  赵越喆 《南方建筑》2023,(8):99-106
通过对广州市逢源大道-荔湾湖历史文化街区八个代表性节点的声景进行现场调研和主观问卷调查,分析该街区声景特征、主观感知因子、主观评价及其影响因素,为岭南地区历史文化街区声景研究、保护与营造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该街区声景以动物叫声、粤剧演唱声和玩耍声为主要标志声。值得保护的声景为声级适中的粤剧演唱声。该历史文化街区的声景感知因子可归纳为心理属性、物理属性、和谐性和丰富性共四个维度。街区声景总体感知良好,但各节点有差异性。影响声景主观评价的要素包括技术声的听闻程度、声景感知结构中的心理属性和物理属性以及受访者是否居住在街区。声景与街区环境的协调性是影响声景主观评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陈伟   《中国园林》2022,38(6):91-96
声景影响居民身心健康,探究城市声环境-人-景观之间的互动关系,改善声景,成为研究热点。城市公园是高密度城区居民远离喧嚣的重要场所。城市公园景观要素与声景内在关系研究,是调控公园声景的重要切入点。以使用频率高、声源复杂的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公园为例,通过高密度网格定点测量背景音和ArcGIS空间统计分析,对公园声景声压级分布进行空间制图;通过声漫步主观感知调查法和SPSS相关性分析,对大众声景感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景观要素影响了公园声压级和声源,公园声压级和声源影响使用者声景感知,并提出通过景观要素调控声景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5.
人类生活空间的声环境正随着社会发展产生很大变化,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健康。声景作为探索人对声音感知的学科正在快速发展,并为改善声环境作出贡献,对当代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具有积极作用。为了对声环境进行调查和优化,需要必要的技术手段来处理大量数据。目前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声景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要求。数字技术可以提升声景研究效率和精确性,并形成更直观的表示法对声景中的舒适度感知指标进行可视化。本研究综述了国内外数字化技术在声景领域应用的4个方面,包括声音采集和再现、声音处理和分析、声场模拟和评估、声景感知的可视化。重点综述了重要支撑性技术、处理原理以及评价等方面。以公园的声景感知地图为例,详细阐述了声景地图的技术路径及其相关的可视化和智慧调控,同时也讨论了有待进一步优化的声景感知地图计算模块。其中舒适度预测模型可在小型公园的局部环境中根据实际情况更新与模型调整,从而提高舒适度模拟的精确度,并随着采集技术和模拟技术的发展,舒适度模拟模型也将进一步迭代。此外,也可根据舒适度和声级地图,设置感控调节模块,真正实现智慧公园的及时性、可视化、人性化。基于此,对数字化技术在声景领域的应用作出了若干总结和探讨,如各项技术仍需完善方面,如何面对未来技术、气候和生活方式改变等,以期为未来声景研究提供参考信息和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声景是建成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参与空间氛围的营造,对人们的情绪感知与心理健康营造有着积极的作用。文章以古典园林这类建成环境中的声景为研究对象,以实测与声漫步相对比的方式研究声景带给人的情绪感受。将建成环境中的实测声级与表达人们情绪感知的声漫步图对比,得出:一,园林中声级空间分布的规律及其与建成空间特征的耦合关系;二,园林空间中具有特殊声景感知的空间及其特征。同时,文章结合声源特征与空间分布规律,总结出建成环境中声景营造在影响情绪方面应注意的规律与特征。  相似文献   

7.
植物景观空间是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声景品质直接影响游客的游憩满意程度。对福州市5个城市公园进行实地调研和公众问卷调查,探究不同类型植物景观空间在游客声景感知方面的差异及影响总体声景感知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植物景观空间声源优势度感知差异最明显,尤其是交通声,但是声源和谐度感知差异不明显。植物景观空间的总体声景感知在愉悦度与宁静度2个维度均有显著差异。影响各类空间总体声景感知的主要声源感知特征不同,与声景愉悦度和宁静度关系最为密切。半开敞空间的植物色彩和密闭空间的郁闭度分别与声景丰富度和愉悦度有密切关系。密闭空间中声景宁静度营造需考虑不同教育背景的游客的需求。研究结论可为提升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声景品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指出中国传统园林的"借景"是以"得景"为目的。通过地宜条件和时宜条件等有利条件的创造与利用,以及对不利条件的转化,来强化人的"得景"感知,实现借景。得景方式的差异,取决于人感受外部事物的5种方式。按照人对园林景物的感知方式的不同,把借景手法分为因视觉借景、因听觉借景、因触觉(肤觉)借景、因嗅觉借景等4种方法。而计成在《园冶》中所论述到的近借、远借、俯借、仰借,大多属于因视觉借景。本文以"风"这一得景主题为例,探讨上述借景手法在园林中的应用及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许晓青  吴竑  冯婧婕 《风景园林》2021,28(8):119-124
视听交互作为声环境感知研究的重要方面,已有大量的研究从定量角度进行了实证。仅有少数研究从定性角度揭示视听交互机理。以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声景为研究对象,基于前序研究中得出的“半自然环境中视听匹配度较低”这一结论,选取视听匹配准确度较低的一段半自然声景,通过视听实验得到72份有效样本。运用扎根理论分析揭示了视听交互作用的规律:1)视听匹配与优势感知有关,视听相符情况下被试者更易由听觉引导视觉,而视听不符的情况下则更易由视觉引导听觉;2)视觉判断影响声景评价,尤其是对于嘈杂的–安静的这一情绪感知,视觉判断比听觉判断作用更大;3)声源类型是判断环境真实性的要素,视觉元素中的旷奥以及声音的远近感也是辅以判断环境真实性的因素。通过研究,对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及类似的保护地中现存的声环境和视觉环境管理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态型城市公园声景体验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江  杨玲  黄丽坤 《风景园林》2019,26(5):89-93
生态型城市公园是城市居民重要的游憩空间,其声景品质直接影响游客体验的满意程度。以福州金山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生态型城市公园中声景感知与游憩体验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生态型城市公园中人们更偏爱自然声,尤其是鸟叫声;交通声是主要影响公园景观美景度的声源类型;儿童嬉闹声及音乐声是影响声景安静度的显著因素,交通声、音乐声以及脚步声与总体满意度关系最为密切;年龄、性别和教育背景是社会、人口及行为学因素中影响典型声源感知最显著的3个因素,而不同游览动机的人群对声景感知也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可为生态型城市公园景观及声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柳锐  张云  都铭 《中国园林》2024,40(4):123-128
声景在地方性塑造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影响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吸引力的关键因素。在发展旅游过程中,村民和游客成为地方性声景的主要感知者。以浙江丽水景宁县大均村、金坵村、东弄村3个畲族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识别出18种地方性声源,并分析村民和游客对声源与声景的感知。结果表明,自然声作为地方性声源在村民与游客的感知中均占主导地位,由村落依山傍水的生态环境所决定。与畲族文化相关的地方性声源虽被村民强烈感知,但游客感知较弱,是村民和游客感知差异的主要表现,且此类声源感知与声景感知的相关性最强。基于“村民-游客”的声景感知异同,针对地方性自然声中的流水鸟鸣声和人工声中的畲族民歌、畲语、惠明茶采制声构建声景优化策略。最终提出依托旅游的少数民族特色村落发展应在规划层面结合地方性声源组织游线,强调自然声中的流水鸟鸣声和人工声中的畲族民歌、畲语、惠明茶采制声,增强村民和游客对畲族特色声景的感知。在设计层面应优先保护与劳作民俗相关的地方性声源,使之与活动场所紧密结合,凸显地方性声景的文化内涵,增强村民的自主保护意识和游客的地方感知。  相似文献   

12.
森林是人们逃离城市压力的重要场所,对游憩者身 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声景是恢复性景观设计的要素之一,但 目前声景的研究较少考虑视听交互作用。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 为研究对象,以20个森林公园环境视听视频(10个有声视频、 10个无声视频)为研究材料,借助眼动仪和声景感知评价问卷 探究声景感知对森林公园视觉注意力恢复效益的影响。结果表 明:1)除谈话声和儿童嬉戏声较突出的样地(S5)外,视听组 合刺激下森林公园环境促进注意力恢复的能力均比单一视觉刺 激强;2)单一视觉刺激与视听组合刺激下森林公园环境的视 觉行为特征存在差异,与无声场景相比,声景元素的加入能够 使被试扩大关注区域,自然声为主导的声景会引导被试关注植 被、水体等自然元素,人工声和机械声会引导被试关注人和人 工景物;3)鸟鸣声、流水声等自然声对促进注意力恢复有积 极影响,而儿童嬉戏声、谈话声和脚步声等人工声则会产生消 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空间可视化的声景信息可为声景资源规划管理提供直观有效的指导。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基于3个时段21个样点的现场监测与公众调查数据,分析声景客观声学指标、声源主观感知指标(声源优势度、声源和谐度)以及声景愉悦度指标的时间变化特征;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生成的声景地图,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客观声学指标与声源和谐度对声景愉悦度的影响。依据关键声景指标的时空动态特征信息,可为森林公园声景资源的空间规划以及管理和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声景是生态学的一个新兴领域,通过声学手段反映生态系统质量、研究生物活动规律.选择北京五环内的10个城市公园,采集公园内春季的声音数据,并基于城市公园声景声谱图,结合功率谱密度的计算,研究北京城市公园人工声的构成及其昼夜变化规律.结果 显示:1)北京城市公园人工声主要分布于低频0.2~2.5kHz;2)春季北京公园内的人...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园中声景的恢复性效益已被广泛证实,但游客个体因素如何影响声景恢复性效益感知尚不明确。以福州市5个城市公园为例,基于对公园游客的公众调查数据,探究不同类型城市公园中声景恢复性效益的差异及个体因素对其感知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公园中鸟鸣声和流水声是最具有恢复潜力的声源;不同类型的城市公园声景恢复性效益具有显著差异;游客个体因素中的自然联结程度、受教育程度及游玩时间是影响游客声景恢复性效益感知的关键因素。研究结论可为城市公园高品质声景营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城市公园声景特性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华  孙春红 《中国园林》2009,25(7):28-31
采用实地勘测调研与现场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庆市北碚公园声景构成及其时间变化、空间分布和声景的好感度与协调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公园声景由人工与自然声景构成,其中人工声景占主体;声音种类和强度的时间变化均与城市居民的生活节奏、公园游客数量等密切相关,一般上午10:00,公园内的声音以自然声为主,10:OO后,人工声逐渐增多,下午公园的声景特点与上午相似,公园声景的年变化差异主要体现在自然声,其他声音的年变化差异不明显;公园声景的协调度排序与好感度排序基本相同,好感度高的声景,其协调度往往也较高.  相似文献   

17.
声音作为景观要素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对声环境的感知受到声音本身特性以及声音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共同影响。以天津水上公园为研究对象,将声音的响度、频率和多样性指数作为公园声音元素的特征指标,定量研究声音构成、景观要素和舒适度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水上公园的声音多样性指数(SDI)整体较高,声音类型丰富,但不同的景观要素对应的声音特征不显著;听觉舒适度与整体舒适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听觉舒适度主要受到人类活动声和机械声的影响,其出现频率(POS)和响度(PLS)均干扰了被试者对自然声的感知。针对公园的景观格局、声环境现状及使用者需求,提出声环境的设计和管理优化策略,对改善公园声景观品质、提高公园整体的环境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