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研究了100,160,220℃3种常用炒制温度对酱油游离氨基酸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炒制温度的升高,酱油中的鲜味氨基酸浓度逐渐增加。未处理和100℃炒制处理酱油中TAV>1的游离氨基酸均有9种,而160,220℃炒制处理酱油中TAV>1的游离氨基酸均有12种。100,160,220℃炒制处理后,分别有15,12,9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多,1,4,6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减少。100,160℃炒制处理后酱油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均增多,220℃炒制处理后酱油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减少。100,160,220℃炒制处理后酱油中必需氨基酸总量均增多。100,160,220℃炒制处理后酱油中杂环氨基酸、非极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和疏水性氨基酸总量均增多,而脂肪族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极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和亲水性氨基酸总量在100,160℃炒制处理后均增多,但在220℃炒制处理后其总量均减少。  相似文献   

2.
酱油中游离氨基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法对酱油中氨基酸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市售酱油中氨基酸的组成与酿造酱油中氨基酸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因为人为添加了鲜味剂,或者是使用植物蛋白水解液所致。经研究表明通过对酱油中氨基酸组成成分分析可以作为酿造酱油品质评价体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广州地区八种酱油的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美国Waters公司PICO—TAG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八种酱油的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亮氨酸、甘氨酸、异亮氨酸、丙氨酸、脯氨酸等在酱油中的摩尔百分比总和在72%—81%之间,而谷氨酸摩尔百分含量仅为2%—10%。酱油的风味是各种氨基酸综合作用的结果,氨基酸种类、组成的不同使酱油呈现不同风味。  相似文献   

4.
杨芳  李歆 《中国酿造》2022,41(2):234-238
该实验评定了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酱油中游离氨基酸的不确定度。参考 CNAS-GL 006—2019《化学分析中不确定度的评估指南》和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中的规定与要求,分析游离氨基酸在测定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度来源。在包含因子k=2时,酱油中游离氨基酸的扩展不确定度范围为0.02~0.60 g/100 g。结果表明,影响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是仪器本身的不确定度和酱油重复性测量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5.
AccQ.Tag法测定酱油中游离氨基酸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AccQ.Tag法对酱油中氨基酸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市售酱油中氨基酸的组成与酿造酱油中氨基酸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因为人为添加了鲜味剂,或者是使用植物蛋白水解液所致.经研究表明通过对酱油中氨基酸组成成分分析可以作为酿造酱油品质评价体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酱油中38种游离氨基酸的柱后衍生阳离子交换色谱法.样品采用乙醇和冷冻沉淀双重净化,离心后取上清液经阳离子交换色谱柱分离,与茚三酮衍生反应,用紫外检测器检测.结果 表明38种游离氨基酸在10~250 nmol/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检出限介于1.5~19.0 mg/kg之间,在50,100,200...  相似文献   

7.
毛细管电泳间接紫外检测酱油中的游离氨基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崇岗  杨冬芝  王立新 《食品科学》2005,26(12):196-198
以三羟甲基氨摹甲烷(Tris)(pH=10.50)为缓冲液,苯甲酸为背景吸收添加剂,利用毛细管电泳-间接紫外检测方法分离测定了酱油中的丙氨酸、丝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谷氨酸及天冬氨酸。在优化条件下,上述六种氨基酸于5min内实现了摹线分离,各物质吸光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线性范围为10~1000μmol/L,检测限(S/N=3)分别为2.0、3.5、4.0、5.0、3.5、5.01μmol/L,六种氨基酸的加标回收率均在95.9%~104.2%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酿造酱油特征氨基酸组成及对氨基酸态氮的贡献,比较了3款不同类型样品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态氮组成。结果表明,酿造酱油中氨基酸种类丰富,无增鲜剂添加的样品中氨基酸分布均衡,外源谷氨酸的添加显著影响氨基酸态氮水平。无添加的特级酱油(1号)、有增鲜剂添加的特级酱油(2号)和无增鲜剂添加的三级酱油(3号)的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875、6.041和2.341 g/100 m L,其中2号样品含量最高;但在排除谷氨酸后1号样品氨基酸总量为3.494 g/100 m L,比2号和3号样品高14.11%和65.91%。1号样品必需氨基酸总量最高为2.08 g/100 m L,比2号和3号样品高18.18%和85.71%;2号样品氨基酸态氮检测值最高为1.42g/100 m L,其中谷氨酸的贡献率高达40.14%;3号样品的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态氮值均最低。  相似文献   

9.
酱油中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点讨论了氨基酸的一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酱油内的氨基酸在一定条件下的化学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前棉子酱油中棉酚的测定方法还未见报导。由于我市酱菜厂用棉子饼代替豆饼制作酱油新产品的研制,我们对这种酱油中的棉酚测定方法进行了探讨。对紫外分光法、苯胺法进行了大量实验,甩紫外分光法测定,由于酱油中干扰物较多,直接测定有困难。苯胺法是测定酱油中棉酚的特异方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 棉饼因含有棉酚而且具有毒牲。棉酚分为游离棉酚和结合棉酚两种。一般认为:游离棉  相似文献   

11.
酱油渣蛋白质的分离、鉴定和氨基酸组成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酱油上清液为对照,以过滤-冷冻真空干燥法制备了酱油渣。首先,对比研究了酱油渣的常规理化指标。其次,以SDS-PAGE、MALDI-TOF/TOF MS和HPLC法对酱油渣和酱油上清中蛋白质分子量分布、来源与种类及氨基酸组成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酱油渣(湿渣)主要由15.98%的碳水化合物、10.19%的蛋白质、10.10%的食盐和59.50%的水分组成。SDS-PAGE和MALDI-TOF/TOF MS分析结果显示酱油渣蛋白质主要由分子量约为19.3 kDa(a, 59.40%)、31.8 kDa(b, 12.91%)和12.3 kDa(c, 27.69%)的蛋白质亚基组成,经质谱鉴定分子量为19.3 kDa的多肽(a)为Glycinin G4亚基碱性端B3。酱油渣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与酱油上清中蛋白质相比,酱油渣蛋白质中疏水性氨基酸含量和平均疏水值明显高于酱油上清中蛋白质。上述差异是酱油渣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的主要特征,也是酱油渣蛋白质水溶性差和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三种品牌酱油对活性氧类自由基如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和羟自由基(·OH)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三种品牌酱油对O_2·、·OH都有一定的清除自由基作用,高温加热对O_2·、·OH的清除作用有一定的影响,但浓度越低,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13.
关于酿造酱油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氨基甲酸乙酯是一种致癌物质,研究发现,不仅酒类饮料中含有氨基甲酸乙酯,而且在大豆发酵制品等不含酒精的食品中同样不同程度的含有此类物质。该文论述了我国传统的大豆发酵制品-酱油中氨基甲酸乙酯存在的事实和检测方法,并初步分析了其可能的形成途径。  相似文献   

14.
高向阳  张芳 《食品科学》2021,42(18):207-211
建立快速检测酿造酱油中氨基酸态氮含量和级别的方法。以GB 18186—2000《酿造酱油》中的相关数据为依据,以国产酱油为样品,以天然食用色素为呈色剂,根据等物质的量的反应原则,设定检测各级酱油产品所需的NaOH浓度和物质的量。结果表明:紫薯食用色素为红色、橙红色和橙灰色时,酱油为合格产品。该法操作简单、便捷,判断直观、准确、实用,取样后数分钟内即可获得检测结果,与GB 2009.235—2016《食品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对照测定氨基酸态氮的结果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5.
配制酱油中酿造酱油添加比例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勇  倪永年  朱惠芳 《食品科学》2007,28(6):116-119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配制酱油中乙酰丙酸的方法,并提出了测定配制酱油中酿造酱油含量(以总氮计)的公式。对测定酱油中乙酰丙酸含量的两种液相色谱法进行了比较,有机酸柱法在线性范围、回收率、精密度和样品前处理的简便性等方面均优于C18柱法。利用计算公式对市售配制酱油中酿造酱油的含量(以总氮计)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6.
酱油是厨房中不可或缺的发酵调味品,在餐饮和食品工业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酱油起源于中国,拥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传统发酵食品的重要代表。该研究通过对酱油(主要为豆酱油)的历史、技术和产品形式的发展进行介绍,分析出自北魏以来酱油一直以大豆为主要原料,它是酱油独特风味物质的主要来源,说明酱油“美味来自原料”的特性。此外,对酿造酱油和配置酱油的定义进行了说明,并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区别,引出原酿造酱油的定义和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原酿造酱油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微生物选育、混菌发酵以及新型酶制剂开发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和展望,以期为我国酱油产业的健康发展指明方向和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利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分析酱油中焦谷氨酸等7种有机酸的方法。酱油经制样后过StrataSAX固相萃取(SPE)小柱净化,在AgilentSB-Aq(150mm×4.6mm×5μm)色谱柱上,0.01mol/L磷酸氢二铵(pH2.7)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0.7mL/min,柱温为35℃,紫外检测波长为210mm时,可以较好地分离和测定酱油中焦谷氨酸等7种有机酸。该方法相对标准偏差0.13%-1.9%,回收率95.0%-105%,各种酸的线性相关系数r〉0.9993,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方法简便,可应用于酱油中有机酸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微波法防霉在酱油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酿造酱油中的产膜性霉菌、酵母菌和产气细菌是酱油生霉变质的主要原因,利用微波能够杀灭酱油中的这些微生物。该文在37℃实验温度条件下,微波输出功率720W,样品厚度20㎝,加热时间4min,对袋装酱油进行杀菌处理后,放置144h,抑菌率可达100%。有效地防止了酱油在贮存、销售过程中的产膜、生霉等现象,同时对酱油质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