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因受到地下空间限制影响,城市地下道路在线形设计时会采用部分极限指标,出现小半径、大纵坡等情况,在地下道路行车状态叠加下,往往会有行车风险.针对某地下道路实际工程,开展高仿真度驾驶模拟试验,研究车辆在不同平曲线半径下的速度、横向偏移等运行特性.通过数据对比发现,在半径较小时,车辆速度逐渐降低,横向偏移不断变化;当半径较大...  相似文献   

2.
杨阿荣 《中国市政工程》2012,(3):4-6,14,102
地下快速路的环境造成车辆不同的运行特征。运用交通监测数据,并进行自然驾驶试验,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地下快速路相对于地上快速路在车速、车头间距、侧向位移等车辆运行指标上的差别。指出了这些差异对地下快速路车辆安全运行可能带来的影响,从车辆运行安全性的角度对地下快速路安全改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驾驶模拟器的城市快速路的线形设计评价旨在项目运营前为新改建工程线形设计提供安全性、舒适性评价。通过建立一套主、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三维虚拟场景进行驾驶模拟,采集实验数据,对道路线形指标数据进行分析,为线形设计提供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互通立交交织区由于车辆间的相互影响复杂、车速稳定性较差,成为了制约交通安全的瓶颈路段。为明确城市互通立交交织区的交通运行特性,利用交织区多人模拟驾驶试验获得的车辆轨迹数据,从速度、跟驰和换道行为表征交织区运行特性。首先,根据上海市北虹立交建立互通立交BIM模型,并基于Unreal虚幻平台进行交织区真实交通流场景还原;其次,制订交织区多人模拟驾驶试验方案,获取交织区多个车辆的轨迹数据;最后,分析交织区的速度特性、车辆跟驰特性、车辆换道特性,揭示交织区车辆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城市快速路合流区换道行为对主线车道上游交通流的影响,首先用全速度差模型描述主线后随车与完成换道前车的跟驰行为特性;其次使用NGSIM数据完成模型参数标定,通过比较样本观测值与模型仿真值误差,验证模型仿真效果;最后设计数值仿真实验,模拟合流区瓶颈路段车辆换道引发的拥堵流形成及消散演化过程.仿真结果表明:快速路合流区...  相似文献   

6.
驾驶模拟系统可以通过模拟现实交通环境实现研究驾驶行为、提高车辆及交通安全性的目的.以Quest3D为主要平台,基于蓝虎驾驶模拟器,设计开发了驾驶模拟系统的视觉模拟子系统、声音模拟子系统、体感模拟子系统、操控执行子系统等人机界面模块,分析了关键技术的设计和实现,能较快速、真实地模拟道路场景等现实驾驶环境.通过本模拟系统可以有针对性地研究驾驶行为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是进行交通安全性研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的扩展和快速发展,城市的交通流量越来越大,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我国一些大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当前地下快速路建设的必要性与发展状况,讨论并总结了地下快速路规划的原则、内容以及方法,以推城动市地下快速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武汉市红庙立交城市地下人行通道自然通风情况进行CFD模拟研究,将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用于评价通风设计方案,为城市地下人行通道等工程通风设计提供经验。模拟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作为通道气流模型,提炼实测通道温度、湿度及风速等数据作为边界条件。模拟结果表明,温度、湿度及风速等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标准k-ε湍流模型可较准确地模拟城市地下人行通道的气流,CFD模拟可为城市地下人行通道通风设计服务。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2,(4):648-650
日月大道(成温路)快速路改造工程地下综合管廊长约5 100m,现为成都市第一长的地下综合管廊。通过以日月大道(成温路)快速路改造工程地下综合管廊岩土工程勘察为例,研究了地下综合管廊勘察方法和地基土的评价,为设计施工提供各地基土层重要参数的同时,针对地铁保护、管线安全、地下水控制等关键点提出了施工注意事项,为该项目安全、高效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勘察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许传强  郭东军  王海阔 《山西建筑》2008,34(13):283-284
在对当前地下快速路发展概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大城市当前面临的交通拥挤、环境恶化问题以及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几个方面对城市地下快速路发展动因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和研究,以加快城市地下快速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城市交通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山地城市独特的自然地貌使得其交通基础规划和建设更加困难。城市地下快速路作为全新的解决方案对于"畅通重庆"的实现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尝试。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城市地下快速道路网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其定义、功能、特点及优势,得出发展城市地下道路网是必然选择的结论。文章又分析了城市地下快速道路网的规划原则。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本文介绍了重庆市渝中区地下快速通道工程的初步设想,结合作者们的研究成果,对困扰城市地下道路网建设和运营的主要关键技术给出了较为完整系统的解决方案。文章最后表达了建设城市地下道路网的期盼和为此所作的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12.
地下快速路交通系统低碳型设计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快速路正成为国内外城市交通建设的一个发展热点.本文通过对比地面、高架、地下三种快速路系统型式各自优势和适用条件,阐明地下快速路交通系统在构建节能、环保的交通系统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从地下快速路节能型结构设计、通风智能控制技术、照明节能技术、节能型路面材料和废气尘埃回收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节能措施分析.结合低碳设计理...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地下道路网建设可有效解决城市交通发展与可为城市交通发展提供的用地之间的突出矛盾。当前我国许多大城市已经开建了或者正在规划修建地下快速道路,但目前尚无有效的规划原则可以参考。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地下道路规划建设现状,总结了城市地下快速道路的规划特点。针对这些特点,论文总结了城市地下快速道路网的规划原则,并将其应用于重庆地下快速路规划。  相似文献   

14.
交通拥堵成为当今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受地面资源的约束以及人们对环境品质要求的提高,世界各地越来越重视利用地下道路来解决城市交通和环境问题。在分析了城市地下道路出入口匝道与地上的差异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工程案例,研究了城市地下道路的出入口匝道总体布置、出入口设置形式、变速车道、分合流端视距保障等方面的设计技术,并应用于苏州星港街地下道路。研究结果表明,多点进出型城市地下道路出入口设计与地上道路存在差异,需要采用适合地下环境特点的线形指标以及交通安全设施,以提高行车安全,本研究也可为未来城市地下道路的出入口匝道设计和技术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根据研究区域交通组织设计方案,建立VISSIM微观交通仿真模型。在现状交通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对模型中的驾驶行为参数,车辆行驶速度进行标定,并通过饱和车头时距和行程时间等指标,对标定后的模型进行校验。最终,通过微观交通仿真评测和交通组织优化、交通设计优化之间的反馈互动的方式,对研究区域内交通组织和设计方案提出优化和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地下交通隧道性能化防火设计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城市地下快速路的特点分析和对现有的"处方式"设计在城市地下交通隧道中应用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性的总结,首先提出了在城市地下交通隧道使用性能化防火设计的构想。其次,通过对性能化防火设计基本框架的分析,指出了在进行城市地下交通隧道性能化防火设计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隧道防火设计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隧道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地下交通系统,文章通过分析其本体特点及其对通风排烟系统的影响,指出了城市地下交通联系隧道在防火中的关键问题,并给出了其性能化防火设计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Freeway ramp merging was studied under congested traffic conditions using a driving simulator (DS). First, the results of extensive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studies were used to establish a model for the behavior of merging drivers. Based on this behavioral model, the Freeway Merging Capacity Simulation Program (FMCSP) was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actual traffic conditions. This model evaluates the capacity of a merging section for a given geometric design and flow condition. Next, a DS was developed to b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FMCSP. The DS and simulation were combined by replacing one vehicle in the FMCSP by the DS. A pilot study was then undertaken to test for deficiencies in the combined system. Finally, the main DS experiment was performed using 12 male drivers. Driving behavior data were collected while each participant drove in the DS through the Ichinohashi merging section. In addition, two participants of the DS experiments drove an instrumented car through the real Ichinohashi merging section. The driving behavior data from the DS, instrumented car, and observation of drivers were compared to investigate the behavior of DS driver and examin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behavior of drivers using simulators and those in the real worl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MCSP is capable of simulating the actual traffic conditions of congested freeway ramp merging processes, and that the insertion into a simulation of a vehicle controlled by a DS is a promising tool for the study of complicated ramp merging phenomena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