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两步固态发酵生产豆豉纤溶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枯草芽孢杆菌DC-12是从豆豉中筛选得到的高产纤溶酶菌株。以黑豆为原料,曲霉前发酵制得豆豉半成品,研究以该半成品为基质的豆豉纤溶酶的固态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DC-12的最佳固态发酵条件为:豆豉半成品35g/250mL三角瓶,葡萄糖8.0%,初始含水量1.2mL/g(豆豉半成品),初始pH值7.0,接种量12%,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84h,优化条件下的平均产酶量达1427 IU·g-1(豆豉半成品),为未优化前酶活的3.60倍。  相似文献   

2.
以用枯草芽孢杆菌DC-2为发酵菌株,以纤溶酶活性为指标,对提高细菌型豆豉的纤溶酶活性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探讨了装料量、大豆含水量、种龄、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等因素对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能够提高细菌型豆豉的关键技术参数为:100 L容器中装入含水量为80%的大豆40 kg,然后添加2%葡萄糖,接入2%的种龄为24 h的种子液,33℃培养72 h.在此发酵条件下,豆豉浸提液的最大纤溶酶活力提高了270 IU/mL.  相似文献   

3.
采用发酵风味突出的枯草芽孢杆菌BJ3-2菌株,以氨基酸态氮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细菌型豆豉生产的最佳前发酵工艺,并测定了豆豉发酵各阶段酶活力及化学成分含量.结果表明,BJ3-2最佳前发酵条件为:泡豆水pH8.0,泡豆水温37℃,豆量(g):水量为1:4,泡豆时间10h,接种量4%,大豆装载量20%,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2.5d;发酵豆豉的粗蛋白、游离脂肪酸、总酸和还原糖含量分别为35%、14.2%、1.8%和0.51%;蛋白酶(酸性、中性和碱性)、α-淀粉酶、脂肪酶及豆豉溶纤酶的最大酶活力分别为10.79U/g、25.04U/g、20.36U/g、1.25mg/g、2.15U/g及862.5U/mL.研究为BJ3-2菌株的进一步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以分离自豆豉样品中产豆豉纤溶酶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DC-1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诱变选育高产豆豉纤溶酶且稳定遗传的菌株,并以豆豉纤溶酶活力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筛选出一株高产豆豉纤溶酶活力且稳定遗传的诱变菌株DC-V5,其最优发酵条件为:接种量3%、装液量70 m L/250 m L、发酵温度34℃、初始pH 6.5。在此优化发酵条件下,诱变菌株DC-V5产豆豉纤溶酶活力最高达到(451.26±11.09)IU/m L,是优化前出发菌株DC-1的1.74倍。  相似文献   

5.
王希春  周晔燕  钱和 《食品科技》2007,32(1):121-125
利用浅盘固态发酵技术对豆豉纤溶酶出发菌株进行固态发酵。固态发酵培养基经灭菌、添加碳源等操作后,按一定比例接种种子液,在合适的发酵条件下进行固态纯种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出了对固态发酵过程影响显著的过程参数,应用SAS软件响应面分析程序,分别对发酵过程中的接种量、发酵周期、发酵温度、大豆初始水分含量等过程参数进行了分析与优化。试验得出了豆豉纤溶酶出发菌株固态发酵的最优工艺参数,即大豆水分含量300%、发酵周期72h、发酵温度39℃,在此条件下最大发酵酶活可达到665.6IU/mL。  相似文献   

6.
纯种强化发酵细菌型豆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纯种强化发酵细菌型豆豉为基础,以氨基酸态氮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前发酵条件对豆豉感官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RH3519和BJ1-3最佳前发酵条件为泡豆水pH值为8.0,水温40℃,泡豆12h,接种量1.5%,发酵温度37℃,发酵3d.其中RH3519发酵的豆豉,氨基酸态氮及总酸含量分别为1.12g/100g、0.27g/100g,显著高于枯草芽孢杆菌BJ1-3和自然发酵的豆豉,且色泽与风味最佳.经初步工业放大试验显示,RH3519发酵的豆豉色泽更接近于自然发酵的豆豉,拉丝丰富,豉香诱人,且质地均匀,酱香浓郁,可作为工业纯种强化发酵生产豆豉的优良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7.
利用从河南不同地区的臭豆豉样品中分离筛选得到的1株枯草芽孢杆菌,依据感官评价及纤溶酶活性进行纯菌种生产臭豆豉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接种量3%,大豆与水比例为1∶3、常温浸泡16h、蒸煮时间30min(121℃、0.105MPa),湿度90%,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36h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8.
以黑豆为主要原料,以总多酚含量和DPPH·清除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纳豆芽孢杆菌发酵黑豆豆豉的前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其最优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4d,发酵温度39℃,纳豆芽孢杆菌接种量2.5g/100g·黑豆,在该条件下得到的黑豆豆豉总多酚含量为4.24 mg/g,DPPH·清除率为79.86%,表明黑豆经纳豆芽孢杆菌发酵后能够获得具有较高抗氧化活性的黑豆豆豉。  相似文献   

9.
用产纤溶酶的解淀粉芽孢杆菌CAUNDJ118制备黄豆、黑豆和双青豆3种水豆豉,对其营养成分、溶栓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酵后,3种水豆豉的总酚、总异黄酮类物质含量增加1.7~2.5倍,多肽及氨基酸态氮含量增加3.9~11.6倍。纤溶活性达86.5~102.5 FU/g干重,抗凝血活性IC50为0.27~0.36 mg/m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和FRAP还原能力分别为6.8~15.5μmol TE/g干重,41.4~46.6μmol TE/g干重,8.7~13.6μmol Fe2+相当量/g干重。解淀粉芽孢杆菌CAUNDJ118发酵的3种水豆豉中,黑豆水豆豉具有最高的营养物质含量、溶栓及抗氧化活性,口感良好,豉香浓郁,具备开发成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用功能食品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富含纤溶酶低盐豆酱加工工艺及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富含纤溶酶低盐豆酱的制曲和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并对产品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进行了分析。以蛋白酶和纤溶酶的活力为指标,确定了富含纤溶酶活性豆豉的制曲工艺条件为接种量1.5%,制曲温度36℃,制曲时间为36h。以氨基酸态氮含量为指标,确定了豆酱发酵工艺条件为加水量90%,食盐质量分数10%,发酵温度50℃,发酵时间7d。在确定的制曲和发酵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富含溶栓酶低盐豆酱的质量指标符合GB/T 24399—2009的要求,食盐含量4.72g/100g,为传统豆酱的50%,纤溶酶活性的达到1 070U/g,为富含溶栓酶低盐豆酱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选用高产蛋白酶菌株枯草芽孢杆菌D2和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枯草芽孢杆菌U35进行单菌种、混合菌种发酵生产豆豉,测定大豆异黄酮含量及其抗肿瘤能力,分析异黄酮含量和抗肿瘤能力的关系。用HPLC法测定豆豉提取物异黄酮含量,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异黄酮含量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肺癌(LLC)细胞形态变化。结果表明,D2U35混菌豆豉苷元型异黄酮含量分别比D2、U35单菌豆豉高101.95μg/mL(2.38倍)和35.48μg/mL(1.25倍),D2U35混菌豆豉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分别比D2、U35单菌豆豉高15.79%和7.02%,说明混菌发酵不仅提高了苷元型异黄酮含量,还提高了豆豉提取物的抗肿瘤能力。对肿瘤抑制作用,苷元苷型异黄酮>总异黄酮>糖苷型异黄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生物胺角度初步探讨大豆发酵制品的食用安全性,为确定大豆发酵制品的推荐安全摄入水平提供初步参考。方法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豆发酵制品中生物胺的含量,以0.4 mol/L高氯酸为提取液,以丹酰氯为衍生试剂,紫外检测波长254 nm。结果样品组分分离及测定结果重现性较好,豆豉、豆酱、酱油3种大豆发酵制品均有部分品牌组胺含量超过危害作用水平(即500 mg/kg),8个样品中有7种超过100 mg/kg,同类不同品牌大豆发酵制品间组胺含量没有明显差别;色胺均未检出;除组胺外,3种大豆发酵制品中尚可能存在2-苯乙胺、腐胺及尸胺。结论大豆发酵制品的色胺未检出,组胺含量较高,大量食用可能影响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产纤溶酶菌株解淀粉芽孢杆菌CAUNDJ118对豆腐进行发酵,经单因素实验优化获得产纤溶酶活性最优发酵条件:初始水分60%、菌落浓度10~7 CFU/mL、接种量10%、37℃发酵36 h,纤溶酶活性达86.1 FU/g。经发酵后豆腐中总氨基酸含量降低至374.96 mg/g、游离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分别增加58.8倍和1.1倍,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保持不变。豆腐发酵过程中,其总酚、多肽、还原糖含量、抗凝血活性及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随着发酵时间延长而增加。因此,解淀粉芽孢杆菌CAUNDJ118发酵豆腐对心血管疾病具有预防或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高效的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郫县豆瓣生产专用米曲霉菌株,研究了7株高产蛋白酶、α-淀粉酶的米曲霉试验菌株(24M-1、21M-2、25M-1、19M-2、BM-2、18M-1、DM1)与沪酿3.042米曲霉在制备甜瓣子中的发酵性能差异,考察了不同菌株发酵的种曲中中性蛋白酶、酸性蛋白酶、α-淀粉酶的酶活力差别;进一步评价了由试验菌株制作的种曲发酵的甜瓣子的氨基酸态氮、总酸、挥发性风味物质、感官评价等发酵特性指标。结果表明,菌株24M-1、DM1发酵甜瓣子的各项发酵特性指标表现突出,甜瓣子的综合品质较佳,明显优于沪酿3.042米曲霉发酵的甜瓣子,可进一步优化菌株培养条件及发酵工艺参数,为其在郫县豆瓣加工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豆豉纤溶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力 《肉类研究》2007,(9):15-18
本文主要介绍了豆豉纤溶酶菌种的筛选、发酵、理化性质、提取、活性测定以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以贵州三穗特色干豆豉为原料,对真空包装的贵州特色干豆豉在保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规律和货架期进行预测。使用Arrhenius方程等研究得出温度T与菌落总数变化速率k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R 2>0.99;菌落总数的变化符合一级反应模型,且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相关系数均大于0.90。最后以感官评分为60分时作为货架期终点,测定得出菌落总数在288.15,298.15,308.15 K条件下货架期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8.22%、0.03%、3.33%,吻合度较高,表明在288.15~308.15 K内可准确预测干豆豉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中国根霉12发酵淡豆豉生产高活力溶栓酶的最佳条件,以中国根霉12为发酵菌株,分别以5种豆类(黑豆、黄豆、红豆、绿豆、白芸豆)为原料,筛选淡豆豉加工最佳原料及预处理方式,以溶栓酶活力为指标,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淡豆豉发酵工艺,并对产品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发芽处理的黑豆更适合作发酵原料,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黑豆发芽38 h,接种量15%,发酵温度31℃,发酵时长7 d,在此工艺下得到的发酵淡豆豉溶栓酶活力为(17122±392.7) U/g。该淡豆豉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以传统发酵方式制作的市售淡豆豉(p < 0.05),而其硬度、弹性和咀嚼性显著低于市售淡豆豉(p < 0.05),口感更佳。另外,干燥后的淡豆豉粉溶栓酶酶活力为16350 U/g,显著高出于某品牌纳豆粉的溶栓酶酶活力22%(p < 0.05)。研究发现,中国根霉12能显著提高淡豆豉溶栓酶酶活力(p < 0.05),对进一步开发高溶栓活性的淡豆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柴海云  崔堂兵 《现代食品科技》2012,28(10):1350-1355
用响应面法对产纤溶酶的解淀粉芽孢杆菌D-12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各因素对产酶的影响,后在此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得出发酵时间、糊精浓度、细菌学蛋白胨浓度三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接着通过最陡爬坡实验逼近酶活的最高区域,然后通过中心组合设计实验对显著因素进行优化,最后响应面法进行分析,得到的最佳发酵条件为:细菌学蛋白胨浓度2.25%,糊精浓度2.65%,发酵时间45 h。在此条件下,酶活为96.340 IU/mL。验证实验所得酶活为98.947 IU/mL,因此本优化工艺结果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19.
运用脱脂乳固体培养基及纤维蛋白固体培养基的两步分离筛选法,从云南红河传统发酵豆豉中分离筛选具有高产豆豉纤溶酶活性的菌株,同时对它们的豆豉纤溶酶基因进行克隆分析,以期为新型功能性豆豉的研发提供备选菌株及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两步分离筛选法能有效地从云南红河传统发酵豆豉中筛选到高产豆豉纤溶酶的菌株Bacillus subtilis LC-2-1,对该高产菌株的豆豉纤溶酶成熟肽基因分析及预测结果表明,菌株B subtilis LC-2-1确实能分泌一种由825个碱基编码275个氨基酸残基且分子量约为27.4kDa的豆豉纤溶酶,与纳豆激酶及其他豆豉纤溶酶相比差异显著,同源性仅为85.1%。同时其豆豉纤溶酶活性分析结果则表明,菌株B subtilis LC-2-1所产纤溶酶活性较高,可达79.84 U/mL。因此,本研究结果将为新型且具有溶血栓功能发酵豆豉的研发提供备选菌株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测试食品豆豉和中药淡豆豉样本中的药典成分,分离培养其留存的微生物菌株,分析微生物类别、发酵过程与功能成分的关系。方法 平板筛选培养、菌苔外观和显微镜鉴别微生物菌株,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异黄酮及苷元成分的含量,纤维平板法测试纤溶酶活性。结果 中药淡豆豉和食品豆豉的微生物以枯草芽孢杆菌最多,其次是霉菌和酵母;样本大豆异黄酮和苷元成分差异较大,有些中药材淡豆豉低于药典标准;个别食品豆豉样本具有纤溶酶活性,中药材淡豆豉少有纤溶酶活性。结论 留存于淡豆豉或豆豉中的微生物丰度顺序如下:枯草芽孢杆菌、霉菌和酵母;大豆异黄酮和苷元成分的含量与发酵过程有关,样本的差异较大;溶栓不是中药材淡豆豉的主要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