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洪翠 《山东冶金》2013,(1):40-41,43
由于St13冷轧板冲压后表面出现橘皮缺陷,严重影响使用性能,对钢板生产工艺过程参数和缺陷板取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化学成分符合要求,退火工艺参数正常,但缺陷试样组织存在一定混晶现象,试样拉伸试验存在微小屈服平台,说明热轧工艺波动和冷轧平整力不足是导致橘皮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加强热轧工艺控制,优化平整工艺参数,消除了屈服平台和冲压橘皮缺陷。  相似文献   

2.
采用光学显微镜、万能力学试验机、模拟成型试验等测试分析手段,研究了预变形和冷轧变形量对5754-O铝合金板材屈服平台和模拟冲压成形后表面拉伸应变痕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预拉伸量的增加,屈服平台长度减小;随着冷轧变形量的减小,屈服平台长度也随着减少。研究表明,5754-O铝合金预变形及冷轧变形量对屈服平台长度及拉伸应变痕等级的调控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3.
无铬耐指纹板表面皱纹缺陷产生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钢分公司冷轧连续退火机组生产CQ钢种耐指纹基板过程中发生的表面皱纹缺陷影响了产品的表面质量。通过对钢板在退火过程和平整过程的影响的分析,表面皱纹缺陷是钢板在连续退火过程中碳、氮等固溶元素在位错周围形成柯氏气团,在塑性变形过程中产生屈服平台导致的。为了消除表面皱纹缺陷,可以采取提高加热温度、降低机组速度、提高一次冷却温度和速度、提高时效温度、加大平整延伸率、增加轧制力等改进措施。结合宝钢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重新制定了退火和平整工艺。  相似文献   

4.
作为超深冲用冷轧钢板,已研制出脱退火超低碳钢和添加 Tj(V、Zr、Nb)等形成碳氮化物的元素的钢。但是,这些钢有以下缺点:前一种钢晶粒粗化,冲压成型时,容易产生桔皮状缺陷;后一种钢表面清洁度较差。而且,在连续热镀锌线上不容易生产出深冲性和镀层良好的钢板。为了改善这些缺陷,日本川崎制铁所已研制出用加 Nb 的超低碳铝镇静钢生产超  相似文献   

5.
以低碳Si-Mn系冷轧双相钢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过时效和平整工艺对双相钢板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过时效温度高于350℃左右时屈服强度和屈强比大幅度提高并出现屈服平台;平整对双相钢力学性能的影响也与过时效温度有关。平整和过时效均对双相钢的BH值有较大影响。过时效温度过高或者双相钢的BH值很低,不施加任何平整和预拉伸的情况下,双相钢的BH值很小。300℃以下温度过时效后进行平整和预拉伸有利于获得较高的BH值。  相似文献   

6.
冷轧钢板冲压件表面缺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13冷轧板冲压后在表面出现条带状皱褶缺陷,涂漆后更加明显,严重影响使用性能。我们对缺陷进行了分析,认为横向未完全消除的屈服平台是导致此缺陷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平整工艺的改进,消除屈服平台后即解决了此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17%Cr超纯铁素体不锈钢的冷轧退火板为原料,研究了3%、6%、9%和12%横向预拉伸(即拉伸方向垂直于板材轧向)变形对其冲压成形表面抗皱性的影响.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及X射线衍射技术探究了横向预拉伸前后板材内部织构取向和晶粒团簇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横向预拉伸9%后实验钢板表面抗皱性获得较大提高.由于在退火、横向预拉及纵向拉伸后{001}取向晶粒含量均非常少,因此基于厚向塑性应变比差异的Chao起皱机理不适用实验钢,而基于平面剪切应变的Takechi模型能较好地解释实验结果.在横向预拉伸后,由于γ纤维织构晶粒簇的宽度降低、方向整体偏转,使得板材抗皱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针对SPCD冷轧板冲压制品中的桔皮缺陷的成因进行分析,探讨了晶粒取向可能对桔皮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素体晶粒过度粗大是导致冲压件表面产生桔皮缺陷的根源;{111}织构强度较弱和较大冲压量是加剧桔皮产生的两个因素.桔皮自由表面由平缓区和粗糙区组成,两个区域均显现以{112}〈110〉与{111}〈110〉为主导的取向特征,表明表面形貌与晶粒取向的对应性不显著,表面接触状况不同是造成这种形貌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冷轧板冲压后表面产生拉伸应变痕,影响客户后续正常使用。经过对正常板带试样与拉伸应变痕板带试样的检测、调查和分析,确认板带产生拉伸应变痕的原因是连退线出口焊缝处平整延伸率不足,板带未被完全切除而导致钢板存在屈服平台。通过优化平整机和出口切头尾工艺参数,消除平整延伸率达不到工艺要求的板带,保证了客户冲压时板带不产生拉伸应变痕。  相似文献   

10.
楚洪超 《中国冶金》2016,26(2):66-70
钢材“减量增强”符合环保降耗理念,是钢铁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但高强钢板形矫正难度极大,其相对多发的板形缺陷与缺乏有效矫正手段之间矛盾突出。基于首钢1000MPa(屈服强度)级SQ960高强热轧钢带开平生产实践,对高强钢板形缺陷的矫正进行了研究探索,提出了限制开卷温度、平整-开平多工序协作、多种矫直工艺合理联合、极端板形降速重矫等控制措施,实现了对1000MPa级高强钢常见板形缺陷的有效矫正。  相似文献   

11.
王云平  赵小龙 《中国冶金》2018,28(10):14-18
为了研究卷取温度对高强IF钢250P1罩式退火再结晶规律的影响,采用氮气炉加热模拟罩式退火工艺,研究了高温及低温卷取工艺下含磷高强IF钢250P1冷轧板再结晶规律;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700 ℃模拟退火板及罩式退火成品板进行了织构分析,并对成品板金相组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低温卷取冷轧板再结晶温度约为675 ℃,高温卷取冷轧板再结晶温度约为700 ℃;低温卷取退火板具有较高强度的{111}有利织构、较高的{111}/{100}比值以及r值,成品板的饼形晶粒更大。  相似文献   

12.
节镍型奥氏体不锈钢热轧板和冷轧板常见的表面脱皮缺陷对后续产品合格率有着极大的影响。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电子背散射衍射等手段,观察并分析该脱皮缺陷处的宏观形貌、微观组织及元素成分,探究脱皮缺陷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热轧板脱皮缺陷表面及纵截面存在明显的嵌入型Cr、Mn金属氧化物,其化学组成与其常见氧化铁皮高度一致。此外,在热轧板脱皮缺陷纵截面EBSD扫描中发现有残余铁素体组织,轧制过程中该处两相组织热塑性差异可能导致微裂纹产生及后续高温氧化,从而表现为热轧板常见的氧化型脱皮缺陷。冷轧板脱皮缺陷来源于热轧板的隐性缺陷,其异常成分与中间包覆盖剂、结晶器保护渣等外来夹杂物基本一致,这些夹杂物在浇注过程卷入铸坯内部且多在冷轧过程得以暴露,并表现为夹杂型脱皮缺陷,形貌上包括直线型脱皮和剥落型脱皮。通过改进连铸中间包与浸入式水口工艺,可有效降低这类不锈钢轧材表面的脱皮缺陷比例。  相似文献   

13.
胡华东 《中国冶金》2018,28(8):28-31
评价热镀锌汽车外板表面质量的参数包括粗糙度、波纹度和PC值,而评价汽车板涂装后表面质量的重点参数包括桔皮、鲜映性、长波、短波等。冷轧钢板表面粗糙度的波长在油漆前后有明显的差别,油漆前冷轧钢板表面的起伏以短波长的比例占优势,而油漆后短波长的部分几乎消失,长波长部分仍然保留并且占优势。以汽车公司反映最为强烈的影响涂装的表面积瘤缺陷为切入点,全面分析了积瘤的类别及缺陷形成的根本原因,重点制定了包括降低入锌锅板温,优化入锌锅板温与锌锅温度的匹配,通过提高锌锅铝含量来抑制锌锅中的铁,保持铁含量在极低的范围内,从根本上抑制锌粒的形成,从而达到有效降低锌粒缺陷比例,降低汽车公司返修率,满足2C1B涂装工艺要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退火过程受热不均匀对板材组织及成形性能的影响规律,对热轧态SAE1010低碳钢板进行冷轧及连续退火,分析热轧态、冷硬态及退火态钢板边部和芯部的显微组织,分别对退火态钢板边部和芯部试样进行拉伸和折弯试验。结果表明,热轧态试样少量岛状珠光体分布在铁素体晶界处,边部组织晶粒尺寸小于芯部,珠光体中部分片层渗碳体退化为球状。冷硬态板材组织沿轧制方向呈现明显的晶粒破碎特征,退火态边部组织存在较多的大晶粒和粒状渗碳体团,芯部组织较为均匀细小。退火态板材芯部材料伸长率高于边部而强度低于边部,经180°折弯后芯部钢板无开裂而边部出现裂纹。退火温度均匀性对于SAE1010低碳钢板组织和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退火温度下高强IF钢的组织性能及织构的变化规律,采用温箱式电阻炉加热模拟罩式退火工艺,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下高强IF钢210P1冷轧板力学性能;对不同退火温度钢板的r90进行了统计并对其进行显微组织观察;采用X射线衍射仪及热场发射扫描电镜对不同退火温度的罩式退火成品板进行了织构分析。结果表明,在高强IF钢210P1冷轧板的罩式退火过程中,提高退火温度将使晶粒明显长大。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屈服强度及抗拉强度下降,伸长率升高,n值略有上升,板材横向r值增加较明显,有利织构{111}取向密度增加,不利织构{100}取向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16.
邹英  刘华赛  韩赟  邱木生  阳锋 《钢铁》2022,57(4):97-104
为了更好地指导中锰钢工业试制,利用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透射电镜和拉伸试验机等研究了不同退火路径下低碳中锰钢的组织转变及合金元素配分行为,并评价了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中锰钢的显微组织主要由铁素体、板条马氏体、粒状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构成.经冷轧变形后,原组织中的铁素体和马氏体晶粒破碎,残余奥氏体和M/A...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轴承钢球化退火在轴承生产中的作用,分析了珠光体由片层状转变为颗粒状的变化规律,讨论了片层渗碳体的打断、短棒状向颗粒状转变以及颗粒状熟化长大的热力学机制。结果认为珠光体球化工艺的不足,一是存在碳化物分布不均匀、尺寸大小存在差异等问题;二是退火工艺固定化、格式化等问题,未能适应轴承钢的发展;三是球化退火后的组织检验粗糙化、不够细致。球化工艺的发展趋势,一是要在轧钢或锻压生产阶段通过引入塑性变形或增大冷却过冷度等方法来保证片层组织更加均匀、细化,无网状渗碳体;二是要开发新的球化工艺,例如在有可能的条件内引入电场、磁场以及高温高压应力场等方法来改善球化工艺;三是要将球化组织的定量化检验标准化。  相似文献   

18.
实验室模拟罩式炉工艺对Q310NQL2耐大气腐蚀冷轧钢带进行8个不同温度的退火,分析了退火钢带力学性能、硬度及显微组织随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强度随着温度升高呈现出两个“平台区”和一个“骤变区”,最终确定了耐大气腐蚀冷轧钢带Q310NQL2的再结晶温度为650 ℃。采用罩式炉工业化生产耐大气腐蚀冷轧钢带Q310NQL2,退火温度冷热点设定为660/680 ℃,保温时间设定为12 h,钢带完成了再结晶过程的同时,力学性能、晶粒度等级均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9.
基于深度学习的表面检测识别算法中,往往需要大量的样本数据。但对于一些新投产的生产线无法在短时间内收集足够多的样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了一种改进型的对抗生成网络,对其他生产线上的图像样本进行图像翻译,以获得新生产线的缺陷样本,即跨域图像转换。将热轧钢板表面缺陷样本和冷轧带钢无缺陷样本融合转换成冷轧带钢表面缺陷样本。试验将6种不同类型的热轧钢板表面缺陷进行了跨域转换,结果表明,对于背景纹理较重的图像转换结果较好,对于一些缺陷尺度较小的缺陷,如麻点,检测结果仍有改进空间。为了定量地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引入了一个神经网络来对原始图像和翻译图像进行分类。分类结果准确率达到了96%,表明图像跨域转换效果良好,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不同的工艺调控技术,实现了一种成分体系可生产具有不同屈强比的经济型冷轧DP780钢,并通过分析力学性能测试结果、TEM和SEM组织形貌特征,得到热轧初始组织、冷轧压下量、连续退火工艺对屈强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热轧初始组织为F+P(铁素体+珠光体)时,随着平均晶粒尺寸细化至约7.5 μm,屈服强度增加了50 MPa,屈强比由0.48增至0.56;当热轧初始组织变为F+B(铁素体+贝氏体)、以贝氏体为主时,屈服强度达到532 MPa,屈强比增至0.65,同时有利于保证DP780钢的扩孔性和塑性,扩孔率达到86%,特别适用于有扩孔翻边要求的汽车结构件和加强件。此外,适当增加冷轧压下量和降低退火保温温度,均有利于增强基体的强化效应,从而提高屈强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