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用地逐渐硬质化,这是城市暴雨内涝发生的重要原因。城市绿地作为软质下垫面,对雨水径流有显著的渗透、滞留及调蓄作用。该文借助CNKI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内外关于绿地雨洪调蓄能力方面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综述了绿地雨洪调蓄能力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方向,总结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展望,希望为最大化城市绿地雨洪调蓄能力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杨龑  朱隆斌  徐玥 《住宅科技》2020,(4):7-10+15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居住区数量和面积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但城市的水资源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水资源变得越来越珍贵的同时,居住区的洪涝灾害却频频发生。借助雨洪管理手段管理居住区绿地的雨水资源将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从减少雨水径流产生、引导雨水径流传输和优化雨水资源储蓄利用的角度,构建居住区绿地的雨洪管理策略,并且归纳居住区绿地排水和蓄水利用的设计方法,对今后居住区绿地的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发生内涝灾害的频率不断上升.随之带来的灾害损失也在不断增长。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提供的消息.自今年入夏以来至6月23日16时.全国就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达20352亿元。城市的高速发展.导致大量雨水资源的流失和水涝灾害频发.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城市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发生内涝灾害的频率不断上升,随之带来的灾害损失也在不断增长。例如,2004年7月10日和12日发生在北京的暴雨让人触目惊心,这场强降雨致使东城、西城、崇文、宣武房屋倒塌6处,由此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青天一  吴文  郭子威  陈至  李茜  陈星 《城市建筑》2021,(6):170-171,189
我国目前的雨洪管理体系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正在开发适应海绵城市的模式.在实际开发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文着眼于城市绿地在雨洪管理体系中的作用,依据绿地补偿政策,对不同绿地的划分与保障,以及绿地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城区空间的不断扩大,导致城市下垫面不断硬化,城市水文被人为改变,城市内部洪涝灾害频发。社区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与居民最息息相关的绿地系统,其对于雨水的渗透、滞留、过滤及储存等都具有重要作用,严寒地区的社区绿地雨洪管理方法更应该关注。文章通过文献综述,对于BMPs(最佳雨洪管理措施)、LID(低影响开发)和WSUD(水敏性城市设计)等城市雨洪管理体系进行概述,并且结合社区绿地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希望为国内特别是严寒地区的城市社区绿地雨洪管理体系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的不同目标合理设计调蓄设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市非点源污染、径流排放量增加、洪涝频繁等雨洪问题突出,传统的城市雨水排放设计理念已远远不能符合"绿色基础设施"理念的新型城市雨水系统的设计要求."调蓄"是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系统中十分重要且广泛应用的一类措施,实践中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条件和雨洪控制利用系统的设计要求,针对控制径流污染、利用雨水、削减径流排放和控制洪涝等不同目标设计调蓄设施.介绍了调蓄的概念、设施的种类及其应用,据此分析说明了不同控制目标的调蓄设施设计原理及标准,为科学合理地设计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系统及调蓄设施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山地小城镇的地形地貌复杂多变,雨洪灾害特征呈现出特有属性,其发生机理涉及多尺度、多地域的要素影响.基于城市韧性与海绵城市等理论研究,构建山地小城镇雨洪管理模式,采用定量化、可视化的模拟分析方法,从宏观(市域)、中观(镇域)、微观(场地)3个空间尺度,层层递进地探究科学有效的雨洪调控方法.依次选取四川省彭州市、彭州市湔江...  相似文献   

9.
基于城市雨洪和中国郊野公园的发展概况与现状问题,结合国内外研究与实践阐述了郊野公园应对城市雨洪危机的必要性。以获得国际、国内多个奖项的烟台市夹河郊野公园项目为例,在剖析城市水问题的基础上确立设计目标与理念,提出了高效能应对城市雨洪与低成本建设郊野公园的营建策略,并从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和水生态方面总结了项目绩效。最后提出了新时代郊野公园建设的要求,以期为同类研究和项目实践提供有益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城市蓝绿景观格局对雨洪调蓄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城市内涝问题频发,引发了社会强烈关注.现有研究多从灾害成因角度聚焦于景观格局变化对洪涝产生的影响,蓝绿景观格局与雨洪调蓄功能的响应关系尚待进一步探讨分析.以武汉市江夏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对比连续晴天及雨后情景下的遥感影像结果,建立了淹没转移变化矩阵表征调蓄状况,结合以往研究与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分析的结果,选取了面积...  相似文献   

11.
陈明  胡义  戴菲 《风景园林》2019,26(12):74-78
缓解大气颗粒物污染、营造清洁健康的城市环境是中国绝大部分城市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城市绿地能有效缓解PM_(2.5),然而当前对绿地空间形态的研究不足,导致能在规划设计中直接应用的成果不多。基于武汉市9个城市绿地空间形态要素量化差异与实地测量的PM_(2.5)浓度大小,探索二者深层的量化关系规律。结果显示:1)PM_(2.5)消减量随绿地规模的增加呈增长趋势,当规模大于5~10 hm~2消减量减缓;2)绿地面积、周长及形状指数与PM_(2.5)的消减量显著正相关,分维指数与近圆形形状指数相关性不显著;3)PM_(2.5)的消减效率随绿地规模的增加急剧下降,当绿地规模超过5~10 hm~2,消减效率变化不明显。通过量化分析,揭示对PM_(2.5)消减具有显著影响的城市绿地空间形态指标,提出适当的规模、不规则或复杂的绿地形态及分散式的布局等绿地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2.
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局部控制、整体调节的原理,以因地制宜、远近结合的方法对杭州沿山河区域的传统排水方式进行了改造,建立了改善城市水系循环、维护水文生态、利于防灾减灾的新型雨水排放系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理论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连接性、网络结构性、整体性等特点.通过借鉴绿色基础设施的相关理论经验,阐述了保护和恢复具有自然功能的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网络建设的必要性.以河北省玉田县为例,分析该县城市绿地资源分布特征,提出以绿色基础设施为基础,在城乡范围内建设绿地,通过网络中心与连接廊道的有机结合,使不同性质、不同形状、不同规模的绿地构成一个有机结合的、能保持自然过程整体性和连续性的动态绿色网络.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在编制国家标准《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中的有关给排水专业的一些条文的设置原则,提出了在城市绿地中各种用水的水源种类和选用要求以及计算方法和依据;对用水的水质要求和标准作了详细的说明;并根据多年的工程设计经验,总结了一些在具体工程实施过程中可采用的措施和可操作的办法,这些措施和办法可以帮助大家进一步地理解规范中相关条文的要求,并使得条文在执行过程中更具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新版《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以"区域绿地"代替"其他绿地",这为城市非建设用地下绿地的保护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解读新标准指导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的绿地建设发展要求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响应当前城市绿色发展新形势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新需求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聚焦从"其他绿地"到"区域绿地"的分类调整,分析新标准下区域绿地的内涵和特征。以河北省承德市为例,结合城乡发展需求,阐述区域绿地规划的核心转型思路。并从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论述区域绿地设定下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绿地规划的具体内容和方向。最后从空间政策、发展引导、部门合作和大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规划实施保障优化的策略。以"区域绿地"的解读为源,聚焦当前城市建设用地内外绿地规划建设割裂的现状问题,提出区域绿地规划的转型优化措施和实践经验,以期为新时代中国城市绿色空间的拓展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卢奕芸  戈晓宇 《风景园林》2020,27(11):64-69
城市绿地水系作为影响城市绿地生态稳定的主要因素,在雨洪管理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总结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设计方法可以为海绵城市的理论研究和建设提供参考。以第二届河北省园林博览会(秦皇岛)园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和解决场地面临的雨水安全问题,提出基于水安全目标的城市绿地水体设计方法:1)确定雨水径流控制目标;2)计算场地内外源径流消减总量并确定水体调蓄容积;3)利用SWMM软件建立动态管理模型,对比分析场地开发前后雨洪调蓄能力;4)结合水体设计的景观化策略,通过水利分析模型(MIKE21)对水景面积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通过合理的水体设计,城市绿地可以有效调蓄场地及周边区域地表径流;2)基于水安全目标的城市绿地水体在设计时需综合考虑现状条件、海绵城市区域建设要求与控制目标,并利用情景模拟的方法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最终确定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7.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GSI)具有重要的雨洪调蓄功能,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国内在构建多尺度GSI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GSI需结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来实现。阐述了多尺度GSI的构成和功能,及其与海绵城市雨水系统的关系。从构成要素、功能、布局等方面,论述了GSI与绿地系统规划的关系,提出了两者在规划目标和指标、布局等方面的结合要点,包括对现行绿地系统规划指标的保留、新型指标的增添等。提出了新、旧城区绿地系统应分别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根据城区绿地系统特点进行规划建设。提出了各类绿地GSI需结合其功能进行建设的要点。  相似文献   

18.
再探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其他绿地”的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纯青  王浩 《中国园林》2012,28(5):51-53
阐述新颁布的《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GB/T50563-2010)》对“其他绿地”规划在定位、定质、定量3个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并从宏观规划战略、中观规划布局、微观规划内容及深度3个层次,探讨了新形势下“其他绿地”规划的编制问题,以期与其余四大类城市绿地及市域绿地的整体统筹、双向开放,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景观绿地体系概念的基础上,讨论了城市景观绿地体系的形成机理,指出城市形象主题与城市绿地影响"三因素"对景观绿地的形式与内涵起到了明显的导向作用.分析了广州块状景观绿地与线形景观绿廊的特点,块状绿地具有明显的层次结构和合理的分布格局,并与其他要素协调结合,其节点绿地对区域景观具有控制作用;线形绿廊具有丰题性、序列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对绿廊周边景物要进行视觉控制.最后提炼出广州市景观绿地体系的"点、线、网、区、体"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20.
针对缓冲式排水模式的管道调蓄容积小、超载运行、淹没出流等不利因素,以上海新江湾城为对象建立了管网与河网的耦合水力模型,研究了缓冲式排水模式安全适用所需的条件。结果表明,对综合径流系数为0.5~0.6的缓冲式排水系统,当河道设计常水位与设计地面标高之差为1.2m时,应使缓冲式排水模式管道系统的安全排距〈500m;当设计最高水位与设计常水位之差为0.5~0.6m时,应使圩区的安全水面率≥5%。这一研究成果为缓冲式排水模式的安全性评价与推广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