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主要介绍在面临环境保护要求不断提升,废气排放指标不断降低的情况下,使用臭氧氧化+液碱脱硝技术对稀贵卡尔多炉和旋转顶吹炉生产回收金、银、硒、碲、铅、铋等金属产出的烟气的治理。治理后二氧化硫指标小于50mg/m3、氮氧化合物小于60mg/m3、尘指标小于10mg/m3,满足A类企业环保要求,同时其他重金属指标都满足国家国控指标要求,达到超低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转炉一次除尘原工艺采用双文三脱湿式除尘技术,放散烟囱粉尘排放浓度80~100 mg/m3,环保指标大幅度超标的问题,提出在保留已有除尘工艺的基础上嵌入湿式电除尘装置,并设置安全防护装置、煤气排水安全装置,形成具有本质安全型超低排放复合技术,实现转炉烟气粉尘排放浓度10 mg/m3的极限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3.
邯钢烧结耗能占整个钢铁厂能源消耗的13!左右,而产生的硫化物的排放更是烧结生产主要的污染指标.400 m2目前通过改善原燃料的性能、设备的稳定运行、除尘和脱硫的能力,最终达到烧结固体燃料消耗降低0.5!,排放气体中含尘量<12 mg/m3,硫化物排放量<90 mg/m3,取得节能减排的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宝钢股份宝山基地4~#烧结机SCR烟气脱硝装置投运后,经过生产技术摸索与攻关,各污染物排放均达到了设计要求。其中NO_x排放浓度最低达到34 mg/Nm~3,远低于设计指标110 mg/Nm~3,且满足国家对烧结烟气NO_x超低排放(NO_x≤50 mg/Nm~3)的要求。充分证明该技术具有适应性强、运行稳定、脱硝效率高等特点,为SCR脱硝技术在烧结烟气协同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了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SCR脱硝技术在石横特钢新3~#烧结烟气中NO_x减排的应用,以及工艺控制方法、运行指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通过对喷吹压力及频次、压差、反应温度等参数的合理控制,以及使用调质剂、严格控制碱金属含量等措施,烧结烟气中NOx排放浓度由350 mg/m~3降至50 mg/m~3以下,每年可减排氮氧化物约1 100 t,实现环保超低排放和设备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6.
结合八钢冷轧分厂酸再生技术改造,分析了影响HCl排放的主要原因。通过改变关键参数等措施,现场HCl排放指标达由改造前的45 mg/m3到降低到15 mg/m3,低于国家环保排放30 mg/m3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通过推广应用热风烧结、低温低负压点火、低温烧结等多项新技术,烧结抽风系统治理漏风、环保设备改造等设备技术改造,以及合理使用固体废弃物、优化原料结构等措施的实施,莱钢2×265m2烧结机系统技术经济指标稳定提升,工序能耗由投产初期的70kg标煤/t以上降至约56kg标煤/t,粉尘排放浓度降低到了80~90mg/m3。同时建议建立稳定的原料结构制度,继续完善低温烧结技术并探索高TFe低SiO2烧结生产技术,以进一步降低烧结工序、炼铁工序成本。  相似文献   

8.
周茂军  张代华 《钢铁》2020,55(2):144-151
 为了满足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标准,在源头控制和过程减排基础上,宝钢烧结采用了两条末端协同治理工艺路径,即四电场静电除尘+活性炭二级吸附法、四电场静电除尘+CFB脱硫+SCR脱硝的协同净化法,从而建立烧结烟气全流程超低排放技术集成。对上述两种工艺的装备、减排效果及运行成本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工艺的SO2排放质量浓度均低于20 mg/m3(标准态)的标准,且具备NOx排放质量浓度不高于50 mg/m3(标准态)超低排放限值的潜力,但难以稳定达到颗粒物排放低于10 mg/m3(标准态)限值的要求。活性炭二级吸附法副产物回收利用率高,协同净化法的脱硫灰发生量较大,且需付费处置。在投资额与综合成本方面,活性炭二级吸附法均高于协同净化法,而在不含折旧运行成本及直接成本方面则相反。协同净化法的折算吨矿工序能耗显著高于活性炭二级吸附法。基于环保税额分析单位污染当量数脱除和排放费用,便于统筹考虑生产和环保设施的协同运行。  相似文献   

9.
针对钢铁企业烧结烟气的超洁净排放要求,分析烧结烟气脱硫除尘中遇到的难题,提出了旋流雾化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通过构造喷雾切圆旋流场,在湍流、雾化及凝并的作用下,在脱硫塔中提高脱硫效率和除尘效率。对某2×90 m~2烧结机组的脱硫塔进行连续3 d的改造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旋流雾化技术,在入口烟气流量、入口烟气温度、入口SO_2浓度大幅波动的情况下,改造后的出口SO_2浓度能够稳定在30 mg/m~3以下,脱硫效率可高达99.22%;在入口粉尘浓度为50 mg/m3且不增加湿电除尘的情况下,改造后的出口粉尘浓度能够稳定在8 mg/m~3以下,除尘效率可高达94.3%,实现了烧结烟气的超洁净排放。  相似文献   

10.
马银华  党平  崔晓波 《鞍钢技术》2021,(1):33-35,39
介绍了鞍钢股份有限公司鲅鱼圈钢铁分公司炼焦部7m焦炉烟气排放现状,阐述了焦炉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工艺选择、工艺原理和技术特点.通过应用SDS干法脱硫+布袋除尘+中低温SCR脱硝技术,焦炉烟气SO2和NOX排放浓度分别达到了8~10 mg/m3和100~120 mg/m3,颗粒物排放浓度<10 mg/m3,均符合国家超低排放标准要求,具有推广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达到《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环大气[2019]35号)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标准,西王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在原湿式电除尘、石灰—石膏湿法脱硫、低温氧化法脱硝的基础上,实施了一系列技术改造。通过采用加热SCR脱硝、双塔双循环石灰—石膏法脱硫、高压脉冲电源双室四电场+湿式电除尘去除颗粒物、两降一升烟气消白工艺技术,在基准氧含量为16%时,达到了出口烧结烟气中氮氧化物浓度≤50 mg/m3、二氧化硫浓度≤35 mg/m3、烟尘浓度≤10 mg/m3,实现了烧结过程超低排放。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生物质层燃锅炉的节能环保水平,根据生物质成型燃料的高挥发分化学特性,提出大弧形炉拱、大炉膛容积的结构设计,同时采用分段精准控制技术控制预热段、主燃段、燃尽段燃烧。并对设计研发的锅炉开展热工性能试验,结果表明:NOx基准排放质量浓度控制到89.27 mg/m3,与传统型生物质低氮燃烧锅炉相比,NOx排放浓度降低了20%;基于出水温度折算,燃料修正的锅炉热效率为86.69%,锅炉节能热效率指标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二级能效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了应对新的环保法规和要求,三钢烧结厂根据自身特点开发出了烧结机烟气循环技术,实现了全烟气脱硫。脱硫系统改造近一年来,取得了外排废气量减少约35%,SO2排放浓度200 mg/m3,工序能耗降低1.08 kgce/t,吨烧结矿发电量增加0.2 k Wh,烧结矿质量略有改善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川西某化工企业硫铁矿制酸尾气中SO2浓度达不到《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132-2010)的排放要求,生产厂区随时面临被关停的风险。采用氨-亚硫酸铵脱硫新工艺,最大限度利用原有脱硫装置对原有工艺进行系统化改进。实践表明,改进后的脱硫系统稳定运行,尾气中SO2浓度小于200mg/m3,氨浓度小于80mg/m3,排放指标优于原有脱硫工艺,达到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5.
曹雄 《宝钢技术》2023,(2):19-24
重点介绍了宝钢烧结工序排放情况和超低排放改造实践及取得的效果。经过改造后,有组织排口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质量浓度均小于10、35、50 mg/m^(3),涉及无组织排放的混合机、卸料点、物料转运点等增设了除尘器,纳入有组织管控,其余点位则通过封闭等举措,均达到了超低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6.
328m2烧结机脱硫系统处理烟气量为198万m3/h,采用旋转喷雾干燥脱硫工艺进行全烟气脱硫。系统运行后SO2排放≤100mg/m3,脱硫效率≥90%,粉尘排放≤30mg/m3,完全满足国家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天钢公司先后投巨资对三台烧结机实施烟气脱硫除尘改造,治理初见成效。其中,360 m2烧结机烟气脱硫除尘系统已运行一年多;265 m2烧结机烟气脱硫治理项目于2014年10月份投入使用。两套烧结烟气脱硫除尘设施均采用循环流化床脱硫工艺,投产至今始终保持稳定运行,脱硫效率在95%以上,烟气中排放的颗粒物在20 mg/Nm3以下;SO2排放稳定在100 mg/Nm3以下,排放指标均远好于国家排放标准。目前,180 m2烧结脱硫项目土建工程现已完  相似文献   

18.
在炼焦生产中会产生大量污染物,为了保护环境、确保职工的身体健康,宣钢焦化厂采用地面除尘站烟尘净化技术,实现焦炉装煤除尘自动控制,外排烟尘浓度<30 mg/m3,达到了炼焦行业和国家环保排放标准,充分满足了除尘及维护方便要求。  相似文献   

19.
马钢炼钢转炉采用的是传统湿法一次除尘即OG系统,粉尘排放浓度在10~50 mg/m3之间波动,无法满足国家对炼钢超净排放的要求,进行转炉一次除尘改造势在必行。通过采用传统湿法一次除尘与湿法径流式静电除尘器结合,达到转炉一次除尘系统超净排放,同时减少改造成本及设备占地面积,并进一步改善环保排放指标。  相似文献   

20.
济钢400 m2烧结机选用SDA脱硫技术进行烟气脱硫,该技术系统主要包括脱硫及除尘系统,脱硫剂贮存、制浆及输送供给系统,循环灰贮存、制浆及输送供给系统,脱硫灰、除尘灰输送贮存及外排系统。应用实践证明,SDA脱硫技术运行稳定,脱硫效率高,且颗粒物排放浓度低,烟尘排放浓度小于20 mg/m3,二氧化硫和颗粒物同时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