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雨前 《陶瓷学报》2006,27(3):296-303
元代景德镇青白瓷是对宋代的继承和发展。本文对宋代景德镇青白瓷在元代的流变情况以及对宋、元时期景德镇青白瓷在胎釉、装烧、装饰、造型等方面的不同特征,作了较为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宋代景德镇是青白瓷的代表,生产青白瓷的景德镇窑已被大家所熟知。但在其它地区还有诸如吉州窑、龙泉窑、德化窑等也生产青白瓷。本文选取宋代这些青白瓷窑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应的出土实物详细阐述了各窑的青白瓷的烧造特点,并与景德镇青白瓷对应比较。  相似文献   

3.
宋代景德镇窑青白瓷是中国陶瓷文化树上静美的树叶,它的产生与发展是与当时陶瓷手工生产中使用的窑具一匣钵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五代至宋代湘湖窑址发现青白瓷窑具上的画押铭文分析,对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生产方式进行初步论证.  相似文献   

4.
罗二平  陈雨前 《中国陶瓷》2007,43(12):102-106
宋代青白瓷,以景德镇所产为代表。本文从青白瓷的名称和来历入手,简要概述了唐及唐以前景德镇的制瓷情况。通过对五代、宋两个时期景德镇瓷器的器物形制、呈色及其装饰风格、胎、釉原料的科技测试结果和装烧工艺等方面的考察,结合出土文物的考证,考察与探讨了宋代景德镇青白瓷是五代白瓷合乎历史逻辑的产物,也是其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景德镇是宋元时期青白瓷的产地代表。本文分析了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胎釉化学组成与同时期景德镇青瓷和白瓷化学组成之间的关系,以及与其制瓷原料化学组成之间的联系;探讨了宋元时期青白瓷胎、釉配方的发展及显微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青白瓷可能起源于五代白瓷的烧制,并在其后的生产过程中不断改进坯釉料配方,成品率和质量不断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6.
<正>影青瓷创烧于北宋时期的景德镇窑,在北宋中期之后走向繁荣,在当时被叫做"青白瓷",现如今除了被叫做"影青瓷",还被叫做"隐青"或者"映青",是宋代景德镇窑最著名的产品。景德镇窑是宋代六大窑系之一。据资料记载,景德镇窑是在唐武德时期始烧的。景德镇是中外闻名的瓷都,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属于黄山、怀玉山余脉、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  相似文献   

7.
饶州窑,宋代八大窑系之一,因创烧了"素肌玉骨"的青白瓷一举成名。青白瓷因为釉素胎薄、对光见影,清代人为之冠名"影青",之后世人一直沿用之。  相似文献   

8.
张菁  刘永红 《中国陶瓷》2013,(3):34-35,55
宋代景德镇成功创烧青白瓷并成为宋代影响最大的窑系之一,青白瓷的兴起与景德镇的得名互为因果,青白瓷的兴起奠定了景德镇成为"瓷都"的基础,为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所谓白瓷是指在白色瓷胎上施一层透明釉的制品,如定窑白瓷、德化白瓷等都是典型的白瓷。而景德镇白瓷同严格意义上的白瓷则略有不同,其瓷胎的确很白,然而釉面却携有微青色调,而被俗称为“青白瓷”、“影青”等,往往与白瓷加以区别地称呼。在日本的陶瓷学家中也有将景德镇青白瓷和白瓷加以区别的研究者。佐滕雅彦先生就是把青白瓷作为与白瓷有区别的制品考究的,他认为:“江西景德镇窑生产的泛青调釉瓷,是特地为追求泛青色而制成的,所以它本来就与白瓷不同”。另一种观点则是将青白瓷置于白瓷范畴加以考虑,认为景德镇烧制的青白瓷本…  相似文献   

10.
李文跃 《中国陶瓷》2005,41(6):77-78
本期“景德镇学”研究栏目推出了两组文章:一组为“景德镇学”的奠基之作《中国景德镇陶瓷文化研究丛书》的二篇评论文章;另一组为研究宋代青白瓷系的文章。正如各位读者所知,景德镇之得名与宋代青白瓷有关。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研究是“景德镇学”的重要研究内容,这两篇文章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人研究景德镇青白瓷。  相似文献   

11.
土东窑是南宋时期广西武思江上游区域烧造青白瓷的主要窑口之一,瓷片堆积中以青白瓷和青瓷最为常见.为厘清土东窑青瓷与青白瓷的内在联系与区别,进而探讨宋代土东窑的制瓷工艺,本文利用真空法、热膨胀法、EDXRF及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对以上两类样品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 表明:土东窑青瓷吸水率较青白瓷低,胎质更细腻;青白瓷因胎中较高...  相似文献   

12.
陈雨前 《中国陶瓷》2007,43(6):65-68
景德镇以青白瓷而始兴、因青白瓷而得名。论述了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发展可以分为北宋、南宋两个历史时期的原因以及各自不同的历史风貌和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3.
宋代是中国玉器制作的高峰期之一,同时亦是景德镇青白瓷艺术兴起的时期。景德镇青白瓷艺术是在仿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宋代玉器对景德镇青白瓷的兴盛与艺术风格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要全面理解景德镇制瓷业的发展及其瓷业中心地位的形成,必须追溯到景德镇陶瓷的真正开端—五代瓷器,五代景德镇窑在兴起阶段就烧制出青瓷、白瓷和青白瓷,它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创新的结果。景德镇五代瓷业的发展状况对景德镇宋代瓷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为北宋时期景德镇超过全国其他地区,成为全国青白瓷系的代表和中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瓷之母国,青白瓷是瓷之母国的一朵奇葩,青白瓷是宋代六大瓷系之一,以景德镇窑为代表,其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闪白,白中显青,故名。宋代是青白瓷的辉煌时期。考古发掘资料表明,目前已在国内十多个省,近150个县和国外20多个国家或地区出土了宋代青白瓷。景德镇从宋代生产青白瓷以后便声名鹤起,为天下所注目。宋真宗将青白瓷定为贡品,并以其“景德”年号(公元1004-~1007年)命名此地,使天下皆知有“景德镇”。因此可以说,青白瓷是景德镇成为世界瓷都的起点,在中国乃至世界制瓷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蓓 《陶瓷研究》2023,(1):20-23
青白瓷是宋代以景德镇为代表所烧制成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其釉色介于青白两者之间,有青翠如玉之感,通过多样的装饰手法,即融合各窑的优点,又独辟蹊径。本文将从审美文化,技法工艺以及消费阶层等的比较,来探寻形成宋代青白瓷丰富的纹饰特色的成因。旨在对唐宋之际青白瓷生产从发展到鼎盛时期纹饰的分类和演变有更为明确的认识,探究宋代中原文化向南方地区扩散、影响下演变出的宋人崭新的审美意趣。  相似文献   

17.
陈雨前  朱浙安 《中国陶瓷》2006,42(12):58-62
青白瓷的兴起缘于玉器的减少,“尚玉”是宋代景德镇青白瓷追求的审美境界,青白瓷“尚玉”意蕴与“崇青”的色彩崇尚都缘于“如玉”之美四个方面。论述了宋代景德镇青白瓷“尚玉”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8.
《景德镇陶瓷》2020,(2):前插7-前插11
正景德镇饶玉陶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景德镇饶玉陶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位于手工制瓷基地名坊园、江西省青白瓷非遗保护基地。公司拥有广泛的推介平台、多渠道的战略合作伙伴和专业的研究团队,以弘扬青白瓷文化、传播青白瓷知识、传承和研究青白瓷工艺为己任,是一家集研究、传播和创作生产青白瓷为一体的民营企业。公司重组于2012年,由景德镇宋元青白瓷研究所、储田柴窑基地、昌江村手工制瓷作坊,高岭特种陶瓷共同合并组成。聚集  相似文献   

19.
陈雨前 《陶瓷学报》2007,28(4):308-315
宋代景德镇青白瓷具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特点,而宋代的政治方针、哲学思想、宗教思想、文人审美和书画意趣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正是形成宋代景德镇青白瓷审美风格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20.
李振华  黄蔚 《陶瓷研究》2010,(2):109-110
1、宋代景德镇陶瓷雕塑 入宋以来,景德镇的匠师在总结越窑青瓷、邢窑等北方诸窑白瓷特征的基础上,大量烧制出介于青、白之间的青白釉瓷,即影青瓷。景德镇迅速成为南方影青瓷烧制中心,并运用于装饰陶瓷雕塑,成为当时景德镇陶瓷雕塑的一大特征,流传于后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