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黑曲霉菌株A.niger103为出发株,通过紫外、亚硝基胍等诱变剂进行反复诱变处理,得到一株高产菌株A.niger537,果胶酶酶活提高了130%,同时测定了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蛋白酶及淀粉酶的酶活,分别达到4.76,176.82,832.4,105.73 U/mL.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营养条件对改变各酶产酶量及其酶系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倪鸿静  张晓梅 《中国酿造》1991,(3):25-28,30
概况 我所以皮落青霉(Penicillium Crustosum)YPC—16和宇佐美曲霉(Aspergillus usamii)YAu—26产果胶酶菌株,从六十三株各种霉菌中筛选出二株霉菌作为出发菌株。经自然分离、二次双波长紫外光、亚硝基胍、钴60辐照  相似文献   

3.
以实验室保存的罗耳阿太菌(Athelia rolfsii)为出发菌株,分别采用紫外线(UV)和亚硝基胍(NTG)诱变方法选育高产多糖菌株。与出发菌株相比,紫外诱变菌株多糖产量增加了10.70%,亚硝基胍诱变菌株多糖产量增加了15.78%。通过响应面设计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得到正向突变株,其中X2突变株遗传性状稳定,多糖产量达19.868g/L,相比出发菌株增长了23.85%。  相似文献   

4.
以黑曲霉HY-D3为出发菌株,采用化学试剂—亚硝酸及物理诱变剂—紫外线进行诱变处理以获取果胶酶高产菌株,最终筛选出1株产果胶酶性能稳定且酶活力明显提高的突变株HY-LL3,其酶活力达到了3124 U/g,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59倍。  相似文献   

5.
复合诱变选育大分子量透明质酸高产菌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分子量透明质酸高产菌株的选育是工业化生产透明质酸的关键,本实验以兽疫链球菌为出发菌,采用亚硝基甲基脲和15keV低能氮离子进行复合诱变,筛选出一株溶血素和透明质酸分解酶双缺陷型突变菌株SZ-36,采用摇瓶发酵培养后,透明质酸的产量最高达到3.16g/L,相对分子量达到2.42×106u,比原始菌株分别提高了267.4%和137.3%,并经10次传代以后,突变菌株SZ-36具有良好的传代稳定性,为工业化生产透明质酸提供了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6.
对产果胶酶的黑曲霉进行紫外诱变,使用透明圈法并结合液态发酵法进行筛选,获得果胶酶产量提高的黑曲霉菌株,并利用葡萄皮渣进行固态发酵生产果胶酶。结果表明,H40741、H40493、H40982、H41133、H41134、H41034、H40493和H22148等8株黑曲霉中,H40741产果胶酶最高,对其进行0360 s紫外诱变,获得高产果胶酶突变菌株H40741-20,其在果胶液态发酵培养基中可获得酶活力为462.84 U/m L的果胶酶,是出发菌株的3倍。通过优化固体发酵培养基中的葡萄皮渣、麦麸和水的含量,获得较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皮渣50 g,麸皮50 g,水100 m L,硫酸铵2 g,硫酸镁0.07 g,硫酸钾0.1 g。H40741-20利用此固态培养基发酵,可获得酶活力为421.06 U/m L果胶酶,是出发菌株H40741的2.7倍。   相似文献   

7.
以自主分离的植物乳杆菌LY-78为出发菌株,以抑菌效价为检测指标,通过亚硝基胍-紫外复合诱变,双层平板拮抗法和牛津杯琼脂扩散法筛选突变菌株。试验结果表明,在亚硝基胍质量浓度3 g/L,诱变时间40min,紫外照射时间90 s时获得1株苯乳酸产量最高的变异株UN-30,苯乳酸产量达712 mg/L,比出发菌株产量246 mg/L提高2.89倍,且遗传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8.
从火龙果果实表面上筛选出一株发酵产γ-氨基丁酸(GABA)白色菌株,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8S rDNA测序分析,鉴定为假丝酵母菌菌株(Candida.sp),命名为C2。C2作为出发菌株,分别采用紫外线(UV)和亚硝基胍(NTG)诱变方法选育高产γ-氨基丁酸菌株。与出发菌株相比,紫外诱变菌株γ-氨基丁酸产量增加了40.25%,亚硝基胍诱变菌株γ-氨基丁酸产量增加了62.83%。通过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得到正向突变株,其中Y6突变株遗传性状稳定,γ-氨基丁酸产量达2.561 g/L,产量比诱变前提高了3.1倍。  相似文献   

9.
以米曲霉AS3.042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诱变后选育出一支琥珀酸产量高的菌株AS-4。以AS-4为出发菌株,采用亚硝基胍诱变后得到一支富产琥珀酸米曲霉诱变菌株ASC-5。该菌株经摇床培养后,琥珀酸产量达到3.60 g/L,相同条件下为出发菌株的371倍,为单用紫外线诱变后的菌株AS-4的13.43倍。  相似文献   

10.
L-赖氨酸高产菌选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色短杆菌ATCC140 6 7为出发菌株 ,经亚硝基胍 (NTG)、硫酸二乙酯 (DES)逐级诱变处理 ,S 2 氨基乙基 L 半胱氨酸 (AEC)、磺胺胍 (SG)等氨基酸结构类似物及琥珀酸为唯一碳源平板定向育种 ,获得 1株L 赖氨酸高产菌XQ 8(AECrSucgThr- SGr)。在含有 16 0 g/L葡萄糖的培养基中 ,摇瓶发酵 72h ,L 赖氨酸积累可达 77~ 82 g/L。  相似文献   

11.
为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苹果疏果,以花牛苹果疏果为材料,利用果胶酶处理并结合微波法提取苹果多酚,采用单因素(果胶酶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微波功率、微波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次数)和响应面法优化其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苹果多酚得率影响次序:果胶酶量>提取时间>酶解时间>微波功率>乙醇浓度。苹果多酚最优提取工艺:果胶酶量1.7 mg、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2 h、乙醇浓度50%、料液比1∶10 g/m L、微波功率380 W、提取时间2 min、提取次数2次,苹果多酚得率为(12.26±0.213)mg/g。   相似文献   

12.
为优化壳寡糖制备工艺,提高壳寡糖得率,以壳聚糖为原料,采用微波法辅助果胶酶酶解壳聚糖制备壳寡糖,以还原糖含量作为壳寡糖的产率依据,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果胶酶加酶量2100 U/g,微波功率510 W,pH4.4,反应温度50℃,在此工艺条件下获得的降解产物中还原糖浓度为1.964 mg/mL,与单一果胶酶酶解法(1.747 mg/mL)相比提高了12%,与单一微波法(1.671 mg/mL)相比提高了18%。  相似文献   

13.
以“赤霞珠”葡萄为试验材料、花色苷为测定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设计,研究果胶酶和微波处理组合技术对葡萄皮中色素物质溶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果胶酶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添加1.1‰果胶酶,40℃处理3.15h;在酶处理的基础上确定微波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129.5g样品微波19s,微波次数3次。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表明两个模型极显著(P<0.0001),失拟性不显著(P>0.1)。该模型可用于葡萄汁加工过程中葡萄皮色素溶出效果的分析与预测。通过该技术组合处理,可以得到花色苷物质含量高、颜色鲜艳的葡萄汁。  相似文献   

14.
以果胶为唯一碳源,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沉淀法从芦苇中筛选产果胶酶菌株,根据形态观察和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所产果胶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一株高产果胶酶的内生真菌,编号为z4,菌株z4被鉴定为红绶曲霉(Aspergillus nomius)。菌株z4在28 ℃、180 r/min的条件下培养72 h,所得果胶酶酶活为40.52 U/mL。菌株z4所产果胶酶的酶学特性进行研究,发现该菌株所产果胶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 ℃,果胶酶在30~40 ℃时稳定性较好;该酶的最适反应pH值为6.0,果胶酶在pH 5.0~6.0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以果胶为底物时的酶促反应米氏常数(Km)为1.60 mg/mL,其最大反应速率(Vmax)为100 mg/(mL·h)。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使用热水、果胶酶、微波和微波辅助果胶酶4种浸提方式浸提红枣后发酵红枣酒,利用旋转蒸发仪及密度瓶、色度仪、电子鼻和电子舌等仪器分别对上述4 种红枣酒的酒精度、色度、风味和滋味进行分析,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评价比较4种不同浸提方式发酵红枣酒的整体品质。结果表明,不同浸提方式发酵红枣酒的整体品质差异显著(P<0.05)。采用微波辅助果胶酶浸提发酵红枣酒与热水浸提发酵红枣酒的酒精度最高,分别为12.71%vol和12.84%vol;采用微波辅助果胶酶浸提发酵的红枣酒色泽最为黄亮,芳香类物质含量最高而萜类物质含量最少,苦味及其后味与涩味及其后味在四种红枣酒中最淡,极差分别为2.00、1.39、3.36和4.69,各项指标上均优于其他3种浸提方式发酵的红枣酒。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利用微波预处理在红豆表皮形成裂缝的方式改善其在常温下的吸水速率。红豆经80~800 W微波处理10~50 s后,观察其外观和淀粉特性变化,并将其置于清水或果胶酶溶液中浸泡,探究其吸水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微波预处理功率和时间的增加,红豆表皮逐渐形成裂缝、体积膨大、淀粉部分糊化,在25 ℃清水和0.20 mg/mL果胶酶溶液中的吸水速率均显著增加、饱和吸水率下降。其中,经800 W、30 s微波预处理后,红豆表皮产生裂缝、保持原有颗粒形状、尺寸略微变大;部分淀粉颗粒破碎和糊化、偏光十字减少;清水中吸水率提高28.78%(浸泡6 h)、饱和吸水率下降10.64%,果胶酶溶液中吸水率提高30.89%(浸泡6 h)、饱和吸水率则无明显下降。综上,微波预处理可提高红豆的吸水速率,且该提升作用可能与其表皮形成裂缝以及淀粉部分糊化有关。研究结果可为微波技术在杂粮加工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以果胶为唯一碳源,对采集自湖南武冈市脐橙果园土样(pH 5.5~6.5)进行富集筛选,分离得到一株产果胶酶的菌株,编号为BM201。根据形态学观察、ITS rDNA及28S rDNA D1/D2序列同源性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对菌株进行多相鉴定,初步将该菌株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BM201。该菌株发酵产酶条件为30 ℃、160 r/min摇床发酵培养3 d,在该条件下获得的果胶酶酶活为421 U/L。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 ℃,在30~50 ℃条件下处理60 min,该酶的相对酶活在80%以上,表明该酶的热稳定性较好;该酶的最适作用pH值为5.0,在pH 4.0~7.0下处理60 min,该酶的相对酶活在50%以上,表明该酶在酸性条件下的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芹菜汁澄清条件和黄酮类化合物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浸提芹菜中的黄酮类物质,微波功率450W,料水比1:4,浸提时间2min时,黄酮提取液为60.3%。果胶酶和PVPP结合处理条件为:果胶酶用量0.10%,PVPP使用量0.15%,处理4h,芹菜汁澄清效果好,澄清汁中黄酮类物质的保留率高。处理后的芹菜汁在低pH值和高温作用下其透光率和黄酮保留率变化不大,可在高温和低pH值下处理。  相似文献   

19.
采用微波浸提芹菜中的黄酮类物质,微波功率450W,料水比1:4,浸提时间2min时,黄酮提取液为60.3%.果胶酶和PVPP结合处理条件为:果胶酶用量0.10%,PVPP使用量0.15%,处理4 h,芹菜汁澄清效果好,澄清汁中黄酮类物质的保留率高.处理后的芹菜汁在低pH值和高温作用下其透光率和黄酮保留率变化不大,可在高温和低pH值下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