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选取三明市如意湖湿地公园进行实地调研,在参阅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湿地公园游憩功能的评价体系,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采集数据,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游客对如意湖湿地公园游憩功能的满意度值从高到低依次为:生态环境、游人体验、基础设施、总体布局、服务设施。根据对这5项指标所包含的20个指标因子的分析研究,提出提升内外交通便捷性、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注重湿地生态教化职能、保护湿地生态环境、重视游客游憩安全5个优化措施,对如意湖湿地公园的游憩功能优化及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南京玄武湖公园为例,在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探讨城市居民公园游憩的体验质量及性别差异。结果表明:城市居民公园游憩体验质量包括6个维度,按影响效应大小依次为卫生设施、空间尺度、服务设施、文化内涵与活动、景观与环境、活动设施;各维度在观测变量上的标准因子载荷大小,反映了各维度的主要作用因素及对游憩体验质量的影响;城市居民公园游憩体验质量的概念模型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对空间尺度和景观等较为关注,男性更关注活动类型的丰富程度与可参与性。  相似文献   

3.
美国郊野公园的游憩活动策划及基础服务设施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国内郊野公园的建设正处于亟待开发与建设的新阶段,而公园中可以为人们提供的合适的游憩活动以及基础服务设施,将是影响游人体验的关键因素之一.主要就美国郊野公园的游憩活动策划及基础服务设施设计做出介绍和总结,供国内郊野公园建设借鉴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陈婷  徐丽华  马淇蔚  施益军  陆张维 《园林》2022,(10):119-125
从使用者感知的角度进行口袋公园满意度研究,确定口袋公园不同影响因子改造提升的轻重缓急并提供针对性的优化建议,能够为城市口袋公园更新改造提供重点和方向,提升使用者到园休闲游憩体验。以杭州上城区6座口袋公园为例,分析使用者行为特征,首先确认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重要性及其表现分析法分析口袋公园各因子的重要性和满意度感知特征。结果显示18项指标在6个口袋公园IPA象限图的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共性与差异性。休憩设施、卫生设施在6个口袋公园IPA分析图中均位于重点改进区,是口袋公园建设及改造最为重要的影响因子;风格与特色及健身设施可在重点改进区发展后优化提升,植物种类丰富度均处于保持区域,不建议过多投入。  相似文献   

5.
北京在21世纪初开始建设郊野公园,其建设在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同时,还对平原地区游憩体系实现补充。选取北京40个典型的郊野公园,运用腾讯出行大数据结合现场调研,使用核密度、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不同公园的使用差异,理清不同因素对郊野公园使用的影响。研究表明:1)郊野公园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所有郊野公园周末的人流量都大于工作日人流量。2)使用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由单核聚集向双核聚集扩散。3)影响郊野公园游人空间分布的3个外部因素中,按影响强弱排序为商业设施人口密度交通便利度。4)公园内部因素中,公园游憩设施、服务设施质量及道路总长度对其使用影响显著,但各因素对不同规模的公园影响程度不同。研究将会为郊野公园规划和建设提供重要建议:1)构建郊野公园绿色综合体。2)着力推动部分郊野公园的城市公园化建设提升。3)构建以提升游憩服务为目标的郊野公园分类建设标准。  相似文献   

6.
城市综合公园是城市人居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处理好城市公园与居民的关系,在满足公园服务功能的同时保障公园自身的良性环境,是当今城市公园建设的重要课题。以上海世纪公园为研究对象,基于游客轨迹数据和补充问卷调研分析了游客游憩偏好。结果显示,受景观资源不均衡分布的影响,游览路径表现出主路聚集、区域分散的现象;停留空间与游客需求相关,其中老年、中青年和家庭3类典型游客的主要停留节点分别是休憩服务设施、公园植物景点和游乐活动场所。针对环湖区域游客集中的问题,从亲水因素的角度开展分析,发现景观和设施资源分配的不均导致游客对空间亲水性的依赖差异。结合游客群体的游憩偏好特征,重点针对老年和中青年游客提出了公园管理和场地更新建议,助力解决临水区域游客压力过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怡  裘鸿菲 《中国园林》2023,39(7):121-126
湖泊公园是城市蓝绿空间的重要类型之一,开展湖泊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感知量化研究,对保护生态环境和提升游憩空间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市8个典型湖泊公园为研究对象,爬取公园网络评论数据,利用LDA主题模型挖掘潜在主题,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和情感分析模型,并对比问卷调查结果,探讨湖泊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感知差异。结果表明:湖泊公园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公众感知维度有休闲娱乐、审美体验、运动健康、社交互动、历史文化和科普教育;主导服务类型是休闲娱乐和审美体验,而科普教育是最不易被感知的;公园可达性、周边文化建设、园内基础设施及自身特色是影响感知频率和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使用需求和活动类型差异对感知满意度有一定影响。因此,未来湖泊公园的建设可在科普主题活动举办、特色湖泊文化景观、公园配套服务设施、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并关注多年龄段人群需求,从而提升公园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8.
适应居民的游憩需求及其行为特点是提高公园管理水平的关键措施,也是提高居民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GPS所具有的行为连续跟踪、可定点定时等技术优点,结合问卷信息采集,以共青森林公园为例开展游憩行为差异性实证研究,发现公园游人空间分布的年龄群体差异性。游人空间分布具有群体集聚性、等级性特征;影响群体游客空间分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1级节点主要受与主要出入口距离的影响,2级节点主要受大中型设施的影响,3级节点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3类群体游客对公园的使用也各自形成3级节点体系,且与公园整体使用情况有所不同。不同年龄群体在公园游憩的行为有共性也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提升滨江公共绿地休憩设施的品质与游憩满意度,从规模、布局、形态、游客满意度等方面对黄浦江中心段11处滨江公共绿地休憩设施进行调查,基于设施与空间环境的协调性、设施的功能性、艺术文化性3个层面,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滨江公共绿地休憩设施评价体系,对黄浦江中心段11处滨江公共绿地休憩设施的综合质量进行评价研究,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策略,以期对滨江公共绿地休憩设施的规划设计及公园设计规范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李潇涵  田云庆 《园林》2023,(11):105-112
网络点评数据可直观反映城市公园的游憩体验与服务质量。基于上海市公园接连免费开放的背景,筛选出上海植物园大门票免费前后的点评数据,采用内容分析法与IPA分析法构建感知要素评价表与分析模型,对比其前后游憩体验感知差异。结果显示:(1)大门票免费前的整体游憩满意度稍高于免费后;(2)自然景观、特色景观与娱乐项目三个要素不受门票影响,游客关注度与满意度均高,但游客始终对外部交通表示不满;(3)游憩成本、情感体验等要素的感知程度前后差异较大。基于研究结果对内外交通、科普标识、活动设施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优化策略。该研究可为上海植物园的更新设计提供参考,并为城市专类公园品质评价与游憩体验感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张洋  夏舫  李长霖 《风景园林》2020,27(5):78-87
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其在城市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分析当前公园存在的管理精细化程度偏低、游客游憩体验不佳等问题,研究探索智慧公园的建设理念和技术框架,并提出其核心框架—智慧综合信息平台、智慧管理系统和智慧服务系统,其中智慧管理系统包括智慧生态监测、智慧管养、能耗管理、智慧安防等,智慧服务系统包括智慧导览、景观互动设施、智慧健身设施、智慧服务设施等方面。以北京海淀公园智慧化改造为例,结合智慧公园核心框架的3个层面,探讨智慧化技术在城市公园中的具体实践途径和应用场景,旨在为未来智慧公园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园面临着游憩环境恶化、活动与游憩空间供给脱节、游憩体验质量下降等诸多问题。游憩机会谱理论作为发展较成熟且应用广泛的理论,有助于探究环境资源、游憩活动与公园管理之间的内在规律,对于提高游客游憩体验质量、建立公园可持续发展模式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南京市绿博园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多元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公园游憩环境和游客行为进行调查与分析,构建绿博园游憩环境指标因子体系,划分游憩机会类型并制定量化标准,构建游憩机会评分模型,构建了绿博园游憩机会谱。最后,根据游憩机会的评分结果对绿博园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3.
社区公园是就近服务城市居民日常游憩的公园绿地。随着中国城市快速步入老龄化,居民的日常游憩需求日趋增长,但针对性的社区公园游憩服务体系尚未构建。选取城市化、老龄化程度均较高的上海为案例城市,通过对其社区性使用的公园的取样调研,剖析上海社区性使用的公园内活动空间构成和游憩设施配置的现状问题、以及不同年龄层次使用人群对公园内活动空间和游憩设施的需求与偏好,以指导老龄化街道社区公园游憩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郊野公园以生态保育、自然保护、休闲游乐、健身康体等为主导功能,其服务设施的类型、规模、布局既要与其主导功能相匹配,体现郊野的特色,又要充分尊重上海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的特点,体现转型发展的时代特征。结合上海郊野公园的规划设计和思考,阐述了上海郊野公园在功能、资源、建设方式等方面的特色,依据服务设旌的基本功能以及与游客的紧密度,提出郊野公园以基础服务设施、游憩活动设旋、地区服务设旋、临时活动设施为主要类型的服务设旋分类,综合考虑使用合理、生态保护、景观塑造等要求,明确生态、特色、协调等设彪布局原则,以及设施容量、建筠体量和设计风格等方面的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园空间组织关系极大地影响着公园中的游人分布与使用者的游憩体验。城市公园空间组织相关研究能为城市公园设计、游憩活动与设施布局及游人量管理提供依据与直接指导。但现有研究多在局部层面与定性层面讨论公园的空间组织特征,缺少全局层面与定量层面的思考。基于空间句法理论的凸边形地图与轴线地图分析方法,文章探索了城市公园空间组织关系的分析方法。并以上海黄兴公园为例,计算了其整合度与连接度数值。  相似文献   

16.
城市公园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游憩是绿色开放空间的基本功能,是公众休闲生活的基本需求,但目前有关游憩者满意度的评价还未兼顾整个区域的城市公园,因而进行相关研究尤为必要。该文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找出影响游憩者满意度的显著因素,并针对基于满意度评价的城市公园品质提升策略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重庆永川区城市公园游憩者的总体满意度为基本满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发现环境卫生、健身器材、休憩设施、卫生设施、管理服务、可达性、景观装置等是影响满意度的显著因素;采用IPA分析法,根据公园现存优劣势提出重点发展、保持发展和后续发展策略。研究对于加快城市公园绿地建设,促进城市公园品质提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分层需求的社区公园游憩服务构建——上海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公园是就近服务城市居民日常游憩的公园绿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的日常游憩需求日益增长并趋于多样,但具有针对性的社区公园游憩服务体系尚未构建。选取经济发展、城市化和社会分层水平均位于全国领先地位的上海作为案例城市,通过对其社区性使用的公园进行取样调研,剖析社区公园的服务范围、公园内活动空间构成和游憩设施配置的现状问题,以及不同收入层次的使用人群对游憩出行距离、公园内活动空间和游憩设施的需求与偏好,用以指导社区公园游憩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薛兴华  段晓凤 《城市规划》2012,36(10):40-44
现代都市中大多布置有多处城市绿化公园,是都市居民进行户外休憩、游乐的基本空间。各园区由于景观构成、设施条件和文化传承的差异,展现出不同的综合环境特性。基于荆州市3处典型城市绿化公园的研究显示,居民在3园区感知的环境吸引物和排斥物的组合与其综合环境特性之间存在对应性,并且公园综合环境特性明显影响到各园区游憩者的构成、平均游憩时长和活动类型,体验价值的高低则是园区综合环境特性与游憩者结构及其活动类型共同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国内传统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多从景观美学以及游憩的角度作为规划与经营的方向,大都以决策者为导向的方式进行,而对于是否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以及发展的原则并没有太多的着墨。本文以长沙橘子洲公园为例,从景观设计维护、人际关系、休憩设施、厕所满意度、自然生态水池满意度五个方面对公园进行POE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规划改造策略与建议,为创造生态活力、“以人为本”的城市公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陈韵  翟辉 《建筑与文化》2020,(4):194-195
在生活压力日益加剧的今天,城市公园是市民日常休闲放松和亲近自然的重要场所。文章运用POE(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研究方法,对大理市洱海公园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公园的实地调研,观察公园内使用者的各类型活动,采访公园内各种设施的使用者以及发放问卷的方式,对公园内设施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解;通过具体的调查和实际数据的分析及整理,得到了具体的POE分析报告。最后针对存在的相应问题提出建议,为改善公园服务设施、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市民满意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