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健康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人们对健康问题也日益重视。体育公园能够同时满足人们对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的需求以及对公园的需求,已成为我国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新热点。以郑州市10个体育公园为例,从健康城市的视角研究其规划特征及使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市民对体育公园的使用受设施种类、活动类型、绿地比例、交通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建设促进健康的城市公园环境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当下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绿 地与健康关联的重要性引起人们的广泛关 注。哈尔滨市秋季较适宜恢复性活动发生,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哈市秋季不同空间特征 公园场景对健康恢复性影响差异,选取城市 公园6个典型秋季场景,针对其开放程度与自 然程度进行健康恢复性分析,对61名受试者 观看场景视频时的生理指标被同步记录代 表其压力水平,注意力恢复水平进行问卷调 查。结果表明:空间特征对环境健康恢复性 具有显著影响,城市公园场景中,给人以视线 围合感,并且能看到远景的半开敞空间的恢 复性更好,并且具有地形元素的场景恢复性 显著好于其他场景。  相似文献   

3.
城市公园环境的恢复性效应影响机制研究——以重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作与生活压力容易使人们精力疲劳和情绪紧张,进一步威胁人群身心健康,以自然环境为主体的城市公园在促进人群精力恢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与价值。基于恢复性环境相关理论,从居民行为模式的视角出发,以重庆为案例区,在量表设计和问卷调查基础上,建构公园环境特征对居民恢复性效应影响机制的结构方程分析模型。研究显示,具有恢复性效应的公园环境特征主要由自然性因子、感知性因子、休息性因子和活动性因子4个维度组成,其中自然性因子对居民恢复性效应影响最大;居民行为模式在公园环境恢复性效应的影响机制中具有中介作用,其中静态型行为模式的中介效应最大。研究揭示城市公园环境恢复性效应的影响机制,为今后规划设计中对公园环境恢复性效应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肖扬  张宇航  卢珊  匡晓明 《风景园林》2021,28(11):108-113
既有研究对城市绿地的心理健康效益持有不同观点,原因之一为各研究对绿地的评价方法存在差异。目前评价绿化水平的维度较为单一,且缺乏对城市特殊居住环境和社会空间类型的关注。基于2016年上海市新旧里弄综合调研数据,分析里弄建成环境绿化空间对自评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采用卫星遥感与街景识别等技术,从绿地可达性、绿地面积、社区植被覆盖水平、社区绿视率水平、社区绿化满意度等多个维度和不同尺度,对居住环境主观绿化评价水平进行量化。研究发现:居住区植被覆盖率特征及公园规模与自评健康显著相关,公园规模与心理健康显著相关,未发现绿视率以及居住地到公园距离对健康有显著影响,同时发现主观绿化评价水平对居民健康存在显著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社区公园是提升城市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公共空间.文章以上海市静安区4个社区公园为例,从使用者的健康行为出发,探讨了社区公园景观环境与使用者健康行为之间互动关系的影响机制.通过对社区公园中亲近自然活动、社会交往活动、休闲娱乐活动和健身锻炼活动等四类健康行为的时空分布进行行为标注,分析了使用者对不同类型健康活动空间的景观偏好...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公园环境除了美化环境、传承文化和休闲娱乐外,还应具有改善生态和健康卫生等功能.在公园设计中引入健康景观理念,建造能满足人们心理、生理、社会和健康需求的健康景观公园.以石井净水厂的健康景观设计实践,对健康景观公园设计进行探讨,通过石井净水厂的理念、水环境和植物选用等方面,分析健康景观的设计策略,为健康景观公园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探讨在工作人群与高密度环境紧张关系的社会背景下,办公区口袋公园的设计策略。通过对常见办公区口袋公园的地理位置影响因素及目标人群定位的研究比较,挖掘目标人群的年龄特征及行为特征,围绕社会健康需求与办公区口袋公园发展现状,结合经典案例,通过对办公区口袋公园景观设计探索与研究,总结符合健康理念的办公区口袋公园设计理论,进行经验与方法总结,提出发展思考。  相似文献   

8.
户外环境的使用对于老年人的健康具有积极影响,通过提高公园的使用率可以更好地发挥公园功效。选择杭州萧山的南江公园、江寺公园2处公园作为样本,通过行为观察法了解老年人的行为特征和使用方式,研究老年人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活动类型、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就老年人能够更好地使用公园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愈发重视景观所能带来的丰富感官体验,以往视觉环境特征主导的城市公园营造方法难以满足人们的更高需求。视觉和听觉作为人们最主要的环境信息感知途径,探索二者与景观体验之间的关系可为优化城市公园视听感知品质提供新的视角。研究选取了视景感知、声景感知、声源感知和公园功能特征4个维度共计13项指标,对公园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成都环城生态区内3类具有不同主导功能的公园视听感知品质进行评价,探索各维度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总体感知评价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公园主导功能特征与其视景、声景协调时,呈现的总体评价结果相对较好,且不同功能城市公园视听感知品质的影响因素、影响方式均不相同。研究在揭示案例公园视听感知品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利用视听交互影响间接提升公园景观体验的思路,为优化不同功能城市公园视听感知品质提供科学依据和灵活策略。  相似文献   

10.
基于休闲体力活动,以福州市三个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回归模型数理方法,分析城市公园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1)城市公园环境可直接或间接地增进居民健康。环境的美观、安全对居民健康有直接影响;交通便利能促进中高强度的休闲体力活动;自然景观、安全程度能提高居民到访公园频率,间接影响居民健康。(2)居民主观健康与社交效益成显著正相关;到访公园频率与生理效益成显著正相关;休闲体力活动强度与生理效益、总体生活质量成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森林是人们逃离城市压力的重要场所,对游憩者身 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声景是恢复性景观设计的要素之一,但 目前声景的研究较少考虑视听交互作用。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 为研究对象,以20个森林公园环境视听视频(10个有声视频、 10个无声视频)为研究材料,借助眼动仪和声景感知评价问卷 探究声景感知对森林公园视觉注意力恢复效益的影响。结果表 明:1)除谈话声和儿童嬉戏声较突出的样地(S5)外,视听组 合刺激下森林公园环境促进注意力恢复的能力均比单一视觉刺 激强;2)单一视觉刺激与视听组合刺激下森林公园环境的视 觉行为特征存在差异,与无声场景相比,声景元素的加入能够 使被试扩大关注区域,自然声为主导的声景会引导被试关注植 被、水体等自然元素,人工声和机械声会引导被试关注人和人 工景物;3)鸟鸣声、流水声等自然声对促进注意力恢复有积 极影响,而儿童嬉戏声、谈话声和脚步声等人工声则会产生消 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绿地之于人体健康的功效与机理 ——绿色医学的提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地之于人的健康在生理、心理、社会3个维度均存在一定的有益功效。总结绿地发挥健康功效的作用机理,包括满足人类自然基本属性、改善人居环境条件、刺激五感、提供活动支持、激发联想、提供树木的能量和气场6个方面。以此为基础,提出绿色医学的概念和设想,探索一条维持人们、特别是城市居民身心健康的辅助途径,并为提升绿地的健康卫生功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谢波  肖扬谋  王潇 《中国园林》2022,38(11):40-45
城市绿色空间对于改善居民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以武汉东湖绿道为例,基于2019年东湖绿道周边居民的体力活动和健康效应调查,通过控制受访者个体社会经济特征和邻里建成环境因素,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探究城市绿道使用对居民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并鉴别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显示,绿道使用通过完全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居民生理健康,通过部分中介作用影响居民心理健康;体力活动、社会凝聚力、满意度及情绪状况等因素相互作用,在绿道使用与居民健康的关系中发挥了显著中介作用。此外,年龄、收入、职业状况、土地利用混合度、公交站点、公园绿地等因素对居民健康也具有显著影响。建议通过提升绿道可达性及满意度、改善绿道周边小区邻里环境、促进绿道使用公平性,提升居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陈伟   《中国园林》2022,38(6):91-96
声景影响居民身心健康,探究城市声环境-人-景观之间的互动关系,改善声景,成为研究热点。城市公园是高密度城区居民远离喧嚣的重要场所。城市公园景观要素与声景内在关系研究,是调控公园声景的重要切入点。以使用频率高、声源复杂的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公园为例,通过高密度网格定点测量背景音和ArcGIS空间统计分析,对公园声景声压级分布进行空间制图;通过声漫步主观感知调查法和SPSS相关性分析,对大众声景感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景观要素影响了公园声压级和声源,公园声压级和声源影响使用者声景感知,并提出通过景观要素调控声景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不同森林环境对人体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多研究表明森林环境对人身心健康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定量研究进一步探究不同森林环境对人体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北京地区城市公园及山区的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为样地,选取城市商业广场环境作为对照,测量热、声、光、空气质量等环境指标并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测量实验志愿者生理和心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各类森林环境对人体身心均有积极的效应,体现在心率下降、心率变异性增强、血压下降、血氧浓度提升、血流灌注指数下降、情绪紊乱总值下降等具体指标上。不同类型样地的影响程度有一定差异,环境质量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使生理或心理指标呈现优化的趋势。基于研究结果,建议科学选择和应用有利于人群健康水平提升的森林环境,以发挥森林资源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现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青年人的精神压力不断增加。现有研究表明,自然环境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但目前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中的自然环境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研究较为缺乏。通过采集参与者在2段差异性高的滨河实景环境中行走的生理信号和眼动数据,探究不同滨河步道景观下青年人的压力缓解情况和视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以SDNN、RMSSD和Lorenz散点图为代表的心率变异性特征(HRV)在不同区段的滨河步道下呈现明显差异,绿化程度高的场景对压力的缓解作用更强;(2)不同场景下的视线特征与压力缓解有一定的关联性,行人的视线多偏向于步道滨水侧开敞度高的空间,经过绿化程度高或有休憩空间的滨河步道场景时,行人的视线更分散,压力缓解效果更佳。将缓解压力作为滨河步道的景观功能之一,通过主动干预有针对性地进行滨河景观类型与植物种植的改造,以期达到更好的滨河步道环境提升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铜陵西湖湿地现状,结合铜陵市西湖新区总体规划,研究在协同湿地保护与城市发展为导向下的城市新区湿地修复策略。重点阐述了公园在功能分区、土方水系和生境植被上的规划设计策略:在功能分区规划上结合新区功能,分区开发保护;在土方水系规划上保留场地肌理,统筹水系调蓄;在生境植被规划上恢复栖息场所,营造多样景观。修复策略平衡了湿地生态修复与城市发展需求间的关系,以期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新区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社区公园是老年人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设计合理的社区公园可促进老年使用者的体力活动参与和情绪改善,为其带来较多健康益处。在定量层面探索了社区公园的设计特征与老年使用者在公园中的体力活动强度及情绪改善的关系。利用计步器测量老年人在公园中的行走步数;利用PANAS量表与视觉模拟评估法测量老年人使用公园前后的情绪变化;利用便携式GPS设备每隔10s记录老年人在公园中的空间位置点。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在面积较大的社区公园中会行走更多的步数;访问社区公园可缓解老年人的消极情绪,促进积极情绪。基于GPS空间位置点的热点识别表明,广场、健身设施区、树林区、滨水区和植物廊架区是老年人的停留热点。这些研究结果可为社区公园规划设计提供一定参考,促进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健康公园建设。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水文化遗产"概念及内涵的分析,比较了世界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世界水管理系统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对"水文化遗产"概念理解的异同。筛选并分析1978—2019年《世界遗产名录》(以下简称《名录》)中与水相关的文化遗产(含自然与文化混合遗产、文化景观)项目,将其保护历程归纳为"水利文物保护""水利景观保护""水管理遗产保护""水文化遗产保护"4个阶段。基于《名录》中"水文化遗产"的存在形态对其进行分类。最后提出"水文化遗产"的价值识别和评估应构建更加科学的体系。  相似文献   

20.
俞佳俐  李健  盛莹  刘斌 《中国园林》2021,37(7):95-100
城市绿地是人工与自然耦合的城市景观之一,是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的利用是提高居民身心健康及幸福指数的有效途径.为验证城市绿地对居民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以杭州市主城区内所有大于l hm2的绿地为研究对象,在对665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ArcGIS技术分析杭州主城区绿地空间布局,应用似不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