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耀州瓷在文化内涵与装饰艺术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然而目前对于耀州瓷纹样提取再设计的案例较少,纹样创新方法较为单一,原有艺术特征与现代审美结合度较低。对此,文章通过网络资料、文献记载与实地考察对耀州瓷装饰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与梳理,提取具有代表性的耀州瓷纹样,运用形状文法结合现代设计法则进行纹样再设计,得到具有耀州瓷原有艺术特征与现代审美的衍生图案,为传统纹样的提取再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以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以宋代耀州瓷牡丹纹的装饰纹样为出发点,通过对牡丹纹装饰纹样的总体特征、装饰形式、地域性文化内涵以及产生的原因来分析耀州瓷牡丹纹的形成和表现形式,从而总结出它固有的装饰形式。  相似文献   

3.
为了让现代鞋靴设计满足消费者个性化与文化性的需求,让鞋靴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不失为一种设计路径。以刺绣艺术纹样在鞋靴设计中的应用为研究内容,阐述了刺绣艺术的概况、特色及纹样造型种类,通过对刺绣艺术纹样在鞋靴设计中的造型、色彩、图案、材质、加工工艺及表现方式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实现刺绣艺术纹样与鞋靴设计的完美融合,为现代鞋靴设计注入一定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作为文化大国的崛起和"中国梦"的提出,传统文化开始走向世界,中国元素凝结着华夏民族的文化精神,体现着国家尊严和民族的底蕴。青花瓷纹样作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元素之一,千百年来焕发着独特的色彩和艺术魅力,具有很强的美感。本文以青花瓷纹样在鞋靴设计中的应用作为研究内容,阐述了青花瓷纹样的概念和发展,对传统的青花瓷纹样进行分解、变形和重组,设计出符合现代人审美特征的纹样。并对青花瓷纹样在鞋靴设计中的色彩、造型、装饰位置、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实现将青花瓷纹样与鞋靴设计最为合理、美观地进行融合,使鞋靴更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让中国的设计走向世界,使中国的传统文化焕发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作为文化大国的崛起和"中国梦"的提出,传统文化开始走向世界,中国元素凝结着华夏民族的文化精神,体现着国家尊严和民族的底蕴。青花瓷纹样作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元素之一,千百年来焕发着独特的色彩和艺术魅力,具有很强的美感。本文以青花瓷纹样在鞋靴设计中的应用作为研究内容,阐述了青花瓷纹样的概念和发展,对传统的青花瓷纹样进行分解、变形和重组,设计出符合现代人审美特征的纹样。并对青花瓷纹样在鞋靴设计中的色彩、造型、装饰位置、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实现将青花瓷纹样与鞋靴设计最为合理、美观地进行融合,使鞋靴更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让中国的设计走向世界,使中国的传统文化焕发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6.
为了让鞋靴设计富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将苗族文化与鞋靴设计相结合。苗族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文化特点,以苗族文化在鞋靴设计中的应用为研究内容,阐述了苗族文化的传统工艺、苗族图腾及纹样种类,将苗族工艺、图腾纹样以及苗族色彩具体应用于鞋靴设计,实现苗族文化与鞋靴设计的完美融合,从而为现代化鞋靴赋予新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万蓬勃  李玲 《中国皮革》2012,(20):116-118
佩兹利纹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灵动的形态和所隐含的象征意义使其渗透生活的方方面面,应用于鞋靴中也深受喜爱。本文介绍了佩兹利的发展简史、纹样特征,比较了现代佩兹利与传统纹样的不同,同时讲述了佩兹利的装饰对象,着重分析了它在鞋靴中的应用方式,以求为鞋靴设计者提供一定的灵感来源。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研究了闽东畲族纹样在服饰、彩带、银饰上的文化内涵及应用,提取意符文字进行二次设计,并在鞋靴设计上进行实践,旨在丰富鞋靴设计风格,促进闽东畲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系统阐述蟳埔村地方特色和蚵壳厝的历史源流,以介绍蚵壳厝元素的研究背景;具体分析蚵壳厝建筑结构、建筑色彩、材料肌理等特点,运用总结概括法、抽象提炼法,提取蚵壳厝及其相关设计元素;进行蚵壳厝元素在鞋靴上的创新实践,将蚵壳厝元素应用于鞋靴装饰纹样、装饰工艺、色彩搭配等方面,旨在强化鞋靴设计风格,深化人们对蟳埔村地方文化乃至闽南文化的认识,同时也为提高鞋靴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服饰是民族的文化符号之一,蕴藏着本民族悠久的历史,包含了丰富的文化情感,成为诠释人们生活的心态的一种重要方式。服饰之一的鞋靴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也是展示个人审美及精神世界的重要媒介,因此如何实现现代鞋靴创意设计的多元化,将传统装饰元素融入设计之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旨在结合现代鞋靴的创意设计的实际,在相关设计理论的指导下,探讨我国传统装饰元素与现代鞋靴创意设计的结合,以期促进鞋靴设计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推动我国鞋靴设计的发展,设计者们应不断引入新的技术,融合民族传统文化,进而制造出符合新时代审美且实用价值高的鞋靴产品。中国传统文化工艺在鞋靴设计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本文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工艺的内涵,从历史维度出发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工艺在历代鞋履设计中的应用,并从形式构成的应用、文化理念的应用、操作技术的应用三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工艺在鞋靴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胡红 《中国皮革》2024,(1):67-70
传统文化元素在服装、饰品等产业具有广泛的应用,传统元素所具有的文化性、民族性越来越受到现代消费者的喜爱。本文主要分析了传统文化元素在鞋靴设计中的优势及运用方法,并具体介绍了京剧元素、青花瓷元素及云纹元素在鞋靴设计中的实例,以望能够促进传统文化元素与鞋靴设计的创意性融合,提升鞋靴文化艺术性的同时满足传统文化传播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及传统元素在鞋靴设计领域的应用,在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基础上更强调文化内涵的传达。倡导设计师在现代鞋靴设计过程中糅合传统文化思想理念充实设计,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鞋靴设计中,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提供一条探索和创新的道路,促进我国鞋靴设计行业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之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纹样与色彩特征的分析,归纳出三类典型纹样组织特性与三类色彩配置方式,并确立了基本的创新元素和形态。依据现代鞋业设计理论,运用类型归纳法,将剪纸的纹样与色彩元素与鞋靴设计相融合,在满足市场消费需求的同时,探索出具有本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支撑的鞋靴设计路径,为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鞋业的应用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鞋靴设计必须具有现代审美思想,这是鞋履艺术在市场中赖以生存的根基。蒙古族作为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其文化的精神内涵对现代鞋靴设计具有借鉴作用。本文以蒙古族为例,从少数民族传统创作思想、创作原则,及民族传统艺术对现代鞋靴设计的指导作用四个方面探讨了蒙古靴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比古今鞋履艺术在图案、形制、色彩及审美情趣的不同之处,分析少数民族鞋履艺术在现代鞋靴设计中的应用,使现代设计与民族传统文化更好地结合,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鞋履艺术的现代化生存方式及现代鞋靴设计的创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金属配饰是鞋靴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优化鞋靴结构功能又能装饰其外观视觉,是鞋靴设计的点睛之笔。文章从鞋靴金属配饰的使用部位、功能和结构造型设计、材料特征、加工技术及表面处理、装饰手法、色彩搭配与季节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和总结,以期为现代鞋靴设计与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传统文化与鞋靴设计的有机融合,提升鞋靴产品的整体文化内涵。以禅意美学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传统文化的现代鞋靴设计造型元素的方法,并将其运用在鞋靴设计当中;在研究禅意美学含义和特点的基础上,从鞋靴的造型、色彩、图案、材质、工艺等方面探究了其在鞋靴设计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将禅意美学与鞋靴设计进行合理融合,设计出具有禅意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的鞋靴,让鞋靴回到最初的朴素实用之中。  相似文献   

18.
壮民族传统服饰装饰纹样是壮族文化的缩影,它蕴含着壮族人民对生活中美的理解和精神的寄托与追求。本文通过介绍壮族传统服饰的基本特征,分析了服饰装饰纹样中的几何纹样、动植物纹样以及主题纹样等,论述了壮族传统服饰装饰纹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应用所体现的价值,提出装饰纹样可以通过形式提取、组织重构等设计方法并与技术手段相结合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进行应用。文中通过具体的设计案例,说明了壮族传统服饰装饰纹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体现其价值并传承壮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流行元素是时尚产业的代名词,流行元素需要时尚产品载体,鞋靴作为时尚单品,需要与流行元素进行结合,以更完美的形式诠释足下美丽。通过分析鞋靴设计现状,找出鞋靴设计弱势所在,结合鞋靴设计趋势,提出应该合理的将流行色彩元素、流行造型元素以及流行纹样元素融入鞋靴设计,更好的促进鞋靴设计发展。  相似文献   

20.
钟诚  徐淑波 《西部皮革》2023,(6):106-108
鞋靴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服饰,具有十分重要的审美功效和实用价值,在悠久的生产使用历史中形成了较为繁荣的鞋靴设计文化。一直以来,鞋靴就具有较为独特的风格,尤其是在当前这个审美风格和文化多样化的时代,鞋靴不仅是必备的穿着品,还是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物品,鞋靴设计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形式美的创造过程。基于此,本文对鞋靴设计的主要构成要素以及鞋靴设计中形式美学的基本法则展开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鞋靴设计中形式美学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