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系统评价中国传统菜肴鱼香肉丝的营养品质以及烹饪前后的营养成分变化,将用于制作鱼香肉丝的原材料平均分成2组,每组3份,分别是生原料组和成品组。对其22种营养素指标进行检测,并分别对常规营养素、氨基酸、脂肪酸、矿质元素以及维生素进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在烹饪后鱼香肉丝的蛋白质显著升高(P<0.05),脂肪、磷、和铁的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但氨基酸组成和脂肪酸总量无显著变化,维生素B1显著降低(P<0.01)。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合理,必需氨基酸指数达到了85.91%;且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占总脂肪酸的58.36%。此外,矿质元素的营养质量指数均大于1(除钙以外),基本满足人体需求,但鱼香肉丝的维生素A和维生D含量较为缺乏,B族维生素(B1、B3、B12)含量也低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推荐值。综上,鱼香肉丝是一道营养丰富、均衡的菜肴,它具有优质的蛋白质、脂肪酸和丰富的矿质元素。烹饪会造成其维生素B1的损失,而大大增加铁元素的含量,并且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会升高。本研究为膳食记录提供了更为准确的营养数据。  相似文献   

2.
中式菜肴红烧肉烹饪过程中丙烯酰胺含量变化的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动态监测中式菜肴红烧肉烹饪过程中丙烯酰胺含量的变化情况。样品经水提取、液液萃取脱脂和固相萃取柱净化处理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方法,以内标法定量,在多重反应监测模式测定目标化合物。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 000 ng/m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方法的定性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 μg/kg和1 μg/kg,回收率为91.4%~105.8%,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采用该方法测得红烧肉在烹饪过程中丙烯酰胺含量呈倒V形走势,在加入糖、酱油等调味料后丙烯酰胺的平均含量达到顶点值42.4 μg/kg。  相似文献   

3.
桑果汁发酵前后营养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桑果汁含有丰富的糖类、有机酸、脂类、维生素、鞣质、矿物质等成分。经发酵后糖转化成酒精,发酵后总糖含量只有29g/L,酒精含量达到9.3%(v/v);蛋白质和氨基酸均下降;总酸有一定程度升高;维生素含量较低;脯氨酸含量有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4.
刘国强 《食品界》2021,(1):102-103
民以食为天,人们需要通过食物来维持自身的身体健康.作为中式菜肴之一的红烧肉,既是大菜,也是家常菜,其发展历程积淀了几千年的文化以及烹饪工艺,国内将红烧肉作为招牌的餐厅数不胜数,国外同样如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的人对于红烧肉产生了误解,让人们真正认识到红烧肉的科学解读是大势所趋.由此可见,研究红烧肉烹饪工艺及...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以前很少能够吃到的很多菜肴在我们的餐桌之上已经十分常见了,红烧肉就是其中一种。作为我国的传统菜肴,红烧肉肥而不腻,味道鲜美,体现了本帮菜"浓油赤酱"的特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本文对红烧肉的烹饪工艺展开探讨,探讨了影响红烧肉这道菜肴的品质的因素,希望能够优化红烧肉的烹饪工艺,提高红烧肉的品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交试验,对扬州家常红烧肉的烹制过程中的色拉油、酱油、黄酒和白砂糖的基本配比以及加水量、焖焅温度、焖焅时间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家常红烧肉最佳配比为:五花肉1000g?盐6g?葱20g?姜20g?色拉油100g?老抽王40g?黄酒100g?白砂糖40g;其烹制过程为:将1000g五花肉煸炒出油,加水300g大火烧开后,选用锅底温度100℃焖焅60m in,最后大火收汁,这样烹制的红烧肉综合感官评价得分最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不同烹饪方式对海参体壁营养成分的影响,将鲜活海参分别使用常压烹饪、高压烹饪、重汤烹饪方式进行烹饪。对比不同烹饪方式下海参外观、体壁组织变化、海参失水率、失重率、收缩率、海参体壁营养成分及海参体壁质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高压烹饪组海参体壁水分、水溶性蛋白、胶原蛋白、多糖含量分别为84.27%、0.58%、1.73%、0.76%、2.73%,常压烹饪组海参体壁水分、水溶性蛋白、胶原蛋白、多糖含量分别87.58%、0.36%、1.92%、1.92%,重汤烹饪组海参体壁水分、水溶性蛋白、胶原蛋白、多糖含量分别为86.62%、0.46%、1.82%、0.81%。重汤烹饪组在海参体壁水分、水溶性蛋白、胶原蛋白、多糖含量上介于高压烹饪组、常压烹饪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表明重汤烹饪下的海参体壁组织较为完整,体壁营养成分保留较多,且对海参体壁的质构影响较小,符合海参烹饪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述了糙米发芽前后一些营养成分的变化,以及发芽糙米中的功能性成分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维生素B1、维生素段和氨基酸营养元素的测定,分析糙米酵素发酵前后营养物质的变化,并与目前市面上的糙米酵素产品进行综合比较.结果显示:糙米酵素发酵前与发酵后相比,干物质、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减少,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γ-氨基丁酸含量增加.对产品综合比较,相同质量的糙米酵素产品,固态糙米酵素的营养价值高于液态糙米酵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氨基酸营养元素的测定,分析糙米酵素发酵前后营养物质的变化,并与目前市面上的糙米酵素产品进行综合比较。结果显示:糙米酵素发酵前与发酵后相比,干物质、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减少,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γ 氨基丁酸含量增加。对产品综合比较,相同质量的糙米酵素产品,固态糙米酵素的营养价值高于液态糙米酵素。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最大程度保留小麦的营养并赋予最终产品良好的口感,直接以整粒小麦为原料,采用浸泡蒸煮、挤压膨化、微波真空干燥等技术制备了全麦脆片,对加工前后小麦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挤压和微波真空干燥后,淀粉少量降解,且达到完全糊化,其水溶性和吸水性指数增加;蛋白质质量分数略有上升,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变化不大,蛋白质体外消化率从69.31%增加到76.55%;脂肪质量分数变化不大,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从36.71%增加到56.78%,脂肪酸值降低;总膳食纤维质量分数变化不大,可溶性膳食纤维从2.06%增加到2.64%;总酚质量分数增加了2.6倍。  相似文献   

12.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糙米发芽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糙米发芽最佳条件:浸泡温度为32℃、浸泡时间为8 h、发芽温度为28℃、发芽时间为26 h,在此条件下得出糙米发芽率为93.00%。对糙米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糙米发芽后还原糖含量最高提高了4.93倍,发芽糙米的蛋白质含量提高了34.74%,而发芽糙米的淀粉含量最高下降了6.08%,总膳食纤维、不溶性膳食纤维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分别提高了26.24%、19.92%和51.67%。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测定甘薯中的总酚、还原糖、抗性淀粉、慢消化淀粉、快消化淀粉、蛋白质、β-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来研究蒸、煮、微波3种烹饪方式对甘薯中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煮和微波均可以保证甘薯的营养成分不流失,有利于人体吸收更加充分的营养,其中,微波更佳。  相似文献   

14.
为考察发芽对油莎豆营养成分及油莎豆多糖体外抗氧化、降糖活性的影响,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氨基酸分析仪分析了发芽前后油莎豆淀粉、脂肪、蛋白质、纤维、灰分、氨基酸的含量,蒽酮硫酸法分析多糖含量;利用DPPH·、ABTS+·及总抗氧化能力评价油莎豆多糖抗氧化活性;采用PNPG法,以阿卡波糖作对照,分析油莎豆多糖体外降糖活性。结果表明,发芽对油莎豆各营养成分影响有一定差异,发芽后油莎豆的脂肪提高了8.22%,淀粉、蛋白质、纤维、灰分含量分别降低了11.75%、11.09%、10.31%和7.69%,氨基酸总量增加了8%;发芽后油莎豆多糖的得率增加了9.23%,同时发芽提高了油莎豆多糖的抗氧化、降糖作用等生物活性。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HPAEC-PAD)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发芽改变了油莎豆多糖的单糖组成比例,产生了更多的抗氧化活性较强的单糖(鼠李糖)。相关性分析表明,油莎豆发芽后强的抗氧化能力、降糖作用与高的多糖含量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r=0.985~0.997),研究为油莎豆的深加工和功能化产品的开发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and extraction,SDE)两种前处理方法,对用自制调味汁和白砂糖烹饪出的两种红烧肉分别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采用自制调味汁制备的红烧肉中风味物质的种类及含量与白砂糖所烹饪的差异不显著。进一步采用香气稀释法-气相色谱-嗅闻分析(aroma extraction dilution analysis-gas chromatography -olfactometry,AEDA-GC-O),对自制调味汁烹饪的红烧肉进行关键香气成分分析鉴定,确定了35种特征性风味成分,其中Log3FD≥3的有22种,主要为醛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OAV>1的有反式-2,4-癸二烯醛、壬醛、己醛、戊醛、糠醛、1-柠烯、芳樟醇、肉桂醛和2-乙酰基呋喃等15种关键香气成分,分为“肉香”、“烤香”、“坚果香”、“香辛料香”、“甜香”及“其它气味特征”六类,是红烧肉的特征香味。  相似文献   

16.
17.
研究了蒸、煮、油炸、微波等4种不同烹调方法对番薯感官品质及淀粉、Vc、还原糖、蛋白质、花青素等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生番薯相比较,各种烹饪方法均导致番薯营养物质的损失,尤以油炸损失率最高;煮法中番薯部分营养成分流入汤汁中,而蒸法和微波能较好地保持番薯的营养品质。仅从营养成分保持而言,微波是番薯最佳的烹饪方法。  相似文献   

18.
红烧肉     
红烧肉为一道民间菜肴,不但老百姓大都爱吃,而且是一些天子、皇后御膳中的常见之品。据传,唐皇李世民和清朝的慈禧即嗜食此物,对其情有独钟。 做得好的红烧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软烂适度,色泽红润,味道浓香,鲜美可口,平中见奇。 现将几款风味各异的红烧肉,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典型中式菜肴红烧肉为对象,探讨不同质量浓度(0、0.1、0.15、0.2、0.5 g/L)的3 种天然抗氧化剂(竹叶抗氧化剂、茶多酚和迷迭香酸)对烹饪过程中热加工危害物(丙烯酰胺、反式脂肪酸和呋喃)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抗氧化剂对各种热加工危害物的抑制作用差别较大。0.2 g/L的竹叶抗氧化剂溶液对红烧肉中呋喃的抑制率为72.7%;0.15 g/L的茶多酚溶液对红烧肉中丙烯酰胺和反式脂肪酸的抑制率分别为47.8%和19.1%;而迷迭香酸溶液在0.5 g/L时可以同时有效抑制3 种危害物的形成。本研究结果可以为中式菜肴中危害物的抑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作为四大古国之一,历史悠久、人口众多,饮食文化丰富多彩。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吃"的追求不仅仅停留在"色、香、味",怎样"吃的健康"也是一个重要命题。常见烹饪方式如煮、蒸、炒、炸、烤等涉及的化学、物理变化程度不同,不可避免地对食物营养成分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以具体食材为例介绍了不同烹饪方式对蔬菜、鱼类、薯类营养成分的影响,以期为改善居民膳食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