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通过对都匀毛尖茶传统手工加工工艺的介绍,分析了其弊端,提出都匀毛尖茶必须进行机械化生产,并详述了都匀毛尖茶机械加工技术。都匀毛尖茶机械加工可选用微型名优茶机械完成杀青、揉捻、烘焙等主要工序,技术上将热揉改为冷揉,并用烘焙机代替炒锅进行做形、提毫和烘焙等,减轻了制茶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稳定了茶叶品质,有利于都匀毛尖茶标准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信阳毛尖特征赋香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萃取信阳毛尖茶香气成分,并用GC-MS联用仪对其进行组分鉴定,同时结合感官审评法研究不同区域信阳毛尖茶的香气特征及其化学组成.结果表明,传统产区高档信阳毛尖茶香气的基本特征为清香带嫩香或栗香,丘陵和浅山区的以清香带嫩香为主,中山和深山区的以清高带栗香为主;经GC-MS分析8个样品在总离子流图中出峰数分别为:83、77、39、35、44、51、49、40;共鉴定出相对百分含量高于0.1%的成分106种;各个样品中共同含有的成分18种,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8种香气成分是:顺-香叶醇、β-芳樟醇、壬醛、庚醛、顺-茉莉酮、辛醇、α-荜澄茄油萜及β-苯乙醇等.用SPSS软件采用欧氏距离最短距离法对样品中各类香气物质含量做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信阳毛尖茶香气的组分存在较明显的地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黔南茶园种植面积170万亩,茶叶总产量4.48万吨,茶叶总产值67.3亿元,综合产值严重偏低。为了丰富都匀毛尖茶叶品系,提高茶叶综合产值,以都匀毛尖茶、高粱酒为主要原料配制绿茶酒。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配制型都匀毛尖茶酒的正交优化试验,得出最佳配方为茶叶2.0 g、高粱酒6.0 mL、柠檬糖浆6.0 g,感官评分为90.0分,酒精度为12.3%vol,糖度为6.1%。配置型绿茶酒样品中含有酯类、杂环化合物、酮类、烃类、萜类、醛类、芳烃类等挥发性成分,样品中铅含量为0.040 mg/kg,六六六、滴滴涕、氯菊酯、氟氰戊菊酯、乙酰甲胺磷、溴氰菊酯、氰戊菊酯均未检出。配置型绿茶酒的茶香和酒香馥郁、和谐,色泽绿黄、透亮,口感润滑,回味悠长,且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4.
在夏秋茶碎茶制作茶醋可行的基础上,试验针对茶醋及茶汤所含有的挥发性成分、氨基酸组成成分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澄清茶醋氨基酸的总量为2.19mg/mL;茶醋挥发性成分种类多于茶汤,发酵过程中有多种物质保留,茶醋中苯乙醇含量高于茶汤;茶醋中最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异戊醇含量高达13.51%;茶醋中醛类物质在发酵过程中略微下降;茶醋生成了双乙酰、2,3-丁二酮和3-羟基-2-丁酮等物质。茶醋中的挥发性成分有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异戊酯、苯乙酸乙酯、异戊醇、芳樟醇、苯甲醛、2-庚烯醛、正戊酸、辛酸、异戊酸、柠檬烯等19种,为茶醋提供了果香、花香、酒香及蜂蜜香味,3-羟基-2-丁酮、月桂烯等提供了奶油、香脂气味。因此,夏秋茶制成的茶醋挥发性成分种类丰富,其风味特征融合了食醋、茶汤之精华,更易被消费者接受,有利于提高夏秋茶的经济附加值。  相似文献   

5.
正都匀毛尖茶产自贵州省黔南州境内,以都匀市为主产区,谓之都匀毛尖茶。黔南州平均海拔997米、平均气温13.6-19.6℃、平均降雨量1100-1400mm,有利于各种动植物的繁衍生息,四季气温都在茶树生长最适宜的温湿度范围内,这为都匀毛尖茶提供了优良的生长条件。  相似文献   

6.
张芬  陈家献  袁冬寅  张栩浩  温立香 《食品与机械》2023,39(11):186-191,210
目的:探究新式茉莉花茶饮基底茶的品质特点。方法:以福建、云南、四川3地茶坯窨制而成的3种新式茉莉花茶茶饮基底茶(福建香毫、云南毛尖、四川香茗)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结合理化检测和感官审评,从主要化学成分以及滋味、香气等品质进行分析。结果:3种基底茶的水浸出物含量为49.40%~51.40%,茶多酚含量为18.00%~23.20%,咖啡碱含量为3.20%~4.30%,游离氨基酸含量为3.32%~3.50%。除游离氨基酸外,云南毛尖的主要生化成分含量、酚氨比及16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其他两种。云南毛尖茶汤的涩味、咸味及丰富度响应值最大,但甜度响应值最低,茶汤浓厚;福建香毫涩味、咸味响应值最小,但水浸出物含量高,茶汤浓醇。香气组分中酯类相对含量最高,其次是醇类和烯烃类化合物;3种基底茶的香气品质由高到低为福建香毫、云南毛尖、四川香茗,均属于中等。结论:3种基底茶内含物质丰富,但香气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品种和环境对都匀毛尖茶品质的影响,并比较贵州省本地种与福鼎大白种都匀毛尖香气的差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都匀毛尖的香气成分,并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香气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显示,共检测出都匀毛尖茶中50 种香气成分;碳氢化合物和醇类为主要成分;同一地区不同品种都匀毛尖具有明显不同的香气特征,不同地区福鼎大白种都匀毛尖香气物质存在差异,都匀毛尖中β-芳樟醇、2-乙烯基-1,1-二甲基-3-亚甲基-环己烷、顺-β-罗勒烯、二甲硫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名优绿茶。  相似文献   

8.
采用响应面法对都匀毛尖茶多糖进行优化提取,并研究其抗氧化性。结果表明,最佳的优化条件为:料液比1∶55(g/m L),乙醇体积分数55%,微波时间107 s和微波功率440 W,此条件下的提取率为4.75%。抗氧化性试验结果表明:都匀毛尖茶多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存在很好的清除作用,并且它的清除能力与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说明都匀毛尖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由此可知,响应面结合微波辅助提取都匀毛尖茶多糖具有时间短、能耗低、提取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郭桂义  胡孔锋  袁丁 《食品科技》2006,31(9):298-301
信阳毛尖茶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品质优异。对信阳毛尖茶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综述和分析。结果表明,信阳毛尖茶的茶多酚含量、儿茶素含量及非酯型儿茶素比例较高,氨基酸含量、咖啡碱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也比较高,形成了信阳毛尖茶鲜浓、爽口、耐泡的滋味特征;叶绿素含量高于多数嫩度相近的名绿茶,使其具有干茶色泽翠绿的品质特征;信阳毛尖茶还含有丰富的无机元素。  相似文献   

10.
信阳毛尖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阳毛尖茶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品质优异。对信阳毛尖茶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综述和分析,结果表明,信阳毛尖茶的茶多酚含量、儿茶素含量及非酯型儿茶素比例较高,氨基酸含量、咖啡碱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也比较高,形成了信阳毛尖茶鲜浓、爽口、耐泡的滋味特征;叶绿素含量高于多数嫩度相近的名绿茶,使其具有干茶色泽翠绿的品质特征;信阳毛尖茶还含有丰富的无机元素。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明确襄阳绿茶品质特征,在感官审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香气的17种绿茶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气质色谱联用法及多元分析法,系统测定分析其滋味成分、香气成分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不同香型襄阳绿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非酯型儿茶素含量和儿茶素总量是有显著差异的(P<0.05),氨基酸、咖啡碱、没食子酸和酯型儿茶素的含量无显著差异,同时水浸出物、茶多酚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栗香型 > 嫩香型 > 清香型,而氨基酸含量,栗香型 < 嫩香型 < 清香型;不同香型绿茶的香气成分,共检测出65种香气物质成分,包括醛类9种,酮类5种,醇类13种,烯类11种,芳香烃7种,酯类16种和其他类4种,其中醇类物质含量最高,酯类化合物含量其次,含量较高的成分有芳樟醇、己酸顺式-3-己烯酯和香叶醇;进一步进行差异分析,发现顺-氧化芳樟醇、反-丁酸-3-己烯酯、顺-3-己烯异戊酸酯可作为嫩香型的特征挥发性性组分,6-十一酮、反-香叶基丙酮、δ-杜松烯可作为清香型的特征挥发性性组分,苯乙醇、桉树醇、α-法尼烯可作为栗香型的特征挥发性性组分。  相似文献   

12.
以4种彩色糯玉米为原料,茶汤为发酵底液,通过固态发酵法酿制茶醋.比较了4种糯玉米产酸能力,并分别用茉莉花、百合花、柠檬、金菊等进行调味,制成风味独特的营养保健茶醋饮料.结果表明,四种糯玉米中,陕鲜玉2号产醋酸度最高为5.48g/100mL,陕彩糯301酸度最低为4.12g/100mL,平均4.8g/100mL,依次为陕鲜玉2号、陕白糯1l号、陕黑糯1号、陕彩糯301.陕鲜玉2号产醋能力强,适于酿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板栗黄茶冲调粉的配方并进行产品品质分析。方法以板栗、黄茶以及籼米粉混合后经挤压膨化加工并粉碎而获得的膨化粉为主要原料,采用木糖醇、麦芽糊精和食盐添加量为自变量,感官评价为检测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板栗黄茶冲调粉的配方进行优化,同时分析原料粉、膨化粉和冲调粉的基本组分、色差、电子鼻和静态流变特性。结果优化获得冲调粉产品最佳配方为:膨化粉10.0 g,木糖醇3.0 g,麦芽糊精2.0 g,食盐0.09 g。该配方产品具有板栗和黄大茶特有风味,粘稠度适中,结块较少。基本组分检测显示物料经挤压膨化后总淀粉、蛋白质及茶多酚含量变化较小,而脂肪含量显著降低; L*值显著下降, a*值和b*值显著上升。冲调粉经复配后总淀粉、蛋白质及茶多酚含量显著下降; L*值显著上升, b*值下降。电子鼻检测显示3种不同样品间主要差异种类为氮氧化物、硫化物和硫化氢类。同为假塑性流体的3种样品中黏度最大为冲调粉,其次是膨化粉,原料粉的黏度最小。结论优化获得板栗黄茶冲调粉最优配方,该产品风味独特并显示良好的冲调特性。  相似文献   

14.
刘志彬  张是宁  张雯  倪莉 《食品与机械》2016,32(10):27-29,43
选取10种典型武夷岩茶(5种肉桂和5种水仙)作为研究对象,以绿茶、铁观音和红茶为对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样品叶片及冲泡茶汤中的可可碱、茶碱和咖啡碱含量,并依据各样品的生物碱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试验结果发现,武夷岩茶叶片中的咖啡碱、可可碱和茶碱含量分别约占茶叶干重的2.341%,0.065%,0.011%,低于绿茶、铁观音和红茶;茶叶经过60s沸水冲泡后,约46.56%,46.36%,50.15%的咖啡碱、可可碱和茶碱溶于茶汤中。此外,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武夷岩茶的3种生物碱含量与绿茶、铁观音和红茶的生物碱含量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乌龙茶的摇青工艺,探索改善夏秋绿茶风味的最佳摇青参数。方法 利用感官审评与定量描述分析,筛选最佳摇青次数。利用生化检测、GC-MS检测,获得样品中常规品质成分、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及含量。利用层次聚类热图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获得不同处理的特征挥发性物质。结果 摇青降低了茶多酚、咖啡碱、可溶性糖、水浸出物和酚氨比,但增加了游离氨基酸含量。摇青提高了夏秋绿茶的香气,其中花香和清香的增强、青草气的减弱是关键因素,栗香和嫩香影响较小;摇青改变了挥发性物质的数量和浓度,水杨酸甲酯、橙花醇、石竹烯等17种物质含量的降低,以及苯乙烯、柠檬烯等15种物质含量的增加,是形成花香型夏秋绿茶的关键。结论 夏秋茶鲜叶摊青6 h后,15 r/min摇青70转,静置2 h,茶叶感官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6.
以碧香早夏季三四叶鲜叶为原料,按照萎凋、摇青、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加工乌龙茶,对加工过程中的样品和干茶样进行生化成分分析及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ME/GC-MS)检测香气成分,并结合感官审评探讨碧香早鲜叶加工乌龙茶过程中品质成分动态变化及品质形成分析。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乌龙茶滋味醇和,香气带花香。品质成分分析表明,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可溶性糖、黄酮、水浸出物等成分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从鲜叶到干茶分别下降了5.32%、3.96%、0.48%、0.38%、22.35%、2.77%,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相较于鲜叶干茶的含量升幅为12.88%。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碳氢类、酮类、醛类及其他类物质总体含量呈现上升的趋势,而醇类、酯类、酚类物质含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反式-橙花叔醇、苯乙醇、二氢芳樟醇、苯甲醛、β-紫罗酮、吲哚、α-法呢烯、α-依兰油烯、香叶基丙酮等成分可作为夏季碧香早乌龙茶的特征香气成分。乌龙茶加工促使具苦涩味及青气物质逐渐减少、甜醇及花果香类物质逐渐增加,有利于茶汤滋味及香气的形成,为夏季茶资源利用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乌龙茶品种风味与其化学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揭示不同品种乌龙茶风味与工艺技术及其化学因子的关系,以佛手、黄楼、福云6号和混合种的鲜叶为原料,在相同条件下加工成乌龙茶,检测鲜叶及成品乌龙茶的化学成分含量,借助方差分析、多元回归与逐步回归等统计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鲜叶固定样的生化成分含量与品种特性有关;乌龙茶品种特性的充分发挥取决于相应的工艺技术;不同品种乌龙茶独特的风味与其生化成分间存在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贵州不同产区代表绿茶的品质特征及香气组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贵州不同产区绿茶的品质差异及其主要香气组分,以贵州六大产茶区共12种代表性绿茶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分析其香气组成成分,结合化学成分分析、含量比较、香气活性值(OAV)、主成分分析共同筛选确定贵州绿茶的品质差异和主要贡献香气成分。结果表明:DB-17MS色谱柱与50/30 μm DVB/CAR/PDMS萃取头较为适合提取鉴定贵州绿茶的挥发性成分。12种贵州绿茶品质成分的平均含量为氨基酸4.37%、茶多酚16.81%、酚氨比3.88、水浸出物47.77%、可溶性糖3.19%、咖啡碱3.52%、总黄酮1.74%,体现贵州绿茶"嫩、鲜、浓、醇"特点。12种贵州绿茶共鉴定出75种香气物质,其中以碳氢化合物和醇类居多。结合PCA、OAV和含量比较3种方式筛选出31种香气成分是贵州绿茶显花香、果香、清香和栗香味的主要成因。黔南和黔中绿茶呈浓郁花果香的主要贡献成分有苄醇、茉莉酮、苯乙醇;金合欢烯等为黔北绿茶增添清甜香气特征;3-蒈烯使黔东南绿茶带松木香特征;2-哌啶酮、D-毕澄茄烯、水杨酸甲酯等使黔西南和黔西绿茶呈现香樟味、冬青油味特征。  相似文献   

19.
乌龙茶品种风味与工艺技术及其化学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不同品种乌龙茶风味与工艺技术及其化学因了的关系,以佛手、黄木炎、福云6号和混合种的鲜叶为原料,在相同条件下加工成乌龙茶,检测鲜叶及成品乌龙茶的化学成分含量,借助方差分析、多元回归与逐步回归等统计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鲜叶固定样的生化成分含量与品种特性有关;乌龙茶品种特性的充分发挥取决于相应的工艺技术:不同品种乌龙茶独特的风味与其生化成分间存在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