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张冬冬 《风景园林》2019,26(5):109-114
针对历史园林遗产中植物景观保护面临的现存问题,从国际公约方面着手分析,指出中国古典园林营造修复的要点与相关国际宪章之间的差异,尤其是如何对待历史园林"真实性"的问题。并借助欧洲、美国、日本与中国相关案例研究,论述国内外在该方面研究实践的共性、差异及其成因。最后在分析国际同行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历史文化背景,总结并提出了可供中国园林遗产保护与修复工作参考的经验及思想。  相似文献   

2.
浅谈岭南晚清四大古典庭园植物景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晓蓉  董丽 《中国园林》2004,20(10):67-74
岭南园林是中国三大古典园林流派之一.由于多种原因,岭南园林的研究远不如中原皇家园林及江南私家园林深入,对植物景观的研究更是滞后于对其他造园要素的研究.现就尚存岭南四大古典庭园的植物景观作一些分析与探讨,并提出对这些植物景观保护及修复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赵茜瑶  唐予晨  李慧 《中国园林》2022,38(6):103-108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生态修复已经成为中国园林园艺类博览会的热点亮点,这对植物景观营建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通过回顾我国综合性园林园艺类博览会在生态修复方面的探索,结合科学绿化的建设要求,提出生态修复背景下园林园艺类博览会中植物景观营建的目标需要综合生态、城市景观、城市事件的三重要求,遵循问题与目标导向相结合、人工修复和自然恢复相结合、景观塑造和群落营造相结合的工作要点。综合国内外相关植物景观营建实践,探讨在全园规划尺度、展园设计尺度和展后利用方面如何将生态修复和植物景观营建实践相结合,为今后园林园艺类博览会以及更大范围的风景园林生态修复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圆明园遗址公园保护利用现状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圆明三园(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高峰和典范,这座历史园林遗产的保护是中国历史园林遗产保护的重要问题。基于对圆明三园各个景区现状进行的全面详细的实地调查,从山水体系、景点遗址、植物景观等角度与全盛时期进行对比,探寻发生的变化。分析圆明三园作为遗址公园在保护与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保护和利用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董丽  郝培尧  胡晔  曹麟 《景观设计》2020,(1):117-121
引言中国五千多年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园林体系。古典园林是我国乃至世界的瑰宝,而植物景观又是其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植物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与古典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不同于西方园林的规则式植物景观,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景观看似随意杂乱,实则独具匠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景观以自然美、外在美和意趣美使古典园林更加富有魅力。自然美园林是为了弥补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自然景观。中国古人受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的影响,希望在园林中打造天人和谐的境地。  相似文献   

6.
从植物景观空间尺度变化的角度研究了瞻园中的南假山和北假山的植物景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空间尺度变化,运用对比、图解、量化的方法,讨论分析植物在这一特定景观环境中的植物景观尺度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并提出未来适宜的植物尺度建议,为江南古典园林遗产原真性保护和当前园林植物景观尺度设计提供借鉴和指导.结果 表明瞻园北假山处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园林历史深远悠久、内涵丰富、个性鲜明,是世界园林景观中璀璨的瑰宝。文章介绍了中国传统园林中对植物运用的特点,展现中国园林崇尚自然与文化美的结合。传统园林注重植物艺术美及意境美的营造,通过独特构思,营造宜人怡情的景色。文章还将中国传统园林与日本园林进行介绍分析,帮助认识感悟景观中植物造景之美。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希腊最大的历史园林“雅典国家花园”为研究对象,从历史沿革、选址布局、景观组织、造园特色、发展与管理保护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史料考证和现场调研,阐述希腊文化遗产保护的举措,为中国历史园林保护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希腊最大的历史园林"雅典国家花园"为研究对象,从历史沿革、选址布局、景观组织、造园特色、发展与管理保护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史料考证和现场调研,阐述希腊文化遗产保护的举措,为中国历史园林保护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陈国栋  王浩 《园林》2022,(6):4-9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建设过程中,植物景观原真性保护是历史文化名村风貌保护长期被忽视的一环,而原真性原则是国际遗产保护领域的核心原则。从风景园林学科视角结合文化遗产领域原真性相关知识,解析历史文化名村植物景观风貌原真性的内涵,从古树名木景观和一般性植物景观两个层面分析目前历史文化名村植物景观原真性保护现状及问题,探究植物景观对于历史文化名村风貌原真性的重要意义,指出历史文化名村植物景观原真性具有“不可替代性”“动态性”“相对性”的特征,针对性地提出了历史文化名村植物景观原真性的保护策略,以期为历史文化名村风貌的整体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国外历史园林复建研究系统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兼具自然生命力与人工艺术魅力的遗产类型,历史园林保护与复建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关注。为全面了解历史园林复建研究的发展情况,对1983年以来国外历史园林复建文献进行系统综述,对历史园林复建的定义与内涵、历史园林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复建的标准与依据、复建方法,以及复建效果5个主要研究领域进行了分析。基于历史园林遗产特征,从价值评判、活态特征、整体视角和动态变化4个方面探讨了历史园林复建原则,以期为中国历史园林传承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梁伟 《中国园林》2022,38(6):127-132
海宁安澜园遗址是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考古所于2020年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运用二元证据法,在考古勘查报告的基础上,结合存世文献和图本的对照研究,对这一清代名园的总体布局结构进行了推断,进而对其造园意匠、理景特色进行了分析。提出考古资料、文献、图本三者在历史园林研究中缺一不可,历史园林应重视历史信息的留存和遗址保护,审慎进行全面恢复。  相似文献   

13.
历史园林是一种处于自然周期中的活态型遗产,其 保护具有特殊性。在忒休斯悖论的启发下,以《佛罗伦萨宪 章》为指导,对历史园林保护方法进行梳理与思辨。历史园林 的格局是遗产整体性和真实性的基础,呈现历时特征;要素易 变且部分有生长性,是整体性的必要条件,体现了共时性的特 点,但真实性矛盾尖锐。在此基础上提出格局第一性,要素第 二性的观点,建构了一种基于“格局修复,要素更替”的理论 范式,并以绛守居园池为例,以实证类推理论进行实践检验。 通过总结历史园林的保护方法,探讨历史园林保护、修复与更 新的边界和尺度问题,为相关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王颜姣   《风景园林》2021,28(7):39-53
庄园遗产景观是指包含花园和农业用地的历史乡村庄园集群。在气候变化、工业发展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庄园遗产景观正面临水生态环境失衡、空间碎片化和文化特征消失等挑战,而这些挑战只能从区域规划尺度去应对。以荷兰海德兰省巴克塞比克地区为例,在考虑地方景观异同的同时,以景观自身特性为基底,结合未来发展趋势,进一步诠释了一种旨在提升庄园遗产景观韧性的多尺度景观设计方法。发现森林砍伐为地域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它对水系统与生态多样性造成了负面影响。基于在区域尺度上对庄园遗产景观历史发展的分析,森林景观恢复(FLR)作为主要设计策略,旨在从不同尺度上对“退化的”景观进行生态功能修复并提升人类福祉。这种新的空间设计方法将在不同尺度上促进文化遗产景观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许可  钱翔  曾卫 《中国园林》2021,37(2):94-99
历史文化景观是一种强调人地关系演变过程中历史层积的景观类型,是对现有文化景观构成体系的重要补充与完善.在德国,历史文化景观研究是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切入点,同时也是空间规划的重要基础,德国各联邦州在该领域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德国萨克森州为例,系统介绍了该州历史文化景观要素体系的构建,包括景观要素的分析与提取、以要素体...  相似文献   

16.
风景名胜区在数千年的演进过程中,高度融合了中国大地多样且深厚的传统文化,见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明进程,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地。从省域层面探析风景名胜区的人文景源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于风景名胜区的整体价值认知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完整性保护。以浙江省57个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对其人文景源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结果呈现到浙江省域空间,总结出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的人文景源和特、一、二级3级人文景源数量的占比特征,以及不同人文景源占比的风景名胜区在浙江省域空间的分布规律,提出风景名胜区人文景源占比与该区域的地形地貌、平原湖泊、政治文化中心、山水游赏活动、宗教活动、军事要隘等因素存在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含有历史遗存的园林改造的项目中,始终存在着园林风格、文物的保护与利用方法及园林与文物的协调等诸多问题和争论,设计者一直在历史情结和理性务实间摇摆不定。如何在所碰到的新与旧、保护与发展、历史文脉与现实需求、园林专业与文物专业等许多矛盾之间寻找到两者的结合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提出应以协调并存为原则,力求使双方所追求的目标达到统一。  相似文献   

18.
刘彤  陈志宏 《中国园林》2024,40(7):90-96
城市历史文化景观是彰显城市地方特色的重要载 体,其保护传承对保育城市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在调查分析澳 门公共空间历史文化景观多元密集、新旧共存等现状特点的基 础上,构建城市公共空间历史文化景观传承框架,探讨高密 度城市新旧城区多元文化景观协同发展方式。结合已建成区 中不同城市片区及填海新区案例探讨“保护”“利用”“适 应”“植入”历史景观等传承手法,总结澳门保护历史景观遗 产、活化利用历史园林、锚固街区纪念要素及植入城市历史文 脉等文化景观传承策略,为当前中国城市历史文化景观建设提 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梳理日本风景认知形成与发展的历程,揭示日本景观保护体系经历了名胜、风致地区与美观地区、国立公园与风致保安林、历史风土、历史街区、文化景观、《景观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城市历史景观等不同的发展时期。不同时期使用的关键语汇、技术手段反映了在民族意识觉醒和世界潮流的影响下,日本对风景的认知在不断进化发展。正是在认知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日本的景观保护制度才得以持续更新与进步。然而,因风景认知本身的文化根源所导致的问题与差别依然存在,日本未来推进景观保护工作和完善保护体系仍然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20.
对第11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城市展园的景观设计从4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包括:基地立体构成、关键节点和分区、水系设计、植物配置,而这几个方面是针对矿坑的劣势条件展开的。表达了通过多学科合作,创造性地兼顾历史文化传承、园林园艺展现、生态修复、符合现代生活适用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思路和相关内容,从而将13个具有江苏经典风貌的园林融汇在特殊环境下创造的具有旷达野趣的氛围中,在矿坑里生起了壮观的“空中花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