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丽娟  杨培峰  陈炼 《中国园林》2020,36(1):108-112
土地和房地产市场化背景下的公园绿地供给的公平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例,居住小区为研究单元,从可达性、数量、面积和质量4个维度衡量不同价格级别居住小区的公园供给的公平性。采用高德互联网地图分析步行、公共交通2种方式下研究范围内4 663个居住小区的公园供给的可达性、数量、面积和质量状况;非参数秩和检验判别不同级别居住小区的公园供给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级别居住小区的公园供给未发现明显的不公平现象,低级别居住小区在可达性、数量、总面积上占优势,人均公园面积低于高级别居住小区,各级别居住小区在高质量公园的使用机会上没有差异。本文所采用的公园绿地公平性定量评价方法,可为城市绿色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绩效评价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前,城市正处于高质量转型发展阶段,其社区公园布局评价及优化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研究基于可达性分析等方法解析了广东省广州市城市中心城区社区公园布局的公平性情况,发现该市中心城区大多数生活圈内社区公园空间布局的机会公平评价处于较低水平,高公平水平的生活圈在空间上具有沿珠江聚集分布的特征,且社区公园空间布局不公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发展空中花园是高密度城市解决公共空间不足、响应绿色人居的重要举措,掌握其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对存量发展阶段垂直空间的精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以广州中心城区为例,通过识别高清影像图与实地踏勘建立718个空中花园GIS数据库,从建筑功能、建筑高度和地块形态3个方面分析其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总体上,75%的空中花园分布在高层高密度地块,57%位于居住类建筑,59%位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空中花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地面绿地起到了补充作用,但屋顶利用率较低且各类建筑、地块内部发展不均衡;2)空中花园分布总体上与地面互补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综合需求度和技术难度呈显著负相关,高密度地块的影响模式与总体样本一致,但低密度地块表现为均不相关。研究结果说明空中花园分布与地面绿地供给、空中花园需求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错配。未来绿色空间供需匹配研究亟须从二维转向三维,结合立体空间进行地面-空中的一体化评估、规划和设计,尤其要增强空中花园的使用便捷性和多元性。  相似文献   

4.
王茂吉 《城市住宅》2021,28(4):100-103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重要的生态空间载体,对居民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作为公共资源具有资源公平公正分配的属性.以成都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大数据抓取居住小区房价以反映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并通过网络分析法测量居住小区公园可达性,分析成都市中心层次区域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群体城市公园可达性差异、城市公园空间分布及社会公平性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社会公平视角下广州市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格  肖扬  吴蓉  刘晔 《风景园林》2020,27(1):90-96
基于中国市场经济转型与住宅市场急剧分化的背景,城市绿色空间的社会公平问题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议题。选取广州作为案例城市,从人口统计学特征、社会经济地位和社会空间结构这3个维度划分目标人群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针对不同社会群体公园可达性的空间格局,采用空间集聚分析评估其相似性和差异性,并利用独立样本检验评判人口特征与公园可达性的相关性,从社会公平的视角揭示城市公园的空间不均衡和社会空间分异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低收入群体在公园可达性方面并不像预想中的那样处于劣势地位,城市绿色空间规划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然而低端从业者仍然是公园资源统筹调配过程中的弱势群体,需要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变化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自然环境的保护已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问题。从市民对城市公园绿地使用的角度,对绵阳城市公园绿地的社会功能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公园绿地对人们的心理与生理健康产生积极的作用;同时能缓解人们的精神压力、增强人们的精神健康、促进人们的社会交流。随机估价法、享乐付价法和旅行费用法等方法是开展城市公园绿地社会功能价值定量化评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引导下,如何优化城市公园布局与公交网络的空间关系,提高公园的公交可达性,成为城市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课题。首先,依据公交站点与城市公园入口100m空间距离,将其划分为接入点与连接点,依据相同路线的公交线路数量构建邻接矩阵,初步确立了公交网络结构模型。其次,从可达性和连接性2个方面提取了公交网络中心性模型的4个自变量因子,其中表征可达性的度数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3个自变量因子,定量反映了城市公园在公交网络中的区位条件;其中表征连接性的聚类系数,定量反映了公交连接点与接入点的连接程度。然后,通过自变量因子权重赋值,建构了公交网络中心性模型,依此量化评估城市公园的公交可达性。最后,应用公交网络中心性模型,结合哈尔滨道里区公交站线与10个建成公园现状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在公交中心性空洞区合理规划公交站点及线路,而在公交中心性高值区增补城市公园的对策,以此促进公交网络与城市公园布局的空间耦合关系,提高城市公园的公交可达性,使其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文化消费场景已经嵌入居民日常生活,在 “公园城市”建设的背景下,文化消费空间与城市公园的关系 值得关注。利用空间计量模型,以成都主城为例,分析文化消 费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探索各类城市公园在文化消费空间集 聚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商业、交通和公园等因素会对其空间 集聚产生显著影响,其中,城市公园是其空间集聚的重要因 素,不同类型公园的影响程度存在空间分异。在城市北部,处 于城市更新中的社区公园呈现出对文化消费空间的不稳定影 响;在城市南部,新建的综合公园更能吸引文化消费空间。结 果所揭示的文化消费空间与城市公园之间的共生关系是城市建 设趋向多元的表现,反映了人们的文化休闲活动对城市绿地景 观的空间倾向性,对公园城市的规划建设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公园绿地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其使用会受到公园自身及其所处城市空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利用手机大数据,通过对城市个体活动轨迹的识别,提取人们到访城市公园的交通出行方式,从而探寻公园出行的时空差异性.同时,通过对网络开源数据的获取,将公园的城市区位、周边环境、业态布局、自身条件和交通可达性等特征进行量化处理,并构建一...  相似文献   

10.
11.
李辉 《华中建筑》2009,27(9):139-140
地形的设计改造是城市公园设计施工中的重要因素,在遵循城市公园地形设计改造整体原则的基础上,应从多方面、多角度深入思考其具体实施的方式方法,最终做好城市公园地形设计与改造。该文从实际出发,通过介绍衢州月亮湾公园在地形设计改造中的成功经验,简要阐述了城市公园地形设计与改造的各项要点以及应重点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以湖南省常德市为例,基于城市遥感数据,利用ENVI软件提取中心城区以及城市公园的地表特征参数,如植被覆盖度、归一化湿度指数、地表温度,研究城市中心城区、城市公园以及缓冲区对城市的降温影响.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度、归一化湿度指数与地表温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性,其中,归一化湿度指数可作为研究地表温度的关键指标;水体面积是影响地表...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园绿地景观应遵循因地制宜、整体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利用地区的特色,有效达到美化城市、体现人文和改善生态的目的。本文以长乐市新区城市公园为例,分析绿地景观总体规划布局及分区设计,探究城市公园绿地景观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4.
邵琳  黄嘉玮 《中国园林》2007,23(11):68-72
城市公园系统的空间布局与市民生活品质息息相关,运用GIS地理信息技术分析城市公园公共服务格局,切实将城市居民的休闲需求与城市公园系统的空间布局紧密结合,形成科学的、对城市公园系统空间布局具有引导性的评价指标,并将评价指标具体运用于无锡市传统中心区城市公园系统研究中。希望从规划专业角度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推动政府将有限的资金及优惠政策投入相对需求最为迫切的区域,不断完善城市公园绿地分布。  相似文献   

15.
公园是城市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公 共设施或空间的建设运营投入较高与部分空间 实际使用绩效较低形成现实矛盾。为了推进城市 蓝绿空间的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公共空间的 公共性,研究者不断从更多视角关注公共设施 或空间的使用绩效与可达性。以昆明市中心城区 31个城市公园为例,提出测度公园空间使用绩效 更具有时效性和准确性的数据和方法,然后结 合多种交通方式可达性建立线性回归模型,量 化两者的关联性;最后根据不同聚类的关系来 分析四类公园的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和相关影 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步行可达性对公园外部 空间使用绩效影响最显著;大部分公园空间使 用绩效和交通可达性较为匹配,但低水平匹配 居多,需要从空间平衡布局方面提出城市公共资源有效配置的规划策略;对关系不匹配的公园,需要关注公园运营管理和周边建设两方面存在的 滞后要素。研究结果对城市公园公共性的充分发挥和持续性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周娴  靳思佳  车生泉 《中国园林》2012,28(5):99-103
植物群落是城市公园发挥景观游憩功能的重要载体,营造不同私密程度的群落空间是实现其游憩功能的重要途径.因此,植物群落空间特征与私密度关系量化研究对空间设计有重要指导意义.以城市公园可进入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对群落结构和空间特征进行调查,计算覆盖度、围合度、空间宽高比(D/H)、面积4个空间特征指标,并用SD法将空间私密度量化.以空间特征指标为自变量,私密度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建模,得到方程:Y=2.182X1+ 2.185X2 - 0.425X3 - 0.001X4 - 1.75(R2=0.907),其中X1为覆盖度、X2为围合度、X3为D/H、X4为面积、Y为私密度.结果表明4个空间特征指标均与私密度显著相关,经验证,方程能反映空间特征和私密度的关系.对一800m2样地进行初步的空间设计,固定其面积和D/H,可通过方程控制围合度和覆盖度使不同层次空间满足其私密度需求,从而指导空间划分和构建工作.  相似文献   

17.
以量化及可视化表达使用者与城市公园之间的某些 稳定联系为目的,运用认知地图法、语义差异评价分析法等方 法构建城市公园认知地图,以“四图”为呈现形式:一是针对 物质要素认知,运用认知地图法分别以“景点认知频次”绘 制“公共意象图”,以“景点认知准确度”绘制“标准差椭 圆分布图”,以“景点总体认知程度”绘制“物质要素认知 程度得分图”;二是针对非物质要素认知,依据SD问卷数据 绘制“非物质要素评价曲线图”。再以“物质要素认知得分 图”“非物质要素评价曲线图”“公共意象图”和“标准差椭 圆分布图”为主要依据,提出城市公园更新“关注区”的划分 方法及若干关注点,为城市公园市民文化、集体记忆培育与沉 淀提供具有学理性的空间认知与关注区域。  相似文献   

18.
空间管制区划是规划转型期中有别于传统用地布局规划的一种政策性空间管理手段,而非简单的用地评价分区,其对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由技术型向政策型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岚皋县城中心城区为例,通过构建空间管制区划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IS技术得到土地建设适宜性分区,并在此基础上以"规划主干路网和中观用地格局"为核心,结合地形条件进行区划归并和修正,将中心城区划分为禁建区、限建区,以及高强度、中强度、低强度三类适建区,并单独划出已建区,同时,在各分区之间划出一定宽度的缓冲区,从而得到最终的区划方案。  相似文献   

19.
为响应全民健身战略与体育强国建设政策,从用地 比例、项目内容两方面,提出不同类别城市公园体育健身功能 的更新策略。1)以北京城市公园为例,分析当前公园绿地体 育健身功能现状,明晰问题。2)对比国内外一线地区公园体 育健身功能建设,寻找差距。3)综合国内外优秀建设经验, 将公园分为三大类:游园和社区公园(小于5hm2 )、社区公园 和小型综合公园(5~20hm2 )、大型综合公园和郊野公园(大于 20hm2 ),分别提出更新策略。分析得出,城市公园用地具备 承载更多体育健身功能的潜力。应对公园建设情况进行灵活评 估,适度提升体育健身用地比例,并根据公园规模、使用者年 龄结构等要素,丰富公园用地所承载的体育健身项目内容。  相似文献   

20.
当下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绿 地与健康关联的重要性引起人们的广泛关 注。哈尔滨市秋季较适宜恢复性活动发生,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哈市秋季不同空间特征 公园场景对健康恢复性影响差异,选取城市 公园6个典型秋季场景,针对其开放程度与自 然程度进行健康恢复性分析,对61名受试者 观看场景视频时的生理指标被同步记录代 表其压力水平,注意力恢复水平进行问卷调 查。结果表明:空间特征对环境健康恢复性 具有显著影响,城市公园场景中,给人以视线 围合感,并且能看到远景的半开敞空间的恢 复性更好,并且具有地形元素的场景恢复性 显著好于其他场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