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宁  张青  苏桂仙 《硅酸盐通报》2018,37(4):1350-1354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十二烷基硫酸根插层MgAlLa类水滑石(LDHs),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红外光谱(FT-IR)表征.将LDHs添加到PVC树脂中,采用刚果红法、烘箱变色法、氧指数法,垂直燃烧法(UL-94)等研究其单独使用的热稳定性、阻燃性和力学性能,并测定与其他阻燃剂复配时的阻燃性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100份PVC中添加3份LDHs可延长材料的热稳定时间和初期白度,添加30份LDHs时可改善阻燃性,对力学性能影响不明显;与聚磷酸铵(APP)协同效果较好,比例为1/4时,材料的极限氧指数(LOI)提高到29.5%,垂直燃烧等级为94V-0,力学性能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2.
以丁基锡酸、硝酸镧、硝酸钙、硝酸锌为主要原料分别制备了丁基锡酸根插层锌铝镧类水滑石(ZnAlLa-BS-LDHs)和丁基锡酸根插层钙铝镧类水滑石(CaAlLa-BS-LDHs),通过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结构表征,采用刚果红法、烘箱变色法、转矩流变仪测定了类水滑石添加后PVC的热稳定性能,利用极限...  相似文献   

3.
水滑石类插层材料(LDHs)具有特殊的层状结构,其组成、离子种类和数量、晶粒尺寸等参量都可以进行调控,使其具有特殊的性能,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主要介绍了LDHs的基本结构、诸多性质、制备技术及应用领域,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LDHs以及对其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PVC水滑石类热稳定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滑石(LDHs)是一种新型的热稳定剂,其特殊的化学组成决定了其对HCl具有吸收作用,而且其特殊的层状结构可以对其进行层间有机阴离子嵌入改性。将其用于聚合物PVC中,可以起到阻止PVC热分解的作用。文中综述了水滑石稳定剂的制备﹑性能和稳定机理。  相似文献   

5.
Cu-Mg-Al类水滑石的插层改性及摩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热法制备了Cu-Mg-Al类水滑石,并以十二烷基磺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O)为插层剂对所制备的类水滑石样品进行了插层改性。利用X射线衍射法、红外光谱分析法、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差热分析法对样品的成分、结构、形貌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出的类水滑石为Cu-Mg-Al-CO3类水滑石和Cu-Mg-Al-SDSO类水滑石。将制备出的类水滑石作为添加剂加入到基础油中,用MM-10W多功能型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了其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含有类水滑石粉体的润滑油与基础油相比,摩擦因数低了32%。  相似文献   

6.
纳米水滑石对PVC热稳定性和烟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纳米水滑石(nano—HT)对聚氯乙烯(PVC)热稳定性和燃烧烟密度的影响。采用原位聚合并熔融加工得到PVC/纳米水滑石复合材料,纳米水滑石在PVC基体中分散均匀,分散尺度小于100nm。随着纳米水滑石含量增加,PVC/nano—HT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温度和刚果红变色时间增加,热稳定性提高;分散均匀的纳米水滑石对PVC具有良好的抑烟效果,当PVC/nano—HT复合材料中纳米水滑石含量为1.25%和2.5%时,最大烟密度分别比空白PVC低40%和60%左右。  相似文献   

7.
聚氯乙烯(PVC)全球三大通用树脂之一,广泛应用于国名经济诸多重要领域。但是,因结构的不稳定性,其热加工成型温度远高于其热老化脱氯化氢温度,严重制约其可加工性和应用性能,因此,在其加工过程中必须加入适量的高效热稳定剂以提高其热稳定性。水滑石类(LDHs)热稳定剂作为一种二维阴离子型层状化合物,作为一类新型高效环保型热稳定剂已引起国内外科研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有望逐步替代传统有毒有害如铅盐等热稳定剂。本文简要从水滑石热稳定作用机理、主体和客体层板组成及其在PVC复合材料中分散性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以期有助于对类水滑石热稳定剂结构的可调变性和性能提升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张宁  李先铭 《中国塑料》2015,29(6):93-97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6种十四烷酸插层稀土(镧/铈/镨/钕/铕/钐)类水滑石,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及热重分析进行表征。利用刚果红法及转矩流变仪法研究了其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作用,通过紫外光谱分析了热稳定机理。结果表明,6种类水滑石对PVC均具有较好的热稳定作用,其中,掺杂镧的类水滑石的热稳定效果较好,与硬脂酸锌、季戊四醇复配后可延长PVC静态及动态热稳定时间分别为110、35 min,塑化扭矩及平衡扭矩分别为51、30 N·m;类水滑石复配前后都能较好地抑制PVC长链共轭多烯的形成,减缓样品着色,复配后效果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易燃烧,且燃烧产物含有一氧化碳。采用微波晶化法分别用碳酸根、硬脂酸、硼酸根、十二烷基硫酸根及其混合阴离子合成插层组装的锰镁铝水滑石,FT-IR和XRD结果显示插层组装的样品进行了成功制备。将改性的水滑石分别按5%和20%比例与EVA混合制备成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测定。测试结果表明:插层组装的锰镁铝水滑石有助于提高EVA的阻燃性能,且插层阴离子对EVA的断裂拉伸率及拉伸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液相共沉淀法制备了铜镁铝类水滑石,选用十二烷酸(月桂酸)作为改性剂以离子交换法对类水滑石进行插层改性。借助红外光谱仪对改性前后类水滑石进行成分、结构、形貌分析与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制得的类水滑石为Cu-Mg-Al-CO3、改性类水滑石为Cu-Mg-Al-月桂酸。将改性前后类水滑石以3%(质量分数)的比例添加到摩擦材料的基础配方中制成摩擦片,利用XD-MSM定速式摩擦试验机测试添加改性前后类水滑石制得摩擦材料的摩擦系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用静水力学密度仪测试摩擦片的密度。结果表明,将未改性类水滑石加入摩擦材料中可以降低摩擦材料的摩擦系数,而加入改性类水滑石,因粒径膨胀,使得摩擦材料的摩擦系数有所增大;改性的类水滑石可以降低摩擦片的密度。  相似文献   

11.
以含氨基有机酸和氧化锌为原料,制备了4种含氨基锌盐,对产品进行了分析;以硬脂酸锌做对照物,测试了甘氨酸锌、氨三乙酸锌、对氨基苯磺酸锌、邻氨基苯甲酸锌对PVC的热稳定性能,通过热老化箱实验法、刚果红试纸法对含氨基锌盐及其复配系统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含氨基的锌盐对PVC具有较好的长期热稳定性能,与硬脂酸钙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于静 《中国塑料》2014,28(1):55-59
以常见的一元、二元及三元羧酸为原料,制备了6种复合羧酸镧热稳定剂,采用刚果红法及转矩流变仪法对聚氯乙烯(PVC)进行了静态和动态热稳定性测试,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对复合羧酸镧对PVC的热稳定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长链二元酸与短链一元酸或二元酸复合所得的羧酸镧产品对PVC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而与短链三元酸复合所得产品对PVC的热稳定性相对较差;复合热稳定剂在与PVC共同受热的过程中,镧离子可以和PVC链上的Cl发生配位作用,使Cl趋于稳定,减缓了PVC的热降解,同时镧还可以吸收PVC降解释放出来的HCl。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相同生产工艺、不同聚合度的两种树脂进行复配,研究各复配比例下聚氯乙烯增塑糊初始黏度以及黏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高聚合度糊树脂PSH-10与低聚合度糊树脂CPM-31的配比为20/80时,糊黏度在各时间段最低;当PSH-10/CPM-31=50/50时,糊黏度稳定性最差;高聚合度糊树脂PSH-10基体中引入低聚合度糊树脂CPM-31(CPM-31含量小于50 %)时,对增塑糊黏度的影响要比低聚合度糊树脂CPM-31中引入高聚合度糊树脂PSH-10(PSH-10含量小于50 %)的影响明显;聚合度分布宽不利于增塑糊黏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李先铭  张宁 《硅酸盐通报》2015,34(6):1690-1693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硬脂酸柱撑镁铝镧三元类水滑石,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红外光谱(FT-IR)分析及热重分析(TGA)对其进行表征.利用刚果红法、转矩流变仪研究了其对PVC热稳定性能的影响及与其他热稳定助剂的协同效果,并通过紫外光谱初步分析了热稳定机理.结果表明,硬脂酸柱撑镁铝镧类水滑石的长期热稳定性较好,与季戊四醇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当上述两者等质量比复配后可使PVC静态稳定时间达到73 min,动态热稳定时间达到2411 s,扭矩适中,能够提高PVC的热稳定性能和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15.
纳米晶PVC在PVC/CaCO3复合材料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粒径的纳米晶PVC的增韧、增强作用及对纳米CaCO3改性时偶联剂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粒径的纳米晶PVC均能起到显著的增韧和增强作用,且粒径小的纳米晶PVC作用更明显。材料拉伸强度、冲击强度随偶联剂含量的增加而提高。纳米晶PVC和纳米CaCO3使复合材料达到工程材料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相近聚合度、不同生产方法的两种树脂进行复配,研究各复配比例下增塑糊黏度及稳定性。结果表明:当微悬浮法糊树脂1与MSP-3法糊树脂2的配比为80/20时,糊黏度大且稳定性最差;当树脂1/树脂2 =50/50时,糊黏度较低,稳定性最好。树脂1中引入树脂2(含量小于50 %)使得体系黏度上升,黏度稳定性也变差,糊树脂颗粒形貌的影响比粒度分布的影响更大;树脂2中引入树脂1(含量小于50 %)可降低其黏度和提高黏度的稳定性,主要是糊树脂颗粒形貌和粒度分布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陈雪梅 《江西化工》2006,(4):169-172
通过对氧化物的粒度分布和比表面积的测定研究了氧化物表面性能对PVC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氧化物的粒径大小对PVC动态热稳定性的影响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氧化物的比表面积决定PVC静态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栗磊 《塑料助剂》2012,(6):34-41
利用热失重一红外光谱联机(TG-FTIR)分析技术研究了PVC/CaCO3共混物在氮气气氛下、30-900℃范围内的热降解行为。结果表明:PVC共混物的热降解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分别在170-380℃,380-570℃和570-758℃范围内。其中,第一阶段主要为PVC脱HCl反应阶段,热降解产物主要为HCl:第二阶段主要为共轭多烯结构的裂解和环化,产物为低烃类化合物、苯及其衍生物;第三阶段为碳酸钙的分解反应。产物为CO2。研究了几种多元醇化合物对PVC的热稳定作用,发现双季戊四醇与硬脂酸钙、硬脂酸锌之间的协同作用最好,其添加量愈多,共混物的稳定性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