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冲 《陶瓷》2024,(3):60-62
缠枝纹或缠枝花是中国古代最常见最具意义和民族特色的装饰纹样之一,它被广泛运用于包括瓷器在内的各种器物的装饰之中。一般认为,缠枝纹出现于汉代,流行于魏晋南北朝,发展于唐宋,而大盛于元明清三代。《中国瓷器缠枝纹装饰(元·明·清)》三卷书稿,聚焦缠枝纹大盛的元、明、清三代,总结出中国瓷器缠枝纹发展的历史脉络和风格演变。这套丛书在诸多细节问题和个别案例的艺术特质分析上相当深入,是一部具有开拓性质且具有相当理论视野和深度的学术著作,读者将由此获得见仁见智的审美判断和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2.
李金来  吴军明 《中国陶瓷》2022,(1):80-83,94
现代汉语词汇"设计"源出东汉《政论》.物感设计是宋代瓷器审美表征具有标出性的物质前提.宋代瓷器基于材料质性和烧制工艺的设计理念,具有道法自然的生态哲学维度.瓷器造型设计受到色彩性格和文化习俗的制约,套系组合设计尊重原初生活语境和人居空间韵致,设计管控系统保障工艺秩序和多元协同的融合相辅.设计美学促发宋代瓷器物感直观无蔽...  相似文献   

3.
瓷器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我国的陶瓷制作工艺堪称世界一流,反映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审美追求与审美价值。国人自古就有喜瓷、赏瓷、玩瓷、藏瓷的嗜好,瓷器对国人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在陶瓷艺术这博大的领域中,瓷器的装饰手法与其它艺术一样千姿百态,绚丽多彩。其中颜色釉的综合利用与装饰更是独树一帜,散发出奇异的光韵。中国瓷器之所以成为中国文明的象征,是由其造型、材质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装饰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苏梅 《中国陶瓷》2013,(3):68-72
在文人士大夫引领时代风尚、掌握时代话语权的宋代,竹作为谦谦君子,是文人审美品格的物化载体。在宋代兴盛的竹文化影响下,竹被作为设计元素,以多种装饰形式运用到了宋代瓷器设计当中,从而体现和拓展了宋瓷的文化内涵,渲染了浓浓的文人意趣和审美风尚,并对后世的瓷器装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正宇  喻宏 《江苏陶瓷》2022,55(1):30-32
元青花大改传统瓷器在装饰上含蓄内敛的艺术风格,以鲜明的装饰图案和丰满的构图给人以明快舒畅的视觉感受和审美体验,具有吉祥寓意的鱼藻纹颇受人们的喜爱,将鱼藻纹绘制在青花瓷器上可谓独具魅力.本文通过总结元代青花鱼藻纹的绘画布局、技法等方面来讨论其独特的装饰艺术特点,从而对元青花极具特点的装饰形式产生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岳旭 《陶瓷》2014,(3):42-46
中国被称为瓷器之国,瓷器的审美艺术与我国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瓷器在装饰艺术的漫长发展时期内经历了先素后彩、初朴后华的变化。彩绘瓷的出现不仅是审美文化上的一次冲击也是民族历史发展的一次融合,值得我们深思与玩味。笔者尝试以彩绘瓷为节点试论述瓷器装饰审美的过渡。  相似文献   

7.
景德镇的日用瓷在十大瓷厂时期,曾经辉煌一时,各个瓷厂制造日用瓷的生产设备先进,流水线的生产大大提高日用瓷的生产效率。虽然当时景德镇的日用瓷产量大品种齐全,有茶具、餐具、酒具,香炉等等,很大一部分都是出口,但当时的日用瓷就是瓷器,除了在器型上做文章外,没有其他的突破点。进入21世纪10年代后日用瓷除了在器型上做设计外,还在日用瓷上融入了新的材质,比如木头和瓷器结合、竹编和瓷器结合、玻璃和瓷器结合等,对于当下景德镇瓷器的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多材质的结合打破了瓷器的单调性,更适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8.
王雪艳 《陶瓷学报》2013,34(1):123-126
融精美技术与艺术为一体的中国陶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西方各国.最初销往西方的瓷器是以中国风格的造型、装饰为主的,但是中国风格的瓷器并未受到西方各国的欣赏.为了迎合西方消费者的审美情趣和文化风格,中国瓷器相应地具有了欧洲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9.
中国被称为瓷器之国,瓷器的审美艺术与我国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在瓷器的装饰艺术漫长的发展时期内经历了先素后彩、初朴后华的变化.彩绘瓷的出现不仅是审美文化上的一次冲击也是民族历史发展的一次融合,值得我们深思与玩味.本文尝试初探其中原委,以彩绘瓷为节点试论瓷器装饰审美的过渡.  相似文献   

10.
中国陶瓷进入英国后,深刻地影响了英国的陶瓷设计、文学创作及饮茶文化等,凭借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异域情调,“中国风”陶瓷风靡英伦。英国文学作品中有大量对陶瓷的描写,体现了英国人对神秘东方的想象和向往。随着两国瓷器贸易的发展,中国瓷器的精美外形与文化内涵也渐渐渗入英国人的文化和审美之中。通过分析英国瓷器设计中的“中国风”、充满陶瓷意象的文学作品和以瓷为贵的品茶风尚,可以更好地理解以器物为载体的文化传播密码,为今天的文化建设和文化交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庞野营 《中国陶瓷》2015,(2):102-106
日用陶瓷产品的愉悦设计是从审美愉悦到使用愉悦的提升。通过分析日用陶瓷产品设计中的审美和实用所带来的情感体验为消费者创造更多的愉悦,感受产品价值的延伸。以人为核心的愉悦设计理念强调的不再是简单的产品视觉符号,重要的是突显使用过程中产品带给消费者不同的愉悦体验。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地满足市场上人们对汝官窑瓷器器形多样化的需求,辅助陶瓷设计师继承和创新汝官窑瓷器器形设计风格,提出基于形状文法的汝官窑瓷器器形设计方法和模型。通过对原始汝官窑瓷器及参考产品族陶瓷卫浴盆的大量收集、筛选和分类,分析找出影响瓷器器形的设计要素,提取出具有表征性的器形特征,结合形状文法规则库对汝官窑瓷器器形进行演变,将生成的曲线集通过三维软件建模得出方案,以实现汝官窑瓷器器形的多样化。将形状文法运用在汝官窑瓷器器形设计中,能有效提升设计效率,促进传统陶瓷文化的发展与风格的延续。  相似文献   

13.
正瓷器向来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经典工艺,而国际陶瓷行业却是由欧美品牌独领风骚,中国瓷器反而处于衰微态势。法蓝瓷不甘于中国瓷艺式微现状。打破了中国传统瓷器形、色、质3方面的局限,用中国技艺打造出符合西方人审美的瓷器。于形,法蓝瓷率先研发出"倒角脱模"法,以软模取代石膏硬模,并于上世纪开始使用3D技术打印模型,活化瓷器设计形式:于色,采用高难度的"釉下彩"工艺,保留瓷器的色彩,传承千年而不褪  相似文献   

14.
视觉审美元素是现代平面设计的基础,良好的视觉审美构建有助于提升设计作品的质量,给人们带来更好的观赏体验。本文首先概述了平面设计的基本内涵,再分析了视觉审美元素的主要内容,最后从图案、文字和色彩三个方面进行了构建分析,希望对设计相关从业者有所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瓷器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我国的陶瓷制作工艺堪称世界一流,反映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审美追求与审美价值。国人自古就有喜瓷、赏瓷、玩瓷、藏瓷的嗜好,瓷器对国人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从古到今,在陶瓷艺术这博大的领域中,陶瓷产品的装饰手法与其它艺术一样千姿百态,绚丽多彩,其中颜色釉的综合装饰更是独树一帜,散发出奇异的光韵。中国陶瓷之所以成为中国文明的象征,是由其造型、材质和具有民族特色的装饰决定的。颜色釉的色彩特征赋予了颜色釉晶莹纯洁,色彩厚朴丰富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出土瓷器全集》所收录的306件(组、套)青白釉瓷器,主要来源于墓葬、窑址、窖藏、遗址、塔基和古城等;出土地域广阔,江西、安徽和福建具有明显的数量优势,并与当时的窑业生产基本对应;综合纪年墓葬和其它出土资料,青白釉瓷器应该创烧于五代时期;根据统计资料,宋代为其高峰期;青白釉器类丰富、装饰多样、工艺精湛,不仅是我国古代陶瓷的重要艺术成就之一,也是社会大众突破隋唐"青"、"白"基调、审美情趣发展变化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7.
瓷香毬是宋代富有特色的焚香器具。社会审美风尚的变迁、宋人焚香方式及出香要求、成熟的瓷器技术促使宋代瓷香毬在设计美学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瓷香毬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佛教世俗化的客观反映,是文人追求禅意精神生活的载体,也是富贵阶层精致生活的象征。  相似文献   

18.
青花瓷是最具有东方民族风情和最适宜中国人审美心理的瓷器品种,它起源于唐代,成熟于元代,从明代起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而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作品丰富多彩,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艺术哲理和美学思想,丰富了我们的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本文叙述笔者对青花山水的理解和对传统与创新结合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青花瓷是传统瓷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瓷器之一,也是中国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瓷之一,青花彩绘自创始以来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永葆青春,正是基于人们对其题材内容和装饰技法都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实践。中国的陶瓷艺术家通过汲取传统青花彩绘艺术精华,又不断融入更多现代设计元素,创造出个性鲜明,形式多样的青花陶瓷艺术品,从而使青花彩绘风格形式有了新的拓展。创新的青花彩绘作品,既保持了原有传统青花装饰艺术的特点,又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20.
"渔"作为中国传统农耕社会四个农业"渔樵耕读"中的一种,历史由来已久。以"渔"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渔乐图"题材自古常被绘于纸上以满足文人的审美,寄托他们归隐豁达、感悟人生的悠然情怀。清代康熙时期,集中出现了大批工艺精美、技艺精湛的"渔乐图"题材瓷器,图像呈现为更偏向世俗生活的捕鱼之乐和沽酒之欢的人情味道。本文意图通过绘画和版画中的"渔乐图",来对比分析清康熙时期瓷器上"渔乐图"的图像设计的分类、对版画"渔乐图"的直观借鉴和有效改良,探讨图像设计与器型的变化关系,着力再现康熙瓷"渔乐图"的图像设计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