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们的一项复杂设计于不久前建成,项目的基址是几个已经废弃的或正在开采中的采石场。我们对其生态环境进行了修复,并将它们转换为园林博览会中独特的花园。项目的设计过程非常艰难,原因之一在于这些采石场的地貌破碎复杂且在不停地变化,而在我们拿到的地形图上,这些采石坑的边缘及碎石残崖都只是一些乱线。现实中复杂的采石场三维空间被压缩在二维平面的测绘图上,根本无法反映地表的真实状况。而没有地表准确的信息,任何思考、研究、设计和施工便没有依托。为了获得采石场全面的空间数据,我们通过无人机航拍  相似文献   

2.
正6号采石场位于5号采石场南侧,为山坡露天采石场,面积为0.7ha。其西侧,开采面形成了半围合的崖壁,东侧则是水塘。内部地面平坦,被用作周围采石场的加工场,保留着制砂生产线的料仓、破碎机、传送带等全套设备,代表着场地采石工业的历史。这些设备使得6号采石场在系列矿坑中最具有特色。我们希望修复后的采石场花园仍然能够保留这一特色,将现有的机械设备组织到未来的景观体系中。  相似文献   

3.
正5号采石场是7个采石坑中面积最大的一个,约3.2ha,开采深度也最深,达28m。它是最后停采的,整个山体基本被挖空,满目疮痍。这个采石场没有形成突兀陡峭的山崖,只留下来两处岩石岬角将坑体分隔成不同的空间层次,岬角最高处与坑底最低处高差有30多米。采石场底部高低不平,被采成了好几层岩台。由于规模大,采场一周崖壁环绕起来有900m长,大部分极为破碎,有些地方还有坍塌的危险。随着停采,地下水逐渐蓄积。但由于停采时间短,水位还在不断  相似文献   

4.
长屿硐天景区以它的多达1300多个因古人采石而遗留下来的大型古洞室而闻名于世。但通过采用无人机探查—现场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长屿硐天景区的黄鑑山的调查,作者发现了因古代采石者曾在黄鑑山凝灰岩露头上进行过露天采石而遗留下来的多达20个古露天采石场遗址。古代采石者在长期采石过程中还逐步形成了与现场的工程地质条件相适应的露天采石古工法。本文就该古工法的原理和方法步骤等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并得出若干很有意思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郑伟忠 《石材》2010,(9):56-58
采石文化作为人类在采石活动中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不断产生、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在时间上具有久远性;在空间上具有广泛性。采石文化作为石文化体系的一个子系统的同时,其本身也具有一个次一级的文化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以下五个组成部分:采石对象、采石方式、采石场所、采石动机和采石历史。  相似文献   

6.
作为2018年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的一部分,7个废弃采石场被希望转变为博览会中有特色的展园. 针对这些采石场不同的尺度、形态和特征,景观师采用了差异化的植被修复方法和人工介入方式.采石场中的悬崖、碎石、裸岩、深潭、渣土和生锈的采石设备,都被视为景观资源,成为设计的依据. 最终,这些采石场花园不仅保留了独特的场地历史和特征...  相似文献   

7.
采石场伴随着人类文明而产生,也将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长期存在。采石遗留的岩壁、岩石,以及地下水和雨水汇集形成的湖面水潭等构成了采石场景观的基础。采石场修复应当遵循自然规律,同时体现中国传统山水美学。南宁园博园7个采石场花园的设计,通过对场地景观特征的挖掘和恰当的人工介入,建立了融合于场地而又具有鲜明艺术特征的新景观体系。  相似文献   

8.
<正>黑龙江富锦市丰华采石场(以下简称:丰华采石场)的生产场长李文辉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管理者,2002年至今一直在这里工作。人工采石到全面机械化作业,从年产量数千立方米到现在的20万m~3,他见证了时代的变迁。现在,丰华采石场在Cat挖掘机的协助下,正在迈向另一个高峰……产量巨变Cat首功  相似文献   

9.
<正>采石场可以说是人类改造自然这一行为的证据,而人造景观,则是一种通过寻找原始材料而创造出的有机建筑体,它将我们带回到原材料最初被挖掘和采集的源头处。正是景观这种独特而迷人的形制促成了这一设计理念。人们可以通过建筑整体立面上的一个小小的开口进入内部,这个开口将游客与具有纪念意义的中央空间相互联系,表达了"到达采石场"的意思,而这部分中央空间也被称作"Agora",即古希腊用于集会的公共空间。这里也是开启石材博物馆之旅的起点,所有的摆放着不同石材的展厅都围绕着Agora而展开,创造  相似文献   

10.
正这个面积仅为0.4ha的采石场坑底较平缓,西北部分地势较低,积水为塘,南侧和东侧地势较高,为陆地,水位在2m的范围内涨落变化,水陆比例会随着水位的变化而改变。西侧崖壁陡峭突兀,高24m,岩层肌理完整,凹凸有致,倒影在水中,在这个小尺度空间中显得颇为壮观。因矿坑废弃已有些时日,在坡度较缓的岩壁和坑底部分区域有不少草本植物和灌木的生  相似文献   

11.
正4号采石场前后变化最大。由于停采之后渗透出来的地下水不再被排走,水慢慢积蓄在坑内,不断上升,汇成一个面积约1ha的大水潭,潭水碧绿澄澈,仿佛九寨沟的五彩池。有了水之后的采石场与先前完全不同,碧水映衬着土黄色的岩石,巨大的采石岩面倒影在水中,干枯荒凉的采石坑立刻有了灵性。从北侧乡间道路顺坡登高几米,就来到了采石坑边缘,  相似文献   

12.
《石材》2016,(7)
正一、金刚石串珠绳切石转向系统的设计和应用随石材采石场的机械化作业,金刚石绳锯被广泛应用。但原在采石场用绳锯切石,锯移动轨需按二点划线与切锯同方向布设,2点划线所示的锯在轨上沿箭头a方向边移动,边运作切石。可是采石场狭窄时,2点划线所示的锯可移动距离缩短,锯切石受到制约,无法大范围切石。针对采石场绳锯采石的这一现状,海外一公司为石料采石场设计出一种绳锯切石转向系统,解决了原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废弃采石场的生态修复与利用成为生态城市构建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如今矿坑废弃地的再生模式已从最初单一的生态修复向生态修复和景观功能融合转变,矿坑成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文章以广州南沙凤凰湖公园设计为例,探讨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发挥其观赏游憩、科普教育等功能,并对公园建成后的若干问题进行思考,以期给今后城市废弃采石坑再生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正这个山坡露天采石场,面积约0.4ha。采石活动将山体开采成了大半个碗状的空间,三面环绕岩壁,一侧地面平坦,作为堆放渣石和渣土的场地。采场约1/3面积是凹陷区,雨后有积水。由于已经废弃了一段时间,开采面的岩石缝隙里有乡土草本植物萌发出来。因为采石坑尺度很小,并且具备植被恢复的基础条件,所以我们设想以精致的植物景观作为花园的特色。受  相似文献   

15.
信息亭     
正整个采石场花园区一共有7个采石场,在设计中我们采用了不同的修复和干预的手段,形成的景观特色和风格也不尽相同。我们希望能有一个空间展示园区生态修复的理念和方法,能够让更多的公众和专业人员了解这些,这也是园林博览会应有的责任和功能。再者,这个区域面积有30多公顷,也需要一个综合服务  相似文献   

16.
位于上海佘山旅游度假区的世茂深坑酒店(上海佘山世茂洲际酒店)是全球首座在废弃采石坑内依崖壁建造的五星级酒店,也是全世界海拔最低的酒店。出于安全考虑,建筑附着区内的天然崖壁采用喷射混凝土的方式进行了加固。为了使这部分崖壁与周边自然崖壁景观相协调,采用人工垂直绿化的方式对其进行了生态修复,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城市环境设计》2013,(8):199-201
香港中文大学项目名称:地形学的体验:从安达臣道采石学生:YueChen论文导师:Puay—PengHo设计时间:2011—2012年 在今日香港建筑业所面临的诸多挑战中,最迫近的议题便是原采石场的再利用。采石业是获取建筑饰面石材与混凝土骨料的重要渠道。采石的过程中形成人为的侵蚀.可以看成是地表的创痕。在我的设计中,倾向于采纳尽可能丰富的手段.升华人在接触这段地表时的多样性体验。建筑依其设计,与岩体产生对话.令人在地上、地面和地下均得到丰富的感受。  相似文献   

18.
@编辑部     
<正>媒体重头文章概览《华中建筑》08/2013城市废弃采石场再生设计方法探索废弃采石场的再生问题是近年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位于城区或近郊的废弃采石场地用来进行开发建设是解决其再生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采石场由于人工开采而形成了特殊的场地形态,对场地内典型地貌区域进行保留或合理的利用,既有助于形成特殊的环境氛围,又表现了对场所精神的尊重。该文基于对国内外众多再生建设实践案例的分析,归纳了采石场地内特殊地貌的形态种类与特征,并分别从建筑与景观两方面,图示化总结了对应地貌的再生设计方法,旨在为今后废弃采石场的再生建设提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柬埔寨干丹省位于湄公河冲积平原上,土壤肥沃,矿产资源丰富。一群中国拓荒者,带领当地百姓,将大理石材开采业越做越红火。当地采石场已经累计采购10余台柳工ZL50CN型叉装车,并对柳工叉装车的性能表现和可靠性给予了较高的评价。2015年底,随着采石工艺和采石场规模的不断发展,ZL50CN型叉装车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用户需  相似文献   

20.
王向荣  林箐 《中国园林》2022,38(11):27-33
废弃采石场的修复有许多不同的途径。第11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博览园选址于南京汤山北部的一片棕地,基址上的孔山矿采石坑将转变为功能复合的“未来花园”。根据采石坑的现状条件和景观特征、项目目标和主题,采取了不同干预程度的修复方式,融合传统山水美学与园艺艺术,设计了水下植物园、迷雾花园、林荫路等景观,将原有采石场转化为展示矿业遗迹、开展休闲游览和自然教育、提供商业和度假服务的独特景区与文旅综合体,实现生态、社会、经济和美学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