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张娇娇  王欣 《山西建筑》2021,(5):158-161
浙江衙署园林依托各自府城中衙署的选址而分布,其布局与府城各方面因素息息相关.以浙江衙署园林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军事、为民、风水礼制等方面探讨浙江衙署园林平地而建、依山傍水的选址原因,同时得出空间布局呈现出以建筑院落为主导及以自然山水为主导两种特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家公园作为自然保护地的主体,在国土尺度下保护具有代表性景观风貌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公园的空间布局成为体制建设的核心问题。合理规划中国国家公园整体空间布局,有助于在国土尺度下进行景观风貌管控。景观风貌是一定范围内景观特征的反映。通过引入景观特征评估方法,制定了用于遴选国家公园的综合区划方案,分析了国家公园建设潜在区域,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国国家公园的面积、离散度等指标,对中国国家公园空间布局关键指标进行限定,以期对中国国家公园的整体空间布局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景观特征综合区划方案包括7个一级景观特征区域、115个二级景观特征区;2)国土面积的25.12%可以作为国家公园建设潜在区域;3)建议国家公园设立的数量为65~133个,国家公园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23%~10.70%。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32)
本文首先阐述了水景观的功能,根据现阶段寒地城市人工水景设计的实际情况,确定了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从空间的拓展、延伸、层次、过渡等四个方面来探讨寒地城市水景观空间布局的手法,特别是对于寒地城市水资源缺乏及冬季水景观问题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和方案构思。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景观格局指数赋予城市的意义,从经济密集区、工业园区、农业生产区等方面,介绍了利用景观格局指数研究城市空间布局的方法,有利于客观评价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为城市空间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刘慧媛 《中国园林》2022,38(2):89-92
国家公园作为中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在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着人和地2个突出的约束。为了推动国家公园社区和谐人地关系的实现,以可持续生计为视角,运用系统分析法剖析国家公园社区人地关系的构成和主要人地矛盾的类型,根据协同学中的探索图法求解影响国家公园社区人地关系的序参量,发现人地关系的优化机会,将相关结论运用于武夷山国家公园社区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以社区生计为切入点,尝试通过化解生计困境、提升生计水平来优化人地关系,促进参与协作式“公园-社区”关系的实现,从而推动中国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文化景观视角下的历史性城市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可  宋峰  史艳慧 《风景园林》2018,25(11):96-99
历史性城市景观是遗产保护领域近十几年来提出的新概念,关于其学术意义的讨论也层出不穷。从文化景观所蕴含的时空过程的学术视角着眼,分别梳理了文化景观的学术脉络与遗产领域中的文化景观和历史性城市景观的实践发展历程,指出历史性城市景观并没有超出文化景观的学术范畴,而遗产领域当前面临的很多问题都与对文化景观学术内涵的认知缺陷有关。只有充分借鉴和吸收文化景观的学术成果,才能真正有效地应对世界遗产实践过程中复杂变化的人地关系等挑战。  相似文献   

7.
陈染  刘弥  孙霄 《建筑与文化》2023,(10):129-131
近年来,城市空间的臃肿扩张与交通通勤的矛盾日渐突出,究其原因是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与固化的城市空间之间的矛盾。恰逢第八届紫金奖“多维的绿·共享的城”为主题的设计竞赛,本设计“游牧计划”描绘了一种面向未来的城市生态,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建立起“政府-开发-产品”三级运营体系,构成一个全新的城市生态系统,打破城市空间不可移动的固有面貌,探讨“流动性创造共享,共享导向绿色”的逻辑关系,以流动的城市应对绿色共享之城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8.
杨云峰 《风景园林》2013,(4):151-152
2012年,我国的城市化率已超过50%。长期以来,乡村哺育着城市,自身发展长期受限。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把"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作为将来社会建设的工作方向,建设乡村景观已然成为风景园林师的又一工作领域。从目前来看,乡村建设涉及面广,全国各地差异大。  相似文献   

9.
10.
郭琦 《居业》2021,(4):16-17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事业日益发展,高速公路服务区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合理划分服务区的空间,优化服务区结构设计,现已成为服务区景观设计中的核心要点,完善绿化布局及服务区的造型设计,实现园林景观与道路景观的深度融合,可以全方位满足当代人的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11.
陈斌  陈晨 《安徽建筑》2010,(2):27-27,39
苏州园林建筑作为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的典范,已成为众多园林专家和建筑学者的关注焦点,而苏州园林建筑的总体特征,实际上是呈阶段性变化的。最显著的,便是历史上人口数量和土地面积此消彼长的变动关系,直接或间接促使园林建筑在面积匹配方面形成应时性的变化规律。文章拟从人地关系切入,探讨人地冲突与建筑规模浮动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从游牧概念的起源到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它的发展充满争议性。本文通过相关理论的归纳整理,对现代建筑中游牧概念的发展走向进行分类,提出移动型和事件型两种不同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3.
郭维  孟祥彬 《中国园林》2021,37(1):44-49
以清漪园后山园中园为研究对象,借助已有的图纸及数据资料,结合现场实测,以平格为媒介研究其空间布局中的手法与规律.研究表明,后山园中园的场地尺度与空间布局中体现了明显的模数思维,且大量使用象征皇家身份与地位的"九""五"2个数字整合模数体系;主要厅堂的轴线是平格构建的起始线;场地中直线型与曲线型边界线均由遵从模数关系的平...  相似文献   

14.
罗舒雅 《城市建筑》2013,(22):4-4,6
本文选取广西典型的三个风景区,通过调研分析建筑选址、游人行为选择、整体布局规划设计等方面,将调查分析得到的结论总结戒选址与布局的理论,希望对建设广西风景区景观建筑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潘莹  白佳钰  施瑛 《风景园林》2020,27(6):108-114
沙垅地貌是潮汕地区一类典型的滨海自然地貌。通过资料查阅、历史卫星图收集、实地访谈、档案馆查档,对沙垅地貌区相关资料进行收集,采用比较研究方法探析此类地形对聚居地形态、产业类型以及防灾体系的影响,归纳总结了3类相应的聚落景观模式:1)顺应沙垅地貌发育的择高而居、向海推移的聚落生成演化模式;2)适应沙垅土壤时间演化、空间分异的农业景观及"池堀"灌溉模式;3)抵御沙垅地貌区风沙灾害的多层级防灾景观模式。通过这一案例研究能够对潮汕民系聚落景观演化特征有更深刻的了解,以期对当下城乡发展中人地关系的处理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6.
陈意微  黄晓燕 《中国园林》2022,38(7):127-132
明末兴化府莆田县进士彭汝楠之私园“岸圃”为当时闽中地区首屈一指的名园,是“文献名邦”莆田在造园史上的骄人成就。此园在营造艺术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具有重要的历史与艺术价值,然而目前尚未发现此园的营造艺术研究成果。通过研读明末拓本《岸圃大观》图记、《岸圃十二首》及莆田古地图等史料,采用图景互证、图像互证、图文互证的方法考证园林整体方位,推敲园林空间结构,辨析园景细节,作出园林平面复原图。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对岸圃的选址、造园过程、园林布局等方面的营造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对这一具有重要价值的明末福建园林作出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贵州传统军事聚落的景观 格局正在遭遇被破坏的困境。通过梳理史料与实地勘察,结 合ArcGIS的数据分析,对明代贵州军事聚落的层级构建与分 类、分布规律、布局与选址特征等展开研究。研究发现:明代 贵州有着严密的军事制度,可分为“都司-卫-千户所-百户所- 总旗”5个层级;聚落沿驿道呈线性化分布规律,局部以点式 补充;其布局展示出纵深化与环绕状的军事戍防、占平坝与近 水源的农事相地、临驿道与织网式的交通组织等特征;根据聚 落规模大小及功能属性,可分为卫所聚落、屯堡聚落和功能聚 落3类;聚落选址以军事戍防为主导,充分利用贵州特有的景 观资源。从宏观至微观全面认知军事聚落的布局与选址,对于 保护贵州传统军事聚落的景观格局与未来城乡规划的发展具有 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快速城镇化所带来的农村产业空间紊乱、耕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生态村从空间布局、住区规划、适宜性技术的应用等方面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探索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选取天津地区生态村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其发展背景和历史历程、归纳分析生态村的整体空间格局并绘制典型生态村空间布局图示,并总结其空间布局的演变趋势,以指导我国天津地区生态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帅  刘旭  郭巍 《风景园林》2018,25(11):73-77
文章对明代浙江沿海地区的海防卫所进行研究,以现代高清航拍照片、历史地图以及浙江海防建设的基本史料与相关地方志等为基础,综合考量浙江沿海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与卫所建置布局相关的地理条件,通过归纳其平面形态的特征,分析影响其选址布局的要素与城市基本构成元素,探求浙江沿海卫所营建的一般布局模式,进而类型化分析探索其可能的变体。研究表明在明初快速建城运动中诞生的卫所城市具有极强的共性,同时也彰显了古人营城智慧的诸多个性。这批卫所城市的营建奠定了后来浙江沿海地区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