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提高克氏原螯虾加工副产品的利用率,开发一款香辣克氏原螯虾头酱。以克氏原螯虾头与鲜辣椒为原料,添加复合发酵剂,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工艺为:克氏原螯虾头酶解液500g,鲜辣椒40%,复合发酵剂20%,发酵25h,发酵温度33℃。结合理化指标分析其风味物质,研究发现:成品香辣虾头酱共有5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游离氨基酸共有16种,其中呈鲜味氨基酸4种,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24.13%,核苷酸以及关联化合物含量丰富。通过添加复合发酵剂制备的香辣克氏原螯虾头酱发酵周期短,感官品质佳,风味物质含量丰富,可以作为一款美味的调味品使用。  相似文献   

2.
选择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us)、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和鲁氏酵母菌(Saccharomyces rouxii)作为外加复合发酵菌种。以感官评分和氨基态氮含量为指标,首先确定复合发酵菌种的比例,然后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复合发酵法制备克氏原螯虾头酱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木糖葡萄球菌、戊糖片球菌及鲁氏酵母菌的最佳混合浓度比例为1∶3∶3,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22.3 h,发酵温度33.49℃,发酵剂接种量40.11 m L/kg,在此条件下克氏原螯虾头酱感官评价得分为7.55分,氨基态氮浓度为(6.58±0.08) mg/m L。通过理化指标对克氏原螯虾头酶解液发酵前后的鲜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头酶解液经过发酵后,鲜味氨基酸总量变化不显著(p 0.05),游离氨基酸总量为8605.45 mg/kg,相比于发酵前增加了5.4%。鲜味氨基酸中甘氨酸(Gly)的含量为589.49 mg/kg,与发酵前相比增加了24.03%。发酵后呈味核苷酸及其关联化合物总量变化不大(p 0.05),与鲜味有着密切联系的GMP和IMP含量分别为3.39和34.16 mg/kg,其中IMP的含量增加了31.5%。通过复合发酵法制备的克氏原螯虾头酱,营养丰富、风味饱满、口感醇厚,可以作为一种健康、美味的调味基料。  相似文献   

3.
野生与养殖克氏原螯虾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及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曜  陈舜胜 《食品科学》2014,35(11):269-273
为了研究克氏原螯虾水溶性滋味物质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组成及其呈味效果,分别对野生和养殖克氏原螯虾的虾肉和虾头中的游离氨基酸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对克氏原螯虾虾肉呈味贡献最大的是精氨酸(Arg),其含量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43.7%~48.6%,味道强度值(taste active value,TAV)为4.18~6.77,远高于其他游离氨基酸,提高鲜度的同时增加了呈味复杂性,其次是丙氨酸(Ala)和组氨酸(His),其TAV值分别在1~2之间;对克氏原螯虾虾头呈味贡献最大的是赖氨酸(Lys)、Arg和谷氨酸(Glu),其TAV值均在1.68~2.61之间。野生与养殖克氏原螯虾虾肉和虾头中主要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FAA)的组成成分、含量和对呈味的贡献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克氏原螯虾虾头中含有丰富的内源酶,通过紫外线照射可诱导其发生自溶反应,制备滋味鲜美的蛋白酶解液。以水解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紫外诱导克氏原螯虾虾头的自溶条件,确定最佳自溶条件为:紫外照射时间22. 94 min,自溶初始pH 7. 16,温度50. 06℃,自溶时间3 h。在此条件下克氏原螯虾虾头水解度达44. 39%。通过感官评价和理化指标,对克氏原螯虾虾头原液和自溶产物中的鲜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虾头经过自溶后,酶解液中腥味和苦味降低的同时,鲜味和醇厚感显著增加(P 0. 05);与虾头原液相比,自溶产物中鲜味氨基酸总量(2 150. 12 mg/kg)和游离氨基酸总量(8 605. 45 mg/kg)均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1. 41倍和1. 29倍;呈味核苷酸及其关联化合物总量变化不大(P 0. 05),自溶产物中与鲜味有着密切联系的肌苷酸(IMP)为8. 36mg/kg,增加了47. 18%。通过紫外诱导法制备的克氏原螯虾自溶酶解产物,具有较浓的虾鲜味、口感醇厚,可以作为一种营养、健康、美味的调味基料。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无水贮藏温度对克氏原螯虾保活期间品质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不同无水贮藏温度下克氏原螯虾保活期间存活率、肌肉品质、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无水贮藏72 h时,4~16℃组的克氏原螯虾的存活率仍有80%~90%;24℃组降至40%;32℃组为0。虾尾肌肉的水分含量、持水率、硬度和弹性随着贮藏温度的升高与贮藏时间的延长显著下降(P<0.05),乳酸的生成降低了肌肉的pH。4、24与32℃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酶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显著升高(P<0.05),8~16℃组的氧化应激响应较低于4、24和32℃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以及溶菌酶(LZM)活性在4、24与32℃贮藏条件下显著升高(P<0.05),8~16℃组的变化相对平稳。研究表明,无水贮藏中保持适当低温条件,在12~16℃范围内,可提高克氏原螯虾存活率和肌肉品质,这与机体保持较低的氧化应激水平及维持良好的免疫机制有关,本实验结果可为克氏原螯虾无水贮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冷冻处理的熟制虾肉在保鲜条件下的货架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熟制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虾肉为原料,分别进行缓慢冷冻和快速冷冻处理后,于4℃下贮藏,通过感官评价、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的测定,研究冷冻处理的熟制虾肉的货架期和品质。研究发现:快速冷冻处理虾肉的品质优于缓慢冷冻处理,但两者的货架期均为5d,6d为可接受的限值,未经冷冻处理的虾肉货架期为2d。感官评分值与TVB-N,MDA含量和菌落总数均有极显著的负相关,R2均在-0.947以上(P<0.01)。快速冷冻组虾肉在贮藏期间失重率和pH值稳定。TVB-N和菌落总数有望作为评价熟制虾肉品质的化学指标,TVB-N值为30mg/100g和菌落总数为6logcfu/g可作为熟制虾肉可接受的限值。冷冻处理有效的延长了熟制虾肉在4℃贮藏条件的货架期,可作为一种处理手段应用于熟制水产品的保鲜。  相似文献   

7.
榴莲酱货架期预测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榴莲酱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与货架期,本文以榴莲酱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榴莲酱在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278、298、310 K)感官品质、过氧化值及菌落总数的变化情况。以感官品质值、过氧化值及菌落总数为指标建立动力学模型预测榴莲酱的货架期,模型的活化能Ea分别为24.54、7.24、23.22 kJ/mol。经验证,此动力学模型可快速预测贮藏温度在278~310 K贮藏条件下榴莲酱的货架期,误差在±10%以内,榴莲酱在30 ℃贮藏条件下的理论货架期为276 d。  相似文献   

8.
研究高水分烤虾(水分含量(46±1)%在25,37℃贮藏过程中的感官品质、pH、菌落总数和菌相变化。结果表明,高水分烤虾在25℃贮藏过程中,真空包装的外观变化要先于内容物的色泽和风味变化到达感官可接受终点;而在37℃贮藏过程中,真空包装的外观、内容物的色泽、风味的变化差异性不大,几乎可同时到达感官接受终点。高水分烤虾的初始pH值为6.8,在25,37℃贮藏过程中都呈上升趋势,最后稳定在pH值7.0左右,初始pH偏高,不能在制品贮藏过程中起到抑制作用。高水分烤虾贮藏初始点的菌落总数<10CFU/g;在25℃贮藏过程中,菌落总数曲线呈近似S型曲线;而在37℃贮藏过程中,菌落总数上升较快,几乎没有"延滞期"。贮藏过程中的菌相分析显示,造成高水分烤虾腐败的主要是蜡样芽孢杆菌,而在37℃贮藏过程中出现了少量的链球菌。  相似文献   

9.
综合研究青虾离水15℃贮藏温度下p H、挥发性盐基氮(TVB-N)、脂肪氧化(TBA)值、菌落总数、游离氨基酸值、质构及感官值的变化。结果表明:青虾品质开始下降出现在离水4 h左右,虾肉部位TVB-N含量增加到16.21 mg/100 g,硬度值下降41%,感官值下降到7.1分;离水6 h后青虾品质开始恶化,虾头TVB-N含量为20.13 mg/100 g,菌落总数显著性增加,硬度与弹性显著下降且感观评定得分已小于6.3分,接近腐败级。同时,青虾体内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及药效氨基酸随贮藏时间延长呈显著性下降趋势。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指标可得出青虾离水后15℃环境下6 h内加工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不同加工方式对熟制克氏原螯虾冷藏期间品质的影响,对克氏原螯虾分别进行熟制后杀菌(100 ℃、5 min后121 ℃、5 min,0.18 MPa)和同时熟化杀菌(110 ℃、10 min,0.13 MPa)处理,以熟制后无杀菌(100 ℃、5 min)样品为对照组。随后将三组样品分别置于4 ℃冰箱中冷藏,期间测定各组样品的pH、质构分析(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离心损失率、肌原纤维蛋白特性、菌落总数等指标变化,并结合微观结构观察,来评价不同加工方式处理后熟制克氏原螯虾冷藏期间的品质变化。结果得出,先熟制后杀菌的加工方式下克氏原螯虾的肌肉发生严重断裂,硬度和弹性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熟制杀菌同时完成的加工方式下虾肉硬度和弹性值显著优于其他组(P<0.05)。其中,熟制无杀菌工艺下的克氏原螯虾冷藏货架期为7 d,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而熟制杀菌一步到位加工方式能使熟制克氏原螯虾保持较好品质,使其冷藏货架期延长28 d。  相似文献   

11.
克氏原螯虾不同可食部位风味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克氏原螯虾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克氏原螯虾熟制前后基本营养成分、可食组织得率的变化,运用电子鼻、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 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等技术结合游离氨基酸含量研究克氏原螯虾不同可食部位风味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的重要可食部位是尾肉与肝胰腺,且含有大量蛋白质与脂肪;其中克氏原螯虾肝胰腺熟制前后气味差异远大于尾肉熟制前后气味差异;熟制前后克氏原螯虾尾肉和肝胰腺中共检出59 种挥发性物质,结合GC-IMS分析可知,虾肉熟制后出现新的风味物质,并且一些原有物质(乙酸乙酯、丁酸甲酯和3-辛酮等)含量升高,肝胰腺熟制后挥发性有机物种类(醛类、酮类以及少量醇类和呋喃等物质)减少,含量大部分降低,也有少量物质(乙醇、丙醛、丁醛和戊醛等)含量升高;克氏原螯虾肝胰腺熟制后游离氨基酸总量明显升高,达119.63 mg/g,而尾肉熟制前后游离氨基酸总量相比肝胰腺熟制前后变化较小,但含量很高,达237.51 mg/g。  相似文献   

12.
丁建英  康琎  徐建荣 《食品科学》2010,31(24):427-431
为评估东北螯虾和克氏原螯虾的营养价值,采用常规营养指标测定方法对东北螯虾和克氏原螯虾肌肉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比较一般营养成份、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东北螯虾的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略高于克氏原螯虾;东北螯虾和克氏原螯虾均含17 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5.18%、17.13%,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6.25%、6.46%;东北螯虾和克氏原螯虾肌肉中脂肪酸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EPA 和DHA 总量分别为7.24% 和3.69%。东北螯虾和克氏原螯虾均是营养价值较高的淡水虾类,从必需氨基酸组成来看,克氏原螯虾肌肉营养高于东北螯虾,从EPA 和DHA 的含量来看,东北螯虾的脂肪酸营养价值高于克氏原螯虾。  相似文献   

13.
以菠菜生鲜面为研究对象,以水分含量、水分活度、p H、酸度、色泽、叶绿素含量、感官属性、菌落总数为考核指标,在4℃和25℃条件下系统研究光照、避光、充CO2等3种贮藏方式对产品品质影响。实验结果:在4℃和25℃条件下,3种贮藏方式中菠菜生鲜面的水分含量、水分活度、p H、色泽、叶绿素含量、感官属性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酸度和菌落总数逐渐上升;4℃、充CO2的贮藏方式,产品的品质最优;贮藏5 d的感官评分和菌落总数分别为7.1、8.7×104CFU/g,为产品的品质裂变转折点;菠菜生鲜面感官品质、菌落总数与产品的水分含量、酸度、水分活度、p H、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L*、a*、b*具有相关性。本研究通过对贮藏品质的探讨,为产品的货架期延长、突破制约产业化发展的技术瓶颈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采用超高压(200 MPa,5 min)、热烫(100 ℃、4 min)两种预处理对克氏原螯虾冻藏(-18 ℃)期间品质变化的影响。贮藏期0、4、8、12、24周分别进行理化(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TBA))、感官(pH、质构、色泽)与蛋白(肌原纤维蛋白、巯基、羰基、Ca2+-ATPase酶、表面疏水性、内源性荧光强度)等指标测定,综合评价两种预处理对克氏原螯虾冻藏期间品质变化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藏时间的推移,TBA与TVB-N值显著性上升(P<0.05),pH整体呈下降趋势,理化品质明显下降;其中处理组的色泽、质构均优于对照组,且热烫组色泽较稳定,对质构值影响大。超高压预处理对样品质构与色泽影响小于热烫组,表明样品经热烫处理后感官品质最佳。由于虾热烫时间过长,导致热烫组的肌原纤维蛋白未提取成功。超高压处理一定程度上促进肌原纤维蛋白的氧化,整个贮藏期中,蛋白类指标:肌原纤维蛋白、巯基、Ca2+-ATPase酶活显著性下降(P<0.05),羰基、表面疏水性显著上升(P<0.05),而肌原纤维蛋白内源性荧光强度前4周λmax增大,发生红移现象,随贮藏时间的推移λmax下降,产生蓝移现象。综上所述,与热烫预处理效果相比,超高压预处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蛋白的氧化,而且各项理化指标均表明,热烫预处理能够延缓肌原纤维蛋白的氧化。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感官评价、质构仪、低场核磁共振(LF-NMR)结合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克氏原螯虾尾油炸过程中的水分、感官品质、色泽、质构、微观结构等的变化,并分析了弛豫时间与测定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油炸温度的提高和油炸时间的延长,水分含量逐渐下降.LF-NMR成像反映水分脱除从外向内逐渐递进,弛豫时间T22峰面积及...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超声波和碱性蛋白酶处理对克氏原螯虾脱壳及虾仁品质的影响,通过壳分离功、虾仁得率、虾仁质构、色泽、气味、嫩度、离心损失、肌原纤维蛋白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确定克氏原螯虾脱壳的最佳前处理方式。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加工方式,0.5% 碱性蛋白酶和300 W 超声波联合处理,能有效降低壳分离功21.8%,提高虾仁得率31%,并且显著提高了虾仁的嫩度和肌原纤维蛋白含量,硬度有所下降,气味和色泽方面无显著变化,研究结果为克氏原螯虾加工工艺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葡萄糖对快速发酵虾头酱中组胺的抑制作用,提高其安全性,本论文以新鲜虾头为原料,采用外接微生物快速发酵工艺,分别向虾头酱中添加2%、4%和6%葡萄糖,检测了虾头酱发酵过程中组胺含量的变化。对虾头酱发酵期间的TVB-N含量、氨基酸态氮及pH的变化进行了探讨,通过比较理化指标、菌落总数以及感官评价分析虾头酱的品质。结果表明,葡萄糖的添加能显著降低组胺的生成,添加2%、4%和6%的葡萄糖分别能降低54.6%、57.2%和43.2%的组胺;葡萄糖的添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TVB-N的生成,增加了产品总糖含量以及降低了氨基酸态氮的含量和pH,但并不影响蛋白质、脂肪、水分及菌落总数的含量;感官评价表明,产品风味相似度较高,葡萄糖的添加能明显抑制产品的氨气味。因此,虾头酱中添加2%、4%和6%的葡萄糖能降低组胺含量以及减少氨气味,同时产品也保持较高的品质特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湿热地区不同温度热鲜牛肉贮藏过程中食用品质、新鲜度、肌糖元含量和肌原纤维小片化指数的变化,旨为热鲜牛肉的食用提供参考。选取20月龄左右锦江黄牛6头,宰后立即取背最长肌作为原料,分别贮藏在温度为5℃、15℃、25℃和35℃和湿度为80%恒温培养箱。测定不同贮藏温度处理对热鲜牛肉贮藏过程中pH、感官指标(色泽、风味、弹性、组织状态和总体可接受性)、菌落总数、肌糖元含量和肌原纤维蛋白降解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长,不同贮藏温度热鲜牛肉pH呈先降低后升高,肌糖元含量和感官评分降低,菌落总数和MFI增加。综合分析;贮藏温度对热鲜牛肉的pH值、感官评分、菌落总数、肌糖元含量以及MFI变化具有一定影响。贮藏温度越高,失水率越高,微生物生长繁殖越快,肌原纤维蛋白降解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19.
虾青蛋白对甲壳类水产品色泽的形成和调控具有重要作用。为探究克氏原螯虾虾青蛋白A2(PcCRA2)的基因结构及原核表达,作者通过基因克隆获得PcCRA2基因编码序列(cra2),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cra2基因在克氏原螯虾9种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并以大肠杆菌BL21(DE3)为宿主,进行PcCRA2异源重组表达。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cra2基因cDNA全长573 bp,编码190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虾青蛋白A2相对分子质量为21 158.9,理论等电点为5.59。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克氏原螯虾cra2编码蛋白质序列与红螯螯虾相似度最高,为91.58%。RT-qPCR结果显示,cra2在所检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表皮的表达量最高(P<0.05)。构建了pET28a-cra2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诱导表达。其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为:接种4 h后加入0.5 mmol/L IPTG于30℃诱导6 h;UV-vis结果表明重组蛋白质能与虾青素特异性结合,最大吸收峰为505 nm。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虾青蛋白质的生物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克氏原螯虾副产物为原料,利用生物酶技术提取其中的蛋白肽,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工艺,并对蛋白肽进行抗氧化性研究及氨基酸组成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蛋白肽最优制备工艺为碱性蛋白酶,酶解时间3h,酶解温度55℃,料液比1∶20,pH值9.0,加酶量2.5%,在此条件下,蛋白质水解度达到最大值,为67.51%。蛋白肽的还原能力及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弱。蛋白肽中所含氨基酸丰富,其中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7.4%,呈味氨基酸(尤其是谷氨酸、天冬氨酸)的含量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