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探索不同足弓结构的足底压力分布特点,通过Footscan压力板测量31名高弓足和31名正常足受试者裸足行走时的足底压力参数,比较两者在足底十个分区的峰值压强、接触面积、接触时间、压强加载率和压强时间积分等参数。结果显示,与正常足相比,高弓足的接触面积除足弓外都有不同程度增大,接触时间在第1、2、3跖骨显著增加,压强加载率在第2、3跖骨以及后跟内侧显著增大,压强时间积分的增大区域主要集中在第1、2、3跖骨以及后跟内侧。表明高弓足相比正常足在第1、2、3跖骨以及后跟内侧更易出现疼痛。  相似文献   

2.
采用鞋垫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15名女性受试者进行动态足底压力测试。针对行走和慢跑2种状态下受试者穿着极简跑鞋和普通慢跑鞋时前掌、中足和后跟区域足底峰值压强、压强时间积分、接触面积、支撑时间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穿着极简跑鞋和普通慢跑鞋相比,行走和慢跑2种状态下,尽管前者后跟峰值压强均小于后者(P〈0.05),但前者中足峰值压强、中足压强时间积分、前掌接触面积等均大于后者(P〈0.05)。与穿着普通慢跑鞋相比,穿着极简跑鞋时,会增大中足区域峰值压强,长期穿着还容易导致足部的不适,因此,跑步者应该避免长时间穿着极简跑鞋。  相似文献   

3.
探究了足弓结构与跑鞋类型对足底压力分布的影响。选取21名女大学生(正常足、扁平足和高弓足各7名)分别穿着3种不同类型的跑鞋(减震鞋、控制鞋、稳定鞋),以3 m/s的速度对慢跑状态下的足底压力分布进行测试,使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别对峰值压强、接触面积、压强时间积分等动力学指标进行分析。足弓结构与跑鞋类型对前掌区域接触面积的交互作用具有显著性,且高弓足人群穿着减震鞋时前掌区域接触面积最大;足弓结构对后跟区域峰值压强的影响具有显著性;跑鞋类型对足底区域的各个指标的影响均具有显著性。跑鞋类型因素对足部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显著削弱了足弓结构的差异,这可能会对预防运动损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外八步态的足部运动生物力学,调查了外八步态足部形变、穿鞋感知、鞋靴需求等相关问题,得到外八步态的足部形变、不适部位,及其所需要的帮助,且通过Footscan平板压力测试仪,对其裸足状态自然行走时的足部压力特征参数进行了测试,与正常步态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外八步态的足部运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外八步态容易出现低足弓和扁平足,且外八步态足部的触地面积百分比、步态时相,以及足部各分区的峰值压强和冲量等,都与正常步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外八步态的足部运动生物力学,调查了外八步态足部形变、穿鞋感知、鞋靴需求等相关问题,得到外八步态的足部形变、不适部位,及其所需要的帮助,且通过Footscan平板压力测试仪,对其裸足状态自然行走时的足部压力特征参数进行了测试,与正常步态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外八步态的足部运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外八步态容易出现低足弓和扁平足,且外八步态足部的触地面积百分比、步态时相,以及足部各分区的峰值压强和冲量等,都与正常步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选取20名正常足老年人及20名正常足青年人。通过3D足型扫描仪得到受试者足部形态;通过Footscan足底压力系统,测量受试者压力中心轨迹在前后及左右方向的偏移量、压力与时间的积分、有效接触面积、峰值压强5个有效的特征指标;通过三维测力台测量静止站立时受试者在压力中心轨迹前后、左右的摇摆速率以及置信椭圆面积;用Matlab软件对足底压力数据及三维测力台数据进行预处理,用SPSS 25.0软件将青年人数据与老年人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得到最终数据对比结果。结果表明:青年人重心偏向左足,老年人重心偏向右足;青年人压强峰值前掌大于后跟,老年人则相反;青年人压强峰值集中于前脚掌内侧,老年人压强峰值集中于前脚掌外侧。由此可得,年龄的增长引起了步态的明显变化,压强峰值最大区域由前掌移至后跟,其中前掌区域压强峰值的大小差异导致了稳定性的变化,压强峰值集中于前掌内侧时,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对12名健康中老年人和20名健康大学生平地自然行走和上、下楼梯进行测试,包括足底各区域最大压力、冲量、峰值压强和有效负荷面积。结果表明:在行走时,中老年组的足跟内、外侧、第2-3跖骨和2-5足趾最大压力、峰值压力和冲量小于青年组。上楼梯时中老年组的足底足弓外侧、第2-3跖骨、2-5足趾等区域的最大压力、峰值压强和冲量普遍要小于青年组。下楼梯时中老年组的足底第1-3跖骨、2-5足趾、足弓外侧等区域的最大压力、峰值压强、有效负荷面积和冲量要小于青年组;但在第1足趾和足跟内、外侧有效负荷面积大于青年组。由此可得:中老年人因年龄增长,下肢控制能力降低,足前掌长时间磨损与地面接触面积增大、接触时间增长,这种人体自身的保护机制,增加了支撑的稳定性,从而预防跌倒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通过探究足外翻对健康儿童动态足底负荷特征的影响,为日常穿着的外翻足矫正鞋设计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利用FootscanR足底压力系统采集347名年龄在7~8岁的健康儿童裸足行走时的足底负荷,根据足外翻程度、足弓指数、身体质量指数,排除肥胖与扁平足儿童,筛选出60名(男童26名,女童34名)外翻足儿童以及60名身高、体重相似的正常足儿童,对其足底峰值压力、峰值压强、压力-时间积分、足底相对接触面积进行同性别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足外翻加重了儿童足底负荷的不均匀分布。对于男童,外翻足在趾骨、前掌内侧的峰值压力显著增加;前足、中足的峰值压强具有上升趋势;第1趾骨与足跟外侧的压强-时间积分显著增加,在男童日常穿着的外翻足矫正鞋设计中要着重减少趾骨、足内侧的负荷。对于女童,外翻足在趾骨、前掌内侧的峰值压力呈上升趋势,足跟的峰值压强显著降低,前掌、中足的压强-时间积分均显著增加,女童矫正鞋设计应着重减少前掌内侧区域压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量穿增高鞋垫前后足底压力参数,探究增高鞋垫对足底压力分布与后跟部位平衡的影响。用Footscan压力板与Novel鞋垫系统测量15名大学生穿板鞋及穿垫有增高鞋垫的板鞋行走时的压力参数,比较二者在足底7个分区的接触时间、峰值压强与冲量,以及后跟内外侧压力差值。结果显示:穿增高鞋垫后,足底各区域接触时间均延长,大部分区域峰值压强降低,部分冲量由前尖转移向后跟,后跟部位内外翻加剧,从而平衡稳定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10.
采集了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数据,总结其分布特征;通过对不同硬度的减压材料进行组合,制得3种压力分散鞋垫;对受试患者试穿国外某糖足防护鞋垫、3种压力分散垫和普通鞋垫时的足底压力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结合受试者的主观感知,综合评价了鞋垫分压和减压的效果。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足底峰值压力分布由大到小依次是HMHLM2M3M1;峰值压强分布由大到小依次是M3M2M4HMHL;与普通鞋垫、国外某糖足防护鞋垫相比,患者穿着压力分散垫时,足弓接触面积均有所增大,前掌和后跟区域的峰值压强得到降低,获得了良好的分压和减压效果。  相似文献   

11.
鞋垫的足底压力舒适性对人们的穿着体验和足部健康有重要影响。在目前的研究中,对于硬度、厚度和足弓相对高度这三个因素如何影响鞋垫舒适性还存在着不小的争议,也没有完善的鞋垫舒适度研究体系。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硬度、厚度和足弓相对高度对鞋垫舒适性的影响,找到最符合人体舒适度要求的鞋垫硬度、厚度和足弓相对高度数据。本研究测试了25名成年男性受试者在穿着不同硬度、厚度和足弓相对高度的鞋垫行走时的足底压力数据,通过计算前掌、足弓和后跟部位的峰值压强和压强时间积分来评估鞋垫的舒适性。研究结果表明,鞋垫的硬度和足弓相对高度对足弓处的舒适性有显著影响(P0.05);而鞋垫的厚度则对前掌处的舒适性影响较大。为满足舒适性,硬度33邵尔C;厚度前掌处4 mm,足弓处4~5 mm之间,后跟处5 mm;足弓相对高度+2 mm的鞋垫为最佳。本研究的发现为符合人体穿着舒适需求的鞋垫提供了设计思路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采集了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数据,总结其分布特征;通过对不同硬度的减压材料进行组合,制得3种压力分散鞋垫;对受试患者试穿国外某糖足防护鞋垫、3种压力分散垫和普通鞋垫时的足底压力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结合受试者的主观感知,综合评价了鞋垫分压和减压的效果。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足底峰值压力分布由大到小依次是HM>HL>M2>M3>M1;峰值压强分布由大到小依次是M3>M2>M4>HM>HL;与普通鞋垫、国外某糖足防护鞋垫相比,患者穿着压力分散垫时,足弓接触面积均有所增大,前掌和后跟区域的峰值压强得到降低,获得了良好的分压和减压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获得站立、步行、慢跑三种状态下运动鞋鞋垫的最优参数,对20名男大学生进行足底压力测试。通过对比裸足与穿上鞋垫后足底峰值压强的变化,确定鞋垫的最优参数。结果表明:鞋垫能有效分散足底压力,降低足底峰值压强;在站立状态下,鞋垫最优参数为前掌厚度7mm、硬度40°,中足和后跟的厚度分别为6mm和7mm、硬度23°;在步行状态下,鞋垫的舒适度参数为前掌和后跟的厚度5mm、中足厚度6mm,硬度23°;在慢跑状态下,鞋垫的舒适度参数为前掌厚度5mm、中足厚度6mm、后跟厚度7mm,硬度为23°。  相似文献   

14.
使用Novel鞋垫式足底压力测量系统测量14名女性穿着9种鞋跟结构的高跟鞋正常行走时足-鞋界面间峰值压强、压强时间积分、峰值压力、压力时间积分和接触面积等足底压力分布数据,探究跟高和跟型对职业女鞋舒适度的影响,实验鞋为定制,跟高分别为30 mm、50 mm、70 mm,跟型分别为细跟、粗跟和坡跟。足底分为8个区域:拇趾区域,2~5趾区域,跖趾内侧区,跖趾中部区,跖趾外侧区,足中区,足跟内侧区和足跟外侧区。研究结果表明:跟高对足-鞋界面间压力参数有显著影响,随着跟高的增加,跖趾内侧压力显著增加,足跟压力显著减小;50 mm粗跟高跟鞋为实验鞋中最舒适高跟鞋。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对20名女大学生进行足底压力测试和试穿试验,分析研究鞋垫的硬度、厚度对青年女性足底压力分布的影响,并考查裸足与穿上鞋垫后足底压强峰值和冲量的下降百分数,确定鞋垫的舒适度参数。结果表明:在日常行走过程中,较硬的鞋垫能较大程度的分散足底主要受力区域承受的压力,且随着厚度的增大,后跟区域的压强随之增大;综合各试验因素,硬度为45度左右、厚度为4.5mm左右的鞋垫较其他鞋垫更舒适。  相似文献   

16.
针对60岁以上老年人的足部形变、足部病变、足部穿鞋常见问题、老年人鞋类需求及消费市场、老年人步态等相关问题,进行695份有效问卷调查,得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足部病变特征、鞋前掌部位及后跟部位破损特征、老年人外八字步态行走特征的分布情况。以20~23岁年轻人脚型作为参照,运用平板压力测试系统进行步态测试,通过观察时相、冲量、足底压强指标,得出老年男性、女性的足底压强指标,足底各分区冲量指标,前掌、整足触地时间及步态周期,并与问卷调查结果参照对应,使主观、客观结果相结合,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7.
针对60岁以上老年人的足部形变、足部病变、足部穿鞋常见问题、老年人鞋类需求及消费市场、老年人步态等相关问题,进行695份有效问卷调查,得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足部病变特征、鞋前掌部位及后跟部位破损特征、老年人外八字步态行走特征的分布情况。以20~23岁年轻人脚型作为参照,运用平板压力测试系统进行步态测试,通过观察时相、冲量、足底压强指标,得出老年男性、女性的足底压强指标,足底各分区冲量指标,前掌、整足触地时间及步态周期,并与问卷调查结果参照对应,使主观、客观结果相结合,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8.
采用Footscan足底压力测量系统,对197名年龄在7~13岁之间的女童进行动态足底压力测试,有效样本数为178例。将受试女童按照不同年龄段分为非肥胖组(组1)和肥胖组(组2),分析各年龄段两组女童的动态足底压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各年龄段肥胖组的足底压强峰值、压强时间积分、压力峰值以及冲量,均大于非肥胖组,且显著性差异均集中在第2~5跖骨区域、中足区域以及后跟区域;各年龄段肥胖女童足底的压强变化率较大,表现为机体平衡性能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年龄段女童的足底压力随之增大,但并无随年龄变化的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9.
采用Footscan足底压力测量系统对197名年龄在7~13岁之间的女童进行动态足底压力测试,有效样本数为178例。将受试儿童按照不同年龄段分为非肥胖组(组1)和肥胖组(组2),分析各年龄段两组女童的动态足底压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各年龄段肥胖组的足底压强峰值、压强时间积分、压力峰值以及冲量均大于非肥胖组,且显著性差异均集中在第2~5跖骨区域、中足区域以及后跟区域;(2)各年龄段肥胖女童的压强变化率较大,表现为机体平衡性能较差;(3)随着体质量的增长,各年龄段女童的足底压力随之增大,但并无随年龄变化的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20.
利用Footscan@足底压力测试系统有效跟踪采集147名7~8岁儿童三年裸足行走时的足底压力数据,从中筛选出10名三年一直保持扁平足的儿童,并与10名年龄、身高、BMI相匹配的正常足儿童的足底压力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三年跟踪期内,扁平足儿童足弓指数呈现增加趋势;(2)第一、二跖骨区域和后跟区域为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