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水平井可在薄油层中增大井筒过油层范围,实现高速注采,提高产能。某油田区块投产水平井均采用水力压裂投产方式完井,而经济有效的水力压裂应尽可能地让裂缝在储层内延伸,防止裂缝穿透水层或低压渗透层。现场作业表明,水力压裂的效果往往不十分明显,有时由于穿透隔层导致失败,造成油层压力体系破坏,影响油田的整体开发效果。因此常常需要了解、研究裂缝扩展规律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裂缝的扩展形态,从油田实践看,由于受监测手段的限制,对裂缝扩展规律的认识还十分有限。该油田通过应用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压裂前后密闭井温测试、大地电位等多种裂缝监测技术,进行裂缝扩展规律的认识和研究,并通过多种裂缝监测结果比较,对水平井压裂过程中产生的人工裂缝形态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且对区块内其它水平井压裂过程中的施工控制及压后的效果分析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某油田浅层超低温水平井储层双封单卡分段整体压裂技术及其相关配套工艺。通过对该类油层水平井压裂改造技术研究,以及在人工裂缝形态认识的基础上,对8口井37个层段压裂改造的成功实施,形成了针对浅层超低温水平井储层压裂改造技术,对指导该类油层水平井压裂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川口油田三叠系延长组主要含油层位为长4+5、长6,储层非均质性强,是典型的低渗透油藏,必须经过压裂改造才能实现经济有效开发。水力压裂所产生的裂缝形态对压后增产效果影响显著,本文通过对川口油田水力压裂产生的裂缝形态进行研究,分析影响人工裂缝形态的主控因素,并结合地面微地震、大地电位、示踪测试等方法对裂缝形态进行了验证,确定研究区裂缝为垂直裂缝,以东西向为主,为后期油田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尽可能提高X油田薄互油层压裂改造程度,本文利用Procpro PT压裂优化设计软件,分析了储隔层地应力差、施工排量、隔层厚度及加砂方式对薄互层裂缝形态的影响。针对不同类隔层采取针对性优化设计,给出X油田薄互油层的压裂方法。从措施后增油效果上看,2017年薄互油层压裂储层的动用程度大幅度提高,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5.
子长油田肖家河区油藏属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低渗、特低渗岩性油气藏,主要含油层系是长4+5、长6。该区油井完井后,几乎无自然产能,实施人工压裂对储层进行改造才能获得工业油流。通过压裂资料及微地震监测情况对研究区压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油藏埋深较浅,地层平均破裂压力较低(26.88~33.12 MPa);加砂强度与产液量及油层厚度之间存在一定规律,在一定的油层厚度条件下,加砂强度和产液量大致呈正相关性,而在产液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油层厚度的增加,加砂强度逐渐变小;裂缝监测显示,本区人工裂缝方位以NE向为主,裂缝成因主要受天然裂缝和地层最大主应力共同控制。人工裂缝特征认识对油田后期注水开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姬嫄油田是典型的超低渗油田,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1-1.5mD范围内,目前仅有的普通重复压裂形成单一裂缝的措施改造技术已经不能适应超低渗透油田的改造,因此必须采用有效的增产措施方式有效的改善油层渗透率、扩大渗流面积、增加油流通道来改造油层达到增长的目的。而体积压裂改造技术是在水力压裂过程中,使天然裂缝不断扩张和脆性岩石产生剪切滑移,形成天然裂缝与人工裂缝相互交错的裂缝网络[1],从而增加改造体积,提高初始产量和最终采收率,满足了目前增产措施技术需要并在姬嫄油田实施。  相似文献   

7.
双立娜 《辽宁化工》2012,41(9):945-947,950
XC油区的主力油层属于低渗-超低渗储层,通过压裂作业来提高储层的渗透能力,是生产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压裂效果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到油田的后续产量.而对压裂裂缝进行监测,获取压裂裂缝的基本参数,是评价压裂效果的基础之一.本文采用最常用的人工裂缝监测技术-微地震法,对XC油区5口压裂井压裂缝进行了监测和分析研究,确定了地应力的方向,对该地区的后续压裂方案制定及井网部署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吴起油田三叠系油藏的下组合主要包括(长7-长10)等4套层系,该类油层具有孔隙度低、地层压力低、地层渗透率低等特征,开发油藏必须经压裂改造方能获取产能,但部分油井经水力压裂方式投产后,普遍出现产量低、降产快等现象、油田稳产难度较大,油田开发井网和压裂所形成的垂直裂缝的适应性较差,压裂施工参数有待进一步优化与调整。在三叠系油藏的开发过程中,主要是对主力油层(长7-长9)三套层系进行开发,在储层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对压裂工艺和各项施工参数进行系统优化,最终形成了以吴起油田三叠系下组合油层特征的压裂优化参数,为油田稳产提高采收率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王胜新  曹新平  佟国章  李建萍  褚军 《广东化工》2011,38(6):295-296,298
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使用现代声发射技术中平面任意三角形阵列的源定位方法,结合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和相关的油田地质参数,可在屏幕上实时显示数千米深岩层人工裂缝的变化形态和方位状况,开创性地应用高新技术手段指导油田开采,达到了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原油产量的目的。文章以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对火烧山油田压裂井监测及彩南油田注水井组监测结果,评价了注水井组的水窜方向和压裂井裂缝的形态、方向及长度,对油田压裂效果评价和油田后期注采井网调整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水力压裂裂缝形态的准确认识对于判断压裂增产效果及工艺优化的合理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葡北区块无裂缝监测资料,很难直观认识水力压裂的裂缝形态,为此本文通过分析58口压裂井212个层的压力曲线资料,对比破裂压力与上覆岩层表明储层在1000-1200m之间以垂直缝为主,同时利用葡北、葡南5口探井的岩石机械特性和地应力分析资料,对比三向应力数值大小,判断人工裂缝形态,结果表明在860-1200m储层已垂直缝为主,这与经验认识存在较大差异,为此需要利用实时裂缝监测手段对葡北、葡南储层人工裂缝形态进行直观、准确认识,为葡萄花油田压裂工艺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濮城油田沙三段储层致密 ,普通射孔枪射孔后必须实施二次压裂技术 ,才能改善提高油层导油能力 ,成本高 ;而袖套式射孔压裂复合技术可在射孔的同时对地层进行压裂 ,且压裂效果好 ,造缝能力强 ,裂缝延伸长 ,成本低 ,濮城油田应用实施后 ,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文东油田为例 ,简要介绍了复杂断块深层低渗油藏开发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指出了开展人工裂缝和天然裂缝研究的目的。主要阐述了人工裂缝的几何形态及发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简要总结了该油田水力压裂、高压注水形成的人工裂缝及天然裂缝的分布规律。分析了裂缝研究在油田开发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下寺湾油田延长组储层中的裂缝分为天然裂缝和人工诱导裂缝。天然微裂缝包含岩芯裂缝和显微裂缝,其存在不仅对人工裂缝的形态具有一定影响,而且与人工裂缝一起可增强储层的导流能力、与注入水沟通引起含水上升快甚至水淹及压裂无效。利用Frac Pro PT10.3三维压裂软件,分别建立人工裂缝长度与压后累计产量关系曲线、人工裂缝高度与压裂后初期日产油量之间关系曲线、裂缝内充填的支撑剂的铺砂浓度与压后产量关系曲线。在综合考虑储层物性特征、开发井网及投资回报率的基础上,最终确定研究区人工裂缝半长优化后的结果为150~180 m、缝高不超过储层厚度的3倍、裂缝的宽度在0.8~0.9 cm左右。  相似文献   

14.
王杨  张鹏  刘柯  段晓辉 《辽宁化工》2013,42(3):297-299
裂缝性低渗透砂砾岩油藏普遍蕴藏于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储层中。裂缝的发育、形态以及分布情况已经成为制约油田有效开发的关键因素之一。在长期生产实践中,裂缝形态与井网系统的匹配关系以及油田生产后期水力压裂裂缝半长的定量化预测研究逐渐成为油藏开发不可或缺的部分。该文通过对裂缝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确定了裂缝发育的三种形态所对应的三种最佳的井网形式并选择5种方案模拟裂缝,从而得出最佳的人工裂缝半长。  相似文献   

15.
李杨 《辽宁化工》2020,49(8):1005-1007
非常规油气藏开发必须进行储层改造,但常规压裂双翼人工裂缝对储层的改造程度有限,为提高压裂效果,急需复杂化的人工裂缝形态。在前人定向射孔对地层破裂压力及裂缝形态的研究基础上,引入径向钻孔技术进一步放大对井周地应力的影响,从而使得裂缝复杂化。建立了径向钻孔技术井周应力分布模型,并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多钻孔条件下压裂人工裂缝形态的延伸和变化,确定了通过应力干扰的方式达到了人工裂缝的偏转,从而使得裂缝复杂化。  相似文献   

16.
《应用化工》2022,(Z1):142-145
油井重复压裂是中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近年来M油田在油层动用程度高、综合含水高、剩余油高度分散、压裂增产效果逐年变差的的情况下,通过深化油藏认识、寻找剩余油分布规律,精细压裂选井选层和优化压裂施工参数,提出以尾追大粒径陶粒代替大粒径石英砂,提高裂缝长期导流能力;运用桥堵技术,实现压裂过程中裂缝转向,提高油层纵向利用率,现场试验增油效果显著,总结形成了一套高含水期油藏选井选层和压裂优化设计方法,控制了油田递减,能有效指导同类油藏的措施挖潜。  相似文献   

17.
低渗透或深层低渗砂岩油藏自然产能低,一般需要压裂投产,压裂后形成的人工裂缝有利于油气的生产,但对注水井来说,人工裂缝也是水流的主要通道,注入水容易沿人工裂缝快速突进。长期以来,缺乏砂岩人工裂缝对水淹层解释的影响的研究,本文以文东油田沙三中层段为例,试做探讨。  相似文献   

18.
低渗透油田经过初次压裂后单井产量逐渐降低,须依靠重复压裂来提高产量。在老井常规重复压裂过程中,常常只是重新压开原缝,而原有人工裂缝附近产层的生产潜能越来越小,增产效果不明显。为了提高老井重复压裂效果,在低渗透油田-南泥湾油田,油井重复压裂时采用了裂缝转向压裂工艺技术,使裂缝转向,压开新缝,更大限度沟通、改造剩余油富集区和动用程度低甚至未动用的储层。2008年通过对40口生产井的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同类油藏的老井改造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的简单介绍,以摩尔-库伦理论为基础,应用微地震监测与分析技术对车排子井区1#井二级压裂层进行微地震压裂裂缝监测;通过微地震裂缝实时监测,获得车排子井区1#井分段暂堵压裂裂缝的方位、长度、高度等产状信息;结合车排子油田地质构造等资料,分析车排子井区1#井分段暂堵压裂裂缝形成机理及裂缝性质,科学评价该井油层渗流阻力及压裂效果改善状况,以便为今后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东仁沟、韩渠油区长23油层属于低渗、低阻油层,且底水较活跃,在投产和改造中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性。目前该区三叠系延长组油层在新井开发和旧井改造时,多采用常规型水力压裂工艺,向人工裂缝中填充支撑剂(如石英砂、陶粒)增大油流通道,提高渗透率。而长23油层束缚水饱和度高,底水活跃。在采用水力压裂时风险性高,易压穿水层。这对水力压裂改造措施及质量控制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本区延长组油层进行精细的评价研究,提出三套有利的施工技术方案,保证了对该区延长组油层改造措施的成功性和有效性,提高了油田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