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过去十年间,水平井技术广泛应用于稠油、超稠油油藏的开发,而在水平井稠油、超稠油开发中存在水平井开发疏松砂岩重质油藏时会出砂,因此,优化完井方法非常重要。本文在调研分析国内外稠油水平井完井技术和新疆油田稠油水平井完井技术现状,总结了筛管完井方式在风城油田重32井区SAGD水平井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南海东部E油田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开发井生产过程中产量偏低,初期产能仅为油田开发方案设计产能的60%,且产量衰减较快。通过油藏物性和开发生产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影响产能的主要原因是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筛管易堵塞以及稠油粘度较高造成的举升困难。针对具体开发井的特点,优选后效射孔技术、爆燃压裂技术和酸化解堵技术作为开发井主要增产工艺,并设计了具体增产方案。开发井生产动态监测表明,实施增产工艺后油井产能增加,增产效果明显。设计与施工经验可以为同类型疏松砂岩稠油开发井增产提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滨南油区王庄和单家寺油田属疏松砂岩出砂油藏,均采用蒸汽吞吐方式开采,由于油藏埋深前、地层胶结疏松,油井投产前均需对地层进行防砂处理。多轮次蒸汽吞吐易造成防砂充填层被破坏,加之油藏层间差异大、储油层薄、转周频繁,导致防砂有效期短。针对目前王庄和单家寺存在的防砂工艺不完善,充填工艺单一的问题,对现有的防砂工艺进行了改进,完善了稠油疏松砂岩的防砂工艺系列,提高了滨南油区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疏松砂岩油藏开发过程中出砂严重,防砂技术成为维持疏松砂岩油藏油井长期正常生产的主要措施之一。针对海上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开采出砂井防砂问题,室内初步研制了新型一体化树脂固砂液体系以提高砂体胶结强度。室内研究表明,新型一体化固砂液体系具有良好的胶结固化性能,扩孔后渗透率保留率高,低温固结性能强,固结质量好,抗腐蚀性能强,能够满足油田现场的固砂作业。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洼38块边部中深层特稠油薄层油藏地质特征,分析影响中深层特稠油薄层油藏水平井吞吐效果的因素,结合洼38块中深层特稠油薄层油藏水平井开发实践,提出了最优的注汽管柱结构及注汽参数,为同类型稠油油藏开发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邢立梅 《化工之友》2007,(13):21-22
孤东油田是一个稠油疏松砂岩油藏,开发层系多,油层发育程度参差不齐,油层厚度也不均匀。基本上采用套管射孔完井,随着油田开发难度的增加,为适应油层保护的需要,目前基本采用大孔径、深穿透的102枪、127枪,穿透深度在700mm以上,孔密32孔/米,但由于薄层油藏胶结疏松易引起近井地带坍塌,给防砂、生产带来困难。因此,结合目前射孔技术进展情况,采用了井下液力割缝技术,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疏松砂岩颗粒胶结较差,高粘原油的携带和热采施工会加剧疏松砂岩稠油油藏的出砂问题,大量出砂将带来生产隐患和降低经济效益.目前主流防砂技术主要有机械防砂和化学固砂,化学固砂凭借其施工简单、高效、适用于细粉砂出砂的特点而得到了较快发展,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总结了用于疏松砂岩稠油油藏的主要固砂技术,并提出化学固砂作为主流固...  相似文献   

8.
渤海X油田为典型的疏松砂岩稠油油田,该类储层污染伤害复杂,油井解堵难度大,且随着开发的深入,出砂、无机垢、结蜡以及胶质沥青质析出等多个储层伤害问题并存,采用常规有机解堵、热洗等效果欠佳。本文在明确储层伤害机理的基础上,以稠油油藏凝固点的不同对储层伤害的机理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实验研究提出了ZCCY新型复合解堵体系,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不同凝固点下稠油油藏储层伤害问题,并在X油田进行推广应用。研究表明,ZCCY稠油解堵体系可有效改善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储层伤害问题,快速恢复油井产能,具有针对性强、成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新疆油田采油二厂六中区热采站凸起下段薄层砂岩稠油油藏,油层厚度较薄、净总比低、储层出砂严重、原油粘度变化大。基于存在问题和开发难点,开展了热采配套工艺技术研究,包括热采防砂工艺的研究、注汽管柱结构的优化、注汽参数的优化,通过以上技术集成形成了六中区薄层特稠油油藏独有的开发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0.
孤东油田是一个稠油疏松砂岩油藏,开发层系多,油层发育程度参差不齐,油层厚度也不均匀。基本上采用套管射孔完井,随着油田开发难度的增加,为适应油层保护的需要,目前基本采用大孔径、深穿透的102枪、127枪,穿透深度在700mm以上,孔密32孔/米,但由于薄层油藏胶结疏松易引起近井地带坍塌,给防砂、生产带来困难。因此,结合目前射孔技术进展情况,采用了井下液力割缝技术,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草33区块属于边薄层特稠油油藏,由于井况和地面原因,直井热采开发效果差。本次在精细地质研究和油藏工程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充分进行了水平井的潜力论证,通过部署水平井对薄层油藏进行了成功开发,实现了薄层特稠油油藏的产能突破。  相似文献   

12.
春光油田稠油区块为疏松砂岩油藏,原油粘度高,储层胶结疏松,胶结物主要为泥质,在蒸汽吞吐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砂,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出砂日趋严重。结合春光油田稠油油藏特征及开发方式,通过开展对春光油田防砂工艺的适应性研究,优选出适合春光油田稠油油藏的防砂工艺并优化参数设计,提高春光油田的防砂效果。  相似文献   

13.
应用水平井开发薄层稠油油藏,能够有效提高单井控制储量,开发直井难以开发的油藏。但是采用蒸汽吞吐开发方式,如何进一步提高油藏采收率成为该类油藏开发后期部署调整的核心问题。本文对W70块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效果进行了分析,采用数值模拟落实了剩余油分布,论述了蒸汽驱开发的可行性,开展部署,通过现场试验取得了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14.
BN油藏PI1~PI4砂岩组开发方案设计为常规稀油开发,但PI4砂岩组构造低部边水附近试油、试采资料显示有稠油分布,认识清楚稠油分布范围对油藏下步开发非常重要。目前该油藏无取芯、分层试油资料,大段试油、试采和录井沥青显示资料是进行油品性质判别的有效依据。识别结果表明,PI4砂岩组稠油分布在N1-19井~N1-18井一线构造低部边水附近,稠油顶面海拔为-1225m,圈定稠油面积1.02km~2。  相似文献   

15.
N油藏属浅层河流相储层疏松砂岩常规稠油油藏,是L油田的主力开发区块之一。本文通过对该油藏开展储层描述、剩余油分布研究等精细油藏描述工作,深化了地质认识;在剩余油富集区充分利用高含水低效井或报废井开展139.7mm套管内开窗小井眼侧钻水平井挖潜技术,不仅提高了开发水平,提高了油藏的采收率,而且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曙光油田曙13832块为疏松砂岩特稠油油藏,油井出砂较为严重。本文在研究出砂原因的基础上,采用控制生产压差、设计沉砂泵、减少停井时间等对策。现场实施表明:该对策在曙13832块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有效的解决携砂卡井问题,对同类油藏开发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水平井完井采油的重要性出发,重点分析了水平井完井技术和水平井分段卡封采油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讲解了水平井完井方式优化技术。最后得出:水平井完井及采油配套技术满足了油田疏松砂岩油藏、稠油油藏低渗透水平井生产的需要,形成了新的工作思路和技术方法,提升了水平井的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18.
针对厚层特稠油油藏汽驱井组蒸汽超覆严重、厚层底水普通稠油油藏底水快速突进、薄层边水特稠油油藏油水关系复杂、薄层特稠油油藏边部储量难以有效动用、火山岩裂缝性底水稀油油藏底水突进严重5类不同类型油藏中存在的开发矛盾,以精细地质研究为基础,以水平井技术为依托开展对老油田挖潜。共部署了71口水平井,实施55口,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和可观的经济效益,增加地质储量326.66×104t,预计提高采收率7%以上,为老油田"二次开发、深度开发、多元开发"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9.
薄层稠油油藏利用蒸汽吞吐开发较长时间后,井底的油水分布情况发生改变,此时开展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可以明确油藏挖潜方向。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分别研究了油层渗透率、孔隙度、厚度、注汽干度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得出了薄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的剩余油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水平井完井采油的重要性出发,重点分析了水平井完井技术和水平井分段卡封采油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讲解了水平井完井方式优化技术。最后得出:水平井完井及采油配套技术满足了油田疏松砂岩油藏、稠油油藏低渗透水平井生产的需要,形成了新的工作思路和技术方法,提升了水平井的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