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介绍时明流泄水建筑物高速水流自掺气、槽坎人工掺气以及含沙浑水掺气抗磨的系统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和原型观测的综合探索。已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明流自掺气、人工掺气的掺气最和掺气浓度分布、槽坎掺气减蚀设施的掺气保护长度、含沙水流掺气特性和掺气抗磨效果以及掺气水流的模型律和尺度效应等。  相似文献   

2.
跌坎型掺气槽过流的掺气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实测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无挑角跌坎型掺气槽空腔区水舌的掺气特性,并重点研究了射流水舌的掺气超始流速,掺气层厚度,断面浓度分布以及通气量等参数的理论预测。  相似文献   

3.
针对泄槽底部掺气坎后的掺气浓度分布规律较为复杂、研究成果较少的问题,为了更清楚地探究泄槽底部掺气坎后上游直段、反弧段及下游直段水流掺气浓度分布规律,采用含有反弧段的泄槽进行模型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上游直段、反弧段及下游直段水流中不同水深处掺气浓度的沿程变化规律是不相同的;其他条件不变时,水流掺气浓度随掺气坎高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反弧段反弧半径的减小而减小;掺气坎高度和反弧半径对掺气设施的有效保护范围有一定的影响,适当提高掺气坎的高度和反弧段的半径对增大掺气设施的有效保护长度有利。  相似文献   

4.
通过系列模型试验,采用脉动压强仪和针式掺气浓度仪,在不同初始流速与水深条件下详细测量了陡槽自掺气水流沿程各断面掺气浓度与脉动压强,重点分析了脉动压强与掺气浓度分布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断面平均脉动强度对掺气区气泡扩散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明渠水流自掺气沿程不断发展,同一个断面上的脉动压强从断面底部至自由面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最大值位于断面掺气扩散区;断面平均脉动强度呈现沿程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在不同来流流速、水深及雷诺数条件下,自掺气水流断面平均脉动强度与断面掺气扩散区域之间呈现良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泄槽水力学模型试验,研究了溢洪道、泄洪洞等泄水建筑物挑流反弧段掺气浓度的沿程变化规律;分析反弧段掺气浓度分布与挑坎高度、挑流段反弧半径以及来流流量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优化掺气坎体型及掺气坎下游设施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挑流反弧段水流表、中、底不同部位掺气浓度的沿程衰减率是不相同的;在试验范围内,挑流反弧段水流掺气浓度随掺气坎高和反弧半径的增大而增大,随流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6.
针对溢洪洞掺气槽的位置、体型以及渐变段的体型进行了5个大方案的试验研究和论证分析,提出的推荐方案具有流态好、便于施工、空腔水舌稳定、掺气槽内无积水及掺气浓度较大等优点,解决了溢洪洞的掺气问题,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对某水电站放空洞工作闸门的常压及减压模型试验中,进行了工作闸门的体型比较;讨论了通风洞的进气量,明流洞坎下沿程水流的掺气浓度,掺气坎减免空蚀的保护长度;还探讨了门槽空化的特性以及工作闸门掺气设施的方案优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不同坡度、水深和流速的明渠掺气水流的掺气浓度进行了测量.通过对试验数据分析,发现掺气发展区断面掺气浓度分布曲线与均匀掺气区的差异在于前者下支浓度梯度很小.本文拟合了该无因次水深与佛汝德数的经验计算式,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9.
六都寨水库溢洪道掺气减蚀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了六都寨水库岸边溢洪道通过不同比尺模型试验进行掺气减蚀研究的情况。文中提出如下结论:溢洪道陡槽掺气设施以坎、槽组合型为最优;槽宽30~40m的陡槽在每坎两侧对称布置一个侧向进风塔即可满足槽身横向均匀掺气的要求,塔型以喇叭型进口矩形直塔为佳;其尺寸以控制原型风速不大于50m/s为宜;根据掺气浓度分布确定陡槽掺气保护长度为60m,设三道掺气坎。此外,文中还对设坎后陡槽流态与时均、脉动压力的变化做了分析研究。试验研究成果已为工程设计所采用。  相似文献   

10.
论掺气减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国内外大量的工程实例,对掺气减蚀作用、掺气减蚀风险、“龙抬头”式泄洪洞反弧的掺气减蚀问题,掺气槽的数量及掺气槽的布置方法进行了广阔的讨论,得到了几个实用性结论,供有关设计、科研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