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04年,五代时期南汉国德陵和康陵在广州小谷围岛的考古发掘中得以确认,出土了数量较多的瓷器和釉陶器,为广东地区五代陶瓷史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实物依据,该项发掘入选"2004年度全国十大考占新发现".通过对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的发掘出土的部分陶瓷标本的化学组成、物理性能、显微结构等的测试与分析,并通过与广东本地窑口和...  相似文献   

2.
《中华手工》2006,(3):6-25
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我院药房微机数据与药房实物不符的问题及现象,分析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及管理措施。方法采取"金额收支平衡法"和"药品数量微调法"、与一些管理措施相结合的手段来解决数量和金额不符现象。结果采用以上办法与管理措施后,药房微机中药品数量、金额与实物的相符率达到了95%以上。结论以上办法和措施的实施切实有效减少了医患矛盾提高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美国匹兹堡工业公司发明了一种热原件多点温度调节仪,用来保持电热原件的首末两部分达到予定的温度。(图1) 17、16;两只可控硅装置62、63及导线10、11和电热原件24组成。通过温度调节器12来对变流器13进行调节,通过温度检测器17来对12进行控制。温度检测器17负责检测电热原件24首端部份  相似文献   

5.
北京故宫博物院现收藏有约35万件陶瓷文物、数千件基本完整的古陶瓷实物资料和从全国各地150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古陶瓷窑址采集回的3万多片古陶瓷残片标本。这些藏品的年代上起新石器时代.下适近现代,几乎涵盖了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所有品种,在世界上堪称独一无二。  相似文献   

6.
炼油化工装置的管道仪表检测原件主要包括压力测量仪表、温度测量仪表和流量测量仪表三部分,随着管道的介质、压力和温度的不同工况对仪表检测原件的安装要求也不尽相同。笔者根据众多项目的设计和施工经验,介绍了各类管道仪表检测原件的安装方法和思路。管道仪表检测原件的合理安装对装置的安全运行、外观、操作和检维修等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万青  神游 《中华手工》2015,(3):66-67
文物因囊盒的陪衬更显高贵,囊盒也因文物而尽露风采。作为博物馆里的"顶级裁缝",扈啸制作的囊匣是文物最美的衣裳。祖父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制作过书函盒,父亲受邀到湖北省博物馆从事囊匣制作,他子承父业,为国宝"越王勾践剑"、"梁庄王墓"出土文物制作囊匣。他是目前湖北省利用传统手工艺制作囊匣的唯一一人——扈啸。给文物穿上"盔甲"  相似文献   

8.
离子色谱法是利用离子交换技术测定水溶液中带正负电荷的技术手段,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可同时测定多种离子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综述了通过离子色谱法测定易溶盐离子,从而为文物"盐害"、"水害"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对于室外暴露的古建筑、古遗迹,则通过离子色谱测定酸根阴离子、解释文物酸化、风化的原因;对于馆藏文物,尤其是博物馆陈列展物,则可以通过离子色谱法间接测定有害污染气体,改善文物保存环境。旨在使人们了解离子色谱法在文物保护领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正>参观博物馆时,我们常常惊叹于古人在造物中所运用的巧妙设计,那些精美的纹样、典雅的造型、精湛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这些沉睡于千年文物之中的智慧如何才能再一次走进现代人的生活呢?在2016年举办的"丝路·源创"第三届"中国创意"产品设计大赛中,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启了以文物为创意源泉的文创设计新思路,用设计的力量唤醒沉睡的文物。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体半连续滴加法,将有机硅单体和有机氟单体的乳化液与丙烯酸单体预乳化液进行接枝共聚,所得乳液与不同尺寸大小(微米级和纳米级)的硅溶胶共混,制备了具有"类荷叶效应"性质的含氟硅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将复合乳液用作石质文物的封护材料,通过对石材试样模拟试验,测试其防水性、耐老化和透气性等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复合乳液对石质文物封护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出土的大量漆器和文献资料,阐述了战国至秦代漆器的制作、生产管理等情况,并与彩绘秦俑的制作技法进行比较,发现两者不仅在制作程序上基本相同,而且在胎骨、打底、髹漆、彩绘等各道制作技法上也多有相似之处,结合秦始皇陵园出土的其它遗物上的用漆情况以及秦俑装饰要求,从而得出秦俑表面涂漆的原因很可能是借鉴、吸纳了当时普遍生产的漆器的制作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2.
广陵地区出土西汉漆奁的考古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州汉墓出土的漆奁是汉广陵漆器中最具有特色的艺术品之一,集中代表了广陵漆艺的高超水平。通过漆奁的器形、装饰工艺的研究,可以加强对广陵髹漆工艺的认识。战国时期扬州漆艺深受楚漆艺的影响,至汉初,广陵漆艺的地方特色已初见端倪,西汉中期以后,广陵漆器的地方特色已完全形成,其发达的金银贴花工艺、镶嵌工艺堪称汉代漆艺之翘楚。  相似文献   

13.
陈华锋 《中国生漆》2020,(1):15-18,30
以安徽天长纪庄汉墓出土的漆樽为研究对象,并从胎骨制作、金属附件连接工艺等方面分析该漆樽的制作特点,研究发现其胎骨采用西汉广陵国成熟的薄木(顺纹)卷制而成,金属附件穿过樽壁,在内壁处用木钉连接固定,凸显了西汉时期扬州漆器高超的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14.
战国秦汉时期是我国漆器发展的黄金时期。漆奁是战国中晚期出现在楚墓中的小型日用器具,主要承担着盛妆器的功能。到了汉代,漆奁成为汉墓中最常见的一个漆器品种。以漆奁胎骨的演变为线索,可以清楚发现战国秦汉时期漆器胎骨的多样性以及制胎技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吕氏春秋》是成书于战国末期的一部集体性著作,其中不乏大漆种植、用漆计划、用漆制度、用漆科学等珍贵农业史料。笔者拟就《吕览》之用漆农业史料为切入对象,并结合出土的战国与秦代时期的漆器,阐释其用漆制度与思想,以期解析战国秦代漆器艺术繁荣背后的经济制度、农业技术与艺术文化等一般性社会发展动力,为古代农业与古典工艺文化的现代转译提供一种农业史与工艺史以外的诠释视角。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漆化学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光龙 《中国生漆》2002,21(2):23-27
本文引用大量史料论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漆的理化性质和漆膜性能的认识 ,并从大量的出土文物中漆器的制造方面描述了古代漆器工艺的发展过程 ,阐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漆化学领域为人类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李澜 《中国生漆》2012,31(1):9-12
本文介绍了对襄阳文物考古研究所105件出土饱水木漆器进行脱水保护、修复处理的技术路线及其基本方法,所有文物经脱水保护及修复处理均恢复了原貌。  相似文献   

18.
漆蜡的物化特征及精制加工工艺研究(摘要)董艳鹤(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9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42)本文从物化特征、提取工艺、脱色工艺及加氢精制等方面对漆脂进行了详细研究,以促进其精细利用。  相似文献   

19.
何豪亮 《中国生漆》2012,31(1):25-28
中国漆艺是世界漆艺之母,中国漆是五大洲的天然环保"涂料之王"。现代漆艺应该在传统漆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创新。本文以鸟巢、柏悦酒店、人民大会堂中用到的漆艺装饰为例讲述了漆艺制作的三大工程,即制漆、制胎、装饰。  相似文献   

20.
李小康 《中国生漆》2007,26(2):61-63
在浮躁的大环境下,一些从事漆画创作和教学者,无视大漆之美,贪图快捷和低成本,正在没有负罪感地遗弃大漆,动摇了漆画的学科基础。聚氨酯不是漆,是含有一定有害物质的化学涂料,是塑料,不能代替中国大漆。尤其是承担漆艺和漆画教学的艺术院校、研究机构,一定要坚持以中国漆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