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宜兴紫砂陶刻是宜兴紫砂工艺一个重要的艺术表现门类,也是紫砂艺术中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它是集书法、绘画、金石和篆刻为一体的综合陶瓷艺术。宜兴紫砂陶刻艺术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元代壶铭"且吃茶、清隐"五字草书,它与古代陶器刻文为同一模式,即是作者在其所制陶坯上记述姓名或记上所叙铭文。  相似文献   

2.
在紫砂壶上镌刻书画,当从元代末年伊始,孙道明在订制的茶壶上刻"且吃茶,清隐"草书五字,是目前知道的最早的陶刻词句。明代天启年间,陈用卿在紫砂大壶上镌刻"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清代制壶名家陈鸣远的书法造诣也很深,其款字有晋代风格。不擅落墨的壶工则请擅书者代为署款或用印钤。  相似文献   

3.
在紫砂壶上镌刻书画,当从元代末年伊始,孙道明在订制的茶壶上刻“且吃茶,清隐”草书五字,是目前知道的最早的陶刻词句。明代天启年间,陈用卿在紫砂大壶上镌刻“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清代制壶名家陈鸣远的书法造诣也很深,其款字有晋代风格。不擅落墨的壶工则请擅书者代为署款或用印钤。  相似文献   

4.
一、雕刻艺术源远流长 宜兴紫砂陶刻艺术有其悠久的历史渊源.从目前最早的文字记载可早到元代.元末文人蔡司霈<霁园丛话>里有一段文字:"余于白下获一紫砂罐.有'且吃茶,清隐'草书五字,知为孙高土遗物,每以泡茶,古雅绝伦".  相似文献   

5.
沈龙娣 《江苏陶瓷》2011,44(1):22-23
紫砂陶刻.是用钢刀或竹刀在紫砂作品上以刀代笔,刻写文字或图画的技法。钢刀应用于在较干的坯体上刻写。竹刀在坯体未干时就刻写,有称之为“湿刻”。紫砂陶刻技法可分为“写刻(印刻)”和“空刻”两种。写刻(印刻)是指用毛笔先在坯体上或书或画,然后再用刀刻;也可以用蜡纸在钢板上刻画,  相似文献   

6.
正陶刻是紫砂壶的装饰技法之一,伴随着紫砂艺术的发展,不断发展衍化。同一款式的紫砂壶采用不同的陶刻装饰,表现出来的效果完全不同。现可考的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紫砂陶刻是元末年间的"且吃茶·清隐"五字草书。随着历代紫砂名家的不断发祥,运刀如笔,在紫砂材质的表面重现了书法的韵味的作品就为人津津乐道。直到十九世纪末,紫砂历史上一个非常  相似文献   

7.
宜兴紫砂陶刻由来已久,元人蔡司沾《霁园丛话》记载着:"奈于白下获一紫砂罐,有‘且吃茶,清隐’草五文字"的记载,这是最早在紫砂器物上题刻的词句。紫砂陶刻以简括大方之形、淳朴典雅之色和安逸恬静之态深受文人学士的关注,文人墨客、达官显贵的青睐。众多文人闲士在品茗吟诗、风花雪月时,也喜欢把玩紫砂壶,其典雅、闲适的风格与文人淡泊、清丽的审美情趣契合。  相似文献   

8.
1紫砂陶刻的涵义 宜兴紫砂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宜兴紫砂陶刻是在紫砂泥制成坯后,在坯体上进行刻字画来表达意境。由于紫砂陶坯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故易于在紫砂陶上进行雕刻,无论草、隶、篆、魏碑、汉瓦、钟鼎铭文等各种书体,或花卉、虫鸟、山水、人物等国画白描,汇集国文学、书法、绘画、金石于一体。宜兴紫砂陶刻是以刀代笔,以“刻刀”为主要工具,来表现手法的紫砂装饰,具有紫砂特定的材质、工具、技法、审美取向和表现内容的独特风格特征。在紫砂工艺范畴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紫砂陶刻的形成,是随紫砂陶的历史,一代一代的艺人在实践中摸索、探讨以及文人墨客参与而逐步形成了多种流派和风格。紫砂陶刻一般用薄刃快口之刀尖在泥坯(泥坯是在烧成前已经成型的半成品)上刻字与画。由于,紫砂器有平面或弧面,一般以刀就泥坯,捻管转刀为紫砂陶刻最具特点、最基本的刀法。紫砂陶刻的表现内容很丰富,主要以传统中国书画为题材,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体现,也是人们欣赏追求的传统习惯。陶刻还一直在延续和在发展着,陶刻其最大特点是具有金石味,而如今正在兴起的电脑紫砂陶刻有其快、准、价廉等优点,但缺乏金石味、缺少书画语言。  相似文献   

9.
紫砂陶刻,是受成熟的中国画技法影响之后的工美艺术,工艺精湛,题材多样化,极大地促进了紫砂文化的发展。就紫砂陶刻而言,历史并不久远,最早紫砂器所见刀迹陶刻,仅局限于器品底部作为制壶艺人之款识而已。清代为紫砂之繁盛时段,受江南金石篆刻流派影响,众多书画大家逐步将诗赋书画转载到紫砂陶坯上来,期间最具代表的有子冶、曼生等,在曼生等书画家前,许多紫砂名家,时大彬、陈仲美等大家还都只是用制壶用的竹制工具在紫砂坯上简单划刻,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装饰之用。紫砂陶刻尤以清末为始,直至民国为百花争鸣之阶段。越来越多书画家何心舟、任伯年,篆刻家岩如、宾如、若泉等参与到紫砂陶刻这个领域来,奠定了今日的陶刻基础,才有了紫砂陶刻工美艺术在今天的这般繁盛景象。  相似文献   

10.
紫砂陶刻在紫砂艺术中以一个特殊的装饰手法呈现于世人眼前,以刻为本的紫砂陶刻,刀法虽至关重要,但在刀法之外的意境处理上,力求通过刀法的变换和用刀的轻重缓急来产生笔墨的变化,使得在紫砂画面上具书画中虚实、飞白和浓淡的墨色层次,从而体现出中国书画境界中的那一份笔墨情趣。  相似文献   

11.
紫砂陶刻装饰,最早见于元代壶铭"且吃茶、清隐"五字草书,它与古代陶器刻文同为一个模式,即是作者在其所制陶坯上记述姓名或记上所叙铭文.起初都是在壶底部刻划,这只是紫砂壶雕刻的雏形,还淡不上雕刻装饰工艺.我们先从宜兴壶艺的创始人供春说起.供春是士人吴颐山的侍童,是时吴氏为准备三年一次的京试而寄居于金沙寺静读.而供春则服侍吴氏的起居饮食.供春闲时就观察寺僧和当地陶工制作各类器皿.据说有一天,他利用一块紫砂泥捏成一个茶壶.吴氏拿供春为他所制的茶壶供其友侪观赏,大家看后颇为欣赏,也请供春为他们制壶,由此宜兴壶开始风行,且渐及全国.  相似文献   

12.
黄自英 《江苏陶瓷》2006,39(6):19-20
1陶刻的起源紫砂陶刻艺术渊远流长,形成优良的传统和强烈的艺术风格绝非一朝一夕。陶刻的起源据目前考证可追溯到宋代,可以说随着紫砂陶制作的创始而萌芽,北宋诗人梅尧臣《宛陵集》中多有记载。蔡司霑著的《先进录》、《霁园丛话》里说:“余于白下获一紫砂罐、有‘且吃茶、清隐  相似文献   

13.
紫砂陶刻艺术是紫砂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紫砂陶刻装饰也是紫砂壶艺装饰技艺之一。紫砂陶刻装饰是通过钢刀雕刻,将中国传统诗、书、画、印集于壶上,通过毛笔画稿、或者捉刀直接刻(称之为“空刻”),采取阴刻、阳刻、琢砂等技法技艺,表现出具有浓郁的文人情怀、深厚的书画陶刻功底、浓厚的文化艺术气息。自明代正德、嘉靖年间供春竹刀留名,明代万历年间时大彬竹刀代笔以“大彬”落款,清代金石篆刻家陈曼生连同文人加入紫砂壶艺的设计、创作、装饰等,进一步推动了紫砂壶艺陶刻装饰的系统化与理论化,深化了紫砂文化艺术的文人气息与金石趣味。  相似文献   

14.
何震 《江苏陶瓷》2010,43(2):47-47,49
追溯悠久的宜兴紫砂发展史.早在清嘉庆年间,紫砂陶刻装饰艺术便开创了艺术的鼎盛时期,文人壶与陈曼生在紫砂艺术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紫砂陶刻装饰艺术曾经如此辉煌,当“字随壶传、壶随字贵”成为佳话.剩下的就是需要我们思考现代紫砂陶刻装饰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守波 《佛山陶瓷》2013,23(9):51-52
在陶瓷装饰领域中,大多以精工细描地釉彩为主题,但是在古朴雅致的紫砂器上却重古雅意味的陶刻。紫砂陶刻以刀代笔,以刻代绘,刀笔从容写意,展现出陶刻艺术与紫砂艺术的精华。  相似文献   

16.
紫砂陶刻的艺术含量极高,它利用紫砂泥色的可塑性,借助各种刀法,在壶器的表面表达多种艺术美,以达到美的艺术效果,刀法虚实互辅、刚柔相济。紫砂陶刻作品讲究用刀的痛快与爽利,这样才能使陶刻部分显得典雅、古朴。刀法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于欣赏紫砂陶刻的人而言,其文化内涵更值得品味。  相似文献   

17.
周伯其 《江苏陶瓷》2010,43(4):38-38,40
紫砂陶刻是独特的工艺技法.它的特点是以刀代笔。把书法、绘画以各种刀法技艺栩栩如生传神于紫砂陶上,使紫砂工艺与书画艺术结合,提高了它的实用、观赏和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陶刻之形生艺术之韵,紫砂陶刻与生俱来的魅力需要通过合理的刻画来生发内涵,塑造主题.在紫砂器上,紫砂陶刻已然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更是一件作品的灵魂,对于当代紫砂陶刻创作者来说,紫砂陶刻早已经成为了紫砂文化的一部分,整体性的形体塑造正越来越紧密地跟紫砂器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9.
紫砂陶刻以刀代笔,将书画呈现在紫砂坯体上,给人以直观的视觉审美,具有直观性、鲜明性和具体性,历经几百年的发展,陶刻工艺越发成熟,和多种紫砂工艺品巧妙结合,丰富了紫砂作品的表现形式,提升了作品的艺术魅力。本文以紫砂作品"书画对瓶"为例,浅谈其陶刻特征和人文魅力。  相似文献   

20.
紫砂挂盘在我国陶艺百花园中以其自然质朴、浑厚、粗犷的艺术魅力而受到人们的青睐,我们要继承和发展古人和前辈高超的紫砂陶刻挂盘技艺,充分利用陶刻的各种用刀技法和紫砂丰富的泥色相映衬,使其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