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对应用泮托拉唑钠和奥美拉唑治疗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方法随机将96例患者分为泮托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在分别治疗5d后,评价疗效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均有明显止血效果,泮托拉唑组用药48h显效率67.39%,总成功率95.65%,奥美拉唑组分别为40.00%和76.00%,泮托拉唑组疗效显著高于奥美拉唑组(P<0.05)。结论泮托拉唑治疗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且疗效明显优于法莫替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对十二指肠溃疡(DU)的疗效。方法将60例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为DU活动期,并经活检取材行快速尿素酶试验确定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泮托拉唑三联治疗组和奥美拉唑三联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先予三联治疗:泮托拉唑胶囊40mg或奥美拉唑胶囊20mg 克拉霉素片500mg 阿莫西林胶囊1000mg,每天2次,连续7d,然后单独给予泮托拉唑40mg,每日1次,或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连续3周。治疗共4周后复查胃镜并检测HP,观察溃疡治愈率、HP根治率及不良反应率。结果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组治愈率分别为93.3%、90%;HP根除率90%、86.7%,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率泮托拉唑组低于奥美拉唑组(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泮托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治疗DU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观察思密达与泮托拉唑联合用药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抗Hp治疗l周后,治疗组予泮托拉唑+思密达治疗4周,对照组仅予泮托拉唑治疗4周后复查胃镜,并进行疗效判断。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在缩短病程,提高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思密达辅助治疗消化性溃疡是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泮托拉唑联合施林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单盲的临床试验。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方法:治疗前后对反流、烧灼痛等症状各记录1次。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变化及胃镜下反流性食管炎程度变化情况见表1、2。结论泮托拉唑与施林联合应用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单独应用泮托拉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主要有许多种,例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肿瘤等,它是消化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急症。泮托拉唑的作用机理在于它是不可逆质子泵抑制剂,能够减少胃酸分泌。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常用药物,但其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及内镜检查等方面无显著差异性。治疗组予以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痢特灵片治疗;对照组予以雷尼替丁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痢特灵片治疗。结果经4周治疗发现,泮托拉唑治疗组患者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如反酸、烧心、上腹部疼痛等)并使溃疡愈合。雷尼替丁胶囊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如反酸、烧心、上腹部疼痛等)改善差并且溃疡愈合也相对差。结论泮托拉唑+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痢特灵片治疗可有效地控制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症状,加速溃疡愈合,清除Hp的感染,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一种有效、价廉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血凝酶注射和内科治疗消化道出血时的医疗效果。方法将117例诊断为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采取白眉蛇毒血凝酶以及泮托拉唑注射的方式,观察组采取奥美拉唑40mg+5%葡萄糖液静脉注射及内服方式。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63.3%,高于观察组的49.1%。同时在其他病症上,治疗组的疗效也明显高于观察组,其中出血症状显效率为56.7%对42.1%,有效率为36.7%对28.1%,大便病症显效率为48.3%对31.6%,有效率为46.7%对33.3%。结论白眉蛇毒血凝酶以及泮托拉唑针注射是消化道出血治疗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云南白药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至2010年收治58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用埃索美拉唑联合云南白药;对照组用西咪替丁联合冰冻去甲肾上腺素溶液,比较2组止血效果。结果治疗组止血有效率96.5%明显高于对照组72.4%,2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云南白药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显著,值得推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2例(观察组),并与同期保守治疗的同类患者45例(对照组)进行对照,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促进患者早期意识清醒、降低死亡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江银枝  田连珠 《广东化工》2011,38(3):1-4,17
泮托拉唑是一种取代的苯并咪唑衍生物,是不可逆转的质子泵抑制剂,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由胃酸分泌过多引起的消化性溃疡及其相关的疾病,如: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急性胃粘膜病变,复合性胃溃疡等。文章综述了近二十几年泮托拉唑的合成方法路线,主要是根据合成泮托拉唑采用的不同原料起点进行分类阐述,并对其合成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是目前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优化左旋泮托拉唑的合成工艺条件,以麦芽酚、扑热息痛为原料合成左旋泮托拉唑,通过正交试验法考察氧化剂与硫醚的摩尔比、催化剂与硫醚的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左旋泮托拉唑合成产率的影响。优化工艺条件为:氧化剂与硫醚的比为1.2∶1,催化剂与硫醚的摩尔比为0.9∶1,反应温度为10~15℃,反应时间为10 h。以此优化条件下,产率达到72.7%。工艺条件温和、操作简便、适合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手段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上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每组80例,分别行微创手术和保守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非手术组的临床效果总体上不如手术组,相关差异显著。结论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时应及时、准确对病情进行评价,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疗效和ADL分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安全且疗效可靠,是一种有效治疗颅内血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07年4月至2009年12月104例应用生长抑素(善得定)治疗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应用综合治疗的41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2组治疗效果、止血时间、治疗费用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显效48例,显效率46.15%,总有效99例,总有效率95.1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研究组平均止血时间(38.24±4.26)h,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平均治疗费用(4462.32±102.74)元,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生长抑素类药物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禁忌证少,应作为首选止血药物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以来于我院进行微创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微创治疗组和内科保守治疗组,分别进行治疗,并比较二者治疗效果。结果微创治疗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达到82.7%和55.8%,均高于内科保守治疗组的36.5%和17.3%,统计学分析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效果明显高于内科保守治疗,在临床上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在救治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曲肽,对照组给予垂体后叶素。观察2组患者止血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有效率为77.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围手术期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围手术期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结果 45例患者,经局部动脉血管缝扎止血,均停止出血,痊愈出院,无术后近期并发症,继续随访6个月~2年,未见有再出血情况发生。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围手术期并发的上消化道出血,不容忽视,必须在手术过程中,谨慎操作,尽量把握预防出血的措施;即使这样,一旦发生出血,也要积极诊断,并根据出血的原因和部位合理治疗,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探讨最佳术式,以最大程度改善预后。方法选择原发出血部位在基底节区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11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取骨瓣开颅、小骨窗开颅及微创穿刺抽吸3种手术方法,观察并随访6个月以上,比较各组死亡率及ADL(日常生活能力)间的差别。结果骨瓣开颅组治愈率最高,死亡率最低(P<0.05);小骨窗开颅和微创穿刺引流2组治愈率和死亡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通过临床疗效观察,我们认为骨瓣开颅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最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立止血局部和全身同时给药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的新生儿4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立止血0.5 KU经胃管内注入,同时用立止血0.5 KU静推,根据出血情况,每日各1~2次,连用1~3 d。对照组加用止血敏125 mg 10%GS30~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5 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两组止血效果比较,经Ridit分析,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所需止血时间(用中位数表示)分别为1.5 d、3 d。结论立止血是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简单、方便、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