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软土地基实测沉降的拟合和预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有效利用软土地基,基于实测资料综合介绍了沉降拟合和预测的几种方法,并应用于多个实际工程的实测沉降分析.同时,对拟合预测结果进行后验差检验和关联度分析,使其具有统一的评价标准.结果表明,用人工神经网络法来拟合沉降曲线效果最好,用前期沉降数据训练网络来预测后期沉降效果也非常好;传统曲线拟合法中,双曲线法的预测效果最好;用新陈代谢的灰色预测法来预测后期沉降,预测精度随预测模型的更新优化而很快提高.  相似文献   

2.
以某海滨围垦造地工程为例,采用岩土工程计算分析软件包系列中的SIGMA/W软件对围垦造地工程区海堤及堤内一定范围的典型断面在填筑过程以及运行期的应力、变形进行计算分析,得出这些部位填筑后、前期(一年)和最终(四年)可能沉降量指标,较好的解决了回填工程量估算问题.  相似文献   

3.
饱和粘性土地基沉降与固结变量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基固结度与地基沉降的关系式,结合实例分析在饱和粘性土地基沉降资料分析中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不一致性的原因及其关系,探讨地基固结度表达式的差异性,讨论如何利用沉降值表达地基固结度,提出在沉降资料分析中不同常规方法的计算前提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各种软基处理工后沉降的试验研究和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地质条件、软基处理和现场试验等几方面,对排水固结法中的超载预压和真空预压,复合地基法中的粉喷桩和CFG桩等处理的效果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和分析,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高速公路软基过渡段车辆行驶的舒适性,通过建立车辆垂向振动分析模型和有限元仿真模型,分别分析了过渡段长度和分段与高速公路软基过渡段差异沉降的关系。结果表明,过渡段长度和分段对高速公路软基过渡段均衡沉降影响较大。车辆垂向振动加速度随着差异沉降量和沉降坡度差的增大而增大;对于标准速度为120km/h的高速公路,当过渡段长度大于8m时,采用的均衡沉降控制标准宜为差异沉降量,差异沉降控制标准为差异沉降量2.3cm,当过渡段长度小于8m时,采用的均衡沉降控制标准宜为沉降坡度差,差异沉降控制标准为沉降坡度差0.3%;采用两种桩间距比采用同种桩间距的过渡段差异沉降减少约35%~50%。  相似文献   

6.
以西安地铁一号线朝阳门站—康复路站区段饱和软黄土地铁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施工期现场地表沉降变形监测,分析了在饱和软黄土特殊地层条件下隧道浅埋暗挖法施工引起的该区段地表沉降变形规律以及地表沉降槽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饱和软黄土隧道开挖时,随着掌子面的推进,隧道顶地表沉降可分为沉降微小阶段、沉降显著发展阶段、沉降缓慢阶段和沉降稳定阶段; 单线隧道开挖后的最大地表沉降量为18.89 mm,双线隧道开挖后的最大地表沉降量为36.4 mm; 已开挖隧道对围岩土体的扰动作用使得后开挖隧道的地表沉降发展较大; 双线隧道的地表沉降槽宽度接近单线隧道沉降槽宽度的2倍,因此可以将其近似为单线隧道地表沉降槽宽度与双线隧道轴线中点距离之和; 单线隧道开挖后地表沉降槽宽度为8.4~9.3 m,双线隧道开挖后地表沉降槽宽度为16.2~17.5 m; 隧道开挖施工的沉降槽宽度参数为0.435~0.467,单线隧道开挖后的地层损失率为0.765%~1.324%,双线隧道开挖后的地层损失率为1.231%~2.200%。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Excel在饱和黏土地基沉降计算中的应用.并将计算结果与传统的查图表求解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8.
分别对上海淤泥质饱和软粘土进行了长期流变和循环流变试验,得出其在不同围压、不同偏压和不同动应力作用下的变形规律。结果显示,围压相同时,偏压比大,试样的流变变形大,而偏压比相同时,围压大,流变变形也大;循环流变试验总体规律和流变试验相同,但经过一个循环加载阶段之后,随后的流变变形则很小。这些结论对今后软土地区高速公路、铁路和地铁建设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9.
影响软基沉降因素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高速公路,能有效解决填筑施工过程中路基的沉降变形问题,是保证高速公路的建设质量的关键.本文依据实际工程,利用有限元计算对影响路基沉降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归纳总结出了影响路基沉降变形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规律,为解决路基沉降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以某高速公路软基处理工程为依托,利用Midas GTS NX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研究经水泥搅拌桩处理后的软基沉降规律,分析了桩长、桩距对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水泥搅拌桩处理软基能够有效控制其沉降,路基土填筑完毕道路中心沉降量稳定在11.32 cm左右,满足规范要求;路基沉降量大小与桩距成反比、与桩长成正比,确定桩距和桩长需要综合考虑沉降控制效果和经济成本;数值模拟结果和监测数据相比差异较小。研究成果可为后续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对于软土地区修建的工程,软基的最终沉降量对施工有指导意义。由于土体性质和状态的复杂性,以及勘测、施工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值有差异。反演分析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些问题,因此在现场实测的软土地基沉降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太沙基的土体理论建立了计算最终沉降量的反演计算模型,该模型既适用于一次加栽,也适用于分级加栽。根据广梧高速公路某断面实测的沉降资料反演计算有关参数,并将理论计算模型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二者符合较好.证明该理论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软土地基疏桩基础沉降计算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前软土地基疏桩基础沉降计算方法尚不成熟,现行规范(JGJ 94-2008)对同时满足"桩中心距大于6倍桩径"的"软土地基减沉复合疏桩基础"的沉降应如何计算未作明确说明.根据连云港市云台变电所加固工程的数据进行理论分析并与实测沉降对比,得出以上情况宜按"桩中心距大于6倍桩径"公式进行沉降计算的结论,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工程中软土地基沉降的三种预测方法(指数曲线模型,双曲线模型和灰色模型法)进行了结果预测分析比较,从预测曲线和实测曲线的比较中可以看出,灰色模型法能够更加准确地对软土地基沉降进行预测.灰色模型的检测结果更加接近实测值是因为它人为因素较少,对实测数据没有严格的要求.本文的研究为软土比较沉降预测方法的选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软土路基沉降预测的方法很多.为实现对路基沉降的准确预测,在工程实践中需要选用哪种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实际运用取得的效果如何,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文中对两个断面分别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法和双曲线法进行了沉降预测,并通过与实际观测的沉降值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两种方法各自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从软基处理中沉降控制的重要性出发,利用现场试验路段和室内模型的沉降结果,分析软基处理中CFG桩复合地基沉降量理论计算方法,提出了目前复合地基沉降量计算中存在的不足,验证了考虑桩的刺入,并按实际荷载传递进行沉降量计算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动静结合的软土路基沉降计算新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到动力固结路基处理工程实践中.对软土路基沉降进行了计算,通过将沉降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验证计算方法的可行性.计算结果显示,路基断面总沉降量计算值为669.6 mm,实测值为675 mm,两者比较相近,说明该沉降计算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对杂填土与软土地基互嵌过程的实时沉降分析,探究软土粗颗粒含量变化对互嵌沉降和软土固结沉降的作用,借助自主研制的杂填土与软土互嵌试验仪,通过室内试验定量区分互嵌沉降和软土固结沉降,设计正交试验组对照分析2种粒径杂填土颗粒(5、10 mm)与5种粗颗粒含量软土(0、3%、6%、9%、12%)在一定荷载下的沉降发展规律,总结总沉降、互嵌沉降、软土固结沉降的最终沉降量和瞬时沉降量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软土中存在粗颗粒时,总沉降和互嵌沉降在各阶段均较无粗颗粒情况下增长量更大且发展更快,在粗颗粒含量6%时总沉降和互嵌沉降有极大值,粗颗粒含量对软土固结沉降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如能事先预估并妥善考虑地基的变形而加以控制或利用,是可以防止地基变形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的.计算建筑物地基的沉降时,应考虑地基土侧向变形的影响.笔者在考虑三维变形的地基沉降计算理论基础上,以e-lgp曲线来替代e-p曲线,使沉降量计算更简化、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