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定量评价注水开发效果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油藏各种单因素指标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程度,在单指标定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多个国内外注水开发油田的开发效果及指标影响因素,建立了注水开发油田综合定量指标评价体系。对辽河油区不同类型油田(区块)进行分析评价,直观说明了注水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
注水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是提高有效注水、分析油藏开发开采水平和提出下步合理调整措施的重要依据。传统的评价方法大多是基于行业标准和矿场实际情况对某些影响水驱开发效果的生产指标进行分析来评价油藏开发效果,这种方法对不同流体性质、不同储层物性、不同开发阶段油藏水驱开发规律的差异性和整理评价性体现不够。本文在充分考虑油藏地质特征和开发动态的基础上,参考行业标准,结合机理模型数值模拟方法,筛选影响厚层砂岩油藏注水开发效果的12种重要参数,构成水驱开发效果指标评价体系,引入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厚层砂岩油藏水驱效果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应用层次分析法,评判矩阵中单因素评价向量的确定采用因素评判矩阵法。利用此评价方法对B油田注水开发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认为该油田目前水驱效果较差,与油田实际开发动态相符,注水有待进一步加强和细化。文中所用评价方法简单、实用,可以为油藏今后的开发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注水开发油藏,明确油藏单因素评价指标,运用模糊数学分析方法建立一套油藏开发老区调整效果的评价体系。利用该体系对注水开发油藏的开发效果进行评价,计算出不同类型油藏评价参数的权重系数,筛选出注水开发效果较差的单元。  相似文献   

4.
双河油田特高含水后期存水率与水驱指数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存水率和水驱指数的变化特征是注水油田经常使用的重要评价指标,通过对双河油田存水率和水驱指数的变化特征研究,提出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评价需根据油藏类型的不同,存水率和水驱指数变化规律的不同,结合压力、含水上升率等指标,对注水开发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指导油田注水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江汉油田注水开发单元油藏类型各异,地质特点相差较大,注水开发效果存在差异,难以形成统一对比分析。本文从评价指标筛选、理论公式、修正系数等方面推导,建立了适合江汉油田注水开发单元的综合评价体系,为下一步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调整提供了依据。采用新评价体系对江汉油田多个注水开发单元进行了评价分析,较好地反映了油藏实际开发情况。  相似文献   

6.
杨银山  陈浩军 《石油仪器》2011,25(4):49-51,9
以地质研究为基础,开展南八仙油田N22、N12、N1主要层段试注水效果评价,通过对主力区块试注水井影响注水因素分析,揭示注水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油藏合理的经济方案指标计算,结合油藏潜力评价,提出了改善油田开发效果调整意见。  相似文献   

7.
针对辽河油田不同类型注水开发油藏地质特征、开发特点和评价指标分析,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综合评价分析方法,建立了不同类型油藏水驱难易程度、水驱均匀程度及水驱开发潜力综合地质因素的评价参数、标准、权系数和自动处理方法。通过矩阵分析、标准化、标准指标绝对差的极值加权组合放大技术及综合归一,对不同类型油田水驱开发潜力地质因素进行了综合评价处理。从而,深入地对不同开发效果的水驱开发油田进行了调整方法分析,为合理选择该区油田开发决策和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存水率和水驱指数的变化特征是注水油田经常使用的重要评价指标 ,通过对双河油田存水率和水驱指数的变化特征研究 ,提出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评价需根据油藏类型的不同 ,存水率和水驱指数变化规律的不同 ,结合压力、含水上升率等指标 ,对注水开发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指导油田注水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注水开发油田采出每吨油的耗水量是评价开发经济效果的重要指标。从耗水量基本概念及油藏工程方法出发,导出制作注水开发油田耗水量图版的数学表达式,该方法简单实用,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10.
非封闭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油藏开发往往是以单元或者区块的形式开发的,这些开发单元很多都是人为切割的,客观上并非封闭的一个体系.非封闭油藏开发过程中,地下流体与外界是相通的,这样就形成外界流体对油藏的供给或者油藏流体的溢出现象.外界流体供给与油藏流体溢出对开发单元的注水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油藏物质平衡的基础上,获得该开发单元的水侵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非封闭油藏注水开发利用效果评价方法,得到了考虑水侵量的综合存水率与综合水驱指数等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指标.运用该方法对双河油田437断块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结果表明综合存水率与综合水驱指数对非封闭油藏的注水评价更科学更准确.  相似文献   

11.
针对鲁克沁稠油油藏泡沫驱开采存在的气锁、注入参数不合理等问题,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对减氧空气泡沫驱注入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表明:水驱突破时开展减氧空气泡沫驱,采出程度增幅最高,含水率明显下降;采用气液交替注入方式替代气液同注方式,可避免井筒内气液分离和腐蚀问题,且当减氧空气和发泡液的单次注入量为0.1倍孔隙体积时,驱替效果与气液同注效果相当。室内获得的最佳注入参数为:水驱含水率达70%时转泡沫驱,液和气交替注入,单次注入0.1倍孔隙体积,注入速率为0.3 mL/min。现场施工参数调整后,试验区日增油为42 t/d,含水率下降28个百分点,累计增油为1.4×104t,产水量降低2.65×104m3。现场试验证明,减氧空气泡沫驱优化方案切实可行,该成果为鲁克沁稠油规模开发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聚合物驱不同阶段效果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在目前聚合驱系统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萨北开发区聚合物驱开采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出了评价不同阶段聚合物驱开发效果的方法,该方法以精细地质研究为基础,用动态变化的观点来分析判定井组受效情况,并结合区块沉积特征、水淹状况、井网及单砂体完善程度,对全区效情况给予客观的评价。运用该方法对实际注聚合物区块进行评价,确定没阶段的综合调整重点,有利于提高聚合物总体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3.
蒸汽驱能大幅度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但对于单一蒸汽驱而言,由于受边底水及储层非均质性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汽窜,降低了蒸汽的波及体积,开发效果不理想.为此,设计了氮气泡沫辅助蒸汽驱驱油实验,对单一蒸汽驱和氮气泡沫辅助蒸汽驱的驱油效率进行了对比,并对氮气泡沫辅助蒸汽驱注入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单一蒸汽驱综合驱油效率为63.52%,氮气泡沫辅助蒸汽驱综合驱油效率为69.95%,比单一蒸汽驱提高了6.43%.当气液比为1∶1,发泡剂质量分数为0.5%,含水率较低时,进行氮气泡沫辅助蒸汽驱开发效果较好.通过室内实验证实,氮气泡沫辅助蒸汽驱能够有效封堵高渗透条带,提高驱油效率,改善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4.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是水驱开发油田的重要指标,准确合理地计算出不同类型油田的水驱储量动用程度,对油田的开发调整具有指导意义.文中从水驱开发效果角度分析,认为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等于水驱动用储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利用甲、乙、丙、丁4种水驱曲线表达式,从理论上推导出4种水驱曲线的水驱动用储量计算公式,然后结合水驱储量动用程度定义,就可以进行油田水驱储量动用程度计算.为了能准确可靠地利用目前的研究方法计算实际油田的水驱储量动用程度,对不同油田如何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应根据实际油田的含水上升规律特征选择合适的水驱曲线,然后进行水驱储量动用程度计算.  相似文献   

15.
注水系统节能优化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徐小力  王信义 《石油机械》1998,26(10):18-20
为有效地减小油田注水系统无用功能耗,需对注水系统实行节能优化控制。简述了注水系统节能优化控制方案的确定。在分析注水站单站优化与注水系统优化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注水系统优化控制简化成单站局部优化控制的构想。介绍了注水站节能优化的典型应用,选择静态优化控制的方法,利用多层曲线拟合方法对注水站建模,确定了多泵优化控制的步进搜索方案。给出了实用的在线节能优化控制系统,包括优化控制的主要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16.
为了确保聚合物驱后续水驱阶段的增油效果,针对其动态变化特点,提出了这一阶段的调整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后续水驱应保持合理压力场;开展分层注水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根据油井动态变化特点,采取油井分类管理方法,可延长降水增油效果;应结合矿场实际情况,适时开展后续水驱整体注采调整,探索提高采收率的新方法。在孤岛油田中一区Ng3聚合物驱的矿场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胜利油田单56区块油藏条件,利用蒸汽驱三维物理模拟装置,开展了20% 、40% 、60% 蒸汽干度条件下反九点井网超稠油油藏蒸汽驱实验。分析了单井及井组生产动态,并在蒸汽驱的基础上研究了采用氮气泡沫的方式改善超稠油蒸汽驱的开发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超稠油油藏汽窜较为严重,综合含水上升较快,蒸汽腔发育不均匀;边井生产效果较好,角井温度场发育较差,产液量和产油量较低,对井组贡献率较低。通过提高蒸汽干度可以有效提高蒸汽驱阶段的采收率,当注入油藏蒸汽干度从20% 提高到60%,蒸汽驱阶段的采出程度提高19.86%。段塞注入0.093 PV的泡沫体系时,蒸汽汽窜得到有效抑制,边井产液量和综合含水均出现明显下降,角井温度场开始发育,角井产液量和产油量显著增加,阶段综合含水下降7%,提高采收率15% 以上。通过提高蒸汽干度和辅助氮气泡沫调剖工艺,超稠油油藏可以转为蒸汽驱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8.
岩心CT微观驱替实验的图像处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CT微观驱替图像的特点,考虑图像中像素的空间分布,提出利用指示克里金方法分割图像.对不同驱替阶段的CT微观驱替图像进行分割,并和传统的简单阈值法的分割结果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计算孔隙度等参数并结合室内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利用指示克里金方法分割CT微观驱替图像克服了传统分割方法的缺陷,因而能达到较好的分割效果.  相似文献   

19.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驱油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庆油田应用的新型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开展了微观仿真模型驱油实验和岩心驱油实验研究;对比了水驱油后聚合物溶液驱油、表面活性剂溶液驱、无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SP)二元复合驱体系驱油3种方案的驱油效果,研究了SP二元复合体系界面张力和乳状液的含水率对其驱油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SP二元体系的驱油效果明显好于聚合物溶液和表面活性剂溶液的一元体系,人造岩心水驱油后,开展SP二元复合体系驱油提高采收率17.50%;人造岩心水驱后聚驱,再开展SP二元复合体系驱油提高采收率10.10%。该研究对指导SP二元复合体注入方案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了改进聚合物驱(聚驱)油田可采储量的计算方法,利用聚驱驱替特征曲线,对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的19套井网进行研究,发现一类与二类油层聚驱可采储量的计算方法是一致的,只是在不同开采阶段采用的方法不同。在聚驱后续水驱阶段,水驱规律曲线表现出明显的直线特征,可采用修正甲型和丙型水驱规律曲线计算聚驱可采储量、标定可采储量、空白水驱可采储量和聚驱增储结果等;在聚驱中后期阶段,通过计算出的累积产油量,利用历史数据预测转后续水驱的累积注水量,即可计算出整个聚驱过程中的聚用量,并可分析后续水驱阶段的采出程度,从而建立起中后期可采储量的计算模型;在聚驱早、前期阶段,对于还未注聚的区块无法用驱替曲线进行可采储量预测,因此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从影响聚驱效果的主要因素出发,回归了聚驱可采储量的计算模型,根据注聚前设定的注聚方案参数就可以进行可采储量的预测。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可精确计算聚驱油田不同阶段的可采储量,其计算平均误差仅为1.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