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7 毫秒
1.
不同发酵时间的郫县豆瓣酱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不同发酵时间对郫县豆瓣酱挥发性成分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两种原料生椒醅与阴瓣子,以及3 种不同发酵时间的郫县豆瓣酱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从两种原料中共分离鉴定出66 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醇5 种、酯24 种、酸2 种、醛5 种、烃23 种、酚4 种、呋喃化合物1 种、含氮化合物2 种;从3 种发酵豆瓣中共分离鉴定出88 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醇7 种、酯20 种、酸3 种、醛9 种、烃35 种、酚6 种、酮4 种、含氮化合物3 种。其相同的成分是苯甲醛、苯乙醛、(Z)-3,7- 二甲基-1,3,6- 辛三烯、3,7- 二甲基-1,6- 辛二烯-3- 醇、2,6,6- 三甲基-2- 环己烯-1,4- 二酮、4- 乙基愈创木酚、十四烷、十七烷、十六酸乙酯等。  相似文献   

2.
平遥与月盛斋酱牛肉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对平遥和月盛斋酱牛肉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分别鉴定出64、63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共有的成分为柠檬烯、乙酸乙酯、2,3-戊二酮、3-羟基-2-丁酮、苯甲醛、苯乙醛、十四醛、十五醛、十六醛、乙醇、2-甲基二氢-3(2H)-呋喃酮、糠醛、5-甲基糠醛、茴香脑、十六酸等物质;平遥酱牛肉特有的成分有(E)-2-辛烯醛、3,4-二甲基苯甲醛、异丙醇、2-丁醇、2-甲基吡嗪、2,6-二甲基吡嗪、乙酸、癸酸等物质;月盛斋酱牛肉特有的挥发性物质有松油烯、反式石竹烯、2-庚酮、薄荷烯酮、(E)-肉桂醛、桉叶油醇、芳樟醇、4-萜烯醇、2-乙酰基呋喃等成分。  相似文献   

3.
GC-MS分析自制豆豉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自制豆豉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鉴定其组成成分.通过GC-MS分析共鉴定出41个挥发性化合物,包括醇(6),酚(7),醛(2),酮(3),酸(8),含N,S化合物(13),烃(2)等7类.结果显示豆豉中主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有:吲哚、四甲基吡嗪、油酸、三甲基吡嗪、二十一烷、棕桐酸、笨甲醛、亚油酸、4-乙烯基-2-甲氧基笨酚、笨甲酸、愈创木酚、苯酚、硬脂酸、2-呋喃甲醇,12-甲基十四烷酸、十五酸、4-甲基-2,6-二叔丁基笨酚,3-乙基-2,5-二甲基吡嗪、笨甲醇、4-乙烯基苯酚、苯乙醇,2,5-二甲基吡嗪,4-甲基-2,6-二叔丁基-4-羟基-环己二烯-1-酮、肉豆蔻酸等24种,占挥发性化合物总量的92.9%.其中对豆豉的风味起重要作用的吡嗪类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棘托竹荪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通过气质联用技术和气相色谱-闻香法分析棘托竹荪中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气质联用采用极性柱和弱极性柱双柱定性分析,共鉴定出74种化合物,包括醇类18种、醛类8种、烃类16种、酸类6种、酮类6种、杂环类8种、芳香类5种、其他类7种,其中含量较高的化合物有十四碳内酯(5.99%)、香叶基丙酮(3.06%)、4-(2,6,6-三甲基-2-环己烯-1-基)-3-丁烯-2-醇(2.61%)、苯乙醛(2.48%)等;通过嗅闻仪鉴定出10种风味成分,包括1-辛烯-3-酮、6-甲基-5-庚烯-2-酮、2-辛烯醛、2-乙酰基呋喃、5-甲基糠醛、2-壬烯醛、己酸、香叶基丙酮、苯乙醇、2-乙酰基吡咯。  相似文献   

5.
细菌型豆豉香气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用干馏法提取细菌型豆豉香气成分,气相色谱法分离,质谱法鉴定结构并与计算机系统储存的己知物质的质谱进行比较,其鉴定出27个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挥发性成分有:十四烷、4-甲基-2,6-二叔丁基-4-羟基-2,5-环-己烯-1-酮、2,6-二叔丁基对苯醌、月桂醇、十五烷、4-甲基-2,6-二叔丁基苯酚、十六烷、1-(2-辛基环丙基)辛酮、丙烯酸月桂醇酯、十七烷、肉豆蔻酸、十八烷、2,6-二叔丁基-4-硝基苯酚、鳖酸、棕榈酸、油酸、硬脂酸等,其中关键香味化合物是:月桂醛、12-羟基-7α-桉叶-4-烯-6-酮、月桂醇、4-甲基-2,6-二叔丁基-4-羟基-2,5-环己二烯-1-酮,2,6-二叔丁基对-1-苯醌、4-甲基-2,6-二叔丁基苯酚、2-丁基-5-异丁基噻吩、1-(2-辛基环丙基)-1-辛酮、丙烯酸月桂醇酯、十五醛、六氢金合欢基丙酮,2,6-二叔丁基-4-硝基苯酚,5-十二烷基-2(3H)-呋喃酮13个化学物。  相似文献   

6.
张红梅  常明勋  何玉静 《食品科学》2009,30(20):391-393
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萃取新鲜和腐败的水蜜桃挥发性成分,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来分析、鉴定水蜜桃中的气味成分。经NIST质谱数据库检索和文献对照,新鲜水蜜桃检测出32种成分,占总峰面积的81.48%;腐败的水蜜桃检测出27种成分,占总峰面积的86.56%。相同成分有辛酸乙酯、4-癸酸乙酯、辛酸己酯、1,2-苯二羧基酸丁辛酯、异丙基棕榈酸酯、4-(2,6,6-三甲基)-2-丁酮、5-乙二氢基-2(3H)呋喃酮、十五烷、十六烷、十七烷等20种物质,但其相对含量存在很大差异。结果表现出水蜜桃不同品质果实气味成分的不同,可应用于果实的质量鉴定。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海南产益智(Alpinpaoxyphylla Miq)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质谱图库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中鉴定出43种化学成分;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研究表明,海南产益智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等,主要有5-苯基-2-庚烯-6-酮(15.62%)、1,2,3,5,6,7,8,8a-八氢-1,8a-二甲基-7-(1-甲基乙烯基)-萘(11.02%)、2,2,7,7-四甲基三环[6,2,1,0(1,6)]十一-4-烯-3-酮(5.48%)、4,5-二氢异长叶烯(4.59%)、4-(2,5,5-三甲基-3-氧三环[5,1,0,0(2,4)]十-4-基)-3-丁烯-2-酮(4.12%)、1-羟基-6-(3-异丙基-环丙基-1-烯基)-6-甲基-庚烷-2-酮(3.52%).  相似文献   

8.
徐怀德  周瑶  雷霆 《食品科学》2011,32(10):171-174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谱图检索,对鲜黄芪和干黄芪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鲜黄芪和干黄芪挥发性成分的得率分别为0.64%、0.43%,鲜黄芪和干黄芪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76种;二者的共有成分为正己醇、(E)-2-己烯-1-醇、正己醛、己-2-烯醛等11个化合物;鲜黄芪中鉴定出43种挥发性成分,主成分是正己醇、邻二甲苯、(E)-2-己烯-1-醇、(E)-2-己烯醛、正己醛;干黄芪中鉴定出44种香气成分,主成分是正己醛、正己醇、己-2-烯醛。干黄芪挥发性成分与新鲜黄芪挥发性成分相比较组成和相对含量存在着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鉴定并分析了野生蓝莓果汁及其果酒中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共鉴定出69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包括酸(1种)、酯(21种)、醇(7种)、醛酮(11种)、酚(4种)、烷烃(15种)、其他物质(10种)。其中蓝莓果酒中检出45种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为86.09%;蓝莓果汁中检出挥发性成分为28种,相对含量为83.24%,其中4种为共有的挥发性成分。野生蓝莓果酒中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包括9-十六碳烯酸乙酯(13.09%),正己酸乙酯(10.41%),肉豆蔻醛(13.01%)。蓝莓果汁中的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36.49%)、六甲基环三硅氧烷(11.39%)、十四甲基环七硅氧烷(3.66%)是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其中酯类物质是蓝莓果酒和蓝莓果汁形成独特香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组分共同作用丰富其香气种类,赋予其宜人的香味。  相似文献   

10.
以河北望都产朝天椒为原料,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风干辣椒和焙烤辣椒油树脂挥发性成分。从风干辣椒中共鉴定出28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乙酸(14.43%),2,4a,5,6,7,8,9,9a-八氢-3,5,5-三甲基-9-亚甲基1H-苯(并)环庚烯(5.74%),1-甲氧基-4-(1-丙烯基)-苯(5.67%),10s,11s-Himachala-3(12),4-diene(41.14%)。从焙烤辣椒中共鉴定出3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β-月桂烯(3.14%),2,6-二甲基-2,6-辛二烯(5.54%),2-异丙基-5-甲基-3-环己烯-1-酮(10.15%),1a,2,3,4,4a,5,6,7b-八氢-1,1,4,7-四甲基-环丙苷菊(3.51%),4-(1-甲乙基)-苯甲醛(6.54%),苯基乙酸酯(8.12%),1-甲氧基-4-(1-丙烯基)-苯(23.45%),1,6-二甲基-4-(1-甲乙基)-萘(3.69%)。风干辣椒和焙烤辣椒油树脂挥发性成分组成有着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天福号酱香鸡挥发性香成分的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北京传统肉制品——天福号酱香鸡的挥发性风味成分,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对酱香鸡的香成分进行提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香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以乙醚作溶剂共鉴定出84种风味化合物,以二氯甲烷作溶剂共鉴定出72种风味化合物,两者共计鉴定出85种风味化合物,可分为9类,即烃类10种、醛类24种、酮类12种、醚类2种、酚类2种、醇类19种、酸类4种、酯类4种、含氮含硫及杂环化合物8种;含量较高(峰面积大于1%)的化合物有己醛、茴香脑、棕榈醛、壬醛、桉叶油醇、庚醛、2-正戊基呋喃、(反,反)-2,4-癸二烯醛、正辛醛、1-辛烯-3-醇、反-2-辛烯醛、α-松油醇、芳樟醇、反-2-癸烯醛、2,3-辛二酮等。其中醛类、醚类和含氮含硫以及杂环化合物对胡同坊北京酱鸡特征香气的形成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杜仲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变化,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 trometry, GC-MS)联用技术对杜仲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杜仲叶茯砖茶中共鉴定出152种挥发性成分,酸类、酯类、酮类和醇类为相对含量较高的挥发性成分,主成分分析、分层聚类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均可直观地对杜仲叶茯砖茶不同加工阶段进行有效的区分。此外,在杜仲叶茯砖茶加工过程中,酸类、醇类、酮类和酯类等挥发性成分组成和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丙酸、乙酸、2-己烯醛等具有刺激性、青辛气等不良气味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芳樟醇、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乙酯、菊苣酮、乙醛等具有菌花香、木香、花果香、乳香特性的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呈上升趋势。基于VIP值筛选出64种标志差异性挥发性成分,其中,5-甲基吲哚、正三十二烷和十二醇等成分在原料中,3-氨基苯酚、环十五内酯、5-羟基-3-甲基-1-茚酮等成分在渥堆样本中,苯甲酸、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1-己烯-3-醇等成分在气蒸样本中,植酮、2-吡咯甲醛和2-羟基环十五酮等成分在发花8 d的样本中以及乙琥胺、对丙基茴香醚等成分在发花25 d的样本中相对含量远高于其在其它阶段样本中的含量,这些成分可以作为杜仲叶茯砖茶对应加工阶段的候选标记物。在最终产品S5茶样中,棕榈酸甲酯、二氢猕猴桃内酯、月桂酸、植酮、β-紫罗兰酮等为相对含量较高的呈香挥发性成分,可能是构成杜仲叶茯砖茶风味特征的主要物质,这为识别杜仲叶茯砖茶的香气特征以及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定向调控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槐花精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槐花精油,用气相-质普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化学成分;鉴定出43种化合物,占出峰总面积的98.49 %;主要成分为十六酸(38.69%)、亚油酸甲酯(10.13%)、2-甲氧基-4-(2-丙烯基)-苯酚(6.71%)、亚麻酸(6.35%)、2-羟基-3-甲基-4H-吡喃-4-酮(3.49%)、8-十七碳烯(2.44%)、二苯砜(2.44%)、6,10,14-三甲基-2-十五酮(1.85%)、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1.82%)等.体外抑菌实验显示该精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伤寒沙门氏菌CMCC50013、志贺氏痢疾杆菌CMCC51334、埃希氏大肠杆菌ATCC 8099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山楂果醋易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分析,通过与NIST 05 a.L谱库比对,鉴定得到各个组分,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共分离得到49 种化合物,结构鉴定出36 种化合物,占总易挥发成分总量的98.91%,对山楂果醋易挥发性成分贡献较大的依次是:酯类化合物11 种,占40.12%;酸类化合物6 种,占33.63%;醇类化合物11 种,占21.79%。此外,醛类化合物1 种,占0.05%;酮类化合物2 种,占0.57%;其他类5 种,占1.55%。初步确定乙酸、乙酸乙酯、乙醇、乙酸-3-甲基丁酯、苯甲酸乙酯、3-甲基丁醇、己酸乙酯、己酸、苯甲酸、乙酸-1-甲基丙酯、2-丁醇、苯乙醇、辛酸、2-甲氧基-4-甲基苯酚是山楂果醋的主要香气成分。以期为山楂果醋的香气特征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为山楂果醋品质感官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山楂果醋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近年来,蓝莓蜜作为市场上炙手可热的一个新近开发蜜种,由于产量有限,市面上的蓝莓蜜质量参差不齐,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蓝莓蜜,对蓝莓蜜的基本品质特性、抗氧化性及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蓝莓蜜的挥发性成分;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的方法测定蓝莓蜜的理化性质、微生物和污染物;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4种蓝莓蜜中总酚、总黄酮、脯氨酸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来分析蓝莓蜜的品质特性。结果:理化性质检测结果表明采自长白山蜂场的蓝莓蜜LM17为一级品(优质蜂蜜),不含呋喃果糖酶(BFF)、大米糖浆标志物(SMR)、甜菜糖浆标志物(SMB)、甜菜糖浆(BS)、糖浆标志物(SMX)、大环内酯类物质和甘露糖,属于无掺假、无添加的纯天然蜂蜜;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计数、嗜渗酵母计数均低于蜂蜜国家标准指标。镉、铅、蝇毒磷、氟胺氰菊酯和双甲脒五种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远低于蜂蜜国家标准指标或未被检出。4个蓝莓蜜样品总抗氧化性由强到弱分别为:LM17>LM-MJ18ZH>LM-MJ18ZZ>LM18TH,其中各样品的抗氧化物质总酚、总黄酮、脯氨酸的含量均有显著差异。蓝莓蜜样品中共检测出6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3-甲基-戊酸、庚酸、顺式-芳樟醇、苯甲醛4种物质属于致香成分,其致香成分数量与其他香味明显的蜂蜜(如野坝子蜜和椴树蜜)所含的致香物质数量相当,由此也可推断蓝莓蜜的清香滋味应该主要来自这些成分;其中蓝莓与蓝莓蜜共有的挥发性成分为乙醇、苯甲醛、辛烷三种;而1-甲基-4-(1-甲基乙烯基)-苯、1,2,4-三甲基-5-(1-甲基乙基)-苯、(S)-(+)-3-甲基-1-戊醇、顺式-5-乙烯基四氢-α,5-三甲基-2-呋喃甲醇、5,5-二甲基-3-氧代-1-环己烯-1-甲醛、3-(2,2,6-三甲基-7-氧杂双环[4.1.0]庚-1-基)-2-丙烯醛、(E)-1-(2,6,6-三甲基-1,3-环己二烯-1-基)-2-丁烯-1-酮、1- {2-[3-甲基-3-(5-甲基-呋喃-2-基)-丁基]-环氧乙烷-2-基}-乙酮、4,5-二氢-5,5-二甲基-4-异亚丙基-1H-吡唑、8-丙氧-塞德兰这10种物质则为蓝莓蜜特有的挥发性成分。结论:通过对蓝莓蜜的基本理化性质、抗氧化性物质含量、抗氧化能力及挥发性成分等的分析,蓝莓蜜的所有挥发性成分中属于致香成分的有4种,综合基本理化性质、微生物、农药残留、污染物、抗氧化性、挥发性成分及致香成分的研究,鉴定了采自长白山蜂场的蓝莓蜜(LM17)属于优质蜂蜜。  相似文献   

16.
戴煌  方国珊  李文峰  汪晓伟  刘飞  明建 《食品科学》2010,31(14):229-233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火麻仁精油,精油得率为0.096%,然后经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对火麻仁精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分离出128 种成分,鉴定出95 种挥发性成分,占火麻仁精油总成分的90.88%。其中主要成分为α- 石竹烯(7.59%)、十五烷酸(5.74%)、4- 羟基-2- 苯乙酮(5.45%)、a,a,4- 三甲基苯甲醇(5.38%)、萘及其衍生化合物(5.22%)、呋喃酮(3.49%)、1- 甲氧基-4-(1- 丙烯)- 苯(3.71%)、石竹烯氧化物(3.59%)、D- 柠檬烯(3.16%)、苯乙醛(3.03%)、3- 甲氧基丙二醇(2.97%)、苯酚类(2.85%)、葎草烯(2.56%)、环己烯醇(2.14%)、吲哚(1.64%)、1,3,3- 三甲基环庚烷醇(1.41%)、己醛(1.18%)、8- 甲基-1- 十一碳烯(1.15%)、十四烷烃(1.07%)、柠檬醛(1.02%)。  相似文献   

17.
南果梨果皮挥发油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SDE)提取南国梨果皮挥发油物质,测得南国梨果皮中挥发油的含量为0.61%,用GC/MS法从南国梨果皮挥发油中分离并确认出58 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法通过G1710BA化学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其中主要成分为依兰烯(25.46%),α-金合欢烯(16.11%),3,7,11-三甲基-1,3,6,10-十二碳四烯(9.15%),1,7,7-三甲基-双环[2.2.1]庚-2-醇(2.97%),7-甲基-4-亚甲基-1-(1-甲基乙基)-1,2,3,4,4a,5,6,8a-八氢化萘(2.63%),1H--2,4a,5,6,7,8-六氢苯并-3,5,5,9-四甲基环庚烯 (2.84%),1-甲基-4-(1-甲乙基)-1,4-环十六碳二烯(2.61%),石竹烯(2.08%),2-甲氧基-4-甲基-1-(1-甲乙基)苯 (2.07%),1-甲基-4-(1-甲乙基)苯 (2.04%),7,11-二甲基-3-亚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1.72%),1-乙烯基-1-甲基-2-环己烷 (1.44%),加入其他成分,共占总检出量的91.35%。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旋覆花全草挥发油,出油率为0.32%。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从其中鉴定出34个化学成分,鉴定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9.85%。旋覆花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分别为植酮(21.75%)、长叶烯(9.71%)、棕榈酸(7.98%)、邻苯二甲酸二丁酯(7.40%)、肉豆蔻酸(7.38%)、2,6-二甲基-4-甲氧基甲基苯酚(7.04%)、2-(对-茴香基)-4-甲基己烯(5.26%)、石竹素(5.03%)、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4.75%)等。鉴定出的34种成分中脂肪类占45.5%,芳香类成分占26.74%,萜类占26.43%,其他类占1.18%。  相似文献   

19.
孙培培  黄明泉  孙宝国  刘丹 《食品科学》2011,32(20):200-20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 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茴香豆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与分析,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萃取头、萃取时间和萃取温度对萃取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优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为使用75μm Carboxen/PDMS萃取头于55℃顶空吸附60min;通过GC-MS分析,共鉴定出38种成分,占色谱流出组分总量的86.87%,其中烃类15种、醛酮类13种、醇酚类3种、醚类3种、其他类4种,峰面积相对值较高的有大茴香脑(40.75%)、壬醛(4.16%)、顺式茴香脑(3.77%)、柠檬烯(3.48%)、草蒿脑(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