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发现不同性质的吸附树脂对茶多酚提取液中的各组分具有明显不同的吸附选择性,极性RS-1树脂对茶叶水提液具有明显脱色除杂效果;具有较高比表面积的弱极性吸附树脂RX-2对咖啡因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选择性,动态吸附时发生层析分离,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咖啡因脱除剂。经两级树脂纯化,茶叶水提液中EGCG、ECG的含量可由49.78%、11.56%提高至74.72%、17.45%,收率分别约为78.31%、83.46%,处理后咖啡因含量可降至0.2%以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信阳毛尖茶叶的浸提液为原料,研究ADS-8树脂吸附儿茶素的特性。方法:在静态条件下,考察吸附时间、温度、pH值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ADS-8树脂吸附儿茶素的等温线方程为qe=9.5486 Ce1/1.207;吸附速率与粒扩散控制的半经验公式能较好拟合,方程为ln(1-α)=-0.0534t;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F=95.753>F0.05=3.48),选择30℃最佳;pH值对吸附量的影响不显著(F=0.754<F0.05=3.48)。结论:儿茶素在ADS-8树脂上的吸附服从于Freundlich方程,吸附速率常数Kp=0.0534,温度是显著因素,而pH值是不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3.
刘伟  郑琳  龚正礼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4):306-309
儿茶素作为绿茶的标志性活性物质,它的提取和制备技术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绿茶碎末为原料,经溶剂浸提、离心除渣、柱色谱分离、浓缩和真空干燥提取制备,通过对柱色谱分离条件的实验分析,找到最佳控制条件:用聚酰胺树脂对儿茶素进行分离纯化,最佳洗脱顺序为25%乙醇,乙酸乙酯:80%乙醇=2:1,生产出低乙酸乙酯的儿茶素。产品质量指标为:乙酸乙酯低于国际标准20mg/kg,儿茶素≥75%,EGCG≥55%,咖啡因<2%,收率>10%。   相似文献   

4.
以绿茶提取物——茶粉为原料,研究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富集酯型儿茶素的工艺。通过比较4种树脂对酯型儿茶素的静态吸附和解吸能力,筛选出最优树脂LX-16,并考察其静态吸附速率曲线、吸附等温线,以及动态吸附与乙醇梯度洗脱等特性。结果表明:LX-16大孔吸附树脂对酯型儿茶素具有良好的吸附选择性,按酯型儿茶素上样量17mg/g树脂上样,通过梯度洗脱,酯型儿茶素产品纯度从7.3%提高到了65.2%,回收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茶叶粗茶多酚为原料,研究了大孔吸附树脂法分离纯化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工艺条件。本文首次报道,采用AB-8大孔树脂,在中温条件下以10%的乙醇为洗脱剂,可以获得纯度90%以上的EGCG,回收率可达90%以上,且产品中咖啡因含量可低于0.5%,本方法可适合工业化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6.
为了建立了一种等度洗脱茶叶中6种儿茶素类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儿茶素(EC)及限量成分咖啡因(CAF)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定量测定的方法,采用汉邦Benetnach TM C18(5μm×4.6mm×250m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28∶72∶0.1,v/v/v),流速为0.8m L·min-1,UV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为30℃。结果表明GC、EGC、C、EGCG、ECG、EC和CAF分别在0.101.00、0.161.00、0.101.00、0.050.50、0.101.50、0.102.00和0.021.00mg·m L-1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在0.99840.9999间;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89%(EGCG),99.07%(CAF);样品分析中,除GC的分离度RS>1外,其他6个成分RS均>2。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儿茶素类和咖啡因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7.
HPLC法同时测定茶叶中儿茶素类和咖啡因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建立了一种等度洗脱茶叶中6种儿茶素类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儿茶素(EC)及限量成分咖啡因(CAF)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定量测定的方法,采用汉邦Benetnach TM C18(5μm×4.6mm×250m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28∶72∶0.1,v/v/v),流速为0.8m L·min-1,UV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为30℃。结果表明GC、EGC、C、EGCG、ECG、EC和CAF分别在0.10~1.00、0.16~1.00、0.10~1.00、0.05~0.50、0.10~1.50、0.10~2.00和0.02~1.00mg·m L-1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在0.9984~0.9999间;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89%(EGCG),99.07%(CAF);样品分析中,除GC的分离度RS1外,其他6个成分RS均2。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儿茶素类和咖啡因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8.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超临界流体脱除茶叶中咖啡因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茶样形态对咖啡因脱除影响极大,60目磨碎茶样的咖啡因脱除率可达85.63%,咖啡因含量≤0.5%;含水率对茶叶中咖啡因的脱除率影响也较大,含水率为35%~50%时较适宜。超临界流体萃取后的磨碎处理茶样品质总分均要好于其它处理,品质和口感得分接近于对照。正交实验中,咖啡因脱除率的影响因子主次顺序为压力>温度>动态循环时间>夹带剂用量,而对儿茶素来说,夹带剂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流体技术脱除绿茶中咖啡因和儿茶素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超临界流体脱除茶叶中咖啡因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茶样形态对咖啡因脱除影响极大,60目磨碎茶样的咖啡因脱除率可达85.63%,咖啡因含量≤0.5%;含水率对茶叶中咖啡因的脱除率影响也较大,含水率为35%~50%时较适宜。超临界流体萃取后的磨碎处理茶样品质总分均要好于其它处理,品质和口感得分接近于对照。正交实验中,咖啡因脱除率的影响因子主次顺序为压力>温度>动态循环时间>夹带剂用量,而对儿茶素来说,夹带剂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蛋白质与儿茶素和咖啡因互作对模拟茶汤透光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茶汤蛋白与儿茶素、咖啡因等成分对茶汤冷后浑形成的影响,采用5因素响应面设计分析模拟茶汤的透光率。结果表明:模拟溶液透光率主要取决于蛋白、儿茶素含量以及两者的比例。当儿茶素质量浓度为450 ̄1100μg/mL、蛋白质量浓度为22.5 ̄60.0μg/mL,且两者质量浓度比在7.5 ̄50范围内时,茶汤模拟体系透光率收敛于5%;此时溶液中咖啡因的存在使溶液透光率进一步下降,溶液更加浑浊;咖啡因与蛋白互作、咖啡因与儿茶素互作对茶汤冷后浑形成无明显促进作用;在无蛋白和儿茶素存在的模拟溶液中,咖啡因与DNA或RNA互作明显,但不会引起溶液浑浊。该结果表明茶汤冷后浑形成首先取决于蛋白和儿茶素的相互作用,其次为咖啡因。  相似文献   

11.
吕海鹏  孙业良  林智  谭俊峰  郭丽 《食品科学》2010,31(15):139-142
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甲基化分子修饰。以碘甲烷作为甲基供体,采用化学合成方法研究EGCG 的甲基化分子修饰,并通过HPLC-MS 和NMR 等对反应产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采用化学合成方法能有效完成EGCG 的甲基化分子修饰,并分离鉴定出5 个EGCG 甲基化衍生物,分别为4″-Me-EGCG、4′,4″-di-Me-EGCG、5,3′,4′,5′,3″,4″,5″-hepta-Me-EGCG、5,7,3′,4′,3″,4″,5″-hepta-Me-EGCG、5,7,3′,4′,5′,3″,4″,5″-octa-Me-EGCG。  相似文献   

12.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分离与制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霞  高丽娟  林炳昌 《食品科学》2005,26(9):242-24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离制备茶多酚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制备工艺:茶多酚原料(EGCG,30%,HPLC)经乙酸乙酯萃取富集,得儿茶素粗提液(EGCG,60%,HPLC),粗提液经层析纯化得EGcG高纯度溶液,溶液经旋转蒸发浓缩,冷冻干燥,得白色粉末(EGCG,99%,HPLC)。  相似文献   

13.
以肉豆蔻酸异丙酯为油相,吐温80-司盘80复配表面活性剂(HLB为6)为表面活性剂,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Km值为4∶1)制备了油包水型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抗氧化微乳液,并对其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进行考察。通过测定电导率鉴别微乳液类型,纳米粒度仪测定微乳液的粒径,考察25℃条件下贮藏时间对微乳粒径的影响,评价微乳液的稳定性。同时,采用氧化稳定仪测定EGCG微乳液在花生油和亚麻籽油中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微乳液外观澄清透明,在25℃贮藏条件下的稳定性好,放置50 d后微乳液的粒径变化小,放置期间未出现分层、破乳现象,并且在植物油中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是茶叶中的一类重要儿茶素,在体内外实验中被证实具有广泛的抗癌活性。研究发现,其抗癌机理包含诱导细胞凋亡、抗血管生成、调控细胞周期、阻滞细胞转移、协同抗癌等,但由于多羟基的化学结构使其在中性或碱性介质中极不稳定,最终导致其生物活性利用率降低,限制了临床应用范围。已有研究表明,分子修饰能显著改善EGCG分子活性,增强其稳定性,并使其表现出较强的抗癌活性。本文首先概述EGCG分子修饰的方法,然后对EGCG及其衍生物的抗癌实例和作用机理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5.
王杰  吴晖 《现代食品科技》2012,28(3):263-266
以茶汤中咖啡碱的吸附率及吸附量为指标,比较了静态吸附条件下10种树脂对茶叶咖啡碱的吸附效果,筛选出吸附效果最佳的树脂AL-1,并对AL-1的吸附热力学及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L-1对茶叶咖啡碱的吸附率高达98.58%,吸附晗变△H=21.84 kJ/mol,说明AL-1对咖啡碱的吸附是吸热的物理吸附过程,吸附自由能均为正值,且随吸附温度增加而减少,说明环境温度越高,吸附越容易.平衡吸附数据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说明吸附属单分子层吸附,吸附速率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吸附过程主要受液膜控制.  相似文献   

16.
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高活性玉米抗氧化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刁静静  曹龙奎 《食品科学》2011,32(16):187-191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玉米抗氧化肽进行分离,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XAD-7HP树脂为最适树脂,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pH值条件下的静态吸附能力和不同解吸剂的静态解吸能力等实验,确定玉米抗氧化肽吸附分离的基本参数为pH7.0、解吸剂体积分数70%。通过动态吸附分离实验得出,该树脂可以达到分离纯化玉米抗氧化肽的目的,而且分离后的玉米肽的抗氧化活性比原液提高了1倍。  相似文献   

17.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麦胚黄酮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6种大孔吸附树脂,分别测定了它们对麦胚中黄酮的吸附率和解吸率,筛选出较优的麦胚黄酮吸附剂,并对其动态吸附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AB-8树脂对麦胚黄酮有较好的吸附和解吸效果。  相似文献   

18.
大孔树脂纯化芦笋黄酮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张素华  王正云 《食品科学》2006,27(2):182-186
选择6种大孔吸附树脂,分别测定了它们对芦笋中黄酮的吸附率和解吸率,筛选出较优的芦笋黄酮吸附剂,并对其动态吸附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AB-8树脂对芦笋黄酮有较好的吸附和解吸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