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搅拌球磨机对木薯淀粉进行机械活化,以活化60min的木薯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一氯乙酸钠为醚化剂制备交联羧甲基淀粉,对交联羧甲基淀粉的溶解度,糊的透明度、冻融稳定性、抗老化、抗酸、抗剪切等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交联淀粉,交联羧甲基淀粉的溶解度增大、糊的透明度增大;相对于羧甲基淀粉,交联羧甲基淀粉的溶解度减小,糊的透明度降低;相对于交联淀粉和羧甲基淀粉,交联羧甲基淀粉糊的冻融稳定性、抗老化、抗酸和抗剪切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2.
交联-羧甲基木薯淀粉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用环氧氯丙烷作交联剂,氯乙酸作羧甲基化试剂,合成交联-羧甲基复合变性淀粉并确定交联-羧甲基复合变性淀粉合成工艺的最佳条件。与原木薯淀粉相比,交联-羧甲基反应后产物黏度增大,膨胀凝固性、热稳定性、透明度得到改善。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在1 008~1 164cm-1的吸收峰强度加强,证实在淀粉中引入了羧甲基。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交联-羧甲基淀粉有较高的糊化温度,且更易糊化。  相似文献   

3.
滚筒法制备的交联-羧甲基木薯淀粉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用滚筒法快速制备的交联-羧甲基木薯淀粉的性能.结果表明羧甲基木薯淀粉用三氯氧磷(POCl3)交联后糊液粘度稍有下降,但有助于提高样品糊液储存稳定性、吸水性以及产品贮存稳定性。交联-羧甲基木薯淀粉细度为10目(2mm)时粘度较高,质量分数2.5%(干基)交联-羧甲基木薯淀粉的凝胶在2500r/min转速下离心分离1h无水渗出。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比较了木薯淀粉、木薯醋酸酯交联淀粉和木薯磷酸酯交联淀粉对鱼糜加工性质的影响。首先测定了2种木薯醋酸酯交联淀粉、2种木薯磷酸酯交联淀粉以及木薯淀粉的冻融稳定性、透光率、黏性、膨胀度和凝沉性等特性。然后将木薯淀粉和4种变性淀粉分别添加到鱼糜中,测定鱼糜冻融过程中的持水性、白度以及凝胶强度等品质特性。结果表明:木薯变性淀粉因引入了磷酸基、羧甲基等亲水性基团,在透光率、冻融稳定性、黏性和凝沉性等性质方面较木薯淀粉均有提高,添加木薯变性淀粉所得到的鱼糜制品白度、持水性和凝胶强度分别增加了17.7%、10.2%、77.7%。木薯变性淀粉较木薯淀粉更适合用于加工鱼糜。  相似文献   

5.
交联羧甲基复合变性木薯淀粉的制备及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用环氧氯丙烷作交联剂,氯乙酸作羧甲基化试剂,合成了交联-羧甲基复合变性淀粉.采用铜盐沉淀法测其取代度,筛选出了交联-羧甲基复合变性淀粉合成工艺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55"C,反应时间4h,配料质量比淀粉:氯乙酸:氢氧化钠=1.00:0.44:0.44;在此条件下台成的产品取代度(DC)为0.79.与原木薯淀粉相比,交联.羧甲基反应后产物黏度增大,膨胀凝固性、热稳定性、透明度得到改善,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和良好的应用性能.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在1008~1164cm-1的吸收峰强度加强,证实在淀粉中引入了羧甲基.DSC分析表明,交联.羧甲基淀粉有较高的糊化温度,且更易糊化.  相似文献   

6.
交联羧甲基红薯淀粉吸附废水中Pb^2+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红薯淀粉为原料,选用环氧氯丙烷作交联剂,氯乙酸作羧甲基化试剂,合成了交联-羧甲基复合变性淀粉,研究交联-羧甲基淀粉在水处理中吸附Pb2+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b2+的吸附量与取代度、淀粉量、Pb2+起始质量浓度、温度、pH和吸附时间有关,吸附符合朗缪尔的等温吸附线,淀粉再生能力良好.  相似文献   

7.
交联羟丙基羧甲基木薯淀粉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庆兴  童群义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23):122-124,128
对交联羟丙基羧甲基木薯淀粉(CHMS)的白度、糊粘度、透明度、冻融稳定性、耐盐性进行了测定,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对交联羟丙基羧甲基木薯淀粉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过复合变性的淀粉白度下降至90.1%,而冷糊粘度升高至925mPa·S,糊透光率升高至70.7%,冻融稳定性、耐盐性也得到改善;红外谱图显示了各特征基团的特征吸收峰,证实了其分子基团的变化。对木薯淀粉进行交联羟丙基羧甲基复合变性,有利于提高其在工业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摘要:本研究比较了木薯淀粉、木薯醋酸酯交联淀粉和木薯磷酸酯交联淀粉对鱼糜加工性质的影响,并测定了二种木薯醋酸酯交联淀粉、二种木薯磷酸酯交联淀粉以及木薯淀粉和鱼糜加工相关的冻融稳定性、透光率、溶解性、膨润度和凝沉性等特性。并将木薯淀粉和四种变性淀粉分别添加到鱼糜中,测定鱼糜冻融过程中的持水性、白度以及凝胶强度等品质特性。结果表明:木薯变性淀粉因引入了磷酸基、羧甲基等亲水性基团,在透光率、冻融稳定性、溶解性和凝沉性等性质方面较木薯淀粉均有提高,添加木薯变性淀粉所得到的鱼糜制品白度、持水性和凝胶强度分别增加了17.7%、10.2%、77.7%。木薯变性淀粉较木薯淀粉更适合用于加工鱼糜。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制备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和交联酯化木薯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影响取代度的关键因素,并测定了两种复合变性淀粉的冻融稳定性、透光率、膨胀度等特性.结果表明:两种复合变性淀粉的冻融稳定性、膨胀度、透光率等性能均优于原淀粉;交联酯化木薯淀粉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可用于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10.
交联-羧甲基红薯淀粉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薯淀粉为原料,用环氧氯丙烷作交联剂,氯乙酸作羧甲基化试剂,合成交联-羧甲基复合变性淀粉。确定了交联-羧甲基复合变性红薯淀粉合成工艺的最佳条件——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4 h,配料比m(淀粉)∶m(氯乙酸):m(NaOH)=1∶0.48∶0.44。交联-羧甲基复合变性红薯淀粉的粘度增大,糊化温度降低、糊化时间缩短、糊透明度得到改善。红外光谱分析证实在淀粉中引入了羧甲基。  相似文献   

11.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氯乙酸钠为醚化剂,氢氧化钠为催化剂,采用机械活化固相化学反应法制备羧甲基淀粉。以取代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确定最佳制备工艺,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对羧甲基淀粉的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羧甲基淀粉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淀粉与氯乙酸钠物质的量比1∶1、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5?h、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18.8%、搅拌速率380?r/min、球磨介质堆体积500?mL,在此条件下制备的羧甲基淀粉取代度为0.540?1。FTIR、XRD、SEM检测进一步证实木薯淀粉发生了羧甲基化反应。理化特性结果显示,羧甲基淀粉的黏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吸水性、保水性、冻融稳定性、抗酸碱性、抗酶解性等均得到较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机械活化木薯淀粉羧甲基化产物糊性质的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搅拌球磨机对木薯淀粉进行机械活化,以活化60min 的木薯淀粉为原料,NaOH为催化剂,ClCH2COOH为醚化剂干法制备羧甲基淀粉,对羧甲基淀粉的溶解度,糊的透明度、冻融稳定性、抗老化能力、抗生物降解能力及表观黏度等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机械活化木薯淀粉羧甲基化产物的溶解度大、糊的透明度好、抗生物降解能力强、黏度高,有较好的冻融稳定性及抗老化能力。  相似文献   

13.
糯玉米淀粉羧甲基化变性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姜绍通  黄静  潘丽军 《食品科学》2003,24(10):23-25
本文以乙醇为溶剂,采用二次加碱法对糯玉米淀粉进行羧甲基化变性,合成了CMS,并对产品在食品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包括糊的凝沉性、冻融稳定性、透明度、抗生物降解性、pH值和介质(蔗糖、氯化钠、钙离子)对糊的影响等。结果表明,糯玉米羧甲基淀粉具有较好的冻融稳定性,透明度高,抗生物降解能力强、介质影响较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木薯淀粉对改善可食性羧甲基纤维素膜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中对木薯淀粉改善可食性羧甲基纤维素膜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木薯淀粉添加量的增多,羧甲基纤维素膜的抗拉强度和水溶性逐渐减小,而断裂伸长率和透明度逐渐增大,透油率变化不大。当木薯淀粉的添加质量在0%-15%内,随着木薯淀粉添加量的增大,膜的水蒸气迁移率逐渐减小,当添加量超过15%时,膜的水蒸气迁移率逐渐增大。综合膜的各项性能得出,木薯淀粉的添加量不宜超过15%。  相似文献   

15.
曹龙奎  周睿  包鸿慧 《食品科学》2009,30(18):181-186
以羧甲基玉米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改性剂,乙醇溶液为反应介质,通过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合成了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得出交联改性的回归模型。研究了产品糊的透明度、膨胀度、冻融稳定性、吸附性能以及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交联改性最佳工艺参数为反应温度53.2℃、环氧氯丙烷用量0.23%(占淀粉干基)、反应时间64.6min、pH10,改性淀粉表观黏度可达10.51Pa·s,较玉米淀粉和羧甲基淀粉表观黏度分别提高了214.67% 和88.35%。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糊透明度和膨胀度增大,稳定性以及吸附性增强。淀粉糊呈现非牛顿剪切稀化假塑性流体特征,常温下交联羧甲基玉米淀粉糊的流变学模型符合幂定律τ= 105.6γ0.3599(γ为剪切速率,τ 为切应力),R2=0.9882;常温下吸附动力学模型符合Freundlich 等温式Q= 0.4152C0.9894(Q 为吸附容量,C 为铅离子的质量浓度),R2=0.9846。  相似文献   

16.
淀粉黄原酸酯的合成及捕集重金属离子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然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荆制备交联淀粉,然后与CS2在碱性条件下发生黄原酸化反应制备改性淀粉黄原酸酯捕集荆,考察环氧氯丙烷用量、氢氧化钾用量、CS2浓度及反应温度、时间等诸因素对反应过程及产物捕集Cu2+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实验结果显示,合成捕集荆的最佳工艺务件为:环氧氯丙烷的用量为1.6 ml,KOH的用量为1.6 g.CS2用量11 ml,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1.5 h.产物的舍硫量可达9.02%,Cu2+去除率可达96.95%.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交联淀粉的生产效率,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采用机械活化辅助干法制备了交联木薯淀粉。以沉降积为评价指标,考察了三偏磷酸钠用量、氢氧化钠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球磨介质堆体积、转速对交联反应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工艺条件,并对交联木薯淀粉的理化特性和结构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干法制备交联木薯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三偏磷酸钠用量4%,氢氧化钠用量2.5%,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60 min,转速380 r·min-1,球磨介质堆体积500 mL,在此条件下制备的交联木薯淀粉沉降积为1.52 mL;FTIR、XRD、SEM进一步证实木薯淀粉发生了交联反应。随着木薯淀粉交联度的增大,木薯交联淀粉较原淀粉透光率、膨胀度、溶解度下降,凝沉性增强,更适应食品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谭义秋 《食品科学》2010,31(13):74-77
采用搅拌球磨机对木薯淀粉进行机械活化,以活化60min 的木薯淀粉为原料,氢氧化钠为催化剂,一氯乙酸为醚化剂干法合成羧甲基淀粉,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X 射线衍射等手段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并与原木薯淀粉合成的羧甲基淀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机械活化对木薯羧甲基淀粉的结构有显著影响;原木薯淀粉的羧甲基化反应受表面控制,主要发生在无定形区,部分发生在结晶区,产物含有结晶结构并保留着淀粉的颗粒形态;活化淀粉的羧甲基化反应在淀粉团粒表面及内部均匀进行,产物呈无规则黏连形态,是无定形的聚集状态结构。  相似文献   

19.
超声波作用对木薯淀粉化学反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淀粉颗粒内部具有结晶区和非结晶区,淀粉的变性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非结晶区。实验表明,超声波作用的木薯淀粉颗粒基本保持着原木薯淀粉的颗粒形状,而木薯淀粉颗粒的偏光十字特征减弱或消失;超声波作用没有破坏木薯淀粉分子的原有的结构,没有新的化合物产生,经超声波作用后的木薯淀粉的红外结晶指数下降,木薯淀粉颗粒表面不再圆滑平整,说明超声作用破坏了木薯淀粉颗粒表层结晶结构。超声波作用后的木薯淀粉与原木薯淀粉分别合成羟丙基淀粉,羟丙基淀粉的取代度分别为0.1895与0.0725,说明经超声波作用后的木薯淀粉的反应性能增强,因为超声波作用后的木薯淀粉颗粒结晶结构被破坏,反应试剂更容易进入淀粉颗粒内部进行反应,反应性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