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单因素试验中考察表面活性剂种类及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以及提取次数对超级黑糯玉米色素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建立提取超级黑糯玉米色素提取率的二次回归方程。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液料比对色素提取率影响极显著;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0.9℃,提取时间74.9 min,液料比23(mL/g)。在此条件下提取2次,色素提取率达92.04%,产率达18.36%。  相似文献   

2.
杨岚  张洪姣  赵锐  吕兴强 《中国酿造》2012,31(2):153-157
鲜食的黑糯玉米的下脚料穂芯,其黑色素含量丰富,原料丰富易得,以黑色素含量作为指标,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黑糯玉米芯中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筛选。结果表明,该色素为水溶性色素,特征吸收峰大约在511nm处,易溶于稀酸介质中并呈紫黑色;影响提取黑糯玉米芯色素的主次因素为:浸提固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优选最佳提取工艺为:粒径120目,浸提液为0.5mol/L盐酸,固液比为1∶20,浸提时间为4h,浸提温度为80℃。在此最佳条件下,黑糯玉米芯色素提取率可达70.2%,二次平行试验证明最佳工艺黑色素含量和浸出率基本稳定,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3.
采用有机溶剂浸提法,以千里光花黄色素特征吸光度值为指标,探讨了千里光花黄色素的提取条件和稳定性。结果表明:用1:25的乙酸乙酯在60℃恒温浸提3h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该色素为脂溶性色素,在强酸中极不稳定,而在碱性条件下稳定;高温对该色素的稳定性影响不明显,强日光和紫外光会加快色素降解,室内自然光对该色素的稳定性影响不明显;强氧化剂对该色素的稳定性影响不明显,还原剂对该色素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苯甲酸钠、蔗糖、可溶性淀粉和盐等常用食品添加剂对该色素的稳定性无影响;金属离子Cu2+、Al3+、Fe3+对该色素的稳定性影响显著,Na+、K+、Ca2+、Zn2+等离子对该色素的稳定性无影响;该色素为功能性植物色素,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行业。  相似文献   

4.
超级黑糯玉米芯色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玮  薛建平  高翔  卓越 《食品科技》2011,(4):176-178,183
采用浸提法提取超级黑糯玉米芯中的色素,考察不同溶剂、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液料比等因素对浸提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超级黑糯玉米芯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以95%乙醇与0.1mol/LHCl混合提取剂,料液比1:20(m:v),在50℃下浸提60min,在此条件下色素提取率达93.18%,产率达15.62%。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金盏菊花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以浸提法对金盏菊花中的色素进行提取,通过对提取剂、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4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得到最佳提取条件;同时考察光照、热和食品添加剂等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金盏菊花色素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剂90%乙醇、料液比1:8(g/mL)、在70℃水浴中浸提40min;该色素在酸性条件下稳定性较好,对光和热稳定性好;pH值对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在酸性条件(pH5)下该色素较稳定;常用食品添加剂如葡萄糖、蔗糖对色素的色泽无不良影响,金属离子Na+、Mg2+、Ca2+、Cu2+对金盏菊花色素无不良影响,而Fe3+则对色素有明显影响。结论:获得金盏菊花中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色素对光、热、常用食品添加剂的稳定性良好,为其在食品和药品中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花生衣红色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花生衣红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同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色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刺50%乙醇,浸提温度40℃,浸提时间80min,料液比1:25(g/mL).花生衣红色素的特征吸收峰为495 nm;该色素对pH、温度、光照、以及Vc、K+、Na+、Ca2+、Mg2+、Cu2+、Na2SO3稳定性较好,对柠檬酸、H2O2、Fe3+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7.
以民族药托柄菝葜的成熟果实为材料,对其红色素的提取条件及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托柄菝葜果色素提取的最佳条件为:40%vol乙醇水溶液、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lh.托柄菝葜果色素在自然光照下稳定,但添加金属离子的色素溶液对光不稳定;色素溶液在酸性环境中呈现鲜艳的橙红色,在中性及碱性环境中变为褐绿色.VC对托柄菝葜色素具有增色作用;柠檬酸、EDTA对色素无明显影响;亚硫酸钠、高锰酸钾及苯甲酸钠对色素具有减色作用.金属离子Ca2+、Mn2+、Zn2+、K+、Na+、Fe2+、Mg2+、Cu2+、Co2+、Al3+、Pb2+等离子能减弱托柄菝葜果色素对光的稳定性;Sn2+、Fe3+影响色素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乙醇溶液浸渍处理橘皮,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化色素的提取工艺,并对色素的溶解性、稳定性及耐溶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浸渍法提取柑橘皮色素的最佳工艺:桔皮与95%乙醇的料液比为1:4(g/mL),在70%浸提3次,每次浸提90min.柑橘皮色素的水溶性好、光稳定性和热稳定性部很好,耐还原能力强,耐氧化能力较差.当pH值为5~8时,色素稳定;Na+对桔皮色素作用不显著,而Cu2+、Mn2+、Fe3+等金属离子对色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叶子花红色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叶子花苞叶为原料提取红色素,经正交试验选择最佳提取条件,并对光、温度、pH值、氧化还原介质、6种金属离子和4种食品添加剂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子花红色素为水溶性花青素的花色苷,在可见光区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541nm。最佳提取条件为:以5%乙醇为提取剂,配料比为1:15,25℃下保温浸提3次,每次1h。该色素在70℃以下稳定性较好,对光的耐受性较差;色素在酸性条件下稳定,耐还原性强,但耐氧化性较差。6种金属离子中,Cu2+、Zn2+、Fe3+对色素有明显的破坏作用,而Mn2+、Mg2+、Al3+对色素稳定性较好,并有不同程度的护色作用。葡萄糖、NaCl、VC、苯甲酸钠对色素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油葵籽壳红色素的提取条件以及温度、pH、光照、常用食品添加剂、金属离子对油葵籽壳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料液比1:20(g/mL)、50℃恒温、30%乙醇(pH2.0)、浸提60min,采用三次浸提,提取得率可达96.76%。色素在pH值2~6,温度65℃以内比较稳定;光照能加快色素降解;K+和Ca2+对该色素无不良影响;而Cu2+、Al3+、Fe3+、Sn2+和Ph2+对该色素有较大影响;常用食品添加剂对色素稳定性无影响。因此,油葵籽壳红色素作为食用色素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猪苓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色素的溶解性、热稳定性、光稳定性以及氧化剂、pH值与金属离子对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料液比1:60时,以1mol/LNaOH溶液为提取剂、提取温度95℃、时间90min是猪苓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干燥的猪苓色素为深褐色粉末,能溶于水,易溶于碱性溶液,热稳定性好,光照会加速其分解,对H2O2不稳定,溶液pH值5~10范围时色素表现稳定;Na+、K+、Ca2+、Mg2+、Zn2+等离子不影响色素的稳定性,而Mn2+、Fe2+、Fe3+及Cu2+则有影响,其中Fe3+和Cu2+影响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吴涛  姚志刚  许杰  吴兴杰 《食品科学》2009,30(10):97-100
本研究以盐地碱蓬为原料,对碱蓬红色素的提取工艺以及光、热、pH值、氧化还原剂、糖、金属离子等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碱蓬红色素易溶于水而不溶于纯有机溶剂,最大吸收峰为538nm,初步确定碱蓬红色素为甜菜红素;较佳提取条件为:以水为提取剂,浸提温度40℃,浸提时间10min,料液比1:25(g/ml); 碱蓬红色素的耐光、耐热、耐氧化性较差,对还原剂有一定耐受性,适用pH 值范围为4~7;糖以及金属离子Fe3+、Fe2+、Mg2+、Ca2+ 对色素稳定性基本无影响,而Zn2+、Na+、K+、Al3+ 对色素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利用微波辅助提取无花果皮红色素,采用正交试验方案,对影响色素收率的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微波温度及提取料液比等主要因素进行优化组合试验,并研究无花果皮红色素的稳定性能。结果表明:微波功率400W、微波时间15min、微波温度35℃、料液比1:20(g/mL),无花果皮红色素收率可达89.69%。无花果皮红色素耐热、耐光性强,酸性环境中稳定性较好,常用食品添加剂、氧化剂、还原剂及Na+、K+、Ca2+、Mg2+、Zn2+、Al3+ 等金属离子对该色素无影响,但Fe3+ 对色素有破坏作用。微波辅助能高效提取无花果皮红色素,该色素具有良好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4.
响应面试验优化紫薯皮色素提取工艺及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紫薯皮色素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并且研究了各种物理及化学因素对紫薯皮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得出最佳提取条件为:酸醇体积比1∶1(0.5%柠檬酸酸化)、料液比1∶60(g/mL)、提取温度50 ℃、提取时间20 min。在此优化方案条件下,理论吸光度预测值为0.843,实际吸光度为0.838。紫薯皮色素的稳定性研究结果显示:日光暴晒条件下光稳定性比较差,自然光和避光条件下,稳定性良好;4~60 ℃的温度范围内具有非常好的热稳定性;紫薯皮色素在含有K+、Ca2+、Na+、Zn2+等金属离子的溶液中表现比较稳定的状态,在含有Mg2+、Cu2+、Mn2+、Fe3+等金属离子的溶液中产生沉淀;酸性条件有利于紫薯皮色素的稳定性,而碱性条件不利于紫薯皮色素的稳定性;最大安全使用范围内,紫薯皮色素稳定性几乎不会受到苯甲酸、山梨酸等一系列常用食品添加剂溶液的影响,可作为食品着色剂。  相似文献   

15.
以黄栌枝干为原料,通过超声辅助提取黄栌色素。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超声功率与提取率成线性关系;提取20min后可达平台期;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料液比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分别为68.03%、61.48℃、1.00∶18.83。在优化浸提条件下色素提取率为7.4%。进一步对色素进行了性能表征,结果显示:Na^+、K^+、Ca^2+、Mg^2+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很小,Al3+使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红移了6 nm,吸光度增大,Zn^2+、Fe3+和Cu^2+使色素沉淀产生不利影响;色素总还原力较Vc强;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较Vc弱,但在质量浓度达到0.18 mg/mL时,清除率仍可达92.3%。  相似文献   

16.
黄甫  宋文东  冯英俊 《食品科学》2007,28(5):116-120
为开发利用我国南方特产高良姜及其色素,筛选出发酵酸解法提取了高良姜色素。扫描出高良姜色素的紫外吸收光谱,得到其最大吸收波长λmax=325nm。测定其折光率为1.361。初步探讨其提取机理。试验了该色素的溶解性和光、热、pH值、Na2SO3、H2O2、常用七种食品添加剂、Fe3+、Cu2+、Zn2+、Na+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良姜色素在pH2~5、光照、Fe3+、Cu2+、Zn2+、Na+、Na2SO3、七种常用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下稳定,但遇H2O2或受热则易褪色。该色素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槟榔红色素的提取工艺优化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槟榔中红色素物质的性质,采用溶剂浸提的方法,对槟榔红色素的提取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槟榔红色素采用体积分数70% 乙醇溶液提取效果较好,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40(g/mL)、温度80℃、提取时间4h、pH7.0,该条件下槟榔红色素的提取率为9.82%。该色素在光照及酸性条件下,稳定性较好;碱性条件以及柠檬酸、葡萄糖、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碳酸氢钠等食品添加剂对其有增色作用。该色素的耐还原能力较好而抗氧化能力较差,当H2O2 体积分数为4.0% 时,其损失率达13.41%。金属离子Na+、K+、Ca2+、Mg2+ 对色素的影响不大,而Fe3+、Cu2+、Zn2+ 对红色素有明显的破坏作用。通过红色素提取物的特征颜色反应,初步判断该色素含有花色苷及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板栗壳棕色素的提取及其相关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醇作溶剂,用一次浸提法从板栗壳中提取天然棕色素.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提取时间2.5 h、浸提温度75℃、乙醇浓度40%、固液比1:20(g:mL)时,棕色素的提取率较高,为5.52%.对相关性质进行测定表明:所得棕色素溶于水、乙醇、甲醇,不溶于苯、丙酮、乙酸乙酯等溶液;PH值对棕色素影响不明显;棕色素水溶液有较好的耐光性耐热性及较好的抗氧化性抗还原性;金属离子Ca2+、Mg2+、Zn2+、Ba2+、Na+、K+对色素的颜色无明显影响,但金属离子Fe3+、Pb2+、Cu2+会与色素反应生成沉淀并褪色.  相似文献   

19.
研究红苋菜中天然红色素的提取工艺技术、红色素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采用单因素实验与响应面分析方法研究红色素的最优化提取工艺技术;分析不同pH值、光线条件、温度以及与常见金属离子、氧化剂H2O2、还原剂VC、糖等物质共存时红色素的稳定性。结果显示:红苋菜中天然红色素主要属于花青素,最优的浸提工艺条件是固液比为1∶25(g∶mL)、浸提时间为4h、浸提温度为45℃。通过pH示差法测定获得红苋菜中总花色苷(以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计)含量约为3.534 mg/100 mL。红苋菜红色素在pH≥12条件下不稳定,在日光下较不稳定,对高温比较敏感,对Al3+、Fe3+、Cu2+不稳定,对氧化剂较敏感。研究表明,可利用乙醇为溶剂提取红苋菜中天然红色素,在获得了相关的稳定性性质后,可以将其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