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黔江肾豆营养品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叶星  彭佳莹  邹泊羽  钟耕 《食品科学》2012,33(13):271-275
以黔江肾豆为对象进行理化分析研究并运用Englyst法对其碳水化合物消化速度做进一步测定。结果表明:肾豆籽粒中蛋白质含量达(23.08±0.97)%、淀粉含量为(43.44±0.69)%、脂肪含量为(2.72±0.09)%、粗纤维含量为(3.90±0.04)%、灰分含量为(3.19±0.06)%、还原糖及非还原糖含量分别为(1.38±0.03)%、(0.29±0.05)%,钾镁含量高、而钠含量低,其中蛋白质评价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0.87,氨基酸比值系数(RC)为0.91,是一种低脂高蛋白高矿物元素含量的优质食物资源。肾豆富含慢速消化淀粉,含量达(41.46±0.64)% (以干基淀粉计),加热糊化对其含量有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2.
淀粉是青稞中的主要成分,其消化速率及程度直接影响餐后血糖反应。通过探究青稞及其制品体外淀粉消化特性,同时参照国际标准办法,招募12名健康志愿者,测定4种青稞制品的体内血糖生成指数(GI)。结果表明:青稞熟粉的淀粉消化速率显著低于小麦熟粉,蒸煮和挤压处理均可显著增加青稞及小麦中快消化淀粉(RDS)质量分数,降低抗性淀粉质量分数。青稞制品的GI值从大到小依次为青稞馒头(70±11)、青稞鲜湿面(60±13)、青稞挂面(51±11)、青稞炒面(33±1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GI值与RDS呈极显著正相关(R=0.733,P=0.007)。体内外实验均表明:不同加工方式可显著影响青稞制品的消化特性,消费者有必要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产品。青稞挂面及青稞炒面属于低GI食品,有利于血糖控制人群或糖尿病病人食用。  相似文献   

3.
对挤压膨化、微波、热风3种工艺制取的葛根全粉,采用体外法测定其中快吸收葡萄糖(RAG)、慢吸收葡萄糖(SAG)、抗性淀粉(RS)等的含量,并同时测定了高、中、低血糖指数(GI),将食品葛根淀粉、面包、香蕉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挤压法使全粉熟化程度最高,无论是否蒸煮,均为高RAG、高GI食品;微波法使全粉基本熟化,蒸煮前后RAG含量差异不显著,为中等RAG、GI食品;热风法主要起干燥作用,全粉为生制品,属低RAG、GI食品原料,经蒸煮成为中等GI食品。但作为食品功能原料,低GI的热风法全粉应用灵活性较好,其碳水化合物的生理效果对糖尿病、高脂血患者更有利。  相似文献   

4.
为开发一种低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的马铃薯产品,采用直接冷藏处理12、24、48 h及超声结合冷藏处理12 h等4种不同熟化处理方式制备马铃薯全粉,以抗性淀粉的含量为判断指标,筛选出抗性淀粉含量最高的马铃薯全粉;选用原花青素、茶多酚、绿原酸3种多酚,与马铃薯全粉共孵育,得到多酚马铃薯复合粉,采用4-硝基苯-α-D-吡喃葡萄糖苷(4-nitrophenyl-indole-D-glucopyranoside,pNPG)法测定其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并通过体外消化法测定多酚对马铃薯全粉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熟化后冷藏处理24 h的马铃薯全粉抗性淀粉含量最高,为4.32%,是未处理马铃薯全粉中抗性淀粉含量的2.1倍;原花青素-马铃薯复合粉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最强,其半抑制浓度(IC50)为26.35 mg/mL,与对照组相比,抑制作用增加19.14%;体外消化试验中,与对照组样品GI值94.4相比,原花青素-马铃薯复合粉GI值最低,为52,属于低GI产品。该研究对于低GI马铃薯产品的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6):225-231
以黔江肾豆淀粉为原料,研究了肾豆粉丝制备工艺及食用品质。以"滞后面积"为粉丝加工关键工艺"调粉团"评判指标,以"粉丝断条率和汤液透明度"为"冷冻"优化评判指标,得到肾豆粉丝制备优化工艺为:调芡糊[m(淀粉)∶m(水)=1∶10混合,在100℃沸水中糊化80 s]→调粉团(含水量40%,含芡量4%,加水温度50℃,保温温度50℃)→漏粉(沸水煮制8~13 s)→冷冻(4℃老化6 h,-2℃冷冻6 h)→干燥(40℃烘至水分含量约10%)→成品。以绿豆粉丝为对照,进一步研究了肾豆粉丝感官品质、蒸煮品质和质构特性,结果显示:肾豆粉丝光洁透明、弹韧性好、煮沸损失小(断条率和煮沸损失率分别为(3.33±2.89)%和(1.94±0.20)%),蒸煮品质佳,与绿豆粉丝相似,但硬度偏大、弹性和剪切形变较绿豆粉丝高,感官评定总体可接受性不如绿豆粉丝,但肾豆淀粉仍然具有应用于粉丝生产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培育出了低高血糖生成指数(GI)大米品种,但是其产生低GI作用机理并不明确,内源性非淀粉物质作为大米关键成分,对不同GI大米淀粉消化率的影响值得探讨。本研究以典型的两种不同GI大米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去除内源性非淀粉物质对大米淀粉体外消化性、理化性质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低GI品种,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去除显著促进了淀粉消化,使最终消化率提升了7.37%~13.28%,但高GI品种的内源性非淀粉物质对于淀粉消化性的影响并不显著。在理化性质上,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去除将淀粉的膨胀力显著提升至17.83±0.30g/g~13.44±0.27g/g,显著改变了米粉的糊化特性和热力学特性,从而使其更容易糊化和消化。在微观结构上,去除蛋白质和膳食纤维使淀粉颗粒结构减小了3~8 μm,蛋白质、膳食纤维和淀粉的相互作用提高了米粉的有序度和聚集结构。  相似文献   

7.
面条是我国的传统主食,深受人们喜爱,但其淀粉含量高、消化速度快,不适合糖尿病人食用。本研究以低升糖指数(glycemic index,GI)原料米糠粉和高直链玉米淀粉部分替代小麦粉的混合粉为主料,以谷朊粉、魔芋粉和菊粉为辅料,利用响应面试验优化面条的配方,并分析面条的体外淀粉消化特性。结果表明:低GI面条最佳配方为:米糠粉添加量17%,高直链玉米淀粉添加量10%,谷朊粉添加量6%,魔芋粉添加量6%,菊粉添加量4%。在此配方下制作的面条筋道爽滑,口感较好,感官评分较高,同时,其快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显著低于小麦粉面条(P <0.05);低GI面条GI值为49.35,与小麦粉面条GI值相比降低了32.83%,且小于55,为低GI食品,适合糖尿病人食用。  相似文献   

8.
任欣  张一  方圆  彭洁  张敏 《中国食品学报》2021,21(12):283-292
淀粉作为人类膳食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特性直接影响其营养价值和生理功能的发挥。由于淀粉来源及自身结构的不同,食品中其它组分的存在,以及食品加工过程的影响,淀粉在机体内的消化特性千差万别。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淀粉消化特性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影响淀粉消化的内在因素(淀粉自身结构、食物中的其它组分)和外在因素(物理、化学、生物),并对淀粉消化性的调控进行展望,以期为慢消化或抗消化淀粉质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探讨海藻酸钠-高直链玉米淀粉-共轭亚油酸三元体系(AG-HACS-CLA)的消化性质。采用水解度曲线法测定AG-HACS-CLA的体外消化特性,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仪对其结晶结构进行分析,探讨其消化特性和结晶结构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糊化前后的AG-HACS-CLA分别为低血糖指数食品和中血糖指数食品,其预测血糖指数(p GI)分别为47.06和58.27。AG-HACS-CLA的体外消化特性受其结晶类型和结晶度影响,其抗消化淀粉含量与微晶相有关。AG-HACS-CLA中,淀粉与共轭亚油酸络合后,形成有序度较高的V型结晶,使AG-HACS-CLA中微晶相比不添加共轭亚油酸的样品提高了3.5%。与具有B型结晶结构的天然高直链玉米淀粉相比,AG-HACS-CLA结构稳定,具有良好的抗消化性。海藻酸钠阻碍样品中分子间氢键的形成,导致AG-HACS-CLA的微晶相比不添加海藻酸钠的样品减少了7.1%,抗消化淀粉含量降低了20%左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研究了77个山西谷子全粉样品中淀粉组分的相关性以及淀粉消化特性。分别测定了谷子金粉中淀粉、直链淀粉和抗性淀粉(RS)含量。制备谷子淀粉并分析了淀粉中快速消化淀粉(RDS)、慢速消化淀粉(SDS)、RS的含量以及淀粉消化指数(SDI)和持续消化淀粉(LS)。结果表明:各品种间RS含量差异性较大;全谷物以及制备得到的淀粉所测定的备指标间相关性较强。其中。谷子中RS与直链淀粉相关性最强(r=0.885),对谷子中RS聚类分析后发现。RS与直链淀粉近似呈线性相关(r=0.954)。对谷子淀粉体外消化研究表明:黄谷(2010)等品种中SDS舍量较高,晋谷21号(2010)等品种中RS含量较高,而陇谷10号(2012)等品种中LS含量相对较高,这些品种适用于糖尿病等人群食用或有助于开发相关降糖产品。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高发现状,制备一款具有低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 index,GI)的杂粮馒头。方法:从降低GI的因素考虑,以小麦全粉和荞麦粉为主要原料,结合柚子果肉、奇亚籽整粒、菊粉等辅料以及淀粉回生处理工艺制作杂粮馒头。以GI值、感官评价、质构特性、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含量等为指标,探究最优的工艺配方。结果:制作低GI馒头的最优工艺为:以小麦全粉和荞麦粉(二者质量比7:3)为馒头混合粉,在混合粉基础上,添加30%奇亚籽整粒、9%菊粉,同时用40%新鲜柚子果肉代替部分和面用水,并将馒头在4 ℃回生处理24 h。此条件下制得的馒头外形规整,光泽良好,口感筋道,抗性淀粉含量为1.61%,感官评分为85.30分;GI值为53.98,比传统馒头降低了38.9%,达到低GI食品要求。结论:该工艺处理不仅可以大幅降低馒头GI值,而且能够保证产品良好的口感,可为低GI食品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开发一种低血糖生成指数(GI)的马铃薯代餐粉,通过测定其品质进行配方优化。方法 本实验以含高抗性淀粉的马铃薯全粉为主要原料,复配大米粉及葡萄籽提取物等为配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配方,并以GI值、感官总分、风味和分散液稳定性等指标对其进行评价。结果 研制的马铃薯代餐粉的最佳配方为含高抗性淀粉的马铃薯全粉45%,熟大米粉25%,芝麻粉5%,大豆分离蛋白13.5%,中链甘油三酸酯10 %,魔芋粉2 %,葡萄籽提取物0.125%,三氯蔗糖0.04 %。结论 此配方条件下制备出的代餐粉感官总分为77.5,GI值为45.94,为低GI食品,对稳定餐后血糖的有促进作用,且口感适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本研究基于功能性薯类深加工思路,为开发低GI薯类产品研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油莎豆淀粉为原料,用压热法、酶法和压热-酶法制备油莎豆抗性淀粉(分别记为A-CRS、E-CRS和AD-CRS),研究其结构特征和体外消化特性。结果表明,油莎豆淀粉颗粒光滑饱满,形状不一,而抗性淀粉的形态发生显著变化,结构不完整,外观粗糙。油莎豆淀粉为A型晶体结构,三种抗性淀粉为C+V型结构。与原淀粉相比,三种抗性淀粉的平均粒径增大,RS含量、结晶度和热稳定性均显著提高,而平均聚合度降低, 其中AD-CRS的结构最紧密,结晶度最高。体外模拟消化显示A-CRS、E-CRS和AD-CRS的消化速率均小于原淀粉,其血糖指数(GI)分别为39.86、39.84、39.83,属于低GI食品(GI<55)。综上所述,油莎豆抗性淀粉的结构较紧密,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消化能力和调控血糖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两种大米淀粉及其磷酸酯淀粉理化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比分析2种大米(籼米和粳米)的全粉、淀粉和取代度均为0.068的磷酸酯淀粉的理化特性.粳米的全粉、淀粉和磷酸酯淀粉的膨胀力分别为7.5,10.7,21.6 g/g,分别高于籼米的全粉、淀粉和磷酸酯淀粉的膨胀力(5.8,8.9,17.4 g/g).2种大米淀粉经磷酸酯化后透光率增高,相应淀粉的透光率次之,全粉的透光率最低,籼米的全粉、淀粉和磷酸酯淀粉的透光率分别低于粳米的全粉、淀粉和磷酸酯淀粉的透光率.经快速黏度分析仪测定的糊化特性结果表明,淀粉或变性淀粉膨胀力高,其峰值黏度和崩解值也高,此外,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也极大的影响了淀粉的糊化特性.使用动态流变仪测定的流变特性表明,在相同的温度下,籼米的全粉、淀粉和变性淀粉的储能模量(G')分别比粳米的全粉、淀粉和变性淀粉的储能模量(G')高,对于相同的大米品种,全粉的储能模量(G')最高,变性淀粉的储能模量(G')最低.  相似文献   

15.
膳食淀粉作为人体主要能量来源,其生物利用度与餐后血糖和胰岛素反应密切相关。膳食淀粉的生物利用度主要受食品基质与淀粉本身结构性质的影响,在慢性疾病大流行背景下,膳食淀粉的消化行为得到广泛关注。目前已提出多种体外评价方法用于分析膳食淀粉的消化机制,相较于体内试验,体外法在效率、重复性、成本和伦理上优势明显,同时能够有效指导食品加工和消费选择。作者概述了目前淀粉消化体外评价方法的发展现状,并阐述了各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一方面为开发符合我国膳食模式的体外消化模型提供借鉴,另一方面为我国淀粉基食品分类与分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以威廉斯B6香蕉为原料制备香蕉粉和香蕉淀粉,对香蕉粉与香蕉淀粉的理化性质和消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香蕉全粉具有较高的淀粉含量,占其干基的80.38%,香蕉淀粉颗粒多为扁平状,形状不规则,为C型结晶结构。与淀粉相比,香蕉全粉具有更高的峰值黏度和糊化温度,全粉的稠度系数显著高于香蕉淀粉,流体指数更低,假塑性更强。消化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威廉斯B6香蕉全粉中,抗性淀粉含量达到70.96%,全粉中的其它成分有助于提高其淀粉的抗消化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湿热处理(HM-T)、湿热复合普鲁兰酶处理(HM-E-T)、湿热复合微波处理(HM-M-T)、湿热复合柠檬酸处理(HM-C-T)4种方法,研究不同湿热处理对苦荞全粉(N-T)理化特性及消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处理后苦荞全粉总膳食纤维和直链淀粉含量显著增加(P>0.05),其中HM-E-T效果最显著,HM-C-T次之;差示热量扫描仪检测结果显示,湿热处理后苦荞全粉黏度均显著降低且相变峰消失;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HM-T淀粉仍为A型结晶,HM-E-T淀粉由A型淀粉转变为A+B+V的多晶型,而HM-M-T和HM-C-T淀粉失去了原有晶形结构,淀粉相对结晶度从23.0%(N-T)下降至20.9%(HM-T)、18.4%(HM-E-T)、12.6%(HM-M-T)和10.6%(HM-C-T);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处理后的苦荞全粉微观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蛋白质和淀粉发生一定程度复合.体外消化结果显示,苦荞全粉中抗性淀粉质量分数从9.69%(N-T)分别增加到11.49%(HM-T)、14.12%(HM-E-T)、11.97%(HM-M-T)、13.01%(HM-C-T);预估血糖生成指数(eGI)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即57.85(N-T)>56.03(HM-T)>55.65(HM-M-T)>55.18(HM-C-T)>50.22(HM-E-T),特别是HM-E-T后的苦荞全粉eGI值降低效果最明显.复合湿热处理比湿热处理更能有效降低餐后谷物血糖生成指数(GI)值,其中HM-E-T后的苦荞全粉可作为低GI食品的理想原料.  相似文献   

18.
慢消化淀粉的结构基础和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葡萄糖是食品营养中重要的能量物质,维持血糖水平的平衡对于正常的生理活动,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淀粉是食品中葡萄糖的重要来源,但是不同来源的淀粉以及食品加工方式的不同都会影响淀粉的消化性能而导致淀粉具有快消化、慢消化和抗性之不同。近来有关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研究表明,快消化淀粉由于其对血糖调节系统的胁迫可以引起许多疾病的发生,而慢消化淀粉则比较温和而有助于疾病的预防。抗性淀粉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但对于大肠的健康具有重要功能。相对而言,慢消化淀粉的机制以及制作方法还很缺乏了解,本文将侧重慢消化淀粉的结构基础和机理做比较全面的综述,以促进此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采用微波热处理对马铃薯全粉进行改良,明确马铃薯脂肪酶、持水力、不溶性膳食纤维及粉质特性的变化规律。将改良后的马铃薯全粉与高筋粉按3:7比例制作马铃薯面包,研究不同微波功率对马铃薯面包品质及淀粉消化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微波热处理后的马铃薯全粉各项特性均得到改善,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加,马铃薯全粉脂肪酶残余酶活降至1.23%,持水力提升至5.71 g/g,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降低了21.35%。与未经微波热处理的马铃薯全粉制成的马铃薯面包相比,改良后的马铃薯面包营养及消化特性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当微波功率为750 W时面包各项指标最优,比容提升为4.04 mL/g,硬度降为115.50 g、弹性升高为9.17 mm,抗性淀粉含量提高为43.60%,HIWB750、PGIWB750分别降低为67.29%、46.34,改良后的马铃薯面包抗老化能力和感官品质均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湖南湘西食用百合(BJBH)的品质特性,本试验系统分析其主要营养成分,生、熟百合质构特性,全粉与精制淀粉的膨胀势和凝胶质构及淀粉理化特性。结果表明:在研究变幅内,BJBH的蛋白、淀粉及膳食纤维等主要成分含量表示出不同;煮熟后其质构特性变化主要是由大分子物质(淀粉、膳食纤维)吸水膨胀引起;全粉和淀粉膨胀势分别为6.2和14.5 g/g,纤维素等不溶性多糖是导致两者凝胶质构显著不同的主要因素;BJBH淀粉颗粒粒径集中分布在9.09~34.57μm,平均粒径19.28μm;衍射类型属B型,相对结晶度为54.4%;DSC曲线中TO、TP、TC和ΔHgel分别为54.0、63.2、75.0℃和13.3 J/g;淀粉颗粒酶解速率先快后慢,72 h后分解速率趋于稳定;淀粉颗粒的吸水速率先减慢后升快,在相对湿度为100%时吸水量约为215 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