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杨引串 《山西建筑》2004,30(13):53-54
针对乱金沟铜矿成矿情况,从成矿的地质条件、矿体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乱金沟铜矿是一种与已知矿床类型不同的岩浆熔离型新的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2.
张荣  周文博  苏连驰  阳正勇  刘彤  张旭康 《矿产勘查》2020,11(11):2354-2359
水泉沟矿床褶皱和断裂构造均很发育,近EW向、NE向和近SN向3组断裂构成了区内矿床的基本构造格架。水泉沟铜铅锌银钼多金属矿床共圈出5条矿化带,每条矿化带均受褶皱和断裂构造复合控制。通过矿床地质特征进一步表明,近EW向和NE向断裂交汇部位是矿床的形成有利部位。近EW向断裂、背斜及向斜组合控制着矿体的空间展布,水泉沟多金属矿床受构造控制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3.
赛马沟深部隐伏锰矿的发现,是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区域典型矿床成矿模式——青砂沟沉积型锰矿成矿模式,与其进行典型矿床对比分析,认为赛马沟地区具有相似的成矿背景、地球化学异常等特征,以青砂沟锰矿和苦水泉锰矿的含矿建造、地层沉积层序及厚度变化对比分析为依据,在综合运用地质填图、地表槽探揭露的基础上,采用青砂沟锰矿含矿建造、地层沉积层序及厚度数据,估算赛马沟地区隐伏矿体埋藏深度,进而进行钻孔验证,取得了阿尔金成矿带深部隐伏锰矿找矿工作新的突破,为区域上寻找同类型隐伏矿床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沈坤  解惠  黄璞  汤宜洋 《矿产勘查》2020,11(9):1910-1917
河南省西峡县洋淇沟橄榄岩矿床位于河南省西峡县西坪镇洋淇沟的西北部,赋存于中—新元古界峡河岩群界牌岩组松树沟—洋淇沟岩体中,本文介绍了洋淇沟橄榄岩岩体的地质背景及岩相构造特征、形态产状、岩石类型、化学成分、形成时代及成因等,分析了矿石加工技术性能及产品应用,认为洋淇沟橄榄岩矿床出露地表,易于开采,橄榄岩可用于耐火材料、铸造行业、农用肥料、建筑行业、工程陶瓷、工艺品、酸化橄榄岩浸取镁等行业,通过对洋淇沟橄榄岩矿床的进一步研究,为合理开发利用洋淇沟橄榄岩矿产资源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5.
驼路沟钴矿床位于东昆仑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以往矿区开展了较多的研究工作,但对于矿床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基本未进行梳理,为此,笔者通过对驼路沟钴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建立了矿区的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6.
贵州凉水沟地区与毗邻的猫猫厂—榨子厂中型铅锌矿床同处于黔西北成矿带中的垭都—蟒硐铅锌矿成矿亚带,亚带内矿床(点)特征类型,受构造、岩性、岩相古地理等因素控制明显,属于非典型的MVT型铅锌矿床;文章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凉水沟地区及周边已取得的地质勘查成果,对比分析了猫猫厂—榨子厂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结合凉水沟地区及周边已取得的地质、物探等勘查成果,建立了该区的成矿模式,圈出了3处有利找矿地段,指出了该地区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7.
洞子沟银(金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洞子沟银(金铜)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粗略地划定了成矿时代,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成矿机制及矿床成因,划出了四个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8.
朱伟  何元方  郑婧  潘亮  李龙斌 《矿产勘查》2018,9(11):2077-2084
西南天山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铁锰多金属成矿带之一,对新疆西南天山果儿沟铁锰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的探讨对该区域铁锰找矿具有指导意义。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矿床地质特征、岩石学特征、矿石地球化学等分析总结,获得以下结论:(1)果儿沟铁锰矿床产于下石炭统图尤克阿秀组(C1ty)下段海相火山岩与沉积岩的岩性界面,受地层和火山旋回控制,具沉积型矿床特征;(2)铁矿石金属矿物主要为赤铁矿,锰矿石金属矿物为硬锰矿、软锰矿;(3)铁锰矿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矿床具有热水沉积矿床的特征;(4)铁、锰矿体形成于海底火山喷发活动的末期,铁锰矿床成因类型为海相火山热水沉积型。  相似文献   

9.
李亚非 《矿产勘查》2018,9(6):1212-1216
山西省岢岚县砖窑沟矿区冶镁白云岩矿位于岚漪镇砖窑沟村一带,所在区域为吕梁山北段。该区域分布大面积沉积地层,地层多为单斜构造。区内断层构造较少,主要有北西向断层和北东东向断层。冶镁白云岩矿体赋存于该区域沉积岩地层中,利用科学有效的地质工作手段及方法,通过仔细深入的研究,认识到矿体的形态特征、矿床特征以及地层构造特征。区内整体为一单斜构造,该矿床为原生沉积矿床后期受断层影响,矿床内部存在小褶曲为单斜构造。  相似文献   

10.
伏雄  门道改  李娜 《矿产勘查》2012,3(5):624-631
大河沟—掌耳沟锑矿田位于我国重要锑成矿带之一的东秦岭北锑—汞矿带的东部。迄今为止,矿田内已发现中型锑矿床1个,小型锑矿床3个,锑矿点9个。作者在收集矿田以往勘查和科研资料成果的基础上,对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地层的含矿性、硫同位素特征、矿物包裹体特征以及成矿环境等进行了分析,发现成矿受地层和构造双重控制作用明显,矿床(点)均产于古元古界秦岭群雁岭沟组中,矿体的分布严格受朱阳关—夏馆深大断裂及次一级构造的控制。因此,矿床的成因可归纳为与低温热液有关的层控矿床,即多成因—多阶段复合成因的层控矿床,具有广阔和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下营坊金矿床为冀东地区一个重要的金矿床,为进一步探讨金矿不同矿化类型之间的关系及其成因。本次在总结下营坊金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通过LA-ICP-MS微区原位分析,获得下营坊金矿床不同矿化类型矿石中黄铁矿的微量元素含量特征。对比分析发现,从热液型矿化到角砾岩矿化,再到矽卡岩型矿化,其微量元素含量呈连续的规律性变化,结合金矿化与大东山的时空关系,指示下营坊金矿床成因上与大东山杂岩体关系密切,表明它们可能属于同一个岩浆体系在不同物理化学条件下的演化产物。  相似文献   

12.
王勇 《矿产勘查》2018,9(8):1506-1515
阿尔木强铜矿位于新疆西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亚成矿域巴尔哈什—准噶尔成矿省塔尔巴哈台—谢米斯台成矿带的东端。文章以成矿地质条件、矿床地质特征为基础,通过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矿床的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表明,阿尔木强铜矿形成于中志留世火山岩强烈活动的后期,成矿环境为大洋岛弧构造环境,成矿温度属于中高温,成矿类型为火山岩容矿的构造热液改造型铜矿床。成矿阶段可划分为黄铁矿阶段、金属硫化物阶段、碳酸盐阶段、次生氧化阶段4个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13.
迎庆沟铅锌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青海祁漫塔格中西段探获的一处中型矿床。通过矿床地质特征研究,本文认为迎庆沟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成因类型为矽卡岩型;近EW向大规模逆冲断裂控制着迎庆沟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岩浆作用与成矿作用;其成矿地质作用主要体现在一系列从高温到低温的蚀变矿物组合和矿化分带,从内矽卡岩带→外矽卡岩带→远离矽卡岩带,呈现出由高温成矿元素向中低温成矿元素的逐渐过渡,并构成一套完整的矽卡岩成矿体系。  相似文献   

14.
刘雄 《矿产勘查》2018,9(4):756-760
赞比亚卢姆瓦纳铜矿位于世界第三大铜矿带卢弗里安弧形褶皱带西南端,产于姆万比兹穹隆中,穹隆中心出露的最老岩层为基底杂岩,主要为花岗片麻岩、花岗混合岩、互层状长石片岩、长石片麻岩、白云母片岩,铜矿化产于强烈变质、重结晶的白云母-金云母-石英-蓝晶石片岩中,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斑铜矿等硫化物,呈浸染状分布,受片理控制明显。该铜矿包括两个主要铜矿体:马伦德威和齐米乌戈矿体,其中马伦德威矿规模较小,为单层矿化,但是铜品位高,断续见有铀矿化和金矿化,偶尔见钴矿化;齐米乌戈矿体规模较大,可见到3层矿化,但是铜品位低,普遍含钴,偶见少量铀矿。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分析,认为该区成矿过程大致经历了初始富集、变质成矿和次生富集3个阶段,矿床成因类型为火山喷发—沉积变质型铜矿床。其矿化特征、矿床成因与赞比亚砂页岩型铜钴矿有明显的差异,为在赞比亚找矿开拓了新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东天山卡拉塔格地区发育了典型的古弧盆体系,为查明新发现金岭-黄滩金铜矿床的成因类型,开展了系统的岩相学研究。金岭-黄滩矿床的铜锌矿体受凝灰岩层位控制,以黄铁绢英岩化为特色,显示低阻高极化的地球物理特征,而金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呈局部富集,以硅化为特色,具有相对高阻高极化特征。其成矿过程可分为VMS成矿期(包含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阶段)、热液叠加期(包含石英-硫化物)和表生期。金岭-黄滩矿床成因类型为典型的喷流沉积-热液叠加成矿,即早古生代海底火山喷流沉积作用形成的铜锌矿化,叠加了后期岩浆热液作用形成的金矿化;这一新的成矿类型丰富了卡拉塔格矿集区成矿作用,扩展了进步一步找矿思路和空间。  相似文献   

16.
龙明周  颜小东  李伟 《矿产勘查》2021,12(2):247-256
罗维钨多金属矿位于西大明山成矿带的东端。矿床产于寒武系碎屑岩矽卡岩化蚀变带中,初步圈定两条钨多金属矿带,圈定41个矿体。矿体总体为EW走向,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厚度、品位较稳定,规模较大。矿石类型以矽卡岩型矿石为主,少量石英脉型矿石。矿石中的主要金属矿物有白钨矿、闪锌矿、铁闪锌矿、磁黄铁矿及辉铋矿等。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蚀变为矽卡岩化与磁黄铁矿化。本文在分析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研究总结了矿床成矿要素及找矿标志,建立了矿床的成矿模式,初步认为该矿床为受一定的层位、岩性、构造及岩浆岩控制的矽卡岩型矿床,对矿区下一步找矿工作及在西大明山地区寻找该类型的矿床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岩、成矿因素研究,认为海西晚期发生挤压造山产生NE向褶皱,沿褶皱轴海西晚期似斑状中细粒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侵入,在与西别河组片岩的接触带内侧,形成接触破碎蚀变岩型—裂隙充填型的热液铜多金属矿床,矿区内蚀变矿化多赋存在北东向构造内。围岩蚀变较为发育,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为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萤石化等。文章在以往地质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概况和矿床地质特征的阐述,着重对成矿控制因素、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进行分析,认为该区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吕向光 《矿产勘查》2018,9(10):1945-1951
在晚侏罗世中晚期由于岩浆岩的侵入活动,大石寨组变质砂岩、板岩角岩化,在与大石寨组接触带内侧,形成中低温热液侵染、裂隙充填型银铅多金属矿床,矿区内蚀变矿化多赋存在北东向构造内。围岩蚀变较为发育,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有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文章在以往地质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概况和矿床地质特征的阐述,着重对成矿控制因素、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进行分析,认为该区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卢氏县橡子庙沟铁矿床地处北秦岭加里东褶皱系多金属成矿带,通过地表工程和中深部钻探工程,控制主矿体9条矿脉。矿体多呈似层状产出,矿体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层控作用明显。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为二郎坪群火神庙组地层,在变细碧岩与大理岩的接触带是最有利的成矿部位,矿区内断裂构造的多期次活动对矿液的运移和富集起到了重要作用,汤河岩体及张家庄岩体为本区多金属成矿提供了丰富的成矿物质和成矿热液。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区内矿物岩石学特征,认为矿床成因与海相火山—侵入活动有关,为海相火山岩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综合分析陆相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银、铅锌矿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成矿地质体、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围岩蚀变类型、成矿期次与阶段、成矿压力与深度、流体包裹体特征、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全面总结了我国陆相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银、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矿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