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述了以GTM设计的AC-16C改性沥青混合料为基础,在级配、油石比、粉油比变化的条件下,分别对混合料进行低温弯曲破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4.75mm通过率、油石比、粉油比均存在最佳值。采用BBR试验进一步分析消石灰及水泥对胶泥低温性质的影响时发现,以部分水泥替代矿粉有利于提高沥青胶泥的低温性能。研究结论对道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和施工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马建永  王俊利 《山西建筑》2009,35(15):147-148
对GTM试验机作了简述,应用GTM试验机成型两种沥青混合料试件,通过GTM设计参数确定这两种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得出应用GTM设计法确定的沥青混合料油石比小、密度较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周婕 《四川建材》2014,(1):134-135
GTM法是沥青面层中我国尝试使用一种设计方法,但是纵观当前该领域已经有的一些成果以及经验,大多都是特殊设计方法、手段以及一系列评价指标的产物,然而整个道路科学领域相关技术的进步,正好又是借助设计方法以及施工技术上的创新实现的。本文将就GTM设计方法在路面设计中的应用逐一阐述,以便尽快使我国的路面施工质量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袁建 《山西建筑》2005,31(5):96-97
通过对现有评价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的对比,论述了低温弯曲和弯曲蠕变试验是较为经济可行的试验方法,破坏能是较好地评价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指标,并应用低温弯曲和弯曲蠕变试验所得数据,提出了破坏能的简单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GTM法设计的AC-16C改性沥青混合料为基础,在级配、油石比、粉油比变化的条件下,分别对混合料进行车辙、低温弯曲破坏、水稳定性和弯曲疲劳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沥青混合料的各项路用性能,4.75mm通过率、油石比、粉油比均存在一最佳值。研究结论对道路工作人员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和施工控制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盐冻融循环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低温弯曲试验,以最大弯拉应变比、弯曲劲度模量和应变能密度等指标分析了盐冻融循环条件下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衰变规律,研究了掺加纤维等添加剂后,在盐冻融循环条件下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经盐冻融循环后,其最大弯拉应变比、应变能密度显著减小,弯曲劲度模量增大;随着盐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各指标变化幅度逐渐减小;盐溶液质量分数越高、冻融温度越低,对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影响也越大;应变能密度与盐冻融循环次数呈指数函数变化;玄武岩纤维对盐冻融循环条件下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改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较为严重。分析了国内现行路面材料的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方法的不足;详细介绍了美国工程兵团旋转试验机(GTM)用于高等级重交通路面材料设计的思路与方法。结合河北沿海高速公路实践应用GTM法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施工和性能情况,通过总结和介绍,提出了解决重载交通下路面材料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GTM法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目前国内使用的几种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了简要分析 ,以某工程铺筑AK— 16A改性沥青混合料为基础 ,详细论述了用美国工程兵旋转试验机 (GTM )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方法、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
孙成胜 《天津建设科技》2007,17(B07):245-247
沥青路面的开裂是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而其中的横向裂缝更是路面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这种主要是由温度引起的。温度裂缝破坏了沥青路面的整体性及连续性,水分通过裂缝渗入基层,浸蚀路基,导致路面承载力降低,还为冻融提供了条件。另外,温度裂缝对将来的加铺层的影响(反射裂缝)不容忽视,否则病害仍将继续,直至重修,降低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增加养护费用,而且在高等级公路上进行补强、加铺层设计,会严重影响正常的交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已经引起国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采用美国工程兵旋转压实剪切试验——GTM(Gyratory Testing Machine)与马歇尔试验方法对同一标段AC-20C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进行设计,通过对2种试验方法高温稳定性的对比分析,得知采用GTM设计方法,可使沥青路面密度高、空隙率小、沥青用量少,具有优良的高温稳定性,有效降低车辙路面常见病害,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1.
夏静萍 《山西建筑》2009,35(33):285-286
结合介霍一级公路施工实例,对GTM试验方法设计沥青混合料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探讨分析,并将GTM试验方法与马歇尔方法作了对比,总结出GTM法的优越性,以推广GTM法级配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刘益丰  沈菊男  丁灿 《山西建筑》2021,(13):84-86,113
综述了近5年来国内常见的改善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方法,并对改性材料种类、改性材料掺量、集料级配、改性效果等指标进行比较,提出了综合改性的方法,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GTM设计连续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GTH设计方法简介 GTM(Gyratory Testing Machine)旋转试验机是美国工程兵团(U.S.Army Corps of Engineers)在60年代以推理的方法发明的路面材料试验机,后来美国空军为解决重型轰炸机跑道容易破损的问题,又专门组织人员对GTM进行了研究开发,形成了如今的路面材料GTM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应用LabVIEW虚拟仪器开发工具,实现对GTM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通过软件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控制系统可以自行运算,并将结果以报告的形式输出出来.主要开发了垂直压力、旋转角度、滚轮压力以及高度等标定程序,GTM试验控制系统程序的实现.通过GTM设计方法与马歇尔设计方法对比可知,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但是,由GTM设计的沥青混合料比马歇尔设计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高,GTM设计方法比较适用于重载道路路面设计.  相似文献   

15.
李俊霞 《山西建筑》2009,35(12):173-174
通过普通沥青混合料(AC),SMA和Superpave三种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分析了马歇尔密度和稳定度随沥青用量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传统的马歇尔设计方法仅适用于连续级配悬浮密实型沥青混合料;SMA可以采用马歇尔法设计,但必须配合其他方法进行验证Superpave混合料则不宜用马歇尔方法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基于GTM设计方法下的最优级配设计,以便更好地指导控制沥青混合的综合性能,保障沥青路面的质量和使用功能,根据4.75 mm筛孔通过率的不同(分别为50%、45%、40%、35%、30%)设计7种AC-16型沥青混合料级配并系统研究不同级配下沥青混合料的体积参数及路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沥青用量、体积参数、GTM旋转密度下的混合料路用性能与级配有很大关系,基于上述关键因素协调性较好原则,提出了AC-16型沥青混合料优化级配范围。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传统马歇尔设计方法存在的不足,研究了GTM法的设计原理、控制指标和设计步骤,结合实体工程分别通过研究控制沥青用量与密度、应变比、抗剪安全系数的关系确定了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然后进行了GTM法最佳沥青用量的马歇尔检验,对比分析了马歇尔法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的沥青稳定碎石性能。结果表明:沥青稳定碎石用GTM法比马歇尔法所得到的最佳油石比偏小、密度偏大,用GTM法所确定的的标准密度更加真实;因此,降低了成本,明显提高了混合料水稳性能、低温抗裂能力。  相似文献   

18.
姜献东 《四川建材》2010,36(6):20-21
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的评价方法到目前为止还不统一,而尽快找到一种统一的评价方法对于减少沥青路面低温缩裂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提出更加适合于我国评价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的试验方法。通过对现有的各种试验方法试验设备、试验条件和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提出采用劈裂试验和低温蠕变试验评价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沥青路面的耐久性,我国已在一级公路上结合本地原材料、气候环境、交通组成等特点,做过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试验路,但并未进行较为系统的室内研究,也未形成系统的柔性材料设计方法。通过大量室内试验,分别采用GTM、马歇尔方法成型手段进行柔性基层材料对比设计和路用性能研究。通过不同级配混合料的GTM成型试验可知,GTM设备更适合于连续密实级配ATB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相似文献   

20.
周朝晖 《四川建材》2009,35(4):18-19,24
为了研究硬质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通过室内试验测试了3O^#硬质沥青的性能指标,对3O^#硬质沥青混合料SAC-13进行了配合比设计,分析了其力学性能,重点比较了硬质沥青SAC-13与SBS改性沥青SAC-13的低温性能,并考察了水泥对两种混合料低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O^#硬质沥青具有较高的软化点和粘度;3O^#硬质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抗高温变形能力和良好的低温性能;硬质沥青延度与硬质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无直接相关性;30^#硬质沥青混合料SAC-13用于非冬严寒区沥青路面表面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