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介绍了济阳坳陷开展勘探综合分析的内容和做法。勘探部署方案优化,是通过细分勘探单元、构建勘探模式、明确钻探目的,选准勘探方向,综合风险评价、经济评价、投资规模等因素,提出勘探方案优化建议。勘探工作规律分析,有助于把握勘探工作运行特点及工作重点,提升勘探理论技术的适应性,从而提高勘探工作能力。勘探综合分析的目的是构建基础研究和管理决策之间的桥梁,有利于研究人员及时了解宏观动态,突出工作重点,也有利于管理人员全面掌握基础研究中的共性问题,提高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济阳坳陷作为渤海湾盆地成熟探区之一,经过了60 多年勘探开发,为实现油气勘探的持续发展,亟需解决油气资源潜力、勘探方向及成藏规律等理论认识问题。通过对主力生烃层系大量烃源岩样品沉积环境、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测试及生排烃模拟实验,对比研究了不同类型烃源岩生排烃演化过程及生烃潜力,发现咸化环境烃源岩具有古生产力高、活化能低的特点,建立了陆相湖盆“咸化富烃”生排烃模式,突破了以淡水环境烃源岩为主力油气来源的传统认识;通过分析深层储层成岩演化过程中孔隙度与地层流体酸碱性质变化的关系,指出“早期强胶结、后期强溶蚀”是深层储层形成大量次生溶蚀孔隙的重要原因,解决了高地温背景下深层碎屑岩有效储层成因问题;基于济阳坳陷勘探实践,总结提出了断陷盆地从洼陷带到斜坡带,依次发育岩性、构造-岩性、岩性-构造及构造油气藏的油气藏类型有序分布规律。创新形成了“咸化富烃、酸碱控储、有序成藏”的成熟探区油气精细勘探理论认识,明确了剩余资源潜力,指出了深层的勘探方向,使油气勘探由被动转移转为主动探索;并创新建立了适用于精细勘探阶段的“勘探层单元”划分、优选方法,形成了成熟探区“七步走”的精细勘探评价流程。结合济阳坳陷地质新认识、最新一轮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指出今后重点勘探方向及增储领域,为油田的长期效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成熟探区勘探地质风险评价——以济阳坳陷为例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勘探地质风险是勘探风险中最基础的问题,对地质条件认识上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勘探地质风险伴随着油气勘探的全过程。济阳坳陷作为一个成熟探区,由于勘探程度和地质认识程度较高,当前的主要地质风险是隐蔽油气藏发育的构造和沉积等客观条件、隐蔽油气藏的识别及含油气性的判断、同一类型隐蔽油气藏的发育规模等。重点分析了勘探地质风险的相对性及不确定性的特点,以及不同勘探阶段地质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变化规律。勘探地质风险评价应同时分析含油气概率和地质认识能力2个方面,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由于油气勘探工作具有极强的探索性,因而,勘探地质风险评价是勘探决策的有效支持手段,但并不一定是决定性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成熟探区勘探经济评价研究--以济阳坳陷为例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以济阳坳陷为例,介绍了探明储量增长基本规律及预测方法、勘探投入产出关系基本特点、探明储量价值评 估基本方法、勘探经济界限标准的研究制定等;论述了在较高勘探程度地区实施勘探经济评价的基本思路和基本 方法。研究认为,重视探区勘探经济运行规律研究,充分反映当前的勘探特点和效益水平,是提高勘探经济评价可 信度的关键;勘探经济评价在注重勘探项目、勘探目标预期经济效益分析的同时,应当加强探区当前勘探经济状态 评价以及勘探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提高宏观勘探经济评价的层次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分析油气勘探中的复杂问题,是实现油气勘探良性发展的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对于济阳坳陷这样一个成熟探区,面临的勘探对象越来越复杂,而"提高勘探效益"及"多发现可动用储量"又对油气勘探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就必须有一种与其相适应的工作思路和基本要求。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了在成熟探区地质综合研究和目标评价中如何处理好战略与战术、成功与失利、现象与本质、共性与个性、正演与反演、过程与目的的关系,以期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培养及逐步形成适应于目前勘探阶段良好的工作习惯和作风,提高勘探效益。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油气勘探领域难以实现油气规模发现、传统勘探思路难以适应非常规油气新目标等问题,运用深化地质认识及重建成藏模式的思路,开展成熟探区勘探研究与实践。辽河坳陷已然进入勘探高成熟阶段,成熟探区的深化勘探不能仅仅局限于在地球物理技术进步、钻探水平的提高和油气层改造技术等领域,更应该体现在对地下地质条件客观存在的精准把握和创新认识。在西部凹陷清水洼陷创新成藏模式,新发现岩性油气藏石油储量2 800×104t;在雷家地区创建“双要素”新评价模型,实现了非常规油气目标评价由面到体的转变;在东部凹陷沙三段重建勘探单元,发现新的勘探单元并部署实施X47井获高产气流。辽河坳陷成熟探区油气勘探实现多项突破,并对同类型成熟探区的勘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成熟探区油气勘探资源接替战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济阳坳陷为例,探讨了油气勘探资源接替战略的含义及其与油气勘探战略的关系,初步提出了成熟探区油气勘探资源接替战略研究的内容及基本方法。在制定油气勘探资源接替战略时,须进行勘探现状、勘探实践能力和勘探发展趋势3方面12项内容的基础研究。油气勘探现状的评价是油气勘探资源接替战略研究和制定的前提,包括对探区勘探程度、勘探潜力、勘探水平和勘探目标质量4项内容的评价。油气勘探实践能力分析是制定和实施资源接替战略的保障,包括对石油地质规律、油气勘探历程、勘探理论技术适应性、勘探组织管理形式的有效性和勘探工作运行质量5项内容的分析。勘探发展趋势研究决定了未来勘探的规模和节奏问题,是制定资源接替战略的重要依据,包括对重点增储领域、勘探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储量增长趋势预测3项内容的研究。这3个方面12项内容构成了油气勘探资源接替战略的基础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8.
济阳坳陷车3潜山油气勘探新发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多年来的重、磁力和地震资料表明,济阳坳陷车3潜山是油气有利聚集区,但由于地下地质情况复杂、地面条件差等原因,使早已提出的车50井一直未能实施钻探。最近,在对新近施工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认真解释的基础上,选择构造有利位置,重新修正井位,钻探了车古20井,并获得了工业油流。车古20井的钻探成功,使地质工作者对车3潜山油气勘探又有一些新发现,尤其是对地层岩性、构造和油气藏特征等方面又增加了一些新认识。总结  相似文献   

9.
济阳坳陷是中国东部典型陆相断陷盆地,经历了60 a勘探历程,目前已进入复杂隐蔽油气藏为主的精细勘探阶段.面临勘探程度高、资源发现程度高、勘探目标碎小隐蔽等严峻形势,深化油气勘探,实现规模增储、效益勘探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通过系统梳理勘探现状及存在的关键问题,认为济阳坳陷沙四段上亚段及以上层系勘探程度高,为成熟领域;沙四...  相似文献   

10.
济阳坳陷探井勘探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对济阳坳陷探明储量历史构成和探井历史综合效益进行了整体评价 ,对探明储量与探井之间的时间匹配关系作了分析。研究认为 ,对某个探区探井勘探效益的分析不是简单地计算其当年新增储量与当年完钻探井的比例 ,而应该进行历史性分析。应将其每年折合探明 1× 10 8t储量所需要的历史探井数 ,以及探井在完钻 3年以内的工业成功率作为探井勘探水平的衡量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济阳坳陷地震勘探效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济阳坳陷地震与探井,储量关系的定量分析表明,较强的地震勘探能力是保持勘探高水平的重要基础。三维地震的应用和发展保证了近期济阳坳陷石油储量的稳定增长。与二维地震相比,三维地震有着更好的勘探效果。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加大,对三维地震的依赖程度民不断增强,在济阳坳陷中,三维地震提供探井井位的有效年限大致在5年左右,由于地质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相同的三维地震工区,随着年限的增长探井的成功率并无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郑铎 《石化技术》2023,(2):168-170
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的勘探目标主要是煤成气藏,通过勘探,已在惠民、孤北等地区取得一定进展,证实了济阳探区煤成油气的勘探潜力。但整体勘探程度和认识程度比较低,近年来,取得了大量的实钻井资料及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本文在构造演化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煤成气藏的烃源岩条件和保存条件,为济阳坳陷煤成气藏勘探指出了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13.
济阳坳陷是中国陆相断陷盆地的典型代表,先后经历了大型背斜构造勘探阶段、复式油气聚集带勘探阶段和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当前济阳坳陷勘探目标更加复杂、隐蔽,对勘探研究、部署及管理的精细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胜利油田通过强化剩余资源潜力动态评价、持续深化地质规律认识及勘探配套技术攻关应用,开展勘探层单元精细评价,实现了济阳坳陷持...  相似文献   

14.
济阳坳陷油气勘探现状及主要研究进展   总被引:59,自引:9,他引:59  
济阳坳陷勘探 40年共发现 70个油气田 ,资源探明程度达 5 6.97% ,已属中高勘探程度区。济阳坳陷剩余石油资源总量为 46.72× 10 8t ,占坳陷剩余资源总量的 5 5 % ,整个坳陷还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目前勘探存在 3方面问题 :①有待重新评价资源潜力和重新总结油气分布规律 ;②隐蔽油气藏 (尤其是岩性油气藏 )在新发现油气藏中所占比例逐年增大 ,但目前缺乏有效的预测理论和勘探技术 ;③岩性圈闭含油气性变化大 ,成藏机理还认识不清。用门限控烃理论研究的结果 ,济阳坳陷进入成藏门限的 19个成藏体系的剩余资源潜力为 1.42× 10 8~ 6.3 1× 10 8t,7个成藏体系尚未进入成藏门限 ;根据三元复合成藏理论 ,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必须满足 3个条件 :一是砂体的成因类型要有利 ,二是包裹砂体的烃源岩生、排烃要达到一定数量 ,三是砂体的物性要达到一定的临界条件。图 8表 2参 12  相似文献   

15.
济阳坳陷成熟探区探井失利地质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磊 《海洋石油》2010,30(1):8-13
胜利油田经过近40多年的勘探,按照国内外勘探程度划分的标准,其主力探区济阳坳陷目前已处于成熟勘探程度,全面进入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尽管济阳坳陷探井成功率保持较高的水平,但仍有50%左右的探井落空或低效。根据"失利"探井定义,从生、储、盖、圈、运、保等6种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出发,参考济阳坳陷石油地质特点和近几年的勘探经验,主要从圈闭是否有效、储层是否存在、输导体系是否发育、油气充满程度等4个方面进行失利探井地质原因分析,建立起成熟探区探井失利地质原因分析方法。总结了济阳坳陷"十五"以来主要增储目标,即:砂砾岩体、浊积砂体、滩坝砂体、河道砂体等储层类型的失利地质原因。在明确上述目标类型最主要勘探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勘探攻关重点及风险规避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个探区的合理资源序列受该探区的勘探条件所制约,前人提出的合理资源序列标准在具体应用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以济阳坳陷现阶段的勘探为例,根据各级资源的来源构成及升级特点,提出了中-高勘探程度探区油气合理资源序列的确定思路和方法,同时确定了济阳坳陷的合理资源序列,并进一步探讨了确定合理资源序列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济阳坳陷前第三系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济阳坳陷前第三系发育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上古生界煤系、中生界侏罗系煤系3套烃源岩系。其中,上古生界煤系最好。因此,济阳坳陷前第三系自生自储型油气藏应以勘探天然气为主,层系上以上古生界含气系统为主,兼探中生界含油气系统。孤北古1气藏的地质特征及成藏过程表明,上古生界自生自储天然气藏成藏有赖于深凹区存在较厚的上古生界烃源岩、大型构造背斜圈闭背景和良好的生储盖配置。经有利生烃区分布、储层及盖层条件和圈闭类型等因素评价,济阳凹陷上古生界的7个有利勘探区带分别为沾化凹陷的孤北、孤南、罗家和郭局子、东营凹陷的金家和林樊家以及车镇凹陷的车西;4个较有利区带分别为沾化凹陷的埕东和义南、东营凹陷的南坡和惠民凹陷南坡。  相似文献   

18.
济阳坳陷地层油藏勘探实践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济阳坳陷新近系及古近系发育地层超覆及不整合面遮挡等两种类型的地层油藏。由于地层圈闭识别难度大,油藏形成条件复杂以及原油性质较差等不利条件,以往地层油藏在济阳坳陷油气勘探中未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济阳坳陷已进入隐蔽油气藏勘探时期,随着对地层油藏成藏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以及层序地层学、高精度三维地震等勘探新技术的应用,地层油藏的勘探进入规律性勘探阶段,对探明储量的贡献也逐步增大。济阳坳陷地层油藏的剩余资源潜力丰富,勘探空间广阔,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图4表1参7  相似文献   

19.
济阳坳陷圈闭勘探经济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油气勘探投资具有阶段性特征且须以赢利为目的,勘探的经济效益和成果价值并不取决于勘探本身,而取决于未来的开发与生产经济效益,这就决定了圈闭勘探经济评价必须是勘探开发一体亿评价。根据圈闭的基本特征,建立其地质模式和油藏类型,通过与已经开发的相似油气藏样本进行“类比”,计算控制储量、探明储量、可栗储量和油气产量,模拟圈闭勘探开发全过程,采用国际通用的现金流量法计算经济评价指标,预测圈闭内部收益率、净现值和净现值率,初步实现了圈闭经济评价。实践证明,地质评价是整个油气勘探评价工作的基础,经济评价对勘探决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济阳坳陷深层资源潜力和有利勘探方向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根据济阳坳陷TR、T7、T6地震反射标准层的分布,结合钻井分层数据,以埋深3.5km为深层界线,首次圈定了该坳陷下第三系深层3个层系(孔店组到沙四段下部,沙四段上部,沙三段)分布范围。圈定结果表明,在3.5km以下深度范围,凸起面积增大,早第三纪凹陷面积缩小,而且凹陷内下第三系呈向斜形态。获取各深层洼陷暗色泥岩厚度、有机碳含量和镜质体反射率等基础数据,再依据烃源岩热模拟实验数据,应用生烃聚集法,计算了济阳坳陷深层3个层系的油气资源量。计算结果表明,深层油气资源较丰富;孔店组至沙四段下部为主力生气层系,沙四段上部和沙三段是主力生油气层系;结合沉积体系展布、储集层物性、圈闭和油气运移等条件的综合分析,认为下一步深层勘探的重点目标应是东营中央隆起带、东营北带、渤南洼陷带和临南洼陷带。图3表2参3(梁大新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