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滨里海盆地碳酸盐岩储集层沉积相与类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滨里海盆地让纳若尔油田2092和2399A两口井岩心资料与测井曲线的详细对比,同时考虑新老井之间资料的差异性,建立能够反映沉积相的测井相模式,并据此进行全区沉积微相的划分及沉积微相组合关系、空间展布特征和演化规律的研究。研究区发育了滩、滩间洼地、潟湖和潮汐通道4种沉积微相,储集层可划分为裂缝型、孔洞缝复合型、微裂缝-孔隙型、孔隙型4种类型。裂缝型储集层主要分布在滩间和潟湖环境中;孔洞缝复合型储集层主要发育于高能浅水环境下形成的滩微相中;微裂缝-孔隙型储集层也发育于高能滩环境,在潮汐通道中也有一定规模的发育;孔隙型储集层主要发育在相对低能的浅滩微相以及潮汐通道微相中。图18表1参13  相似文献   

2.
滨里海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及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滨里海盆地是中亚地区油气资源最丰富的盆地之一,以其广泛分布的一套下二叠统上部孔谷阶巨厚盐岩层而闻名。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早期裂谷阶段、中期被动大陆边缘阶段和后期裂谷收敛阶段。盆地油气勘探始于19世纪末,整个100多年的勘探历程可以分为早期盐上和晚期盐下两个勘探阶段。盐上层系油气田具有数量多、分布广、但规模小的特点,油气藏数量占整个盆地的80%以上;而盐下层系由于生物礁建造和碳酸盐台地礁发育良好,多分布大型甚至巨型油气田,目前盆内已发现的9个可采储量大于5×108bbl的油气田均发育于盐下层系。盆地最重要的烃源岩为中泥盆统—中石炭统的欠补偿大陆斜坡沉积的相对薄层富含有机质的石灰岩、硅质岩和泥岩;石炭系生物礁灰岩以及生物碎屑灰岩是最主要的储层;最主要盖层为全盆范围分布的下二叠统孔谷阶盐岩;盆内发育大量地层—构造圈闭,主要沿滨里海盆地边缘分布。从寻找大油气田的角度出发,未来重点勘探方向应以盐下为主,兼顾盐上,重点区域为阿斯特拉罕—阿克纠宾斯克隆起带地区。  相似文献   

3.
滨里海盆地北部-西北部断阶带盐下含油层系是一个主要勘探目标区,已发现35个盐下油气田,区内发育中泥盆统艾菲尔阶一吉维特阶、上泥盆统法门阶(D_3)-下石炭统杜内阶(C_1)、下石炭统维宪阶(C_1)-中石炭统巴什基尔阶(C_2)、上石炭统莫斯科阶(C_2)-上二叠统阿丁斯克阶(P_1)等4套高丰度优质烃源岩,泥盆系-下二叠统的碳酸盐岩礁或颗粒滩,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储集条件,区域分布的早二叠世孔谷期盐岩盖层为盐下储集层起到了良好的封盖作用;成藏主要时期为中生代,圈闭类型主要为生物礁建造和背斜构造,勘探潜力区为北东-南西主体方向分布的二叠系串珠状障壁礁及卡拉恰加纳克油气田邻近地区北西-南东向分布的石炭系一泥盆系的堡礁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4.
Bikzhal西北块油田位于滨里海盆地南部,是近年在Adaiski区块中发现的侏罗系油田。原油性质好,原油密度为0.83g/cm3,产量高,油藏压力稳定,日产油100t,稳产3年。储集岩为三角洲相石英砂岩,物性好,孔隙度平均值为35.26%,渗透率平均值为913.83mD。侏罗系上部发育近60m泥岩层,配合反向断层的遮挡,形成良好的上封侧堵型断块圈闭。合适的埋深、合理的储盖组合条件、反向断层上盘良好的岩性界岩条件、优越的烃源与盐窗条件是控制Bikzhal西北块侏罗系成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滨里海盆地在盐下石炭系发育台地相碳酸盐岩,以裂缝—孔隙型储层为主,非均质性强,具有岩性复杂多样、储层物性和厚度变化快、单层厚度小的特征。针对这些难点,提出了随机地震反演和地质统计学协模拟实现储层的岩性和物性逐级预测。首先采用基于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算法(MCMC)的随机地震反演获得高分辨率波阻抗和岩性反演结果,然后通过云变换方法分岩性建立波阻抗和孔隙度关系,并结合地质统计学协模拟对储层的孔隙度进行预测。反演结果纵向分辨率高,能识别2m以内的薄储层,同时井间横向变化合理,真实地反映了碳酸盐岩储层变化特征。该方法能解决类似非均质性薄储层预测的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6.
滨里海盆地Kumisbek油田南缘盐上勘探近几年来一直没有取得大的突破。通过分析研究区油气地质条件,结合区内探井钻探结果,认为盐岩的发育阻隔了盐下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向盐上层系运移,盐上油源主要来自于盐上烃源岩,且油源不充足;盐上油气运移的通道主要是不整合面和断层。在对该区油气成藏条件分析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盐上层系垂向运移-断层封堵型成藏模式,形成断层遮挡型及断层与背斜组合型两种油藏类型,并指出距离盐上深洼陷较近的、盐丘非刺穿构造上的圈闭是首选的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滨里海盆地让纳若尔油田2092和2399A两口井岩心资料与测井曲线的详细对比,同时考虑新老井之间资料的差异性.建立能够反映沉积相的测井相模式,并据此进行全区沉积微相的划分及沉积微相组合关系、空间展布特征和演化规律的研究.研究区发育了滩、滩间洼地、潟湖和潮汐通道4种沉积微相,储集层可划分为裂缝型、孔洞缝复合型、微裂缝一孔隙型,孔隙型4种类型.裂缝型储集层主要分布在滩间和潟湖环境中;孔洞缝复合型储集层主要发育于高能浅水环境下形成的滩微相中;微裂缝-孔隙型储集层也发育于高能滩环境,在潮汐通道中也有一定规模的发育;孔隙型储集层主要发育在相对低能的浅滩微相以及潮汐通道微相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