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通过单向压缩湿陷试验研究了陕西蒲城地区Q2黄土的湿陷性 ,并分析了其与物质组成、物性指标及微观结构定量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Q2黄土湿陷性随黏粒含量、pH值、饱和度、干密度、颗粒分布分维和定向度的增加而降低 ;随孔隙比、欧拉数、孔隙分布分维和定向度增加而降低 ;易溶盐含量对Q2黄土湿陷性影响不大.Q2黄土的湿陷性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和影响 ,内因主要是由于黄土本身的物质成分和特殊的结构特性 ,外因则是压力和水的作用 ;架空孔隙的失稳破坏和粒间孔隙的变小消失都可能引起湿陷变形 ,对于Q2黄土后者引起的湿陷变形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针对新疆伊犁地区某引水渠基工程,采用黄土湿陷变形计算的双线法,开展了黄土地基增湿自重湿陷变形特性的离心模拟研究。试验研究表明,黄土地基的增湿自重湿陷变形是地基饱和度及厚度的二元函数,增湿湿陷变形随着地基厚度和饱和度的增加呈增大趋势,在增湿湿陷变形-地基厚度-饱和度三维空间中形成一个双曲抛物面,称之为地基增湿自重湿陷变形面。通过将离心模型试验结果与现场浸水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地基增湿自重湿陷变形面的合理性,同时也证明了基于双线法采用离心模型试验研究黄土地基湿陷变形特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王瑞民 《山西水利》2010,26(8):47-48
通过对输水线路湿陷性黄土工程地质勘察研究,了解分析其工程地质特征,准确评价其湿陷类型和地基湿陷等级,提出了满足工程特性、变形要求及经济可行的地基处理措施,以确保工程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4.
重夯法在南水北调中线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超庆  张伟 《人民长江》2010,41(5):22-24
重夯法是处理地表浅层湿陷性黄土的有效措施。它利用强大的冲击力,破坏土的原始结构,降低土的压缩性,提高地基承载力,以达到降低湿陷深度的目的。该技术操作简单、造价低、工效高。结合重夯法在处理南水北调工程湿陷性黄土中的情况,介绍其工作原理、施工流程、施工注意事项、质量安全控制措施,以及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湿陷性黄土是指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黄土类土,是一种常见的软土地基。南水北调中线邯邢段湿陷性黄土主要分布在磁县、永年、邢台、临城一带,以第四系全系统冲洪积壤土和上更新统冲洪积、坡洪积黄土状壤土为主,湿陷等级一般为轻微至中等湿陷。为保证湿陷性黄土渠段填方渠道渠堤工程安全,在设计中针对湿陷性黄土不同的湿陷等级和湿陷厚度,分别提出了采取强夯法或换填法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6.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非饱和的欠压密土,具有大孔和垂直节理,在天然湿度下,其压缩性较低,强度较高,但遇水浸湿时,土的强度显著降低,在附加压力或在附加压力与土的自重压力下引起的湿陷变形,是一种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快的失稳性变形,对建筑物危害性大。因此需要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和工程要求,因地制宜,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基浸水湿陷对建筑物产生的危害。湿陷性黄土的处理直接影响着南水北调工程渠道的边坡稳定和其上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因此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是南水北调工程在湿陷性黄土段保证结构安全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北干线输水管线大部分地段通过黄土地区,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已成为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工程建设,应查明黄土的工程特性,湿陷性质、厚度、成因及其分布变化,确定场地湿陷类型和地基湿陷等级,并按工程设计的特性需求,进行地基处理等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黄土产生湿陷的内、外因素分析,认为黄土产生湿陷的内因是黄土的结构性,外因是浸水与压力,因此在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通过一定的防、排水措施可以减弱或消除黄土产生湿陷的外因,从而避免黄土地基浸水湿陷。本文以山西王曲电厂灰场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的防排水处理措施为例,在分析黄土湿陷性机理的基础上,对该灰场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设计思路及设计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为今后相似工程地质条件下的工程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填方渠道湿陷性黄土破坏使渠道产生变形,对总干渠通水运行产生影响,需进行处 理。利用黄土湿陷经验模型、变形倾度法等对永年县湿陷性黄土地基渠段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 显示湿陷区域的大小对堤身因湿陷造成的沉降有较大影响,裂缝产生位置对工程安全无明显影响,考虑 实际地基分布,采取强夯等处理措施后,能够保证渠道的运行安全。通过工程实例计算,说明提出的方 法可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安全分析。  相似文献   

10.
湿陷性黄土与膨胀土的分级增湿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邢义川  李京爽  李振 《水利学报》2007,38(5):546-551
对陕西张桥的湿陷性黄土和安康的膨胀土分别进行了分级增湿变形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这两种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增湿变形过程中基质吸力变化特点及增湿变形类型。分析表明,其两者的增湿变形应力应变曲线形态完全不同,湿陷性黄土的应力应变曲线明显分为压缩、湿陷变形和固结压密3段,并且在湿陷变形转变为固结压密时有一个明显的转点。膨胀土的应力则随变形增加呈衰减趋势,并且在增湿变形中以体积变形为主,剪切变形较少。湿陷性黄土和膨胀土在增湿过程中基质吸力变化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前者随含水率明显变化,随应力变化较小,而后者随含水率和应力的增加均有较大变化。最后提出湿陷性黄土的湿陷起始应力和膨胀土的膨胀应力两个概念,进一步合理分析了两者的特征力。  相似文献   

11.
构建渠道有限元三维模型,模拟渠道填筑、蓄水和湿陷性黄土地基湿陷过程,测算地基湿陷区域、范围及深度的不同对渠道变形影响,进而完成各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的评估设计。  相似文献   

12.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渠道施工时,如果地基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渠道湿陷破坏。因此,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法非常重要。文章分析了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同时结合工程实践对水泥土换填法这种简易的施工处理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针对黄土湿陷性对大型输电线路塔基稳定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对河南三门峡地区原状黄土开展了基本物理特性及湿陷性试验,获取了其湿陷系数与湿陷等级,分析了竖向压力和初始含水率对黄土湿陷性的影响规律,着重从结构强度的角度解释了黄土湿陷特性。结果表明:竖向压力与湿陷系数之间并非只是简单的单调增函数关系,而存在湿陷增强区间和湿陷减弱区间;塑限(18.6%)是黄土湿陷性强弱的分界点,当初始含水率小于塑限时,湿陷性较强,而当初始含水率接近或者大于塑限时,则湿陷性减弱;初始含水率与湿陷系数之间也并非只是简单的单调减函数关系,而在结构强度为200 kPa时(含水率为10%)附近出现明显的转折。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重塑黄土在增湿过程中的压缩变形及湿陷变形特性,采用双线法对取自新疆伊犁河流域的重塑黄土进行了室内压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干密度一定时,黄土的压缩性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湿陷性随着增湿效果而减弱,上覆压力较大时,增湿的敏感性较高,上覆压力较小时,增湿敏感性较弱;增湿湿陷性系数随着黄土饱和度的提高而增大,增湿含水率提高后,敏感度降低;压缩变形和湿陷性变形在增湿过程中可以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5.
黄土的湿陷变形是指黄土在荷重和浸水共同作用下结构遭破坏产生显著的湿陷变形,这是黄土的重要特性。黄土的湿陷特性与黄土成份、颗粒组成、孔隙比、渗透性、压缩性等有着密切关系。文章就某工程风积黄土物理力学性质沿深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对黄土湿陷性特性做出相应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对侧限条件下原状黄土增湿过程中的变形和持水特性研究还较少。以新疆伊犁原状黄土为对象,采用固结仪开展了不同竖向压力作用下的分级增湿试验和湿陷试验。在分级增湿试验中,研究了增湿过程中持水特性以及静止土压力系数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侧限条件下土水特征曲线模型以及静止土压力系数的表达式;引入"增湿水平"这一变量描述土体的含水状态,研究了增湿变形与增湿水平的相关关系。最后通过比较增湿试验(单线法)和湿陷试验(双线法)所得到的增湿水平与增湿变形系数关系曲线,验证了两种试验方法在黄土增湿变形研究中的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李文涛 《陕西水利》2016,(2):109-111
本文针对西沙河水库湿陷性黄土在大坝坝基处理前,对地基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等各项试验参数的统计,比照强夯后黄土地基湿陷变形特性的各项参数做出评价,通过试验表明强夯处理基本消除了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同时提高了地基承载力,也为黄土渠道地基工程的研究提供些许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般来讲,湿陷性黄土是一种非饱和土。由土的固相(土骨架颗粒)、气相(空气)和液相(水)所组成的多相体系,具有大孔性、欠压密性以及富含可溶盐与粉粒等特征,使它成为一种对水具有特殊敏感性的更加特殊的非饱和土。研究表明,黄土的湿陷性是随黄土湿度的增大而动态发展的。因此,湿陷性黄土的防水处理也是一种防止其产生湿陷的处理方法。有关试验证明,用预埋砂层阻水方法可以解决深厚黄土地基湿陷变形。湿陷性黄土层地基处理的砂层阻水方法砂层阻水方法就是在深厚湿陷性土层的一定深度上设置一个薄砂层,使其发挥阻水作用,并对砂层…  相似文献   

19.
现场浸水试验是研究深厚黄土场地自重湿陷特征、评价其湿陷性的重要手段。基于原状黄土的室内试验,在兰州新区深厚黄土场地开展现场浸水试验,测试分析浸水过程中的土层含水率及地基沉降变形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兰州新区原状黄土的含水率和干密度沿深度逐渐增大,孔隙比、自重湿陷系数大幅降低;随着水分入渗深度增加,体积含水率变化曲线上翘时间依次增大,湿润锋面到达测点的时间越来越滞后;地表沉降经历缓慢-快速-减缓-稳定的过程,沉降速率可达5.88 cm/d,浸水50 d时完成总沉降量的60%;该场地0~16.5 m强湿陷土层的湿陷量占湿陷总量80%以上;试坑周围有大量环向裂缝发育,裂缝最宽为34 cm,错台高度可达50 cm;结合室内和现场试验结果,该场地的自重湿陷下限深度和地基处理深度可取24.0 m。研究结果可为深厚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哈双 《中国水利》2007,(8):22-23
湿陷性黄土地基浸水饱和后,由于易溶盐类的溶解,土结构的破坏,使其承栽力直线下降。宁夏扶贫扬黄工程大多位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①泵站地基可视湿陷土层的厚度不同.采用换填土垫层、砂石垫层,大直径扩底灌注桩或用预浸水法处理;②桥、涵、闸等建筑物应以换基、垫层和防护措施为主;③渠道地基应首先防止内水外渗,同时采取措施及时排除外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