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冬季黄河水的水温一般在0~4℃之间,按常规处理难度大,主要表现在耗矾量高,形成的矾花不密实,矾花小且跑花严重,致使滤池工作周期缩短,出水水质差。强化处理方法主要有:在聚氯化铝中加入三氯化铁使其聚合为聚氯化铝铁;或者直接使用三氯化铁;最好的方法是先利用活化水玻璃进行预处理,然后再按常规方法处理。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低温低浊水产生的主要原因及特点,总结了目前处理低温低浊水常用的技术方法,并提出了强化混凝与麦饭石吸附联用的处理工艺,并探究了其对低温低浊水处理的可行性,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强化混凝在低温低浊水处理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搅拌实验,考察了聚合铝铁(PAFC)以及其与三氯化铁、二甲基二烯丙基季胺盐(HCA-1)、黏土联合投加对低温低浊期的董铺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聚合铝铁(PAFC)与三氯化铁联用、同时投加;聚合铝铁(PAFC)与二甲基二烯丙基季胺盐(HCA-1)联用,HCA-1在絮凝5m_n时投加均有良好的处理效果,综合成本与对水质的影响,将聚合铝铁(PAFC)与三氯化铁联用用于生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王静  李梅  张克峰  王鑫  王永磊 《城镇供水》2011,(5):33-35,26
低温低浊水采用常规工艺处理难以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2006)。论文首先分析了低温低浊水的水质特性和处理机理,进一步探讨了低温低浊水的混凝技术和分离技术,如选择合适的混凝剂和助凝剂以及采用浮沉池、浮滤池、超滤、PAC-SMBR组合工艺、微絮凝接触过滤法和增效澄清池等新多种技术和新工艺。  相似文献   

5.
浮沉池—滤池工艺在低温低浊水处理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寒冷地区低温低浊水质难于处理的原因进行分析 ,结合东北地区水源季节性变化的特点 ,总结现有生产运行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用浮沉池—滤池工艺解决低温低浊水质的净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低温低浊水处理技术研究应用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寒冷地区低温低浊水质难于处理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对国内常用低温低浊水处理技术、气浮技术、泥渣回流技术、微絮凝技术、高梯度磁力分离技术等进行简要叙述、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7.
王福进 《供水技术》2008,2(3):29-30
针对黄河水的低温低浊水质特点,按照水厂实际工艺设计了中试设备.应用基本涡旋理论的栅条混合、强化絮凝网格反应和低脉动斜板沉淀技术对设备作了改进.通过中试优选了混凝剂和助凝剂,并确定了其最佳投药量和投加点.当水厂PAC稀释液投加量为5.77 mg/L,PAM投加量为0.5 mg/L时,沉后水浊度小于0.5 NTU.  相似文献   

8.
针对低温低浊时期丹江口水库水,通过混凝沉淀烧杯试验,对水厂普遍使用的3种混凝剂三氯化铁(FeCl3)、聚合氯化铝(PAC)和硫酸铝(AS)的投加量与沉淀时间进行优选.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FeCl3和PAC投加量与余浊有很强的负相关性,在投加量为12 mg/L时余浊最小,分别为0.38和0.30 NTU,明显优于AS;混凝剂投加量与UV254去除效果高度正相关,混凝剂对UV254去除作用强弱关系为PAC>AS>FeCl3,投加量为12 mg/L时去除率最高,分别为59%,57%和52%;投加FeCl3和PAC所形成的絮体沉淀速度快,在20~ 30 min时即可完全沉淀,而投加AS形成的絮体所需沉淀时间在40 min以上.最后在中试系统对最优混凝剂PAC投加量与浊度和UV254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适应性检验,结果表明适应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郭伟锋  白小东 《山西建筑》2010,36(12):187-189
结合现有的中试试验系统,开展了强化混凝工艺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水质期,混凝剂PAC对浊度和CODMn的去除效果较优于混凝剂FeCl3;然而在满足出水浊度和CODMn要求的情况下,每处理单位水体PAC混凝药剂费用远高于FeCl3;使用NaSiO3与FeCl3混合液作为混凝剂时,适当增大混合液中NaSiO3的比例有利于提高常规工艺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气气浮-炭砂过滤工艺处理北方某原水水质,通过对工艺各项参数进行优化,优选聚合氯化铝铁为最佳混凝剂,其最佳投药量为5 mg/L(以Al^3+计),气浮单元最优回流比为10%,适合炭砂滤柱的进水负荷为8 m^3/(m^2·h)。该工艺长期运行结果表明,在低温低浊进水条件下,溶气气浮-炭砂过滤工艺对浊度、CODMn、UV254、TOC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9%,60%,55%和45%,出水水质可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的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11.
活性炭浮滤池去除高藻原水中有机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活性炭深床滤料浮滤池是一种新型的给水组合处理工艺,它具有气浮过滤一体化、活性炭深床过滤、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一体化、节约占地面积等特点,在显著提高出水水质的同时省掉了砂滤池,运行方式灵活。该池对高藻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比较理想:对UV254的去除率为54.3%,出水UV254为0.016cm^-1;对CODMn的去除率为63.6%,出水CODMn为0.78mg/L;对DOC的去除率为29.6%,出水DOC为1.608mg/L;对BDOC的去除率为42.6%,出水BDOC为0.120mg/L;对AOC的去除率为72.2%,出水AOC为52μg/L。  相似文献   

12.
生物砂滤池去除微污染源水中有机物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邯郸市滏阳河为水源,研究了生物砂滤池对微污染源水中有机物的去除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生物砂滤池对微污染源水中的CODMn和TOC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对TOC的去除率为18%~25%;温度对CODMn去除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常温下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为30%,低温下的平均去除率则降至15.9%;氨氮以及原水中CODMn的含量对CODMn的去除效果均有一定影响。此外,考察了微污染源水中CODMn与COD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两者呈明显的线性关系,生物砂滤池对COD的去除率可达33%~48%。  相似文献   

13.
按水中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可生物降解性及其在活性炭上的可吸附性将其分为四类,考察了经生物活性炭滤池处理后水中四类有机碳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对有机碳分子质量的测定考察了生物活性炭滤池对不同分子质量区间有机碳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滤池在运行初期去除的DOC主要为可吸附性DOC;在其连续运行6个月后,能够有效去除的DOC则为可生物降解且可吸附性DOC;可被滤池去除的DOC主要分布在分子质量为(3~10)、(1~3)及〈0.5ku的范围内。生物活性炭的生物再生过程只能保证滤池对可生物降解且可吸附性DOC的持续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14.
天然有机物对改性滤料除锰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盛力  马军  高乃云  李攀 《中国给水排水》2006,22(19):29-31,35
腐殖质与铁、锰形成的络舍物吸附在滤料表面后有可能降低滤池的除锰效果,为此通过试验考察了天然有机物(NOM)对改性滤料接触氧化过滤工艺除锰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工艺的除锰效果极佳,但天然有机物的存在会使除锰效率及过滤周期大幅度降低,而预投氯可保证改性滤料对锰的高效去除。有机物含量和投氯量对除锰效果有直接影响,应结合原水水质确定最佳投氯量。  相似文献   

15.
微絮凝拦截沉淀处理低温低浊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拦截沉淀池是根据中微絮体的凝聚沉淀特性,用一种特殊材料设计构造的以接触凝聚和拦截沉淀为主要功能的新型沉淀池。以北京市第九水原水为主要对象,研究了拦截沉淀对低 氏浊水的处理效果,并与传统的平流以沉淀池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拦截没淀池有优异的拦截聚沉和对水质变化的适应能力,处理效果要明显优于平流沉淀池而接近于斜板沉淀池,有很好的开发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微絮凝拦截沉淀处理低温低浊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拦截沉淀池是根据水中微絮体的凝聚沉淀特性,用一种特殊材料设计构造的以接触凝聚和拦截沉淀为主要功能的新型沉淀池。以北京市第九水厂原水为主要对象,研究了拦截沉淀对低温低浊水的处理效果,并与传统的平流及斜板沉淀池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拦截沉淀池有优异的拦截聚沉和对水质变化的适应能力,处理效果要明显优于平流沉淀池而接近于斜板沉淀池,有很好的开发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以珠江广州段源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曝气生物滤池(BAF)/臭氧(O3)预处理工艺后砂滤池的除污效果。结果表明,砂滤池出水CODMn、NH4^+ -N和浊度的平均值分别为2.19、0.099mg/L和0.225NTU,NO2^- -N的最高值为0.003mg/L;相对于沉淀池出水,砂滤池对上述指标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7.60%、66.88%、69.88%和98.53%。BAF和臭氧塔提高了源水的DO浓度,其对浊度和有机物的去除作用降低了砂滤池的反冲洗频率,从而有利于提高生物膜中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臭氧氧化可提高源水的可生化性,且水中没有残留臭氧,也为砂滤池的生物降解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混凝—微滤工艺去除膜反洗水中有机物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混凝-微滤工艺处理混凝-超滤中试装置的膜反洗水(MBW),将试验原水和出水经不同截留分子质量的超滤膜过滤,分析了不同分子质量区间的有机物分布.此外通过改变混凝剂(FeCl3)投量、采取投加粉末活性炭(PAC)等措施,考察了MBW中有机物的去除率与FeCl3投量、处理工艺(混凝-微滤、混凝-PAc吸附-微滤工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MBW中DOC主要分布在分子质量>30 ku和分子质量<1 ku的区间内,THMFP、UV254主要集中在分子质量<1ku的区间内;混凝过程能有效去除分子质量>30 ku的大分子有机物,PAC能有效去除小分子有机物;随混凝剂投量的增加,对DOC、UV254、THMFP的去除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生物活性炭滤池去除微污染有机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目前以黄河水为源水的自来水厂水质不甚理想的情况,进行了利用生物活性炭滤池深度处理受污染黄河水中有机物的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活性炭滤池对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对CODMn、UV254、总藻、Chla、三氯甲烷生成势、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15.7%~38.8%、24.7%~49.7%、24%~100%、30%~87.8%、20.6%~46.6%、25%~66.6%.  相似文献   

20.
活性炭/砂双滤料滤池处理微污染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嘉兴南门水厂将原普通砂滤池改造为活性炭/砂双滤料滤池,进入稳定运行期后活性炭/砂滤池可削减氨氮负荷0.70~1.30mg/L,对CODMn的去除率为15%~22%,对锰的去除率≥90%,均远高于原普通砂滤池,而制水成本仅增加约0.025元/m^3。实践证明,强化混凝-生物活性炭/砂双滤料滤池组合工艺是处理低氨氮(〈1.5mg/L)、低CODMn(4~6mg/L)、低锰(〈0.7mg/L)微污染原水的经济性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