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研发苎麻功能性复合针织产品为目标,将苎麻混纺纱与功能性化纤长丝在针织大圆机上进行织造工艺改进。将28.00 tex苎麻、棉混纺纱(55∶45)与具有良好弹性的8.33 tex/32 f(75 D/32 f)生物索弹丝(黑色丝)、7.78 tex/48 f(70 D/48 f)麦卡云母锦纶冰凉长丝FDY、7.78 tex/48 f温多丝远红外发热涤纶长丝DTY分别进行复合开发,采用针织的疋纱工艺,使面料外层突出麻的特性与风格,内层具有各长丝的多功能效果。该研究为开发丰富多彩的高功能性、高质量麻类针织产品提供参考,功能性化纤长丝苎麻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2.
根据轻工业部探索涤/麻中长纤维纺纱的可能性及经济合理的工艺程序的指示,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同株州麻纺厂、都匀麻纺厂、广州绢麻厂、重庆苎麻厂、南宁绢麻厂、上海第九棉纺厂,上海第四漂染厂等单位协作,组成三结合小组进行试验研究,于1977年11月底完成了小样试验,成功地纺出了第一批54支、38支(公制)涤/麻中长纤维混纺纱,混和比例为涤纶65%、苎麻35%。 试制工艺是用普通的脱胶苎麻切成适合中长纺纱要求的长度纤维,与 3旦×65毫米涤纶混和。在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的中长化纤纺纱设备上进行加工纺制,纺纱工艺试验了三步法和五步法纺纱二个方案。  相似文献   

3.
文章根据云母冰凉纤维与圣麻/金属混纺纤维的性能差异,将圣麻与金属纤维条在并条工序进行条混,与云母冰凉纤维分别成纱,优化工艺配置,优选工艺参数,严格控制纺纱、织造过程,成功试织。对冰凉纤维纺织品的开发具有一生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云母纤维的基本性能及主要物理指标,采用14.8 tex云母纱为原料,在4针道单面大圆机上开发了一款新型云母纤维冰凉型提花针织面料。阐述原料规格、设备参数、组织结构、织针排列、三角排列等编织工艺,以及染整工艺及注意事项等,给出了面料的基本技术参数。结果表明,该云母纤维提花面料,穿着舒适,具有良好的冰凉效果、吸附异味功能和防紫外线功效,适合开发夏季凉爽、环保、保健型面料。  相似文献   

5.
针对自捻纱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较低的问题,通过对同种原料自捻纺纱线和环锭纺纱线的拉伸力学性能进行对比,讨论了适合自捻纺纱的纤维和必须经过复合才能进行自捻纺纱的纤维以及对纤维配比的要求。与环锭纺纱线相比,羊毛、腈纶、涤纶自捻纱的断裂强力依次降低81.25%、49.33%、31.39%。涤纶、腈纶等纤维能直接采用自捻纺加工方式,而羊毛和苎麻不能直接采用自捻纺纱,必须和其他原料复合自捻。分别对毛/涤纶、麻/涤纶、腈纶/涤纶双组分复合自捻纱进行拉伸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要使纱线拉伸性能符合要求,2种原料的组分中涤纶纤维含量需满足:毛/涤纶纱中占60%以上,麻/涤纶纱中占71%以上,但腈纶/涤纶纱的纤维配比不受限制。  相似文献   

6.
探讨细特云母改性涤纶纤维多组分混纺纱的纺纱工艺.阐述了云母改性涤纶纤维、异形阳离子涤纶、苎麻、澳毛等纤维的性能特点.通过对苎麻纤维进行加油给湿和柔软预处理,对云母改性涤纶纤维和异形阳离子涤纶纤维进行抗静电剂预处理,采用包混与条子混并相结合的混棉工艺,合理配置工艺、控制温湿度等技术措施,成功纺制出多组分云母改性涤纶纤维涤苎麻毛11.8 tex竹节纱,满足了产品开发的质量要求.认为,原料预处理、混和工艺以及必要的工艺技术措施是纺好细特云母改性涤纶纤维多组分混纺纱的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18.3tex 60/40竹炭涤/棉混纺纱的纺纱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竹炭涤纶纤维与棉纤维的性质,对18.3 tex 60/40竹炭涤纶纤维/棉混纺纱的纺纱工艺进行探索。竹炭涤纶纤维强度低,加工时应适当降低各打击梳理机件的速度,放大梳理隔距,降低输出速度;竹炭涤纶纤维质量比电阻高,易产生静电,纺纱前应喷洒抗静电剂,并严格控制各工序的温湿度。织制的机织物不染色,呈现自然麻灰色。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苎麻 /微细旦涤纶的纺纱特性 ,并对加工工艺 ,工艺参数及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讨论 ,同时对纤维在纱中的径向分布及成纱性能作了测试。结果表明 ,微细旦涤纶主要分布在纱的内层 ,苎麻 /微细旦涤纶混纺纱有良好的性能 ,并可使纱条达到较低线密度  相似文献   

9.
苎麻是一处具有优良性能的纺织纤维,将苎麻应用于毛纺,设计生产高支、薄型的纺织产品,挺括、轻薄、凉爽的风格,是开发夏季凉爽毛织物的新途径。本文分析了萱麻纤维的品质物质性、纺纱性能以及织物服用性能,论述苎麻与绵羊毛、涤纶混纺,可以发挥秀气性好、吸用湿快的,改善织物的通秀实习生 ,吸散湿性使织物挺原籍、爽,补其抗皱性差的缺陷。介绍了苎麻的染色工艺以及产品设计中混纺比例的选择、纺纱、织物规格的设计、毛涤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用中长纤维纺纱设备纺涤粘(65/35)中长纤维纱(其中混用40%五叶形涤纶纤维)和涤麻(65/35)中长纤维纱,将其用作经纱和纬纱,生产涤麻粘派力司的纺织工艺。该产品的麻风格突出,穿着舒适。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VILOFT纤维,高收缩阳离子涤纶、扁平涤纶的性能特点,分析了纤维性能对纺纱工艺和成纱风格的影响.在棉纺设备上,探索开发出18.5 tex澳毛/高收缩阳离子涤纶/扁平阳离子涤纶/VILOFT/阳离子涤纶25/25/20/20/10多组分纱的纺纱工艺方案和技术措施,成功开发出多组分毛涤新产品.该混纺纱具有纯毛产品品质,却是低比例毛产品价格,开发的织物柔软舒适,丰满滑糯,悬垂性好,毛型感强,抗皱和染色性能提高,色彩独特,色泽靓丽,是一种高附加值纺织品.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Tencel G100、高收缩涤纶、阳离子涤纶和粘胶纤维的性能特点。根据纤维特点,制定合理的混和方法和混纺纱的工艺流程。重点讨论了高收缩涤纶、阳离子涤纶和粘胶纤维在清花、梳棉工序加工时的专件优选和工艺参数配置。对各工序进行合理工艺设计,有效解决了混纺纱在纺纱过程中出现的静电缠绕现象、混纺比控制和细纱工序棉结突然增多的问题。合理配置自动络筒电清参数,纺制出28.1 tex Tencel G100/高收缩涤纶/阳离子涤纶/粘胶40/20/20/20混纺纱,取得了良好的纺纱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细旦涤纶与Modal/涤纶的交织产品的生产工艺,具体论述了整经、浆纱、织造工序的工艺参数及注意要点,分析了浆料P-T、K2000、防静电剂963、平滑剂SLMO-96的性能和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马源  周永凯  张华 《纺织学报》2014,35(6):68-0
由于涤纶长丝、微孔涤纶两种纤维的纤维表面及性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即使同浴染色也会出现色光不一致的现象。本课题通过耐碱性试验,确定了涤纶长丝及微孔涤纶的减量氧漂前处理工艺为:浴比1:30,烧碱浓度6g/L,高温去油剂0.4g/L,在1300C处理20min;为了减小两组分纤维的色差,通过分散染料筛选,确定了使两组份纤维表面得色深度K/S值相对较大,且色差ΔE相对较小、同色性较好的三原色分散染料:JRB兰、JFG黄、JFRB红,并且分别探讨了染料用量、染色时间、染色温度、染色pH值四个因素对涤纶长丝及微孔涤纶纤维染色同色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增加涤纶单丝的细胞相容性,满足其作为植入性人造头发的需要,用液相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吡咯/涤纶单丝,对其生物稳定性、热稳定性及耐磨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 PPy/PET单丝在木瓜蛋白酶溶液中的稳定性较好,温度的提高能加速降解反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N元素的含量呈下降趋势。表面PPy脱落及结构变化使得单丝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随时间都呈下降趋势。PPy的加入提高了其热稳定性。经碱处理后的PPy/PET单丝具有更好的耐摩擦性能。  相似文献   

16.
大麻/涤纶针织物前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温高压煮练与漂白一浴法,对大麻/涤纶针织物进行前处理.采用正交试验得到优化工艺参数,解决了传统前处理除杂难,白度低的难题,再运用此工艺参数进行高温高压煮漂-浴→复漂增白,得到白度为100.3%大麻/涤纶特白针织物.  相似文献   

17.
涤粘筒子纱染色中经常会产生层差和色花。分析了造成色差的原因所在,指出了在修色中尤其要注意活性染料的水解、分散染料的沾色和固色剂的存在对修色质量的影响,提出了比较合适的返修工艺,以解决涤粘筒子纱染色中出现的色差和色花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市场变化和满足客户要求,在现有化纤仿毛生产线的基础上,开发含羊毛50%的毛/涤/天丝产品,在高温高压喷射染色机内进行间歇式匹染.为满足匹染的要求,开发含羊毛混纺织物时,应优选原料,合理搭配,经试验得知,用羊毛、阳离子涤纶、涤纶、天丝纤维进行混纺,效果较好,印染整理后面料手感柔软、滑爽、毛感强.毛/涤/天丝混纺织物在匹染过程中,严格控制工艺条件,印染后对羊毛纤维无损伤.  相似文献   

19.
唐家瑞  林承帆 《印染》2013,39(15):24-27
针对涤纶/天丝/苎麻混纺织物的刺痒感,选用生物酶处理工艺:煮漂后,纤维素酶2 g/L,55℃,时间40 min;染色后,抛光酶1.5 g/L,55℃,时间30 min。生物酶处理后改善了织物的硬挺度,提高了织物的柔软性、光洁性和弹性,且织物强力损伤小,染色牢度好,手感柔软、滑爽、弹性好,服用触觉无刺痒感。  相似文献   

20.
采用烂棉仿涤棉织物染色时,浓硫酸对涤纶上的颜色影响较大,实际生产时不能完全依靠烂棉工艺来确定涤棉的染色配方,可以把仿样时布面颜色调到最好时的烂棉小样作为生产参考标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