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本文作者将曼尼希反应(在α—位置上有活泼氢的羰基化合物在常温下能与醛、伯胺或仲胺缩合)的原理用于铁盐鞣革,从而使收缩温度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10余度,而达到了有关标准规定的耐温95℃以上的指标。几十年来一直停滞不前的有关铁鞣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李靖 《北京皮革》2022,(9):47-49
<正>TWS鞣制白湿革半铬鞣法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成革性能与铬鞣革没什么区别;二是减少铬粉用量50%以上,废水中铬浓度下降80%左右,废水处理难度小、费用少;三是因使用TWS无铬鞣剂主鞣,白湿革坯皮边、削匀革屑均不含铬,不仅不用花钱作危废处理,而且可综合利用产生收益。该鞣制方法作为向无铬鞣方法的过渡,是目前最具实操性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利用不浸酸铬鞣剂对软化裸皮进行预鞣制后,经酸液处理,再用常规铬粉进行鞣制。通过DSC-TG,SEM-EDS等检测方法,分析两步法铬鞣革样的热分解性能、纤维分散状态、铬元素分布等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浸酸铬鞣剂在鞣制10 min后,渗透深度为皮面下200 um处,4 h时后,可渗透至皮块断面中心,但坯革身骨较扁薄。再经常规铬粉鞣制30 min后,皮块断面铬元素分布密度显著提高且更加均匀,蓝湿革的厚度与Ts显著增加、热分解温度提高、革纤维编织紧实。整个鞣制过程免去了工业用盐,大大降低了盐污染。  相似文献   

4.
今介绍一种少废液的池鼓结合的半快速鞣法,也即是有名的丽日坦(Liritan)法,1960年从南非开始,后又被美国、加拿大、奥地利及日本的一些重要植物鞣革厂所采用。本法可用来生产各种植物鞣软革和坚实的底革,先用池子后用转鼓,这样可克服全鼓鞣法的一些主要缺点。  相似文献   

5.
西北轻工业学院承担的铁盐代替铬盐鞣制鞋面革的研究项目,已由陕西省第二轻工业局于1980年在咸阳市进行了技术鉴定,被邀请参加会议的有省内外17个单位35名有关人员。鉴定认为,该项目科研方向正确、节约红矾、有利于三废治理;技术资  相似文献   

6.
为了改变我厂牦牛皮底革生产的落后状况,我们从1974年开始,着手进行底革快速鞣制试验,终于获得成功,使牦牛底革的鞣期由原来的3个月缩短为4天。八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用速鞣法生产牦牛皮底革的好处很多,能大幅度的缩短鞣期;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效;降低生产用水和热能消耗,污水的排放量也相应减少;占用的生产设备和场地大大减少。  相似文献   

7.
拜耳 C-RFP 鞣法是一种植鞣快速生产方法。根据西德 Bayer 技术资料,将其中几种产品按 C-RFP 法生产的工艺简介如下——译者一、底革皮心、剖层弹性软底革皮心和内底革(拜耳 LA250/72)从裸皮到鞣制,各种材料用量均按在转鼓[1]中加工考虑,使用时均不溶解。使用材料:  相似文献   

8.
C-RFP 法是一种植物鞣革的快速生产方法。在转鼓中进行,用粉状鞣料,不用浴液,因而没有残余鞣液。与池鞣法比较其优点是:分批操作,生产周期短,鞣料用量少、损失少,原料及鞣料周转量低,投资少,占地小,生产能力高。(0=调节,R=快速,F=转鼓,P=粉末)  相似文献   

9.
由于特出的优点,现今制革业仍以蓝湿革为主。但因环保问题,正在大力寻求可替代的鞣法。在本研究中.一个有效的结合鞣法——以锆与四羟基硫酸膦(THPS)为主的结合鞣制的湿革,被开发出来了,成革的性能厦强度都能与传统的蓝湿革相当。用这种结合鞣制的革,有很好的耐光性。用酒石酸钠作为Zr/THPS结合鞣的配位体后,成革收缩温度可达102℃&#177;04℃。分析鞣制废液后,可证明在湿革内,Zr与THPS有相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植鞣(速鞣法)猪软底革存在耐磨性和色泽等质量问题,从浸碱(灰)膨胀、鞣制方法、填充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在鞣制工序中,使用能保证底革耐磨性良好的植物鞣剂配比,加入替代性合成鞣剂OS鞣革;采用阳离子固定剂固定未结合鞣质,减少革内的水溶物含量;提高鞣制系数,加油提高革纤维间润滑性、成革光亮好。  相似文献   

11.
有机鞣法生产高湿热稳定性轻革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本文研究植物鞣剂──合成鞣剂结合鞣法。合成鞣剂选用能与植物剂发生交联反应的改性 唑烷(OxazolidineE)。研究了促进交联反应发生从而获得高湿热稳定性革的最佳条件(pH值、温度、时间、鞣法)。结果表明,在常用植物鞣剂中,凝缩类植物鞣剂比水解类植物鞣剂更适宜于这类鞣法,而其中荆树皮栲胶表现出突出的优越性。最好的鞣法是植物鞣+改性 唑烷复鞣。最佳复鞣条件是温度6O℃、pH5~6、转动2~3小时。荆树皮栲胶用量为酸皮重20%或15%,相应复鞣剂的用量为4%或6%,革的湿热稳定性可达到耐沸水5分钟点(Ts≥110℃),符合鞋面革的热稳定性要求。酸皮重7.5%甚至5%的荆树皮栲胶与2%以上改性 唑烷配合使用,革的湿热稳定性可达到中国的服装革部颁标准(Ts90℃)以上。实验数据还表明,凝缩类植物鞣剂与交联剂改性 唑烷之间确有交联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2.
1973年8月,由武鸣栲胶厂、广西林业设计队及我厂三个单位共同试验成功了冷溶粉状柚柑栲胶。这种栲胶冷溶性较好,色浅、渗透快,对我厂重革无浴速鞣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厂在前段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芒硝预处理、武鸣冷溶柚柑栲胶无浴鞣制”和“浸酸、轻铬鞣无浴植复鞣”两个方案,对比试验结果:前者革身偏松、色浅、芒硝价格便宜;后者革身偏硬、色暗、腹松、整理难压、红矾来源困难。前者优点较多。为此,我们集中力量  相似文献   

13.
借鉴木材颗粒板的生产技术,研究了铬革屑与氯丁胶和聚氨酯胶粘剂在不同条件下分别混合制备真皮颗粒革。通过测试其物理-机械性能,探索了热压压力、温度、时间、胶粘剂的用量等对制备的颗粒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氯丁胶比聚氨酯胶粘剂所制备的颗粒革的物理机械性能稳定,其中氯丁胶制备的颗粒革最佳热压工艺为:热压温度130℃,热压时间60s,施胶量14%,铺装厚度3mm。  相似文献   

14.
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植鞣方法仍然是根据逆流法原理生产的。该法缺点很多,特别是鞣质在鞣液中停留的时间很长,鞣质因氧化及水解作用而损失。缺点的主要根源是初鞣液的用量很大。鞣液也不易达到静态平衡。此外,逆流法的操作也比较复杂,初鞣先用池鞣,而后再鼓鞣或热鞣;不能迅速地  相似文献   

15.
一、合理化改革的趋势几年前植鞣方法大都还是根据逆流法原理生产的。开始先用稀的、旧的鞣液预鞣,以后逐步加浓。同时从系统中定时定量地排去旧液,这种方法又称为开放式鞣法。直到最近,为了保证和改进产品质量而使逆流法合理化,还存在一定困难,因为这  相似文献   

16.
17.
以库拉索芦荟凝胶为原料,采用酸法研究其水解工艺。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pH为2.0,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8 h,底物质量分数为6%时,水解效果最好。FT-IR分析结果表明:水解后的羧酸盐的C=O伸缩振动吸收峰和氨基N-H伸缩振动吸收峰都明显增强。将其用于噁唑烷鞣革的甲醛去除中,结果表明,甲醛捕获率为30.68%。  相似文献   

18.
六十年代的高浓度鞣革,七十年代的少浴(干)鞣,在植鞣生产方面打破了鞣液必须由低浓度开始的规律,大大缩短了鞣期。少浴(干)鞣是采用粉状鞣剂与转鼓的速鞣法,鞣前空干转鼓内的水,留下湿裸皮,分段加入粉状鞣剂,并补加适量的水,使鞣剂能被加入的水和逐渐排出的少量水溶化,每次加入鞣剂时,基本上以三种状态存在:  相似文献   

19.
在已构建的新型两步变温铬鞣法的研究基础上,探究了变温鞣制时间对鞣制效果及坯革理化性质的影响.获得的优化鞣制条件为:第一阶段采用2%铬鞣剂常温鞣制3h,第二阶段采用2%铬鞣剂常温鞣制2h后再变温至60℃鞣制1h.试验结果表明,在该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坯革的收缩温度可达107.6℃,铬鞣剂的吸收率提高至93.1%.坯革中的铬鞣剂渗透均匀,粒面平细,纤维分散性好,各项力学性能指标符合常规用途革的行业标准.新型两步变温铬鞣法得到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20.
底革的耐磨度,由于长期以来没有较适合的测定仪器加以鉴别,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1974年,我厂将酶法脱毛工艺推广应用于底革时,作了酶法脱毛和灰碱法脱毛的对比试验,并将试验产品作了61双试穿鞋,对不同的制造方法,鞣期的长短对底革耐磨程度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经我厂各方面代表性的工人和管理人员试穿3个月,初步得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