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淮》2011,(11):1-1
淮河,蜿蜒千里,奔腾不息,孕育了灿烂的淮河文化,承载了中华文明的一方沃土,但也时常因天灾而使沿淮儿女饱受灾难。1961年11月,安徽省淮河修防局(1991年更名为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经中共安徽省委批准正式成立,承担起了沿淮6市14个县(区)900公里堤防、730公里河道、19座大中型水闸和近百座小型涵闸等重要防洪工程的管理重任,保护着安徽省沿淮广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重要的能源、化工、农产品基地和交通枢纽。  相似文献   

2.
张锦家 《治淮》2004,(8):9-10
一、工程概况 淮河入江水道工程于1969年10月开工,1970年夏堤防主体工程完成.它是淮河下游的主干道,也是洪泽湖泄洪的最大口门,设计行洪流量12000立方米每秒,分洪流量目前占洪泽湖总泄洪流量70%以上.在淮安市境内自三河闸至高邮湖,河道总长56公里,堤防长149公里(其中左堤防98.4公里,右堤防50.6公里),沿堤涵闸(洞)77座,流经盱眙、洪泽、金湖三县.  相似文献   

3.
2003年安徽省淮河抗洪及灾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冰 《治淮》2003,(10):3-4
2003年汛期,安徽省淮河流域发生了仅次于1954年的大洪水。在国家防总、淮河防总、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淮河防汛抗洪斗争取得了全面胜利,也留下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汛情特征2003年,安徽省江淮地区6月20日入梅。淮河中上游多次出现大范围强降雨过程。6月20日至7月22日,安徽省淮河流域平均降雨量616mm,最大30天降雨量589mm,与1991年同比大14%。受此影响,安徽省共有17条河流超警戒水位、10条河流超保证水位。淮河干流先后出现三次洪峰。淮河王家坝以上最大30天降雨量483mm,与1991年同比大14%,比1954年小24%。润河集至正阳关超过1991年最高…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伟大祖国的中原腹地,有一条古老而青春焕发的大河——淮河。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的主峰太白顶。她从轻浅如线的细流,汇流纳川,婉蜒于长江、黄河之间。在广阔的平原大地上,先后将泉河、颍河、涡河、奎河、沂河、沭河等诸多支流拥入自己的怀抱。各级支流纵横交错,密如蛛网。 淮河干流全长1000公里,从源头到豫、皖两省交界的洪河口为上游,河干长364公里,落差为178米,占淮河总落差的90%;流域面积为3.063万平方公里。洪河口(五家坝)以下到洪泽湖为淮河中游,河干长490公里,流域面积为12.753万平方公里。淮河中游又  相似文献   

5.
沙颍河是淮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河南省西部伏牛山脉,至安徽省颍上县沫河口注入淮河,全长624公里,流域面积39880平方公里。河南省境内长418公里,流域面积34440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北汝河、澧河、颍河、贾鲁河等。沙颍河流域属大陆性气候,是我省暴雨中心地区,年平均降雨量900毫米,60~70%的雨水集中在6、7、8三个月,加上山丘面积占漯河以上面积的74%,洪水暴涨暴落;而中下游河道宣泄能力小,且岸坡土质松软,极易  相似文献   

6.
赵树丛 《治淮》2010,(10):11-14
<正>淮河干流全长1000公里,其中流经安徽430公里,境内流域面积6.7万平方公里。1950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作出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淮河成为第一条有计划、全面治理的大河。转瞬一个甲子,在治淮的艰辛历程中,安徽始终是治淮建设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7.
浮山堰     
今江苏泗洪与安徽五河、嘉山交界处,是“淮河三峡”的第三道峡口——浮山峡。淮河在此处切割郯庐断裂上升地形,形成了宽约两公里的缺口,是控扼淮河中游水系的天然咽喉。南朝梁天监十五年(公元516年)梁武帝萧衍为了堰淮河水灌驻在寿阳(今安徽寿县)的北魏军队,在这里修筑过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土石坝工程——浮山堰。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总面积10.26万km2,人口7600多万,现设13个省辖市,下辖106个县(市、区)。继2010年10月以来,全省持续干旱少雨,累计面平均降雨比常年同期偏少6~7成,其中淮河以南地区降雨量为1950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值;省内主要江河湖  相似文献   

9.
杨平  李克桂  张旺南 《治淮》2011,(6):19-20
2010年7月15—23日,淮河润河集以上流域发生了强降雨过程,淮河王家坝、润河集以上面平均降雨量分别达203mm、191mm。红石嘴站最大日降雨量达236mm,钱大湾站次累计降雨量达364mm。受此影响,淮河干流形成了2010年1号洪峰,7月21日20时,洪峰通过王家坝,洪峰水位28.45m,最大流量4280m^3/s。7月25日21时润河集出现洪峰,洪峰水位为25.21m,相应流量3760m^3/s。  相似文献   

10.
陈红雨  杜久芳 《治淮》2007,(10):14-15
一、概述受切变线、低涡及副高稳定少动等共同影响,2007年梅雨期(6月19日~7月25日)淮河流域出现了6次大范围降雨过程,降雨量达437毫米,淮河干流出现复式洪峰,干流水位全线超警戒水位,王家坝至润河集河段超保证水  相似文献   

11.
沙颍河(豫境称沙河,皖境称颍河)是淮河的最大支流,流经豫皖两省的17个县市,至沫河口汇入淮河。河道全长620公里,其中豫境内长410公里,皖境内长210公里。沙颍河流域横贯我省中部和安徽省的西北部,全流域面积39880平方公里,占淮河正阳关以上流域面积的18.1%。沙颍河是我省的主要防洪河道,漯河以上包括各主要支流,共有流域面积12580平方公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悠久的水利历史表明重大水利工程的建设往往伴随着精神文化的繁荣。(一)京杭大运河是我国水利史上的一座丰碑。横贯我国的大江大河是古代阻隔南北的天然屏障,但我们祖先从另一个角度以此为依托建成了沟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沟通了长江与淮河的水上通道,开启了京杭大运河的先声。一千多年后的隋朝开通了连接黄河、海河、淮河、长江的隋唐运河。六百多年后的元朝开通了北起北京,南到杭州,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的京杭大运河。  相似文献   

13.
唐垛湖退堤工程位于淮河北岸颍上县境内,它是扩大淮河中游通道(王家坝至正阳关)的第一期工程,也是“七·五”期间治淮重点基建项目之一。该工程总投资3079万元,共需做土方626万立米,其中筑新堤长16.2公里,土方302万立米;铲老堤长22.3公里,土方324万立米。整个工程计划分两年实施,第一年基本完成筑新堤,第二年完成铲老堤,于1989年汛前发挥效益。工程完成后,该段行洪堤之间通过的流量可由3000多秒立米,增加到5000秒立米;行洪机遇由原  相似文献   

14.
许静 《治淮》2023,(5):11-12
<正>(2023年4月14日)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淮河防总2022年工作情况和2023年工作意见报告如下。一、2022年防汛抗旱工作(一)汛情旱情2022年,淮河流域汛旱交替,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总体呈北多南少格局,流域累计降雨量710毫米,较常年同期少21%。  相似文献   

15.
张茂章 《治淮》2013,(4):11-13
一、前言 怀洪新河续建工程是以分泄淮河洪水,扩大澡潼河水系排水出路为主,兼有灌溉、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的国家“八五”期间治淮重点骨干工程。地处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15℃,年降雨量800~900mm;流域土质多为砂性黄棕壤土、砂礓黑土或棕壤土;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  相似文献   

16.
谢浩 《治淮》2010,(9):14-15
<正>一、前言淮南市地处淮河中游,是全国25个重点防洪城市之一,辖六区一县,总面积2594.6平方公里,耕地177万亩,总人口241万人。淮河流经全市87公里,洪涝灾害频繁,防洪除涝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7.
郝朝德 《治淮》1997,(1):22-23
35年前,经中共安徽省委批准,成立了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的前身——省淮河河道修防局,作为我省淮河河道上的水行政管理部门,担负着淮河干支流河道800公里、淮北大堤等各类堤防1800多公里、30O多座涵闸等水利设施的建管重任。35年来,全系统艰苦创业,着力实施堤防除险加固、涵闸整修改建及河道整治等,初步建成了比较完整的淮河防洪工程体  相似文献   

18.
《治淮》2019,(12)
<正>一、水库简介梅山水库位于淮河支流史河上游,集水面积1970km~2,总库容22.63亿m~3,占皖西六大水库总库容的近1/3,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供水、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多年调节大(1)型水库。水库大坝主体工程于1956年建成,1958年蓄水运行。水库流域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1359mm,平均径流量43.3m~3/s,多年平均来水量13.65  相似文献   

19.
夏广义 《治淮》1999,(2):6-7
淮河是我国七大江河中第一条进行全面治理的大河。1950年10月政务院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制定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1951年,淮委针对1950年洪水提出了治淮方略报告,明确中游兴建洪水控制工程,枢纽位置选在润河集(临淮岗以上38公里)。规划在淮河干流上游和支流修建16座山谷水库和利用上游洼地蓄洪情况下,再遇1950年洪水,控制正阳关下泄流量不超过6500立方米每秒,水位不超过24.4米(废黄标高,下同)。润河集工程于1951年2月开工,同年7月建成。 1954年7月,淮河发生了全流域大  相似文献   

20.
单永连 《治淮》1998,(11):7-8
一、淮河堤防防洪工程的建设 安徽省地处淮河中游,省境流域面积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的48%,省境河道长430公里。1950年开始,安徽省沿淮修筑了2370余公里各类堤防及300余座大、中、小型涵闸,其中淮北大堤和城市工矿圈堤700公里,保护耕地1000万亩。沿淮湖泊洼地开辟了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