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引言  示功图分析是判断内燃机性能优劣、改善燃烧的有效手段。但由于循环变动的存在使人们不得不采用平均压力示功图进行分析计算。试验表明,平均压力曲线并不总是很好地代表了典型的燃烧特性或发动机运转特性,在空燃比接近理论值时,平均值才能较好地表示出燃烧过程。这是因为发动机在稀薄混合气燃烧或废气再循环率较高等工况下运转时,容易出现失火及部分燃烧等现象,此时如果仍用平均示功图计算,这无疑是不合理的。试验证实汽油机循环变动的起因不是循环充量的差异,而主要是缸内混合气的湍流特性及空燃比的不均匀分布等。本文在分析循环…  相似文献   

3.
在发动机试验台上,利用CB-466燃烧分析仪研究了整体式和分体式进气道对四气门汽油机燃烧压力循环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分体式进气道与整体式相比平均指示压力和最高燃烧压力循环变动率较低,仅为整体式进气道的73.3%和87.6%.二者随转矩的增加逐渐减小,整体式进气道中等转矩时的平均指示压力和最高燃烧压力循环变动率大约仅为小转矩时的50.1%和67.1%,而分体式进气道时,则为小转矩时的76.2%和73.8%.整体式进气道平均指示压力和最高燃烧压力循环变动率随转速的增加逐渐增加;分体式进气道平均指示压力循环变动率随转速的增加逐渐增加,而最高燃烧压力循环变动率先随转速增加,当达到中等转速后又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4.
在发动机试验台上,用CB-466燃烧分析仪对四气门汽油机低速低负荷燃烧压力循环变动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转速不变时,随着负荷的增加,指示热效率逐渐增加,达到最大值后又逐渐减小,最高燃烧压力及其标准偏差和平均指示压力逐渐增加,最高燃烧压力循环变动率和平均指示压力循环变动率则随之减小;中等负荷与小负荷相比,最高燃烧压力循环变动率减少了28.3%,平均指示压力循环变动率减少了47.6%。在负荷不变的条件下,随着转速的增加,指示热效率逐渐增加,低转速时的指示热效率仅为中等转速时的指示热效率的57.4%,最高燃烧压力随之减小,最高燃烧压力循环变动率、平均指示压力及其标准偏差和平均指示压力循环变动率逐渐增加。平均指示压力循环变动率与最高燃烧压力循环变动率相比较小,平均指示压力循环变动率仅为最高燃烧压力循环变动率的37.1%。  相似文献   

5.
492WQB汽油机排放的缸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492WQB汽油机的每个试验工况从各缸排气道出口中心附近进行了连续10s共90次的采样,对采样气体中NOx、HC及CO的浓度分别采用了化学发光法、氢火焰离子法及不分光红外法进行了分析,并把连续采样气体的排放平均值作为每个测试工况的排放值。试验结果表明,各缸空燃比等的微小差异,引起的各缸NOx、HC及CO排放的最高值与最低值比可达10倍、5倍及6倍;缸间排放差异随着点火时间、转速、节气六开度、混合  相似文献   

6.
为了考察某V6型汽油发动机采用停缸技术后的性能变化,采用一维分析软件WAVE对该机进行了停缸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V6型汽油机在部分负荷时停止单排3个气缸喷油,同时关闭进排气门,泵气损失大幅度降低,发动机燃油经济性显著改善,但停缸发动机振动有所加剧。  相似文献   

7.
停缸技术是一项提高汽油机燃油经济性的有效技术措施.某V6发动机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应用停缸技术后在所计算转速范围内燃油消耗均得到改善,但同时停缸发动机的振动加剧.运用可变停缸数的停缸方式选择了停缸工作区域,同时通过优化停缸发动机进气歧管进一步扩大了停缸工作区域.  相似文献   

8.
利用苏格兰轭机构代替曲柄连杆机构实现了汽油机的气缸镜像对置布置,为了分析缸内燃烧特性,基于一台符合国六b排放标准的气缸镜像对置汽油机构建了一维和三维仿真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对比分析了苏格兰轭机构与曲柄机构对汽油机缸内燃烧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苏格兰轭机构在活塞动力学上更具优势,其活塞运动加速度呈现平衡波动特性,运行更为平稳,且上止点附近等容度提升。在进气阶段,苏格兰轭机构由于缸内气体压缩程度更高,导致进气驱动压差减小,使得标定点的进气量相比曲柄机构减少了约5%,证实了通过技术改进以弥补进气量损失的必要性。在相同进气量的条件下,苏格兰轭机构凭借其压缩上止点等容度的提升,显著加速了混合气燃烧的中后期进程,使标定点的燃烧持续期缩短了25%。相比之下,曲柄机构连杆长度对换气及燃烧过程影响有限,短连杆设计在特定条件下表现出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9.
10.
汽油机气缸内滚流比的预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刘书亮 《内燃机学报》1998,16(2):161-167
本对汽油机缸内滚流强度的预测模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汽油机双焰区准维燃烧分析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具有双火焰区燃烧方式的汽油机射流燃烧过程提出了准维分析模型.本模型不仅可以计算出燃烧放热率,燃气平均温度,NO生成规律,还可提供各火焰区的紊流燃烧速度、紊流传播速度和火焰速比等重要参数.计算结果表明,运用本模型可成功地对双焰区汽油机射流燃烧过程进行多方面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2.
黄翠平 《内燃机》2001,(1):11-13
为改善495G汽油机的动力经济性能和排放特性,本文从燃烧室形状、火花塞位置及可燃混合气运动等几方面对原燃烧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二冲程汽油机调谐腔排气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剖析YAMAHAYB80二冲程汽油机排气管内气体压力波的传播和反射过程,探讨了传统排气动力效应系统调谐转速范围过于狭窄的原因,介绍了用调谐腔拓宽排气系统调谐转速范围的研究结果。试验表明,采用排气调谐腔能有效改善发动机在中低速区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开展了汽油机燃用含氧混合燃料时燃烧特性和碳氢排放的研究 ,分析了质量燃烧率和发动机碳氢排放。基于实测示功图的计算结果表明 ,与汽油相比 ,燃用汽油 乙醚混合燃料可明显缩短火焰发展角和快速燃烧角。当汽油中加入的醇类燃料比例较小时 ,与燃用汽油相比 ,可缩短火焰发展角和明显缩短快速燃烧角 ;而当汽油中加入的醇类燃料比例较大时 ,反而会增加火焰发展角和快速燃烧角。试验结果表明 ,与燃用汽油相比 ,燃用含氧混合燃料可降低发动机碳氢排放量 ,燃用汽油 乙醚混合燃料比燃用汽油 醇类混合燃料具有更低的碳氢排放。  相似文献   

15.
汽油机燃用汽油-乙醇混合燃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针对摩托车汽油机燃用乙醇的应用研究,在汽油机结构不作变动的前提下,掺烧一定比例的工业乙醇,进行发动机台架试验。在节气门开度分别为25%、50%、75%及100%时,在不同转速和负荷下,对发动机的功率、扭矩、能耗率及排放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与原机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燃用汽油一乙醇混合燃料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有效改善排放特性。  相似文献   

16.
峰值压力是研究汽油机燃烧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介绍了多线程技术在汽油机峰值压力测量中的应用,为气缸压力的测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为汽油机燃烧特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经过对侧置气门汽油机传统L型燃烧室的分析研究,提出适用于侧置气门油机的侧旋燃烧室,试验结果指出这种燃烧室可提高发动机功率,扭矩,降低油耗率。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掌握汽油发动机空燃比特性的变化规律,本文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了不同负荷下发动机空燃比的速度特性;研究了中高转速下发动机空燃比的负荷特性;研究了不同负荷和转速下汽车尾气排放物的排放浓度随过量空气系数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9.
汽油/液化石油气两用燃料发动机的燃烧过程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汽油/液化石油气两用燃料发动机燃烧过程的双区模型,编制了计算程序。利用该程序可以对发动机燃油和燃气过程分别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吻合良好。同时对影响发动机燃气性能的参数进行了预测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