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漳州骑楼是福建近代时期最早兴建的骑楼建筑,其骑楼立面的研究,对于了解闽南近代建筑风格演变与地域特征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漳州骑楼不同的材质组合,对漳州骑楼进行了分类。通对骑楼立面进行田野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希望用量化的办法来分析漳州近代骑楼立面的构成方式。  相似文献   

2.
骑楼建筑多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石码古镇骑楼是闽南骑楼的代表之一,是适应闽南地区气候条件的一种商住合一的建筑形式。其特殊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使其历经百年风雨后仍然存在。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等方法,探讨了骑楼的起源与发展,分析了其功能、风格和特色,挖掘了石码骑楼的价值,针对石码骑楼当今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对石码古镇骑楼街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骑楼文化的形成、发展、衰败和复兴过程并分析了其原因,论述了保护传统骑楼文化的可行性,结合实际展望骑楼文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海南古骑楼建筑特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骑楼建筑是一种商住建筑,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建筑的一层以上出挑至道路而形成内部人行道。骑楼建筑在中国东南沿海多地均有分布,而海南骑楼作为诸多骑楼建筑中别具风格的一支派系,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将通过对海南骑楼建筑构造进行分析,从而研究探讨海南古骑楼的建筑特色。  相似文献   

5.
解读骑楼建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彝馨 《华中建筑》2006,24(8):163-165
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设计元素,骑楼空间的实质是私有空间的公共化和市民化;另一方面,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场所和地域建筑文化的鲜明符号,骑楼又是一种充满人本精神的文化载体。事实上,在现代城市中不可能全盘照搬传统的骑楼建筑形式。我们应探究骑楼的内涵,发扬其核心精神,从而创造出新的建筑形式,实现骑楼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建筑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将新加坡的骑楼与我国闽南地区的骑楼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找出其空间的共性与特性,进而深入了解这些骑楼建筑特征的演变方式,为我国近代骑楼建筑的起源研究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7.
梁晓丹  胡通 《山西建筑》2008,34(6):55-56
通过对广西骑楼及骑楼价值文化的再认识,并以广西梧州、柳州两地骑楼街区建设为例,得出各地对于骑楼街区及骑楼文化的保护应该因地制宜,其目的都是突出骑楼建筑风貌特征,传承骑楼建筑文化,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为目的,促进旧城市中心区的商业、旅游、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结合梧州市即将开始的大规模骑楼商业街的改造工程 ,在对广州、中山、厦门等多个城市骑楼商业街考查的基础上 ,从骑楼商业街的形成过程及发展、改造、保护历程 ,提出了对其改造和保护应以尊重传统街区的历史环境氛围为出发点 ,以一种动态、多方面综合的方式 ,促进传统骑楼商业街区持续发展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9.
城市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发展的积累与演变,其融合了一个城市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海南最具特色的历史街区,海口骑楼老街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众多,具有较高的文化、旅游和商业价值。然而,海口骑楼老街正在逐渐缺失活力,城市文化也难以渗透进建筑内部。文章根据"随着时代的发展,骑楼文化在保持原有文化内涵的同时,进行有机更新,进一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使其产生新的活力"的观点,对海口骑楼老街的保护性开发和更新进行调查和研究,在城市文化传承视角下提出对传统历史街区的特色提升策略,以期可以结合文化和空间构造优化街道系统,激活海口骑楼老街的文化记忆,进一步发掘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莫贤发 《南方建筑》2017,(2):123-127
檐墙是北海市珠海路骑楼立面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承重构件,故其类型多样,形态独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论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骑楼立面檐墙的分类并分析其类型特征,论述檐墙的历史演变脉络、位置分布及其与骑楼的关系以总结归纳其特点,为后续的骑楼建筑研究与保护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对骑楼建筑的起源、发展进行了研究,进而深入地挖掘了南宁旧城中心骑楼建筑的历史起源、传播与发展变迁历程,并分析了其类型与特征,对南宁骑楼传统特色的保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骑楼是我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近代建筑形态,也是厦门、漳州、泉州等闽南城镇富有地方特色的城镇建筑风貌,一直受到当地各界人士的喜爱。近年来,厦门、漳州、泉州等地在进行商业街规划和建筑设计中,有关政府部门都明确提出要引入骑楼的空间设计。许多开发商和设计师也在许多建筑作品中自发地运用了骑楼建筑造型的构图语汇。笔者在从事建筑设计中,也一直在探索,深深感到,只有真正熟悉和了解骑楼的本质要素,才能做到其风格的传承。本文试图从比较厦门、漳州、泉州闽南三地近代骑楼建筑的空间特色,分析骑楼空间形态的各种元素以及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3.
邓忠民 《广西土木建筑》2002,27(4):277-279,316
结合梧州市即将开始的大规模骑楼商业街的改造工程,在对广州、中山、厦门等多个城市骑楼商业街考查的基础上,从骑楼商业街的形成过程及发展、改造、保护历程,提出了对其改造和保护应以尊重传统街区的历史环境氛围为出发点,以一种动态、多方面综合的方式,促进传统骑楼商业街区持续发展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4.
谢浩  刘晓帆 《建筑节能》2005,33(1):32-34
以广州的骑楼建筑为例,首先介绍其产生的背景及其组成部分,接着分析其优、缺点,最后详细讨论有关骑楼保护的规划和建设措施,探索骑楼街的发展启示,人文意义和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15.
骑楼作为近代岭南地区的商业建筑类型,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该文以北海市珠海路骑楼为例,通过对骑楼建筑立面形态构成的划分,然后分析骑楼单体与骑楼群体立面形态构成元素,归纳珠海路骑楼建筑立面形态特征,对北海珠海路骑楼的研究与保护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黄幸 《城市建筑》2013,(16):192-192
骑楼建筑的发展是跟着城市建设的演变而发展起来的,对于骑楼建筑的发展应用,在近代范畴内已有十分充足的研究和解决方案,但是在现代社会却停滞不前。本文通过对近现代骑楼建筑案例的研究和分析,进行对比和分类,探讨在当代骑楼建筑的应用和创新以实现骑楼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骑楼,早期原型为殖民地券廊式建筑,近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建筑形式,是气候与地方经济文化结合的产物。漫步于澳门旧城区,骑楼建筑随处可见,骑楼在近代有较为广泛的传播和应用,同时,在澳门城市发展的快速期,骑楼作为一种文化载体、集体记忆,与澳门现代建筑相结合,以崭新的形式出现在现代化建设当中。功能方面,骑楼不再局限于商业建筑,与当代住区也有紧密的结合;形式方面,骑楼不再局限于上宅下商或后宅前商的建筑形式,形式更加多样化。由此可见,骑楼不仅仅局限于旧城建设中,在当代住区建设中亦可有实践应用。本文通过实地调研,通过研究分析黑沙环填海区的建设案例,总结澳门当代骑楼住区的布局方式,骑楼街道空间尺度和骑楼空间构成,并对骑楼在当代住区建设中的应用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梧州骑楼与骑楼文化的延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韬  梁武波 《南方建筑》2006,110(6):25-27
本文从骑楼的历史出发,介绍了梧州骑楼的分布及建筑特征,并结合岭南文化讨论了梧州骑楼所体现的文化特性,最后,对骑楼文化的延续之道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陈志宏 《华中建筑》2006,24(11):189-192
通过对近代骑楼源起不同观点的多角度剖析,从骑楼单体与骑楼街道两个层面.研究闽南传木椅楼与近代骑楼在建筑类型上的差异及其演变特征.论证骑楼是沿街建筑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在近代,骑楼主要是作为城镇街屋改造的一种方式.并探讨近代骑楼的规划建造方式与骑楼制度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潘勇特 《建筑与环境》2009,3(6):172-174
本文结合中山路骑楼建筑改造设计实例,探究骑楼形态在骑楼商业街中的再利用价值,实现传统骑楼商业街可持续发展的构想。希望能使骑楼建筑风貌特征、骑楼建筑文化得到传承,促进旧城市中心区的商业、旅游、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