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着重分析了在绿色建筑领域太阳能供热技术的应用情况,并且客观地评价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且针对太阳能供热技术在未来中国绿色建筑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能源紧缺形势目益严峻。太阳能作为永不桔竭的绿色能源,其在建筑中的使用,对降低我国建筑能源消耗、实现建筑节能有重要意义。介绍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具体应用,就如何更好地利用太阳能提出了“一体化”战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太阳能绿色能源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使得太阳能技术的研发也进入全新的领域,并将其融入到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将对太阳能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进行全面分析,希望可以为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太阳能建筑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求绿色能源代替常规能源是当前能源利用的开发热点,太阳能利用技术是最有发展前途的能源技术之一,介绍国内外太阳能建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情况,并提出加快发展我国太阳能建筑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的污染,太阳能作为环保清洁能源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建筑行业,新加坡政府大力推广新能源的应用,并出台绿色建筑概念奖励新能源与建筑结合的项目。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日趋成熟,已广泛应用在新加坡的各种建筑中。本文着重讨论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详细介绍了中国京冶新加坡分公司的Canberra私人公寓项目中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并对太阳能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不缺乏成熟的绿色建筑技术,缺乏的是绿色建筑技术的选择和具体的应用,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存在成本效应问题,通过使用软件得出数据,分析太阳能采暖的可行性,并就得到的数据提出几点关于太阳能采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浅议太阳能建筑的应用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阐述了建筑节能的范畴,提出了"太阳能建筑"这一概念,并简要概括了太阳能建筑的结构类型及其应用模式.同时,太阳能建筑作为一项生态环保的绿色技术,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方向,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安徽建筑》2021,(1):110-111
随着清洁能源和绿色建筑理念在建筑行业的推广,太阳能这种清洁能源得到了充分的应用。文章详细介绍了合肥市某三星级绿色办公建筑中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建筑一体化的应用形式、系统配置方案等,对系统的发电量以及光伏系统发电量在建筑总用电量中的占比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分析其带来环境效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陆惠 《城市建筑》2014,(32):171-172
光伏发电系统将太阳能转换成为可直接应用的电能,同时在现代绿色建筑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将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光伏发电系统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体现,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门窗》2017,(11)
他杨能光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新能源技术,具有成熟适用,环保节能的特点,推广应用太阳能光热系统对满足我国能源增长需要、节能环保、实现绿色建筑发展方向具有重要作用。怎样加强太阳能热水系统在绿色建筑当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要的问题,本文简单探讨了太阳能热水系统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希望给相关从业人士提供参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绿色建筑在我国的飞速发展,太阳能光伏系统作为建筑节能重要的应用形式之一,不仅极大地提升了绿色建筑的内涵,同时也为绿色建筑的实际运行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通过选取我国北方和南方各一处应用太阳能光伏系统的绿色建筑项目展开实际测试,获取运行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一方面评价太阳能光伏系统在该绿色建筑中的应用效果;另一方面,对该项目运行策略提出相关建议,为今后类似项目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顾磊 《陕西建材》2002,16(10):32-34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心,在建筑设计中遵循“绿色”原则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是绿色建筑能量来源的最佳选择。在此基础上,建筑师应该具备绿色的观念,发挥专业特长,将太阳能应用技术与建筑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充分顺应我国国情,通过探索切合我国现状的绿色太阳能建筑形式,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建筑作为人类文明最重要的产物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消耗约40%的一次能源,排放约30%温室气体。在全球能源危机与气候问题的背景下,应采取积极措施减少和取代化石燃料的消耗,同时又不能降低建成环境的舒适度水平。实际上,为实现建筑的"开源""节流"并举的目标,提高建筑能源效率与应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筑技术已经在建筑领域取得诸多成就。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技术是指通过建筑朝向的合理选择和周围环境的合理布置,内部空间和外部形体的巧妙处理,以及建筑材料和构造的恰当选择,使其在冬季能够收集、储存并使用太阳能,辅助建筑的采暖;同时在夏季通过采取遮阳、自然通风等措施又能屏蔽太阳辐射,帮助室内散热,从而辅助建筑的降温。常见的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技术,例如直接受益太阳能系统、间接受益太阳能系统、独立太阳能系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之中。但是,通过综述美国LEED与德国En EV,以及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等评价体系的相关调研情况发现,在现行的绿色建筑、低能耗建筑评价标准中,太阳能利用的评价方法是以主动式技术应用为基础的,并未全面考虑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技术的贡献率问题。针对此问题,通过分析评价原则与目标、评价指标性质、核心评价指标遴选,提出一种低能耗绿色建筑中针对被动式太阳能贡献率问题的评价方法,以相对太阳能贡献率概念,应对我国太阳能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并提出评价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技术的算法。最后对评价结果的交流、弹性与适应性进行了讨论。并以一栋坐落于中国天津的绿色建筑为例。天津属于太阳能采暖适宜气候区A区,《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技术规范》中的太阳能贡献率参考值为20%。在室内设计温度设置为18℃的情况下,若通过实测计算该建筑的太阳能贡献率为25%,则相对太阳能贡献率在15%~30%区间范围内,因此该建筑可以被认定为第二等级或加分。该评价方法坚持了低能耗绿色建筑"被动设计优先,主动技术优化"的设计原则,完善了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被动式太阳能技术应用的考虑。寄希望于建筑参与者可以理解、应用这个方法在被动式太阳能建筑中的技术评价,以推动建筑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并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8)
本文分析了太阳能建筑的应用背景,介绍了国内外太阳能技术在建筑中应用现状,并重点介绍了太阳能光热作用和光电作用在建筑中的应用研究现状,最后提出了太阳能建筑应用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马燕  陈华 《新型建筑材料》2012,39(12):33-36
随着常规能源的枯竭,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能源已成为我国能源研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为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建筑能耗日益加重的背景下,将太阳能光伏组件与建筑有机结合,实现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将成为我国未来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李俊 《住宅产业》2014,(11):123-128
在我国经济高速平稳发展的环境下,根据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及城镇化快速发展,建筑耗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是建设领域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利用洁净能源是当务之急。我国对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潮汐发电等洁净能源的利用已逐步推广,并制定了一些激励政策。针对太阳能光电建筑发电的应用,本文就华源集团库尔勒圣地欣城项目光电建筑发电系统在国家绿色建筑示范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7.
太阳能集热器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郄昭昭 《山西建筑》2007,33(9):230-231
针对我国目前太阳能在建筑上的利用现状,提出了太阳能集热器与建筑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及相关建议,阐述了太阳能集热器在建筑中的一体化应用情况,以加快太阳能与建筑结合应用技术开发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周慧敏 《居业》2022,(5):137-139
给排水节能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能够实现建筑工程的绿色发展,并有效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的问题。为此,文章在阐述绿色建筑给排水节能新技术内涵的基础上,分析绿色建筑给排水节能新技术应用必要性,并立足实际存在的问题,就如何优化给排水节能新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作用进行探究,旨在能够借助建筑给排水设施设备更好地促进绿色建筑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太阳能作为地球上最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当前太阳能应用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就是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结合金华地区自然气候和地理区位特点,分析了目前金华地区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金华地区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应用对策。  相似文献   

20.
常慧 《建筑节能》2013,(4):39-41
可再生能源利用是促进建筑节能的重要技术。讨论了可应用在绿色建筑中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包括太阳能系统、地热能等。针对绿色建筑应用可再生能源技术现状,提出了提供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