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等教育的诸多改革中,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定位是关键,教学方法改革是核心,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重点和难点.笔者根据宽口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针对电气信息类本科专业教育的特点,研究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了"一核心、两教育、三强化、四改革"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国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趋势综述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根据参加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举办的“教育的前沿”(FIE)国际研讨会所收集的资料,概括了国外高等工程教育,特别是电气电子类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习模式和教育观念等方面深入进行改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靶向电气学科协同发展的多专多能人才柔性培养模式研究,构建人才柔性化的培养方案及电气学科"定制式专业课程群",建立"多专多能"人才培养三引擎模型,探索导师团队制模式,从而定制工工结合的、"一专多能"型迈向"多专多能"型人才.最后文章以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专业部分学生分组培养进行分析与验证,通过这些研究...  相似文献   

4.
《无线互联科技》2019,(19):158-159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以"教学内容为本"的观念很大程度地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与学习。文章通过分析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围绕成果导向教育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质量持续改进"的理念,从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师资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出发,构建计算机类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在大电类(电气信息类)课程体系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教育理念、培养体系、课程设置、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探索,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自动化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社会需求和毕业生流向分析,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办学理念,建立基于目标与质量双重反馈控制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依托有色冶金和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改进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创新型和工程型特色突出的实践教学体系。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确立"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基地,培养了大批学术研究型、工程技术型和自主创业型高水平、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经济的发展对传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互联网金融这类新兴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懂金融和管理又懂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新工科人才。本文为适应新兴产业和新经济的需要构建面向"互联网+金融"的"三型"融合计算机类新工科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探究应用型、复合型和卓越型三型子模式两两相互之间关联融合的内在机制,应用于金融信息产业的计算机类新工科人才培养定位与实施的现实问题。按照以成果为导向(OBE)教育理念构建的多学科交叉协同的课程体系。解决面向"互联网+金融"的计算机类新工科人才培养中如何完善实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云计算能把复杂庞大的教育管理、教务教学、课改教研等资源信息进行数据优化挖掘的整合,为智慧教育下的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模式和发展路径,在云计算理念下进行教育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个性化智慧型的教育服务,基于智慧教育的数据挖掘视角,更有利于教育信息资源的收集、存储、共享和应用,使得教育大数据资源信息库可流动、可获取、可应用。在教育云时代,通过智慧教育模式对海量数据进行解释和分析,建构教育云服务平台,创新教育实践,创新课程教学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借助"大数据",实现"数据驱动学校,分析变革教育",培养新形势下的综合性人才。  相似文献   

9.
我院从2011年起,依循“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教育理念实行全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根据学生志愿以及选拔考试,组建了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方向的“电气平行班”和“弘深电气班”,以及建筑电气及智能化方向的“建筑电气班”。本文阐述了人才实施分类培养的必要性,对比了上述三类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勾勒出电气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国家启动的"1+X"证书制度试点的目的是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入X证书将会为专业群人才培养带来动态、多元的评价体系.文章提出"1+X"证书制度的实施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和改变,探索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MATLAB 语言课程在电气信息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从工科专业课教学的特点出发,结合东北大学电气信息类专业《MATLAB语言与科学运算》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主题,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应用型教材建设、多维立体化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阐述了课程对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现实意义和对电气信息专业后续课程的辐射影响,推进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构建科学运算软件改造电气信息类课程新的框架模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国电气学科人才培养现状进行总结,分析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对于人才培养所提出的新需求,提出了 "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个体系、四个抓手" 电气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并且以山东大学为具体案例,提出了以"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师资建设"为核心的改革措施.希望这些探索对于培养适应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电气学科人才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学科竞赛活动为依托,浅谈了学科竞赛在计算机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构建了创新创业培养平台,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社会需要大量的技术型人才。电气自动化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高职院校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需要改革传统电气自动化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将以电气自动化为切入点,探索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从民办高校计算机类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出发,论述了民办高校计算机类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特征,重点探讨在"3+1"人才培养模式下,计算机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安排,通过优化课程,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电气信息类本科教育长期存在的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较差的问题,从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课程体系改革、工程实践基地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以培养具备"本科理论+技师技能+工程师能力"的电气信息类本科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新基建战略以及双碳目标背景下,契合新工科理念,本文提出电气类硕士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三大新要求:立德树人、学科交叉、科研服务产业。文章阐述了通过充分发挥协同育人机制,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工程实践,科研服务产业发展, 形成了“521”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5个培养阶段; 2类教育贯穿始终;1套管理制度),构建了校企无缝对接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有效机制,取得了持续有效的人才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8.
高校的课程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而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文章立足于"信息化"时代下的人才培养需求,引入基于产出的OBE教育理念,结合河南工学院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金课"模式构建,提出"三闭环"教学质量保证及持续改进体系,以期为信息时代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会计类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部分改进会计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以期为高职教育转型升级背景下深化我国高职院校会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刘罗仁 《电子世界》2014,(14):462-463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区域经济服务为宗旨,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一种办学模式。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加强校企合作,解决学生的就业难题,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的"三赢"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