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在全面分析国内外滚动轴承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经典的弹流润滑理论,采用Dowon计算模式并考虑了热效应,磨粒效应,滚动表面粗糙度效应以及脂润滑等因素,进而在实验的基础上,统计得出了比较可靠的修正系数,建立了铁路滚动轴承弹流润滑计算软件程序系统。该程序可用于计算EHL膜厚以及润滑状态的分析判断,为我国铁路滚动轴承的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乏油条件下圆柱滚子轴承的弹流润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有限长线接触弹流润滑理论,将等效供油层厚度和轴承相关参数作为输入量,求得乏油条件下圆柱滚子轴承弹流润滑的完全数值解;比较充分供油与乏油条件下轴承的润滑性能,研究乏油条件下供油层厚度、载荷、转速对圆柱滚子轴承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供油量的减小,油膜厚度减小,第二压力峰降低,压力的起始点位置移向Hertz接触区;载荷增加,油膜厚度减小,这将对轴承的润滑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随着转速的增加,压力区变得平坦,油膜颈缩向出口区移动,乏油程度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3.
圆柱滚子轴承弹流接触副刚度及阻尼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圆柱滚子轴承中滚子-滚道弹流接触副,建立有限长线接触非稳态弹流润滑模型,利用追赶法、快速傅里叶变换和Newmark技术数值求解接触副在自由振动下的衰减曲线。以刚体接近距离的变化作为判断接触副振动的标准,结合弹流润滑模型和有阻尼系统的自由振动模型,给出预测滚子-滚道弹流接触副动力学参数的方法,考察初始扰动量、润滑剂黏压系数、滚子长度和载荷对刚度和阻尼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扰动下,初始扰动量大小对刚度和阻尼系数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弹流润滑下的刚度小于干接触下的Hertz接触刚度;增加润滑剂黏压系数、滚子长径比和载荷,均可增大弹流接触副的刚度系数;阻尼系数随润滑剂黏压系数的增加而减小,随滚子长径比的增加而增加,随一定范围内载荷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4.
5.
圆柱滚子轴承滚子与挡边的弹流润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洪 《轴承》1996,(3):9-13
采用数值方法,在给定工况下,求解二维Renolds弹流润滑方程,分析挡边倾角α、接触高度Hc与最小油膜厚度之间的关系,为确定最佳的挡边参数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现代弹流理论和弹性力学理论建立了圆柱滚子轴承等温稳态、非等温时变及其接触面粗糙的热弹流分析模型和应力分析模型,用数值分析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并对圆柱滚子轴承弹流动态性能和滚动体接触应力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轴承速度、载荷、粗糙度是影响轴承弹流性能的主要因素;在不考虑其它因素情况下,接触区内中部的接触应力最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全面分析国内外滚动轴承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经典的弹流润滑理论,采用Dowson计算模式并考虑了热效应,磨粒效应、滚动表面粗糙度效应以及脂润滑等因素,进而在实验的基础上。统计得出了比较可靠的修正系数,建立了铁路滚动轴承弹流润滑计算软件程序系统。该程序可用于计算EHL膜厚以及润滑状态的分析判断,为我国铁路滚动轴承的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基于弹流润滑理论研究滚子轴承结构参数对其润滑特性的影响。结合弹性接触变形方程以及流体动力学润滑方程,建立适合于滚子轴承的弹流润滑模型,研究在不同椭圆率、载荷、卷吸速度以及黏度等因素作用下滚子轴承的摩擦学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椭圆率、载荷、卷吸速度以及黏度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压力峰值及二次压力峰等参数;随着椭圆率的增大,油膜厚度以及压力显著增大;随着载荷的增大,总体压力、压力峰值、二次压力峰及其尖锐度明显增大,但最小油膜厚度略有下降;黏度与最小油膜厚度以及压力存在着明显正相关关系;卷吸速度与油膜厚度存在着微弱正相关关系,与油膜压力存在着微弱负相关关系。因此,一定程度上增大椭圆率并减小载荷,有利于提高润滑性能。  相似文献   

9.
乳化液润滑轧辊轴承的弹流润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乳化液润滑轧辊轴承的数学模型,分别在等温和热条件下对乳化液润滑轧辊轴承的弹流润滑问题进行数值模拟,讨论轧制力和转速对乳化液润滑膜压力和膜厚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温条件下,当轧制力一定时,随着转速的增加第二压力峰增大,而膜厚及最小膜厚都增大;随着轧制力的增大,压力峰值有显著增大,但在入口区压力、膜厚及最小膜厚减小。热条件下,随着轧制力增大,膜厚和最小膜厚逐渐减小,而对压力几乎没有影响;随着转速的增大,膜厚和最小膜厚逐渐增大,压力逐渐减小,第二压力峰也逐渐降低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滚动轴承中接触副间的弹流润滑性能,基于滚动轴承,建立圆柱滚子与轴承外圈接触的微观非牛顿热弹流润滑模型,分析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在不同特征剪应力、滑滚比、载荷参数条件下的差异,并考察不同粗糙度幅值及波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滚子端部温度受特征剪应力的影响比滚子中部大,在粗糙度的影响下,油膜温度波动幅度随特征剪应力的增大而增大;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油膜温度及摩擦因数均随着滑滚比、载荷的增大而增大,且牛顿流体油膜温升和摩擦因数明显大于非牛顿流体;接触区内的油膜厚度、压力及温度的波动随着粗糙度幅值的增加波动越剧烈,而随着粗糙度波长的增加波动趋于平缓,并且由于粗糙度的影响,在滚子中部产生的局部温升随滑滚比、载荷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针对工程中轴承工作时滚子发生非常态运动问题,建立滚子非常态运行模型,利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滚子非常态运行时滚子与外圈、滚子与内圈间的弹流润滑特性。结果表明,轴承滚子微小偏斜时,会造成滚子与外内圈之间一端油膜膜厚减小,接触压力增大,另一端变化正相反,其中接触压力的改变较明显,引起偏载现象,且滚子与内圈间的情况更严重;轴承滚子小角度歪斜时,对滚子与内外圈间膜厚和应力分布情况影响都不大。  相似文献   

12.
圆柱滚子轴承的动态刚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拉格朗日定理,在考虑Hertz弹性变形和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的情况下,建立了圆柱滚子轴承旋转过程中的动态刚度模型,并用试验验证了动态刚度模型。通过模型分析了在径向载荷作用下,圆柱滚子轴承的动态刚度是随轴承的旋转而周期性波动的,波动的大小与轴承的润滑、载荷、径向游隙、滚子数和轴承转速等有关,润滑的存在使轴承的动态刚度增大。  相似文献   

13.
利用Reynolds方程,对海水润滑条件下赛龙轴承在考虑热效应时的弹流润滑问题进行数值模拟,讨论载荷、转速和轴承轴径大小对海水润滑膜压力及膜厚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效应对于水膜压力影响很小,而考虑热效应时的膜厚会有所减小;随载荷的增大,压力峰值有所增大,膜厚随载荷的增大有明显的减小;随转速的增大压力峰值减小,而膜厚随转速的增大而有明显的增大;轴径的大小对于水膜压力和膜厚的大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拟静力学分析方法未考虑轴承套圈热变形、离心力变形和弹流润滑作用引起轴承内部沟道曲率中心与滚动体中心几何位置关系的变化,难以准确反映轴承动刚度不足的现状,建立了计入套圈变形和弹流润滑影响的轴承拟静力学修正模型。采用所建立的模型研究了轴承不同工作转速和预紧力条件下轴承热变形、离心力变形和润滑油膜对动刚度的影响规律,通过与Gupta等典型算例及实验的对比验证,证实了所建立模型及分析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摆动活齿传动的润滑性能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摆动活齿传动的啮合原理和载荷分布的基础上,应用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对摆动活齿传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种传动所处的润滑状态,揭示了油膜厚度的分布规律,讨论了最小油膜厚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活齿与激波器啮合处,主要处于刚性-变粘度润滑区,而活齿与内齿圈啮合处,主要处于弹性-变粘度润滑区;在摆动活齿传动中,在活齿啮入、啮出以及齿圈曲线拐点附近,油膜厚度较小,容易发生磨损、胶合;摆动活齿传动低副等效机构的机构参数对油膜厚度分布和最小油膜厚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允许范围内,适当调整摆动活齿传动等效机构参数,有利于啮合副油膜的形成并可增大最小油膜厚度。从而提高摆动活齿传动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6.
采用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分析了润滑对重载轧机轴承使用寿命的影响,并用油膜参数理论和修正寿命理论研究了改善润滑、提高使用寿命的途径。对薄板轧机支承棍用四列圆柱滚子轴承FCDP100144530/HC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温低速条件下轴承润滑性能最差,此时滚道和滚子直接接触产生磨损,使轴承过早损坏;在载荷、润滑油粘度、转速不可改变的情况下,提高轴承精度是改善润滑、提高使用寿命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7.
从弹流润滑理论和实验技术两个方面综述高速圆柱滚子轴承弹流润滑研究现状,并指出现有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未来高速圆柱滚子轴承弹流润滑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建立陶瓷球轴承热弹流润滑的数学模型,利用多重网格法和逐列扫描法,得到陶瓷球轴承的点接触热弹性流体动力润滑完全数值解,并与普通轴承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转速与载荷会对陶瓷轴承的接触区的压力、膜厚、温度产生影响,其中随着转速的增加,最小膜厚增加,摩擦因数减小,滚动体表面温度下降,而随着载荷的增加,最小膜厚减小,摩擦因数增大,滚动体表面温度上升;在相同的工况参数下,陶瓷球轴承的油膜压力低于普通轴承,膜厚高于普通轴承,轴承内圈、滚动体、中层油膜的温升小于钢质轴承,因而陶瓷轴承的润滑性能更好,使用寿命更长。  相似文献   

19.
点接触弹流润滑供油条件退化的乏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点接触弹流润滑中,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新油,则接触区的供油条件会随着润滑次数而退化。分析了供油油膜厚度、中心膜厚、最小膜厚和润滑油膜压力区形成位置与润滑次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润滑开始时,由于供油油膜厚度较大,系统处于充分供油状态;随着润滑次数的增加,有一部分油从两侧泄漏,系统逐渐转到乏油状态,供油油膜厚度、中心膜厚和最小膜厚均逐渐变小,压力区形成位置则逐渐向Hertz接触区靠近;最终供油油膜厚度、中心膜厚和最小膜厚趋于定值,压力区趋于Hertz接触区,从而达到一种稳定乏油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